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赵家父子

“赵相!”恭谨的招呼声把赵普从恍忽中拉了回来。

抬眼一看,乃是刑部侍郎吕蒙正,正以一个低调谦逊的姿态,保持着行礼的动作。见到这个中枢官场的后起之秀,赵普回过神,露出一点笑容:“是圣功啊!免礼!”

由于在卢桉前后中的担当表现,这个年轻的刑部侍郎得到了不少认可,在刑部的地位渐稳,在中枢也站住了脚,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新星。

对其能力,赵普还是比较肯定的,不过,并没有过多的接触,抑或收为己用,这毕竟是刘皇帝亲自提拔出来的人,他不便插手。

看着气度不凡的吕蒙正,赵普随口问道:“你这是要去见驾?”

注意到赵普盯着自己手上的奏章,吕蒙正也不遮掩,颔首道:“新一批的罪臣犯官,已然抵京,经过核查,罪行无误,当上表执刑!”

一听这话,赵普就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是第三批了吧!大理寺的审查结束了?”

“是!”吕蒙正点头。

赵普当即道:“为何不是慕容承德上报?反让你这个刑部侍郎负责,这符合朝制吗?”

闻言,吕蒙正心下一紧,脸上也闪过少许异样,低声说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慕容寺卿病了!”

对此,赵普张了张嘴,却没再就此纠缠,又问:“这一批多少人!”

“合计118人!”

“你去吧!”赵普面无表情,让开了道路。

见状,吕蒙正再度一礼:“下官告退!”

说完,蹑着小步子,朝崇政殿而去。望着吕蒙正的背影,赵普悠悠一叹,又是上百人,上百名官僚,上百条性命啊。

赵普不由深思,陛下之所以对中枢人事调整不下定论,莫非就是要等卢桉彻底终结?倘若是这样,那似乎不是不能理解了。

然而,看着渐行渐远的吕蒙正,赵普老眉又下意识地蹙起,此人倒是个能做事的人,陛下也十分看重,莫非要大用?

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打消了,毕竟不是二十年前了,陛下还是更倾向于老臣了,就算看重吕蒙正,此人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历浅薄,根基不牢,没有充足的地方履历,连地方道司都没有历练过,怎么可能进政事堂......

那辛仲甫呢?此人在卢桉中担当大任,以刑部尚书入相,似乎也说得过去......

王溥,他这段时间病了,应该有所变动,那政事堂还得增补人选。

赵匡义,此人近来是越发沉默了,有些不对劲。

......

一整日,赵普都在思虑之中度过,即便傍晚回府,也依旧患得患失的。或许是年纪大了,精力渐不支,赵普已不像过去那般,每每忙到深夜,犹不自知。

冬季的开封,寒意渐重,空气都显得沉重了几分,寒月无光,凄风阵阵,不过宰相府第,还是稳如泰山,灯火辉煌。

下得车驾,门房管事立刻殷勤地迎了上来,面带笑意:“恭迎相公回府!”

“嗯!”赵普澹澹地应了声,见他神色雀跃,问:“何事让你如此开怀?”

管事引路,笑道:“衙内回来了!”

管事所指的衙内,自然是其长子赵承宗,作为赵普的儿子,仕途自然是有极大保障的,此前一直在外为官。

对长子的归来,赵普是心里有数的,毕竟就是他的安排,因此,简单点点头,便吩咐道:“让他到书房见我!”

赵普的书房,布置还是很精致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书籍。赵普在学识上的成就一直为人诟病,且一直不以为意,但事实,私下里他是十分好学的,常年读书,若论写诗作词赋文,或许不怎么样,但对经史子集的理解,绝不下于任何人,他更擅长的,还是经学致用。

在赵承宗到来之前,保持着过去的习惯,拿出一卷《开宝总类》阅读,这本大汉包罗万象的总类经典,刘皇帝都经常看,更何况他了,而至今,也才读了五百多卷。

很快,赵承宗入内参拜,赵普没有作话,而是默默地打量着他,这样的注视,让赵承宗下意识地收起了原本轻松的笑容,并慢慢低下头。

良久,赵普方才问道:“你何时抵京的?”

赵承宗赶忙答道:“未时过后。”

“有没有到吏部述职?”赵普又问。

这下,赵承宗脸色微变,声音也低下来了:“尚未!”

闻言,赵普顿时严厉地呵斥道:“你是外官,回京不先去吏部,反而回相府,这不是落人口实?”

赵承宗张了张嘴,实在不敢触犯老父的威严,只能埋头认错:“是儿子的疏忽,明日即前往吏部!”

见其态度,赵普那无名的怒火方才消却几分,轻轻地叹了口气:“你官职虽不高,但这半年朝中的风波总不会没有耳闻吧,我给你的去信,你莫非没有重视?虽是小事,甚至算不得什么错误,但这个关头,就是把柄,就是别人攻击的短处!

你不会像那些庸才一样,愚蠢地认为,卢多逊倒了,这朝廷就是我赵家一家独大吧!你难道不知道,这样的风声,是何等犯忌讳的事!”

听赵普这么说,赵承宗脸色急变,立刻道:“是儿失之警惕了!”

赵普则严肃地道:“别人也就罢了,终究是外人,你是我的长子!那些想看老夫笑话的人,恐怕就盯着你们兄弟,你岂能大意!”

“父亲教诲,儿铭记在心,不敢再犯!”赵承宗郑重地道。

父子之间的谈话,就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展开了。

赵普松口之后,赵承宗方才得以落座应对,观察着老父那阴沉严肃的面庞,也多了几分忧虑:“儿在滑州,也听说京内形势紧张,却没想到,已然严重到如此地步了!”

显然,赵承宗并不是蠢人,从赵普的话里,就能感受到那不寻常。听其言,赵普盯了他一会儿,道:“京中的事,你不要参与,当好你自己的官,做好你自己的事!”

说得容易,又哪里能不表示关心,毕竟父子连心,一脉相承。迟疑了下,赵承宗还是听话地应是。

赵承宗已经年过三十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一个白马知县,虽属望县,且州县一体,但作为当朝首相的儿子,还是显得有些低了。哪怕在官僚阶级日趋固化的当下,也有不少更年轻的县级主官,因此,在权贵子弟中,赵承宗的位置,十分“平庸”。

见长子如此顺从,赵普心情也好转几分,而后道:“也不瞒你,此番召你回京,是我的意思,对你,将另有任用!”

“自当听从父亲吩咐!”赵承宗道。

“朝廷权贵子弟,到你这个年纪,已至州府大任,乃至更高职衔的都有不少,让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知县,心里应当很委屈吧!”赵普平静地说道。

面对这样的问题,哪怕心中有想法,赵承宗嘴上也不敢说,只能谦虚地表示道:“儿才浅德薄,治一县尚有不足,何况一州!”

“你这话言不由衷!”赵普当即指出:“我看过你在白马的为政治民,官声口碑都不错,不说有多大的建树,至少中规中矩!”

“父亲过奖了!”赵承宗轻松了些。

又是一声叹息,赵普直接道:“你准备准备,述职之后,就去楚州上任,对你新的安排,就是知楚州!”

赵承宗闻言一喜,但见赵普那始终严肃的表情,生生按捺住,拱手道:“自当听从朝廷吩咐,只是,还需父亲教诲!”

“希望你能保持这份谦怀,而不是只表现给我看!”赵普顿了一下,方才道。

也不给他解释什么,赵普交代道:“楚州当运河转运要冲,漕运重地,东南财税,大部由此转运,南北商旅,也多由此中转,因此,交通转运乃是楚州重中之重,你需要同东南转运紧密配合,不能岔子。

另,楚州乃淮河、运河交汇之处,河网既与其力,也有其害,这些年淮水就没有真正平静过。当年王兖国公虽然修复洪泽湖,开挖龟山运河,但年月已久,在水利灌既,防洪、泄洪之事上,仍不得放松!

做好这两件事,再保持你在白马县上的为政风格,楚州当可无虞!”

“是!”对赵普这番交代,赵承宗听得很认真,熟记之后,恭敬一礼,郑重地答道:“儿明白了,多谢父亲教诲!”

虽然赵普不让管,但赵承宗还是忍不住关心:“父亲,你满带忧虑,朝中的形势当真窘迫至此?”

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99章 又穷了第1707章第153章 削藩第321章 矛盾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316章 不装了第115章 瀛州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51章 林邑国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52章 幽燕变故第93章 升迁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5章 堂议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85章 赵砺案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273 王晏镇洛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47章 德胜渡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41章 雌威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368章 荣宠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99章 出宫第1761章 新问题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82章 瓦桥关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1章 刘信遭贬第141章 雌威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1769章 影响力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43章 接见第25章 李史合谋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252章 面圣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99章 出宫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133章 西征!第50章 下定决心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492章 事发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