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

“以高丽眼下表露出的野望,倘若开战之初,他们便举兵北上,配合作战,只怕还真就让他们讨得些便宜,成功侵占些城池土地。有大义名分在,朕还真就不便翻脸了!”

刘皇帝的语气中丝毫不掩饰嘲弄,那股子鄙夷是个人就能感受到:“大汉将士舍生忘死,血战半载,方才奠定如今的局面。好嘛,眼瞧着契丹人不支了,高丽人这就迫不及待,想要跳出来分享胜利果实了?这世上,岂有这么便宜的事!

持兵观望,待时而动,王昭想得太美,朕有岂能如其愿?”

不可否认的是,大汉与高丽之间,有过十多年的友好交往,往来甚密。并且,刘皇帝一度对王昭加以扶持,支持他对内改革,巩固王权。

当然刘皇帝不是做慈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扶持高丽,以牵制辽国,以增加汉辽战争的胜算。在早起,双方共同对抗辽国上,合作共识,也起到了一些效果,即便不那么明显。

但是,国与国间的关系,还是利益为先的,也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早年辽强汉弱时,迫于辽国的威势,再加上历史文化上的亲近,汉丽之间关系自然融洽的,使节来往频繁。

然自大汉第一次北伐,并且大获成功,收复关山之后,就开始变化了。一方面在于高丽王王昭对内改革的成功,王权提升,国力增强,有了些底气。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汉锋芒毕露,威胁与日俱增,让高丽国那边捉摸不定了,毕竟历史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中原王师也曾马踏半岛。大唐当初的强盛与荣光,距今也就三百年,不算遥远,而大汉眼瞧着朝那个方向进化了。

此前,仍旧有契丹大辽与大汉对抗,中间隔着辽东与东海,又不接壤,高丽倒也没有那么多的紧迫感,左右逢源,观望起来倒也还算自在。

即便在大汉这第二次北伐,高丽那边仍旧稳坐钓鱼台,摆出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在汉辽鏖战血拼之际,作为一个积极的观众,或许还在拍手叫好了。

不过,随着锦州告破,汉军东进,随着辽河战役落幕,汉军尽据辽东,高丽再也稳不住此前的闲适了。

不说整个东北,哪怕只是辽东被汉军收复,汉丽之间就已经接壤,隔鸭绿江相望了。更重要的,高丽这边原本还真打算趁着汉辽交战,占些便宜。

在确切东北汉辽交战形势之后,高丽君臣也做了一番商量,于是决议,该行动了,再不下场,就连口汤都喝不上了。徐熙此行,便是为了此事,助汉攻辽,心知肚明,只是借口,籍此进行领土扩张,才是实际。

“陛下,既然高丽来朝,上禀此事,大汉这边,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了!”见刘皇帝言语中尽是锋芒,刘晞少有的正紧了些,拱手说道。有外臣在,刘晞对皇父的称呼也保持正式。

“是啊!”刘皇帝嗤笑两声:“十万水陆大军,手笔不小啊,高丽国如今倒也阔气起来了!三万水军,王昭想要干什么?”

刘皇帝的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不敢心中如何不满,嘴上不如不饶,但高丽如今突然来这一手,还是让刘皇帝感到些许麻烦,需要慎重对待。

即便再瞧不上高丽国军队的战斗能力,但毕竟是十万水陆大军,以高丽国的情况,显然还能动员更多,蚁多咬死象,这点就不得不当心。

尤其是那支水军,当年东海水师在高丽犯的案,固然起到了打击警告的效果,似乎也刺痛了他们,引起了他们的危机感,竟然养起了三万水师。

对于辽东大军来说,海路的补给线,尤为重要,是最不能出问题的地方。虽然东海水师牢牢地掌控着制海权,高丽水军更不足为道,但也怕疏漏,能没有意外就最好。

“如今看来,当年扶持高丽的决策,还是有待商榷啊!”刘皇帝感慨道。类似的话,刘皇帝此前已经说过了,就在汉丽产生摩擦之后。

“事已至此,悔之无益,还当着手解决眼下问题!”见刘皇帝绷着张脸,刘晞小声说道。

“朕从不后悔!”闻言,刘皇帝固执地强调道,虽然这句话很值得怀疑,他这些年后悔的决定多了去。

“朕若是不同意高丽所请呢?你们说,王昭会作何选择?”刘皇帝问道。

李崇距没有接话的意思,硬着刘皇帝阴冷的目光,刘晞稍加思索,应道:“这就不再大汉的掌控之中了,倘若如此,汉丽两国之间,关系恐怕将继续恶化,高丽对大汉,将更加忌惮不满。他们或许会咽下这口气,或许不满之下,悍然发兵,越过鸭绿江,抢城占田,劫财掠民!”

“他们不咽下这口气,意识是,要朕忍下这口恶气?”刘皇帝语气突转,疾如暴雨。

刘晞表情微滞,还是沉声说道:“汉丽交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却不得不多添几分小心。而今辽东初下,一切还不稳定,东北地区辽军,虽则日渐式微,但死而未僵。

倘若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参与进来,与大汉为难,甚至引发战争,定然给辽东的局势增添变数。

更严重的是,一旦辽丽这两方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大汉,对大汉而言,可就要陷入麻烦之中了。”

“如果是那样,大汉的水师,就该南下光顾高丽海岸了!”刘皇帝语气生冷,仿佛要吃人,态度还是那般强势。

“但朝廷不可不虑,辽丽若勾结,甚至可能造成辽东局面的反复,酿成大患!若是辽国,他们是不会拒绝高丽参与进来了,甚至会积极响应,毕竟,辽国在辽东,已经不怕再失去什么了......”刘晞说道。

“听你的意思,是要朕答应高丽的请求了?”刘皇帝盯着刘晞,目光之中带着审量。

面对刘皇帝这等目光,刘晞此时也感到压力了,不过,还是沉声应道:“臣以为,一切还当对付辽国为先,尽量避免旁生枝节,至于高丽,可以待汉辽战事终结,腾出手来,再做收拾!”

听其言,刘皇帝呵呵笑了几声,看着自己的三儿子,笑吟吟地感慨道:“三郎,你的心态倒是摆得正,谈论此事,如此心平气和,可比朕冷静多了!”

对此话,刘晞眼睛机灵地转了一圈,嘿嘿笑应道:“臣只是随口一说,些许浅见,拿主意,还得看陛下!”

“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高丽既然展露野望,朕若是准其北进,让他们占了辽东南,其意犹未足,继续攻城多地,那当如何?继续放任他们?用大汉将士奋战所得,来填补其欲壑?汉辽战事终结之日未定,届时,还是会面对同样的局面,与其如此,何不从一开始就掐灭其心思?”刘皇帝以一种平静的语气,表明他的态度。

闻言,刘晞的眉头也拧了起来,下意识地说道:“若从开战之初,高丽军就北上,该失去的,同样会失去,必要的代价,并非不能接受!”

“朕说的是现在!考虑是当下!着眼的是将来!”刘皇帝冷冷道。

刘晞沉默良久,那淡定的面容间,露出一抹苦笑,躬身长拜:“是臣考虑不周了!若依照陛下之意,只怕难以善了了!”

“你的想法,不无道理!”刘皇帝冷峻的面容也缓和下来,给了刘晞一个肯定。

而后,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冷冷地盯着高丽半岛:“只是,朕讨厌被动!高丽倘若一直安分着,朕也不会对他们动心思,但是,他们既然主动跳出来了,给朕出这个难题,那么朕就将着手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朕不能把主动权拱手让给高丽人,倘若辽东形势有所变化,即便造成一定反复,那么,挑起这个变化的,也一定是朕!

高丽,蕞尔小国,有什么资格同朕讲条件!”

“已经多少年,朕没有妥协过了,这一次,也不例外!”

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68章 婚宴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80章 春夜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39章 进退第418章 洗礼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99章 御帐议战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141章 纳降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37章 覆灭在即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90章 关右节度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82章 瓦桥关第35章 杨村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81章 两日而克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14章 外戚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8章 巡视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204章 辽帝的处置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218章 进兵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260章 论婿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86章 赐死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8章 处处矛盾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61章 南北之争第76章 太子还京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93章 噩耗连连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半岛史话·安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