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杀肥

刘皇帝这番话,虽然有些假大空,但态度还是明明白白地摆出来了,就是对财政司提出的所谓“商税改革”条议不满意,这可就让人心头泛起嘀咕了,尤其是在座的财政使沈义伦,老脸之上,明显带有一抹尴尬。

因而,刘皇帝言罢,沈义伦主动站了起来,佝身拜道:“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等所议不周,考虑欠妥!”

见状,赵普也开口了,向刘皇帝道:“陛下,商税加增之议,财政司只是初拟,尚无定论,群僚仍在筹议之中。今陛下教诲,臣等当铭记在心,深入商讨,拿出一套周全适宜的办法来!”

论官话、套话,又能有多少人比赵普这干大臣还熟练,赵普侃侃而谈,也有为沈义伦说话的意思。

目光游移几许,老迈的沈义伦那认过请罚的姿态,倒搞得刘皇帝有些尴尬,当即一摆手,表示道:“沈卿不必如此,朕也不是在问责,只是略表感慨罢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以洛阳、开封之大,辐辏八方,若无商贾从中贸易,何来两京之繁荣。商贾之中,不只有奸商市侩,也有良商义贾,还是当有所区别的!

对于共襄大汉盛世之商民,朝廷还是当给予鼓励与保护的!因此,朝廷出台政策,还当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杀鸡取卵的事,要尽量避免!”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谨记!”赵普带头附和道。

说着,赵普又道:“对于良商义贾,朝廷自然要鼓励,但不代表放任,毕竟商人逐利,难知礼义,天下商贾,成千上万,多为私利,彼等固然给大汉带来活力,却同样滋生了不少违法之事。

因此,臣一直认为,对商贾还当加以约束,若是过于宽纵,只会败坏民间淳良之风,若百姓争相效仿,那何人事农,何人务工,这对大汉也非益事。

另外,朝廷这些年实行励商政策,与其宽松经营之环境,大汉也产生了一大批的巨商富贾。这些人家,借着朝廷的善待,通过货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但这些人,是否遵纪守法,是否依照朝廷税制缴纳税收,只怕不然。

臣也收到了不少奏报,凡大商巨贾,在赚取财富的过程中,多有作奸犯科之嫌,甚至不乏草菅人命者,对于这等人,朝廷自然不当一视同仁。

臣以为,对于那些小商小贩,朝廷可以稍加宽纵,但对于那些大商巨富,还当严格约束......”

赵普这一番话,态度同样十分明确,言语中不乏对大汉那些巨商大贾的厌恶。但是,刘皇帝听着,却总觉得有些古怪。

赵普可不是个轻易表现出政治倾向的人,此番如此强势,张牙舞爪地要对付大商贾,这就值得几分玩味了。

思索一番,刘皇帝有所猜测了,大抵杀猪挑肥的杀,效果会显著些,要针对,就得针对那些打商贾,类似的事情,朝廷此前也不是没做过。

至于赵普摆出来的那些理由,则不用太过当真,借口罢了。而另一方面,这些大商人中,能有所成就的,哪个没些关系,就两京那些经营有成的大富商,也多与勋贵、官僚联系紧密,这是不可避免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想要继续发展,想要寻求保护,依附权贵也是必然的选择。

甚至于,不少人就是权贵们的爪牙,比如东平王赵匡赞,他家的酒楼生意,可做得红红火火的......

谷打击大商贾,这是不是赵普暗度陈仓的一种手段?多疑的禀性,让刘皇帝下意识地就多思考了一些,但看着赵普的平静自然的表情,心中也不免嘀咕几番。

刘皇帝忽然觉得,这赵普也是有些深不可测的,难以看透,甚至有种恍然大悟后的惊悸感,这些大臣,都是站在大汉最顶层的精英了,哪里是容易被看穿的。那过去,刘皇帝一直自信的洞察全局全人,不会是这些人陪自己表演的吧......

多疑成性,有的时候,也确实让刘皇帝倍感煎熬。心中疑忌汹涌,刘皇帝脸上还是稳得住的,迎着赵普的目光,还是颔首,轻笑道:“赵卿所言,也有道理,国法森严,商法既然立了,就不是摆设,就要严格遵行,对于商贾,还当加以引导约束,将规矩深入人心!”

见刘皇帝表露支持之意,赵普也终于露出了点笑意,拱手道:“陛下英明!”

而注意到赵普那平和谦恭的表情,刘皇帝这心里,就更不得味了。

“卿等忙于国务,朕就不多打扰了,总之一句话,专注于国事民生,熬过接下来两三年,大汉会越来越繁荣的,这还得仰赖诸公了!”在椅子上留下了点印迹,刘皇帝还是起身告辞了,临走前,还不忘勉励一句。

当然,给了赵普一个提醒的眼神。

别管前段时间,朝中有多少的纷扰,但大汉朝堂的各项工作运转,还是很是正常的。风波之后,一切似乎归于沉寂,赵普那所谓限制勋贵的政治目标,终究只限于流言,甚至没有出现在纸面上。

在进入三月之后,甚至就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赵普没有就此事再表露任何态度与意见,而是将精力放到国政上,大汉内外,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

勋贵们也不再闹腾了,聚会也少了,仿佛从赵普前后表现的反差中感受到了退缩之意,当然,免不了一些大佬们的警告,此前私会可有阴谋串连的嫌疑,容易落人口实,犯忌的事情,不当做,也没到那个地步。

当然,赵普不是怯懦的人,更不会因为感受到一些压力便轻易服软,让他退步的,还是刘皇帝这个幕后的裁判。

明里暗里,刘皇帝给了赵普以提醒,得分清主次,眼下大汉朝廷首要事宜,还在安抚民生,恢复国力上,其他事情,都要放一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刘皇帝的态度呢,明确中又带有一丝暧昧,但赵普是什么人,有所体悟,也就放下了。

但是,放下不代表放弃,可以看作暂时的韬晦。况且,赵普此前那些咄咄欲出的动作,也未尝不是一种试探,既试探刘皇帝,也试探勋贵们的反应,如今,也算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赵普这样的政治雄才,做什么事,出什么政策,可不会莽撞,目标明确,但达成目标也是需要手段与方法的。

而从刘皇帝那暧昧的反应中,赵普同样也收到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态度,只是时机不对罢了。而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的耐心,赵普还是有的。

第35章 东归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345章 剥削者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世宗篇终 驾崩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64章 监国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76章 去邺都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3章 田畔问对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324章 交代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70章 大礼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80章 博弈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14章 还京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98章 山道第6章 遗奏十条第76章 大才蒙尘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167章弹冠相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93章 杨邠案(1)第407章 麻烦第184章 教训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41章 高丽国王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15章 瀛州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3章 田畔问对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07章 还京第2章 父母兄弟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399章 还债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339章 那一脚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4章 君臣同心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1740章 农民苦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92章 刘铢案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