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郑州

御驾东巡,始终保持着一个平稳的节奏,不见丝毫紧迫。拂晓起程,日暮宿营,少有变化,想快也快不起来,随驾车马虽多, 但累赘也多。

对于近畿地区,刘皇帝也算熟悉了,途中也没有停歇进行视察。两京之间距离并不算远,尤其在有直道联通的情况下,更为便利,不过,对于随驾的那些贵人们而言,在这样严肃气氛下赶路的经历, 还是比较压抑痛苦的。

满满旅途, 埋头赶路,一直到郑州,刘皇帝方才第一次停下了东巡的脚步,区区两百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五天。

已经过去的中原大水,似乎是以郑州为分界线的,郑州以冬,霖雨不止,且越偏东情况越严重。郑州以西,不说风和日丽,但并未受到雨水侵害。

作为黄河南岸的重镇,中原最要紧的交通枢纽之一,同样也是黄患频发的地方,尤其是沿河的河阴、原武二县,过去更是决口洪泛的重灾区。

当然, 经过朝廷有力的拯治,郑州一线, 已然安宁了近十年了, 过去虽有反复,但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没有造成重大破坏。

河阴、原武已经有超过十年没有决口了,就这一点,便已让当地百姓津津乐道了,也充分肯定了朝廷在治河防洪上的成绩。

不过,在今夏大水之时,还是让郑州的百姓一日三惊,惊了又惊,那汹涌河流,那磅礴的气势,让一些老辈的人都不禁回忆起二三十年前那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日子。

对于郑州,刘皇帝多少还是有些熟悉的,比如原武县,乾祐初年的原武、白马大决,至今记忆犹新,那是烙印到脑海深处的印象。

郑州知州名叫董淳,乾祐五年的状元, 与卢多逊同科。不过, 比起小卢探花, 董淳的仕途要平淡地多,没有什么波澜,没有任何跃进,就是一步步缓缓爬升。

与精明强干、主动进取的卢多逊不同,董淳明显要更为“传统”,乃是呆板,秉持中庸之道。

也正因如此,在刘皇帝主导下的大进取时代,仕途虽然顺畅,但着实乏善可陈。论学识,董淳堪称博学,笔杆子很不错,论资历,也算深厚,毕竟是乾祐早期的崇政殿学士。

入仕二十载,其中有十年的时间,都是待在内廷,在三馆编书、修书,那之后,方才开始真正学以致用,外放地方为官。

又用了十年,才逐步升任至知州一级。如果从如今的眼光来看,二十年的时间,四十余岁,便成为一州主官,已经不容易。

但放在董淳的身上,就显得平庸了,而其人为政,也确实显得平淡,四平八稳的,不会犯错,但要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也实在罗列不出什么来,至于激进,更与之绝缘。

这也是,当同科的卢多逊在西北干出了那么大的功绩,已然成为两浙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之时,身为三甲之首的董淳,却还是区区一个知郑州的原因。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大汉的官僚体系中,董淳也属于精英上层了。权位或许只处于中游,但是资历名望,却是不同凡响。

至少,这也是刘皇帝身边出去的人。二十年过去,当年的翩翩状元郎,也退变成为一個奔五的胡须飘扬的老夫子了。

刘皇帝见了,也不禁感慨岁月如梭、物是人非。一直以来,刘皇帝都觉得自己还算个仁厚的君主,虽然不时自嘲凉薄,但也就嘴上说说罢了,心里自然不是这么认为的。

对于老臣故旧,刘皇帝的态度也向来是亲切的,也愿意多些耐心,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因此,见到迎驾的董淳,脸上还是多了些和煦的笑容,单独接见,一同进食,察问民政,咨询民情,一切都显得十分融洽。

由于临河,刘皇帝还亲自带着人,前往原武,视察河防,董淳自然也得以随行。

杨林堤上,刘皇帝迎风而立,脚下便是涛涛大河,滚滚东流,能够明显感受到那股弥漫在天地间的萧索与寂寥。

耳畔尽是风声水声,刘皇帝目光也平静地落在脚下那东流的河水。这个季节的大河,水位已经很低了,湍急仍是其本色,但更加内敛了,河中也能望见不少沿河东去的船只。

河汴之上的航运实则早就已经恢复了,在经过水情期间的停滞之后,又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运载需求与运载市场也迎来一个大爆发。

原本刘皇帝东巡,坐船是第一选择,不仅舒适,速度也快,也能直达开封。不过,刘皇帝还是选择更加稳妥的陆路,这才是他的本性,有些冒险,或许真的只是作秀罢了,对于自己的安危,刘皇帝怎么可能不上心。

脚下的大河,就像被驯服的猛兽,沿着河道东流,刘皇帝也在驻足良久之后,发出感慨:“两个月前,可曾想到,这汤汤河水,竟有如此温顺的时候!大河滋润了这片土地,孕育了我们的文明,但发起怒来,也是一点不留情面啊!”

“水火无情啊!”赵普在旁听了,应道:“这大河之患,已是愈发深重了,若非陛下当初决意整治,只怕河患爆发将更加频繁,沿岸百姓誓必饱受其苦!”

赵普这轻描淡写间,还是带着些对刘皇帝的恭维,毕竟当初,在国家那般艰难的情况下,刘皇帝还尽力支持王朴进行河渠的治理。虽然治黄河只是附带,并且主要目的还是为南征的交通做开辟准备,但治河的确确实实做了的,咬牙去做。

不过,刘皇帝显然没有沉溺在过去的那点成就当中,拧着眉思索一阵,然后踩了踩脚下的长堤,道:“光修堤堵塞,还是不够的啊!老祖宗早就指明了道路,治水还得靠疏导,围追堵截,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行洪泄洪问题,还是该多想办法!”

刘皇帝这话,也有点假大空了,世上不只他一个聪明人,看出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现实条件、技术水平等等因素,都难以满足太完美的目标。

听刘皇帝这么说,赵普朝一旁的董淳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该有所表现了。见状,董淳这才慢条斯理地拱手应道:“陛下,从开国之初,朝廷便开始治河,二十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经验。

郑州的治河,也都是依照工部规定的方案进行,不只是脚下长堤,还有定期清淤疏浚,广植榆柳,兴建水库,开挖沟渠。前者河水暴涨,这些工程,都起到了不俗的作用,全境始安......”

听他这么说,刘皇帝脸上终于挂上了点笑容,扭头问道:“郑州境内,沿河一共种了多少树木了?”

对于这些,董淳倒是记得清楚,不假思索答道:“回陛下,二十年间,前后所植有三百余万株,只是最终成活成长的,不足一半。”

“似乎也不是很多嘛!”刘皇帝眉头稍微皱了下。

事实上,官府引导鼓励百姓植树,大规模铺展开来,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很多官员,都将此事当做是一项政绩来做,哪怕有些吃力不讨好。

“此事臣倒略知一二!”赵普说道:“大抵是受限于植树所需株苗,因此,纵然官府积极,百姓不遗力,也难有大的突破。郑州这边的情况,已然堪称良好了!”

“此事记一下,朝廷该想办法解决!”刘皇帝指示道。

“是!”

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457章 郑州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90章 老将可用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64章 杨业却敌第53章 兵临删丹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66章 陷河阳第195章 辽帝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1章 探监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108章 井陉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370章 刘鋹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68章 湖南乱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27章 出兵争论世宗篇47 封禅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19章 难审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84章 灭佛伊始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417章 轻狂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321章 瑶女第114章 大朝会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54章 病虎獠牙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408章 蠢儿子第351章 林邑国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34章 回府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82章 矛盾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7章 新政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95章 大洗牌第410章 克制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404章 冬夜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177章 耶律妃第86章 发落南臣第40章 开拓之志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481章 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