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

二月底的春日,不只是明亮,甚至有几分娇媚,丝丝缕缕,调皮地洒落在宫室之间。也是因为这好天气的缘故,刘皇帝没有缩在崇政殿里,与室外的美好春光相比,那宫殿华丽的外表下,也显得阴暗、湿冷了。

那张刘皇帝用了二十多年的躺椅横放在殿前,边上置有桌桉,摆着瓜果点心,刘皇帝则一身单衣,裹着一张轻薄的外袍,慵懒地侧躺着,享受着那和煦春光轻柔的抚摸。

阳光的照射下,刘皇帝那花白的须发,与光线交相辉映着,似乎在攀比谁更加白亮。刘皇帝就那么静静地躺着,安静而平和,有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这样的气质,在刘皇帝身上是很少见的。

直到一道阴影遮住了刘皇帝的脸庞,都不必说话,甚至不用睁眼,只是眉头一皱,注意到刘皇帝蹙眉的“肇事者”,立刻退开两步,把遮挡的阳光还给刘皇帝,他的表情方才有恢复平静。

“何事?”刘皇帝的声音不像春日那般活泼,显得懒洋洋的。

“禀官家,太子殿下来了。”喦脱小声开口,谨慎中透着谦卑,明显害怕打破了刘皇帝自我陶醉的氛围。

“还通报什么?让他过来吧!”刘皇帝漫不经心地应道:“给太子也准备一张座椅!”

“是!”

很快,穿过附近垂头束手侍立着的内侍、宫娥及禁卫,来到御前见礼,刘皇帝也终于睁开了眼,稍微缓了下,方才正眼看这大白的天下,也注意到恭立身前的刘旸。

“坐!”手轻抬一指,刘皇帝轻声道:“看你面沉如水,眉带忧色,什么事让你如此烦心?”

闻言,刘旸轻轻摇头,叹道:“爹又何必明知故问?广政殿内的争吵,既让人烦,又让人恼,实感无奈!”

刘皇帝一副意外的表情:“怎么?还在吵?还没吵出个结果?”

“非但没有结果,内外臣僚们相执不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刘旸一副恼火的模样。

“不错!”刘皇帝闻之,却是迥然不同的态度,笑吟吟道:“朝廷内部,也是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刘皇帝这样隔岸观火,就差拍手叫好的态度,让刘旸愣了下,不由迟疑道:“可依儿看来,这样无休止的争吵,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有伤朝廷和谐,不利于团结......”

听其言,刘皇帝眼皮微抬,瞟了刘旸一下,澹澹道:“吵吵也没什么不好,你也秉政这么多年了,应当也没有那么天真,以为朝廷内部一团和气,就代表天下无事了吧!”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让你们把内外臣工召集起来,不是开个和和气气座谈会的,让你们听听地方上的声音,总不能他们的话不中听,就不让人家说了吧!赵普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但你怎么也沉浸其中了?”刘皇帝说道。

刘皇帝的话,让刘旸有些郁闷,苦笑道:“儿的心性定力远远无法同爹相比,无法像您这般开阔,过去,朝廷中不是没有发生过争执,只是如此番这般针锋相对,还是第一次!”

刘皇帝沉默了下,道:“这说明,在大汉朝廷、官府内部,也确实滋生了不少矛盾,地方上也积压了不少怨气啊!

朝廷一体,但中枢与地方之间,总是难免会产生矛盾。朝廷大臣,高居庙堂,需要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推行政策,地方上的大臣们,也不是全无大局观,但为官一任,治理一方,他们的立场,难免偏向于地方考虑,这不是不能理解的。”

顿了一下,刘皇帝又悠悠道:“只不过,如你所言,过去可没有这样群情汹涌的情况,看来,这些年下来,这些地方大吏的底气是越来越足了,居然开始直接同朝廷讨价还价起来了!”

刘皇帝语气平澹,但这话里流露出的意味,却有些让人心季:“也许,是有些人在他们的位置上,待得太久了!”

让刘旸心头微震,他觉得刘皇帝这话有些意味不明,因为要说久居其位的,第一个就属赵普了。当然,还有一个人,只是刘旸想都不敢往那方面想。

“我也很好奇,赵普任相一十六载,令传天下,还有人敢如此与他相争?”刘皇帝又玩味地说道,越发加深了刘旸思虑。

“赵相秉政多年,向来还是以理服人的!”刘旸想了想,回道。

看刘旸还是有意无意地在替赵普说话,刘皇帝笑了笑:“现在争执最激烈地方在何处,还是国税问题吗?”

刘旸颔首:“正是!”

“听了那么多诉求,见了那么多争执,你是什么看法?”刘皇帝问。

刘旸:“儿以为,赵相他们的考虑,还是更有大局观的,况且,税收留存的份额,乃是您定下的,施行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现问题,地方大臣们的意见,难免有些狭隘!”

而听其言,刘皇帝却是摇了摇头:“我说过不止一次,没有什么政策是可保万世的,朝廷施政,还得因时因地制宜的,一成不变,往往也意味着保守,意味着故步自封!”

刘皇帝这话,让刘旸有些意外,在他的考量中,刘皇帝应当会认同赵普他们才是,而赵普他们,也显然是遵从刘皇帝的意志。

因此,迟疑了下,说道:“难道爹是打算同意他们的请求?”

刘皇帝还是摇了摇头:“我也没这么说,你要先搞清楚,地方大臣们群起相求,其目的是什么?倘若地方上真有积弊,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那朝廷也需要斟酌考量,有所反应。治理地方的终究是他们,他们情绪,也需要安抚!”

对此,刘旸沉默了,一时没有接话。

过了一会儿,刘皇帝轻笑道:“在想什么?”

刘旸看了看刘皇帝,拱手道:“儿在想,此事当如何解决?总不能一直这样,没完没了地争执下去!若仅是政见相争也就罢了,现如今,已然上升到相互攻讦的地步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刘皇帝眉头挑了挑,说:“你是在指卢多逊吧!”

刘旸有些尴尬,却也不相瞒,道:“卢相认为赵相顽固,他觉得,地方的请求,可以酌情考虑,纵不全盘接受,也该认可一部分。他也私下见过儿,希望获得支持,他说,若是让这些柱国大臣们一无所得,无功而返,将来会加剧中枢与地方上的矛盾,也不利于今后朝廷大政之推行!”

“这个卢多逊!”刘皇帝都忍不住嗤笑了一句:“亏他说得出来!赵普再强势,再专横,至少他的立场没有问题,他卢多逊呢?”

“权欲熏心啊!”刘皇帝冷冷地说了句,同样眼神中,也流露出少许的失望之色。卢多逊,是真不吃教训啊。

这还是刘皇帝头一次在刘旸面前表达对卢多逊的不满,并且,一开口就是诛心之言,不过,刘旸对此,却没有多少喜悦之情,哪怕他确实厌恶卢多逊。

同时,也有一种心季之感,显然,不论刘皇帝此前如何看重卢多逊,甚至在他与赵普之间拉偏架,那也仅是处于平衡权力的考量,把卢多逊视为一个工具人罢了。

“赵匡义是什么看法?”刘皇帝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

刘旸:“与赵相基本一致!”

“你看看!”刘皇帝笑了:“我可知道,赵匡义与赵普也属面和心不和,但是这件事事情,他的屁股倒是坐得挺正!”

刘旸不好评论什么,毕竟如今的赵匡义属于勋贵集团的代言人,同样与他还有那么一份算得上紧密的亲戚关系。

“此事总要解决,儿恳请您示谕!”刘旸起身,有些严肃地道。

“怎么,这点事情,还非得我发话吗?”刘皇帝目光中闪动着一些亮彩,似乎有些漫不经心。

“除了您,怕是无人能解决争端了!”刘旸道。

虽然有些恭维的意思,但刘皇帝显然很是受用,不过嘴上还是不饶人,对刘旸道:“你这个太子,也要起点作用!以前是让你多听、多看、多学,现在,你也得开口多说了!”

“多谢爹的看重,只是,儿还欠缺历练,还是需要向您学习!”刘旸谦虚道。

刘皇帝不置可否,稍微琢磨了下,说道:“朝廷有多久,没有对这些柱国大臣们,进行大规模的轮换调动了?

也该动一动,否则用不了多久,这大汉官场,就要一潭死水了......”

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46章 骄将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51章 诏令西进第18章 请愿第9章 写得不错!第119章 回京第17章 附议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47章 应对第196章 杨邠案(4)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80章 春夜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112章 整风第17章 武德司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465章 辽奸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这才是感言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374章 善待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761章 新问题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186章 赐死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80章 进攻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17章 泼冷水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150章 蜀亡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5章 马楚内乱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45章 了结第1752章 放手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79章 父子问对第75章 按*不动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38章 任其纷扰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