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辽东初定

“太子殿下于五日自沈州南下督战,面对安国公十万大军围攻,外则援应断绝,内则军心动荡,辽军已不可支。

最后一次劝降,为敌守将耶律海拒绝,到八月八日,安国公下令,发起总攻,于巳初三刻,辽阳城破。

既克辽阳,城中军民,大多应势而降,唯又辽将耶律海,率领三千敌卒于内城困兽顽抗,安守忠、史延德二将率众歼之。

与此同时,沈州东北的贵德(抚顺)守军奉表向行营献降,西面的辽西州,也为张永德攻破。

至此,除辽东南开、穆、保、定等城(丹东地区)之外,辽东已基本落入大汉掌控之中。辽东南地区,山地密布,丘陵纵横,辽河大战后,只是自守其地,太子殿下已遣使招抚......”

“好!很好!”听曹彬做了一番详细的汇报后,刘皇帝自是心情大好,脸上几乎笑出褶子,拿着战报翻看了两遍,抬首眉开眼笑地看着在场的诸臣:“辽东既下,岂不是代表,我们此番北伐的第一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了?”

此言一落,诸臣都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了,显然有此前激烈的攻防打底,反倒让人忽略了此点。

“如陛下所言,这比臣等此前预料,要提前了近两个月,时下正值秋高,有辽东诸城为依托,至少暂时不用为冬季作战的危险过虑了!”曹彬一向沉稳严肃的面容也舒展开了,拱手应道。为辽东战场上的辉煌战果,没有人不开心。

“既然如此,那此前制定的战略规划,也该及时跟进调整,以应对接下来辽东新形势了!”刘皇帝笑容很快敛起,恢复了淡定,眼神清明,看着曹彬:“也需要听听前线将帅的看法,行营那边,对下一步安排,有什么意见?”

刘皇帝的转变很自然,明显,在提前收取辽东的局面下,刘皇帝并不满足,还想着更进一步,追歼辽军,收取更大的战果。

注意到刘皇帝意态之中流露出的少许雀跃,曹彬眉头稍微拧了一下,他觉得,别看皇帝表现平静,但态度上隐露急躁。

肃容沉声,曹彬道:“禀陛下,行营上报,东进之后,连番大战,虽有辽河大捷,以及诸城尽复,但一个多月的进军、作战、攻城,各军都显疲态。

眼下,我军需要做的,整顿兵马,休养将士,补充粮秣军械,梳理城防交通,巩固已获战果,而后再图进兵!”

听曹彬之言,刘皇帝没什么反应,只是抬手他继续说。

曹彬的表达,则越显流利:“依荣国公及将帅之意,辽东鏖战已达四月有余,辽军伤亡巨大,其精锐之卒,几乎折损殆尽,辽河大战之时,就已发现辽军兵马战力严重下滑。

如今,辽主帅耶律斜轸仅率残部三四万众,退守咸、通地区,兵微将寡,士气衰落。更重要者,因渤海、室韦、女真诸部之乱,辽军难以弹压,已失后方,后继无力,如无上京之兵东援,辽国在东北败势难挽。

而今,耶律斜轸军,已不足为虑,只需王师休整结束,再举大兵从容北上,稳扎稳打,便可一举破之!”

“不急不躁,稳中求胜,赵匡胤还是这般老辣!”刘皇帝沉吟几许,露出了点笑容:“其他将帅有无异见?”

“回陛下,上述所言,行营将帅已达成共识!”曹彬应道。

此言落,刘皇帝下意识地蹙了下眉,眼神微闪,意味难明,看着在场的刘煦、李业、曹彬以及楚昭辅、宋雄等内外大臣:“你们什么想法?”

这下,是个人都能感觉到皇帝态度的异样了,互相看了看,一时不敢发话,还是秦国公刘煦出列,说道:“收到奏报后,臣与李相、曹枢密等商讨过,也觉得该当取稳,准行营所奏,与将士以休息!”

点了点头,刘皇帝声音突兀地大了些,问道:“太子什么想法?”

闻问,李业站了出来,躬身禀道:“太子殿下上报,经过汉辽数月鏖战,契丹穷兵黩武,整个辽东惨遭兵燹,生灵涂炭,遍地残垣。

时下辽东诸城虽在王师手中,但民间一片混乱,秩序全无,因契丹大肆征调粮马牲畜,辽东各族已是嗷嗷待哺。

并且,此番降众虽多,却也只是迫于大汉军威,面服心非,人心不定。因此,太子殿下认为,不只将士需要时间休息,以缓解一连月日征战之疲,辽东民间也需要时间安抚。

太子殿下请示陛下,希望能迅速调动一批干练官吏,紧急派遣辽东,接手诸城民政,建立统治,恢复治安秩序。

另需再输钱粮,以赈济当地各族百姓,以收民心。待辽东稍安,再行举重兵,北上征讨不臣!”

李业说罢,刘皇帝脸上再度露出点浅笑,道:“太子的建议不错,养兵抚民,以打熬基础,辽东战局既定,大汉自然无需急躁。收复辽东,虽然难免生民死伤,百姓罹难,但既然已经做到这一步,也该考虑收治的问题了!朕也不希望,辽东彻底沦为一片废墟残垣!”

刘皇帝对太子的偏向,可谓明显,类似的建议,别人说就是淡漠少语,刘旸上奏,就是一脸宽和了解。当然,以刘皇帝一直以来对待战争的态度与作风,求稳妥纵然不能得其意,至少不会失其心。

刘皇帝这么说,刘煦等臣自然齐声附和:“陛下英明!”

摆摆手,刘皇帝思吟几许,做出指示:“对行营所请,一概应允!救济粮的调运,制下韩徽,让他安排,另外,若事急,可让行营适时划拨军粮,以为赈济。”

“至于遣辽官员!”刘皇帝又瞧向李业与楚昭辅二臣,道:“就近调遣,从燕山及河北遴选官吏,前往辽东赴任,必须要是得力干才。此事,就由国舅负责居中协调,楚使君也在,你二人稍后即可着手此事!

总之,朕不求辽东民心迅速归服,但统治秩序之重建,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

“遵命!”李、楚二臣,立刻应道。

并且,二者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察觉到了对方的少许喜悦,这人事大权,往往是最诱人的。辽东新下,即便留用一些旧吏,缺额也必大,这可是提拔亲近,安插人手的好机会。

唯一不足的是,事情紧急,又限制在燕山、河北二道,可操作的余地不那么大,还得是干才能吏。尤其对知晓皇帝脾性的李业而言,如果在这事上面大打折扣,绝对免不了一番惩治。

没有管二臣的那点小心思,刘皇帝琢磨了下,又对曹彬吩咐道:“王师告捷,辽东初定,皆将士奋战之功,曹彬,你代表朕前往辽东,慰劳将士。快到中秋了,不管赶不赶上,将朕对将士的祝福与期望带到!”

“是!”曹彬当即应命。

对此,刘煦忍不住看了看刘皇帝,欲言又止的,想了想,终是垂下了头,没有主动请命。

刘皇帝呢,则仍旧沉浸在整个北伐大局上来,走到御帐中挂着的北伐进军路线图前,思吟良久,问道:“辽东已经拿下,东北动荡,辽国可谓失其半壁。但是,这仍未伤其根本,辽国实力犹存,接下来,辽国会有什么动向?”

没人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交通不便,消息渠道更是受阻,在有限的条件下,对于敌情动向要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实在太难。

御帐内安静了好一会儿,还是曹彬,谨慎地应道:“陛下,观辽国前后之应对,辽东战局已糜烂至此,又有王彦超老将军兵进饶乐,他们应当不会再向辽东增遣援兵了!”

“漠南地区情况如何了?刘廷翰还在同敌军纠缠吗?辽主征调的十数万人,还在按兵不动?”刘皇帝目光投向李崇距。

“除增兵三万,将刘廷翰军彻底赶回漠南之外,再无其他异动。根据上京传出的消息,因漠北以及王彦超军的威胁,辽军不敢轻动,因而踟躇!”李崇距道。

“那也不至于迁延到这种程度!”刘皇帝拧眉。

“军情司那边有无情况?”刘皇帝又问曹彬。

军情司如今仍是从属枢密院下属的情报机构,并有对军队风纪纠察的权力,不过,论及内外密探的铺设,比起武德司,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因此,李崇距这边都没法给出明确的情报,军情司自然也难。面对刘皇帝问话,曹彬也只能坦诚地回道:“尚无!”

“还不能太放松!”刘皇帝当即指示道:“继续加强军情刺探!”

第54章 聘纳郭女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342章 杀肥第331章 泰来楼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29章 叔父第145章 中秋第180章 过邺都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396章 天花板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5章 堂议第57章 朝堂的风波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62章 紧锣密鼓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98章 山道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48章 西撤!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68章 撤了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689章 高规格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60章 “暴毙”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6章 告一段落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81章 功臣阁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5章 东归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119章 回京第199章 出宫第133章 纳了第1720章 静默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77章 涡口之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