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

通事受命而去,赵普也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脑子里仍旧不免对岭南采珠案的一些事项做考虑,显然,对于此事后续政策他仍旧没有放弃想法。

当下不便解决,不代表今后不能做更改,待觅得机会,还要进言。至少,从此前就此事与刘皇帝的交流来看,刘皇帝态度是有所松动的。

虽然一直以来,赵普对于刘皇帝都是以迎合为主,但是,作为当朝首相,可不只是刘皇帝的应声虫,他也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对于内心认为该做、值得去做的事情,还是很坚持的。没有这些品质,他也不可能主持这几年的国策修正与施行。

当然,叹息总是在所难免。他赵普,算是大汉这二十五年内历任宰相中权力最重的一个了,但即便如此,其受到的掣肘也不轻,很多事情,当真不是他能够一言而决,自专其事的,尤其是牵扯到刘皇帝的时候。

不过,这些都不能动摇赵普心志,宦海多年,浸淫政治已久,对于权力二字也看得相对透彻。

哪怕是皇权,都不是无限大,哪怕以刘皇帝的威能,为政治国都难免顾虑,何况他赵普。倘若他为政可全然按照自己心意来,那他就不只是首相,而是权相了。

刘皇帝已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政治舞台,让他登堂入室,尽情地施展才干,实现抱负,这已经很难得,也该满足了。

“相公!”

熟悉的声音响起,抬眼入目便是一道不怎么高大的身影,乃是中书舍人潘佑,任职不久,但此番东巡,在随驾官属之列。

潘佑是很好辨认的,那张脸也极具辨识度,因为很丑,在大汉的中枢部司中,大概就属他最丑了,因此,潘佑名气很大,哪怕都是负面的。

大汉选官用人思想,以量才任用为主,不计出身,颜值也不是主要考察标准。然而,那终究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就当下大汉的官僚而言,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有半数的官员任用,是考虑到出身背景的。

至于样貌,虽然不在朝廷选官的明文标准之内,但是,选材的人心中会有所偏向。以貌取人不值得提倡,但这确是人间常态,好美厌丑也是人之常情,在官员选取上,长得好看同样是一项优势。

或许不乏金玉其外者,但面貌丑陋者,想要获得认可总是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除非惊才绝艳到一定程度,到足以打消旁人几乎本能般的偏见,否则丑人总是活得辛苦。

在大汉的朝堂之上,不说人人都是美男子,气度不凡,但是长得丑的,确实也不多。而像潘佑这般,丑得特别,丑得清新脱俗、独具一格的,也就只此一人。

同时,由于潘佑出身江南降臣,这并未大汉权力中枢的主流,属于被排挤的一个团体,自然也更容易遭到鄙夷。

而就是这样,仍旧得以在政事堂行走,紧紧地贴近大汉的权力中枢,也能佐证其不凡。

其不凡之处,有两点,其一在于他本身有一定的才学;其二则是接连遇到贵人,先是韩熙载病逝前遗奏举荐,后又有赵普的提拔。

在朝廷内部,往往是派系林立,而潘佑属于两个派别,其一是江南派,这个出身永远也摆脱不了,其二则是改革派,他对于时政民生、国情制度具备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过自己的改革主张。

刘皇帝当国的这二十多年,本就是一个大变革时代,朝廷也经历了多次改新,哪怕到开宝年代也一样,国家大政方针总是在变化当中。

像潘佑这样的人才,正常而言,是有用武之地的,甚至可能得到重用。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潘佑不仅没有得到认可与看重,反而日渐疏远漠视。

倒也不是因为他那驰名朝野的丑陋面容,刘皇帝毕竟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貌取热不是他的作风。

如果要解释一下,只能说潘佑生不逢时。朝廷的大政方针,大汉的每一道改创,无一不是在刘皇帝的首肯下展开进行的。

怎么变,怎么改,怎么落实,都有刘皇帝在把关,而负责具体执行的,又有赵普等能臣贤相,不是区区一个潘佑就能指手画脚的。

而潘佑有变革思想,有政策主张,但是他的思想主张,也不得刘皇帝认可。他提出,仿照周礼实行变法,这与刘皇帝的治国思想,完全南辕北辙。

不可否认,上古的周礼,有些治国理念,为政思想,永远也不会过时,具备极强的生命力,后世的变革者,也不少托周礼之名,行改革之事,比如王莽、宇文邕等。

哪怕如今的大汉,这诸多制度中,也有大量思想理念是在周礼的基础上经上千年演变而成。但是,潘佑的主张,终究不合刘皇帝心意。

周礼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思想理念,于刘皇帝而言,是不能全盘接受的。刘皇帝本人虽然是超脱的,凌驾于礼法制度之上,但他一向坚持的,却是法制为本,刑主德辅。

刘皇帝希望的,是所有人,都要循规蹈矩,遵守大汉的法制,所有人都在大汉的这套社会管理体系中承担各自的角色,上不欺下,下不犯上。

对于这一点,潘佑显然是没能领会的,这也注定了他难以得到重用。而他具体提出的一些政策,比如复井田,依周礼置牛籍,更属于开历史倒车,别说朝廷反对,就是到民间,也难获得认同,完全没有实行的土壤。

再加上,潘佑本身性格孤僻,这大概是在白眼与嘲讽中成长的必然影响,不论是论政,还是谏言,都过于刚直激烈,实在不讨喜。

过去,敢对刘皇帝犯颜直谏的人并不少,刘皇帝大多时候也是欣然纳之,即便不予采纳,也一笑而过。

但,那得分人的,而潘佑是哪根葱,又哪里能获得刘皇帝格外宽待呢?事实上,若不是赵普的提拔,潘佑根本没有可能升到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来。

至于赵普欣赏潘佑哪些,或许只有赵普自己清楚了。

“何事?”赵普目光平和地看着潘佑,完全不为他的丑容受影响,再丑的人,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潘佑也是面色如常,恭敬地奉上一道奏章,嘴里说道:“这是关于自民间采购治疫药材的制文,下官已然拟好,还请相公过目!”

眼下中原对抗疫症,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医药,药材方面的紧缺是显著的,仅靠朝廷的药监调度供应,是不足的,因此,中枢这边决定拨款,开始大规模地向民间采买各项药用物资。

而行营之中,携带了两百三十万贯钱,可不是为了刘皇帝巡途所用,这是专为救灾所用。从水灾以来,朝廷灾抗灾赈济方面,前前后后,已然拨款超过千万了。

虽然相信潘佑拟制的能力,在中枢当职的这段时间,潘佑在这方面也从来没有出过岔子。不过,赵普还是接过,仔细地阅览一遍过后,方才露出笑容,吩咐用印。

“可以发布出去了!”赵普看着潘佑,道:“至于钱资,就从行营专款支取!”

“是!”

“你去吧!”

“相公!”潘佑驻足不动,又轻轻地唤了声。

赵普的注意被引起了,看着他,态度依旧温和,道:“还有何事?”

“下官有一请......”潘佑张了张嘴,似乎有些为难,迟疑了片刻,低声道。

“是不是有什么为难之处?直言无妨!”赵普道。

潘佑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拱手道:“禀相公,濮州知州人选,至今未定!”

赵普眉毛一挑,道:“还在斟酌之中,不过也该定了,那边的灾情也不轻,缺少一个主事者,也不能一直依靠佐官们救急料理。怎么,你有举荐的人选?”

潘佑正色道:“回相公,下官想去试试!”

“哦?”赵普这下是真的诧异了,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审视:“你这个舍人的位置,可有不少人盯着,去中枢而就地方,这样的选择更是少见,为何有这等想法?”

潘佑叹息道:“诏制诰命,非下官所长,既无用武之地,下官宁愿到濮州,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也就是赵普了,换个人听潘佑这么说,怕是难以容忍了。中书舍人,掌握朝廷机要,这是何等重要的位置,在潘佑口中,仿佛是务虚之事,这可是他主张提拔的。

“心意已决?”赵普倒也没有继续追问缘由,具体为何,心里也明白,沉吟了下,问。

“若相公不嫌下官鄙薄,还望成全!”潘佑道。

“当面向老夫要官的,大概也就你潘佑了!”赵普轻叹一声,半开玩笑道。

“相公提拔之恩,下官永不敢忘怀!”潘佑道。

“好了,我用你,看重的也是你的才干!你很有主见,但唯此个性,过于刚烈了!”赵普叹道。

“天性难改,让相公为难了!”潘佑道。

“你先下去,此事,老夫会考虑的!”赵普没有应允,也没有拒绝。

见状,潘佑面色一急,想要再说些什么,被赵普一个眼神便止住了。而对其表现,赵普多少是有些失望了,同时,也莫名地有种轻松之感。

这个潘佑,还是不适合在如今的朝廷为官,也就是个能做事的人,否则就这察言观色的能力,早就被赵普扫除出去了。

但毕竟算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不论如何,总要力挺的。此前,或许还有所忧虑,要是潘佑出了什么事,牵连到自己。

如今他自请就任地方,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至少,地方上不像在中枢这么引人瞩目,容易受人针对。

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5章 春闱第149章 降表第285章 家务事第51章 耿淑妃薨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51章 寿国公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676章 惨重第487章 “惊喜”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257章 龙舟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44章 听政湖湘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52章 巫宦之国第421章 梁孝王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92章 刘铢案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32章 郭氏之虑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45章 策勋御宴这才是感言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309章 江淮将帅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751章 结束了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29章 请缨第7章 恩赏问题第35章 唐将空谈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59章 还朝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79章 长教训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296章 反响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755章 良平岛第134章 东路军第90章 安全脱身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47章 德胜渡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86章 赐死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408章 蠢儿子第346章 底层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70章 同州之战第371章 杀,不杀?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