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

“完颜部的事情,就暂时如此答复处置!马仁瑀不是有三事上奏吗?第三件事是什么,一并说了吧!”刘皇帝又瞧向曹彬,语气凝沉了几分,似乎心理有所波动。

这让在座的大汉公卿们难免诧异,不就区区完颜女真嘛,何以至此?当然, 皇帝的心思,也最好别去乱猜,即便有所揣测,也不要流露出来。

曹彬则面色如常,仍旧一板一眼地禀来:“马仁瑀上奏,时下东北纷乱,诸部族势力竞立, 如欲保靖辽东安宁, 还需王师作为。他希望朝廷同意,继续进兵,夷灭不服,讨平不臣,彻底消除东北乱象!”

“看来我们的马大将军,战意犹酣啊!黄龙府外,已是他兵锋所向,可想而知,怎能愿意将黄龙府拱手让与女真人,这便是前线将士的态度了!”刘皇帝又变了脸色,仿佛适才的凝沉不存在一般,微笑着感慨道,还不忘看了眼王溥。

王溥感受到这目光, 老脸轻轻抽搐了下, 显然,这也是刘皇帝真正的态度,看来自己的想法, 还是与皇帝相悖了。即便是为了陛下的颜面着想, 也误会圣意了,就是不知是否会让刘皇帝对自己产生什么其他看法,王溥面上平静,但心脏却不由得狠狠抽动几下。

而对马仁瑀所请,刘皇帝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便看着曹彬,直接表态道:“回复马仁瑀,深入东北,还需慎重,继续进兵,暂且放下,黄龙府打了两个多月,将士们也辛苦了,让他们好生休整,暂时做好黄龙府及其周边的治安与肃清。

东北诸族,乱任其乱,只要不冒犯大汉,就暂不管他。关于东北之事,朝廷将有政策,辽东军政,只当配合朝廷中枢意志行事即可。

告诉马仁瑀,他现在主持着辽东乃至整个东北的军务,辽东的安定是他该首先考虑的。朝廷为取辽东,已然付出了巨大代价,接下来也以恢复发展为主,他要为辽东布政使司治政保驾护航!”

“是!”曹彬应道。

刘皇帝又朝潘美吩咐着:“此战将士功劳,尽快核定,而后让财政司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犒赏!”

对于黄龙府之战的结果,刘皇帝很满意,对于有功之臣,对于愉悦军心的事情,自然就显得大方了,当然,一直以来,除了在乾祐早期国家困难之时,在这方面刘皇帝从不吝啬。

议事间,御膳已然准备好了,刘皇帝点头之下,内侍们麻利而又不失谨慎地将一份份烹饪好的食物摆上席案。垂拱殿内原本严肃的气氛,很快就被美食的芬芳给打破,四溢的酒香也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此酒,就为贺喜辽东捷报,也祝大汉愈加繁荣昌盛,诸卿,请!”刘皇帝酒杯端在胸前,环视一圈,目光中带着霸道,语气中透着自信。

“陛下请!”

美酒与珍馐,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作为大汉最上层的公卿们,也不缺此类享受,但能与刘皇帝同席,也往往证明着,他们仍受皇帝信任,仍旧在朝廷权力中心,这一点很重要。

“赵卿,那萧思温进京了吧!”刘皇帝埋头御案,慢条斯理地给一块鱼肉挑着刺,随口问道。

闻问,赵普放下手中筷子,看向刘皇帝,嘴角稍微勾了下,回道:“回陛下,萧思温一行,十日前便已抵京,目前安置在礼宾院。此人此来,可是举家而来,随行除了护卫随从,更有大量家私财产,其子女悉在。

另外,据探,辽主给其派使节护卫,入境之前全部消失了,尽数换成了萧部部卒,可以猜测,辽主的人,在途中尽为所害!”

“呵呵!这可就有意思了!”刘皇帝轻笑两声,表情也变得有趣,调侃道:“看来诸位辽国大臣,契丹贵族,是打算在大汉安家了啊!”

“据闻,萧思温在京期间,确实已派家人在西京坊里寻觅,欲购置宅院,毫不掩饰行为!”赵普也笑了笑。

“哦?”刘皇帝眉毛微挑,兴致愈浓:“萧思温这似乎是在向朝廷表示心迹啊!”

“臣也略作思忖,认为,萧思温有投汉之心!”赵普道。

“这是好事呀!”刘皇帝看向赵普,笑吟吟道:“若果然如此,那朕朝廷可得大加欢迎才是,这样的贵宾来客,可不容易。他们是远客,对京不熟悉,礼宾院职吏,该帮衬帮衬!”

“臣会对礼宾院传达谕示!”赵普颔首,旋即语气中带着些玩味,道:“不过,臣与太子、秦王殿下与萧思温进行过一次商谈,此人却并未表示归附之意,只欲商谈汉辽和议!”

“谈得如何?”刘皇帝问。

赵普:“萧思温代呈辽主之意,旨在两国罢兵,重归于好。辽国提出,两国以当下双方所据之地为界,互不侵犯,辽国愿每年向大汉提供马两千匹,牛五千头,羊一万头,同时开放疆界,供大汉商旅往来,不作限制!”

“呵呵!”刘皇帝评价道:“不得不说,耶律贤是个明白人,也很明智,认得清现实,条件清楚直接,没有什么过分奢望与要求,贡品虽然不多,但足表诚意!”

“若得陛下稍降恩典,哪怕付出更大的代价,辽主也会同意的!”赵普说道。

“以辽国如今的状况,就算朕心慈手软,网开一面,同意和议,就上述所说牛羊马匹,他能够提供?”刘皇帝一脸唏嘘状,说道:“这还是当初的大辽契丹吗?这种小手笔,也能拿得出手?”

“若无大汉从外部相逼,辽主自可将精力集中到内部的平叛与安治上,与此相比,其他不足为道。契丹已然落魄至如今的状况,危如累卵,又岂会在乎些许颜面问题,从辽主遣使南来的决策观之,就已然决议向朝廷低头了!”赵普说道。

“可惜啊!”刘皇帝摇了摇头,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朕还是明白的。契丹余低头蛰伏,朕却不欲给他这个机会!”

简简单单一句话,刘皇帝对于和议的态度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那就是不允,不受这善意。事实上,如今的辽国,已然丧失了与大汉坐在同一张谈判桌的资格,刘皇帝示意接待商谈,也只不过是看在其过去的地位上。

但是,不管辽国想要如何忍辱负重,如何曲意逢迎,刘皇帝痛打落水狗的意志不容动摇。一口将挑完刺的鱼肉夹入口中,细嚼慢咽,刘皇帝当场指示道:“谈?没什么好谈的,相比之下,还是那萧思温,更能提起朕一些兴趣。

大汉对辽政策不改,诸边对草原的各项政策与行动,当一如此前,不得放松,反需加强!朕要坐看辽国彻底崩溃之日,届时,或许朕还能给契丹人一个生存的机会。”

“是!”感受到刘皇帝这强烈的意志,赵普当即应道。

在场的大臣们对此,都没有什么意外,没有谁提出异议,哪怕逐渐趋于保守的王溥也没意见。至少当下大汉保持的态势,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只要不大动干戈,他也不会反对刘皇帝的政策意见,大汉的操作空间太大了。

“萧思温大抵就等着朕回京,才肯彻底表露心迹吧!朕给这个机会,明日安排他进宫,朕要见见他,看他能有何话说!”刘皇帝又道。

“是!”

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0章 收获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79章 势孤危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481章 行宫第286章 宗室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182章 邢州有变浅谈两点第321章 矛盾第6章 相形见绌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693章 安西王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121章 大朝第159章 还朝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82章 不手软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345章 剥削者第36章 李业告状第198章 秋猎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152章 听政3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90章 安东国王?第24章 巡游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348章 老皇帝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351章 林邑国第180章 博弈第65章 君臣相宜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153章 削藩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6章 进士楼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348章 老皇帝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40章 封王第2053章 终章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70章 同州之战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273 王晏镇洛第162章 兵事第270章 立场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90章 关右节度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6章 遗奏十条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391章 暗箭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19章 回京第151章 听政2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33章 面圣第53章 遁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92章 刘铢案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30章 御汉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