第197章 刚愎依旧

春寒料峭,直侵肌骨,但对于刘皇帝而言,却也解了身上一些束缚,可以出城逛逛,到处走走看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皇帝带着人外出,于祁连大雪山下郊游射猎。虽然在这并不是个适合打猎的时节,甚至看不到什么宜猎的动物,但刘皇帝仍旧乐在其中,或许他的兴致根本不在猎物身上。

“许久没有这么畅快了!”伴着一阵高昂的嘶鸣声,刘皇帝驻马,解开缠在脖子上的围巾散热,欣赏着雪山河谷的清寒景色,对随众感慨道,一脸的痛快表情。

“前段时间,着实是憋坏了!”紧随刘皇帝之侧,乃是赵国公刘昉,闻言附和道,也是一副多动的表现。

明显,对于精力旺盛的刘昉而言,过去的那段时间,他更加难熬。因此,得知刘皇帝出游,他是急急忙忙地跟着前来护驾。胯下是匹异常雄骏的汗血马,胭脂山一行,刘昉也不负刘皇帝所望地制服了这匹马王,当时几乎竭力......

“憋坏了,那就多跑跑!在城中待久了,朕感觉人都快发霉了!”刘皇帝笑声畅快,显然,出来跑一跑,整个人的精神心情都改善许多,几乎换了一副新的面貌。

当然,刘皇帝最大的变化,还得是那发福的身是,脸上、肚皮、腹部都长肉了,这一回,是没能控制住。随着年纪的增长,刘皇帝除了长老、长残之外,也有长胖的趋势了......

“爹,我们比一比如何?看谁先回到姑藏?”刘昉主动提议。

闻之,刘皇帝手中马鞭甩了甩,笑骂道:“你是要看我出丑吗?还是要来欺负你老子?要比,找杨延昭、李继隆他们去!”

见其反应,刘昉不由嘿嘿一笑。

此地距姑藏城约三十里外,处于大雪山东麓,峰峦叠嶂,萧瑟凄清的气氛并没有多少改变,但解冻的谷水,已然活跃奔腾向东北,继续滋润着凉州大地,释放着生机的气息。

谷水是凉州境内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水脉,发源于祁连山,由南向北,一直流入沙漠中白亭海。流域所过,乃是大片的平原盆地,也是千百年来,凉州农牧兴旺成为河西中心的基础。

面向山口,地处上游,没有支脉汇聚,水流不算湍急,水势也不大。河上弥漫着寒气,水面尚且漂浮着些许冰渣,清楚地告诉人们,这水,还冷。

“天气回暖,谷水都解冻了,行营将士怎么样了?不会都和朕一样,懈怠了吧,还能行军吗?”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谷水上弥漫的寒雾,刘皇帝淡淡道。

“陛下放心!”同样随驾的罗彦瓌当即保证道:“将士虽然停驻已久,但日常的操练从未放松,更不敢懈怠,行进攻防,绝无问题,必能守护陛下周全!”

闻之,刘皇帝露出了点笑意,遥指西北,道:“可以继续西行了吧!”

果然,刘皇帝西巡之意犹未打消,熬过一个寒冬,意欲反倒更加强烈了。对此,罗彦瓌面露迟疑:“这......”

“怎么,还有什么顾虑?”刘皇帝脸一板,表情显得严刻。

见状,罗彦瓌赶忙道:“行营停驻于此,各项物资消耗巨大,如今已显空虚,如欲继续西赴,河西官府恐怕也不能提供更多粮秣被服了,需要大量补充之后......”

听其言,刘皇帝大手一挥,几乎粗暴地打断他:“辎需短缺,设法补充即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解决吧!”

“是!”罗彦瓌应道:“对河西戍卒的辎需补充,也开始转运输送了,可行文自西北官仓中多调拨一部分,以资行营!”

“不!”闻之,刘皇帝当即打断他,语气严肃地道:“边军戍卒的军需不能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低”

“是!”罗彦瓌下意识地拱手,然后建议道:“如此,欲供馈行营,只有从关内道那边设法了!”

“所需粮料,你拟一份清单出来,交给李业,让他修文一封,发往长安,让王祐负责调度支持!”刘皇帝直接吩咐道。

“遵命!”罗彦瓌应道。

稍作考虑,又打量了下刘皇帝的神情,罗彦瓌再度禀道:“陛下,长安距凉州,远逾千里,临时筹措物料,再发抵姑藏,只怕需要不短的时间!”

刘皇帝眉头皱起,没有作话,见状,罗彦瓌继续道:“行营将士,自然毫无保留拥护陛下,拱卫圣躬,只是陛下离京已久,道路方通,再启西行,其他公卿大臣,是否支持......”

“这些不用你来考虑,你这个行营都部署,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即可!”刘皇帝语气平淡,但态度格外强势:“至于物资转运的问题,就交由关内道去解决吧!北伐之时,数十万大军,数百里转运,尚且有条不紊展开。如今不足万人的物资,若是都不能有效落实,那关内道转运所事官吏,就可以罢黜了,连这点事都办不好,要来何用?”

“是!”刘皇帝都这么说了,罗彦瓌哪里还敢有多话说。

事实上,今日他的话对刘皇帝而言也确实多了,若非刘皇帝了解这个人,只怕心中会生出些不满了。

在大雪山吃了一顿野餐,酒足饭饱后,贴近自然地睡了一觉,刘皇帝便心满意足地返回姑藏城。

待归州城,入行在,刘皇帝直接把李业找来,向他述以继续西巡之事。果然,刘皇帝一表露出意图,李国舅表情就苦了下来,显然意见有异。

但刘皇帝不在意他的想法,只是把行营物料补充的事情交待下去,让他负责去办,完全没有留反对的余地。

对此,哪怕早已习惯了刘皇帝强势,但像这般完全不听人言的情况,还是让李业感到不适应,实在无奈。

“有什么要紧事?”定下了西巡的情,刘皇帝人也恢复了松弛,注意到李业带来的几封奏报,主动问道。

闻问,李业答道:“这是洛阳呈报的几道奏件,确有几件要紧事,洛阳那边,不敢自专,特呈御览,听取意见!”

“哦?说说看!”刘皇帝来了兴致,他是真的放权的,能让洛阳朝廷不敢决断的事务,可是比较少的。

李业答道:“其一,去岁云南道、广西道发生动乱,求州首领代连弄兔、邕州延众镇长宗奇相继率领部众反抗朝廷,为王仁赡、潘崇彻二将领军镇压。如今乱事已平,贼酋及其部众受俘,两道上奏请示,如何处置?”

闻之,刘皇帝眉宇仿佛一阴,悠悠然地说道:“朕没记错的话,南征大理之前,就是这两家,联合大汉,举叛牵制段氏的吧......”

“正是!”李业答道:“虽然此二人,对于大局并无根本影响,但大理收复之后,朝廷还是给予了二人犒赏,赐于土官。不过,二者自以功大,并不满足朝廷的封赏,因而不自量力,悍然生乱......”

“叛者恒叛啊!”刘皇帝感慨了一句,而后冷冰冰一句话:“诏复云南、广西,二贼首夷族,其所拥财产、人口,悉充官用!”

“是!”李业很淡定地应道。李国舅对于那些异族少民,是真不当人来看的,因此再狠的手段,对他而言都属寻常,自不会劝阻。

“还有一事,那韩庆雄的遗腹子,诞下已有三月,按前诏,当袭爵,洛阳请示意见!”李业又道。

“都这么久了啊!”刘皇帝先是意外,然后感慨,不加思索,吩咐道:“既然诞下的是儿子,那就袭武宁伯爵吧!”

第94章 善后第35章 杨村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52章 联姻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74章 根由在朝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9章 武夫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17章 武德司第337章 特权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393章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114章 大朝会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66章 朕要亲征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185章 赐宴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12章 如此安慰第6章 相形见绌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72章 太子妃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9章 请缨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20章 威临荆南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342章 杀肥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96章 杨邠案(4)第345章 剥削者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23章 老臣凋零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73章 西北隐患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0章 “宽刑简政”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70章 御宴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93章 栾城之战(完)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25章 颂公亭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1711章 赵王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