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

在王侁于榆林道调兵遣将,大张声势,准备对叛匪李继迁“分进合击”之时,数千里外,一场国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事实上,李继迁的叛乱,只是小打小闹,其影响恶劣之处,也只是把西北地区的胡汉矛盾给挑明了,对朝廷实在谈不上有多大的影响。

之所以郑重其事,也只是因为刘皇帝上了心,从上到下,不得不有所表示,在很多当权者看来,李逆只是疥癣之疾,成不了什么气候。

哪怕从榆林道来看,针对李继迁的小股叛乱,都没有竭尽全力,当地的官兵虽然察觉到其人滑熘,却也没有将之放在眼中,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他们下定决心进剿,那李继迁只有覆亡的结局。

相比之下,发生在安西的战事,则要更引人瞩目,毕竟,这是一场以灭国为目的的战争,是自开宝北伐之后,执行收缩战略十多年后,大汉又一次发动对外扩张。

哪怕只以发兵规模来看,在大汉的战争史上,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开宝二十年冬刘皇帝下诏征讨黑汗,到今年末春,经过足足五个月的时间,筹备完毕之后,在魏王刘旻的统帅下,大汉正式开启了第三次西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汉曾经发起了两次西征。第一次是在开宝元年,那时朝廷刚刚一统天下,南方尽复,刘皇帝进取之心尤盛,自认天下无敌,放眼四海,契丹暂不可图,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西北,岂容一隅有缺。

而还未从战争年代走出的汉军,正处在巅峰,又由柴荣统帅,王彦升、郭进辅助,虽小有波折,但仍旧摧枯拉朽,不只覆灭了甘州回鹘,还让归义军曹氏重归中原怀抱,尽复河西走廊,疆域西抵至玉门、阳关。

第二次则是在开宝八年,朝廷大举北伐,由郭进统率。不过,那一次西征,属于整个开宝北伐的组成部分,郭进为主将,率一偏师,挺进西域,旨在消灭盘踞在西域的契丹军队。

结果,同样成功地实现了目标,不只消灭了契丹人,基本全复高昌回鹘辖地,还向西打退了黑汗的侵扰,成功保住了胜利成果。

而这第三次西征的性质,实事求是地说,掺杂了一些复杂的东西,既是大汉开拓进取的体现,也有收复中国故地这样堂堂正正的理由,然再结合起开宝二十年的纷扰,就难免给人一种刘皇帝好大喜功、泄私愤的印象。

朝廷上层,支持的人并不多,毕竟,与黑汗的冲突,大汉这边“理亏”,哪怕能找出大量证据来证明西征的正义性,但总免不了一些保守派“兴无理征伐”的念头。

当然,有人保守,就有人激进,对于参与此次西征的将帅们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建功的机会。这些年,海军在不断崛起,通过欺负南洋的土着,为帝国攫取了大量财富。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当家做主的马步军,岂能不看着眼馋,然而放眼四顾,似乎又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

漠北的契丹残余勉强称得上是个对手,但毕竟太远了,不好打,恰逢汉黑交恶,这就给渴望建功的将帅们一个宣泄志气的目标与方向。

至少对于长戍西北的汉军而言,他们亲眼见证了丝绸之路繁荣复兴,也一直维护着,他们本身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哪怕只冲这一点,也值得他们出手,去教训教训那夜郎自大、不知所谓的黑汗国。

此次西征,除了魏王刘旻以亲王之尊挂帅之外,驸马杨延昭为副帅,同时又以郭仪为行营都虞侯,王申钧为行营排阵使,向德明为行营粮料使,慕容继业为壕阵使......

从以上用人,就可以看出,这一次西征与以往相比的特殊性。西征行营的主要将帅、要职,都是启用年轻一代的杰出人才,且个个出身不凡。

刘旻、杨延昭这正副二帅就不说了,郭仪是邢国公郭威的幼子,王申钧是已故平南公王全斌的长子,向德明是温国公向训的长子,慕容继业则是滦国公慕容彦超之孙、时任京畿都指挥使慕容承泰的儿子。

唯一一个算得上老将的,大概是拜为行营都监的康保裔。当然,此人严格得来说,也属于二代将领,只是从军较早,少年时便跟随其父康再遇东征西讨,近三十年戎马生涯,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屡立战功,被创数十处,仅以威望而言,西征军中没人胜得过他。刘皇帝用康保裔的主要目的,也是让他为刘旻、杨延昭压阵。

显然,随着老将老帅们的进一步衰老凋零,一些中青代的将领逐渐走上前台,大汉帝国新一代的柱国嵴梁也在历史浪潮着崛起。

此次西征,总共动兵五万余人,安西、河西两地的边军、团练大部被抽调。不是不能征召更多的军队,只是后勤上的压力有些大,再多,就要突破两地的供养能力。

安西地域虽广,但归汉也才十年,过去回鹘、契丹、黑汗以及大汉,甚至是南边的于阗国,几方势力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拉锯作战,被反复摧残,基本沦为一片废墟,高昌全胜时期的百万部民,损失了八成。

直到汉军西进,方才取得了难得的安宁,但是,十年根本不够新一代人的长成,恢复重建更是遥遥无期,到开宝二十一年,安西下辖人口,也不足二十五万,其中,有许多人气还往返东西的商贾们带来的。

因此,疲敝不堪的安西,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大的战争,青壮年劳力稀缺,高昌防御使仆勒费尽了心思,也方才给大军提供了五千多丁壮,作为辅卒。真正支撑大军西进的,还得靠河西。

五万大军中,超过两万都是骑兵,打黑汗,还是得相辅相成,甚至一定程度上,骑兵的作用更加重要。

为此,朝廷还专门调拨了三千重甲骑兵参战,就是针对黑汗的近卫重骑。当然,还包括上万的各族仆从军队。

不得不说,征召仆从军队作战,确实是一个节省成本的办法,一则战力有一定保障,二则花费相比与官兵较少,朝廷只需要提供一些钱粮武器,就足以让他们欢天喜地了。

魏王刘旻甚至直接对那些由吐蕃、回鹘、六谷部卒组成的仆从军允诺,打下黑汗,任其劫掠,所获财货,朝廷只收取一半,以此激励战心,让他们卖命。

这则约定,也果然很合仆从军上下的心意。过去朝廷征召部卒作战,主要用于国内战场,尤其是在北伐之时,更是数以万计地武装番骑,但那时候,朝廷的制定有严格的约束规矩,毕竟,大汉国土,不能放纵其随意肆虐。

但打黑汗不同,虽然也能说是大汉自古以来固有的领土,但现实因素不能不考虑。区区党项人,都难得安稳,更何况立国已久且文化传统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黑汗国呢。

想要征服黑汗,收复故土,就需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对其进行摧毁,而后,再行巩固。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是不适合强调纪律的汉军去做的。

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106章 诱惑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408章 蠢儿子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393章第43章 接见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75章 军略第41章 刘信遭贬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323章 斗法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398章 虞美人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50章 喜讯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387章 就国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1771章 襄阳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381章 功臣阁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68章 撤了第35章 唐将空谈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1章 何谓开宝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79章 势孤危第361章 安东国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35章 杨村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75章 少林寺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41章 小风波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1765章 三郡公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75章 高贵妃第89章 破财赎罪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127章 不允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85章 赵砺案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31章 进军令第106章 倒赵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