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 安西王

第1693章 安西王

“对刘旻所请,具体如何支援,政事堂有何腹稿?”刘皇帝看着刘旸,直接问道。

刘旸沉吟了下,从容禀道:“种子、农具,官吏派遣,皆非难事,前者可有户部自调拨转运,后者沿循边鄙地区官吏委派升迁条制施行即可,大汉如今不缺官吏人才。

不过,西域形势复杂,又有新占大片土地,想要巩固,善加开发,还需多遣熟悉边鄙胡民事务的职吏,最好从临近的西北道州遴选。

西北近几月的整顿中,还有一批罪行较轻的官吏,未曾处置,儿以为亦可尽数发配往西域,充实当地,也与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另外,朝廷的观政学士中,也滞留了一批人,未定去处,也可外放安西历练!”

听刘旸层次分明的措施,刘皇帝显然很满意,点着头道:“治国以治吏为先,把用人之道搞深彻了,那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爹说的是!”刘旸附和了一句,道:“唯一困难的,还是人口,在这方面,朝廷暂时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

西域毕竟太过偏远,地方也还不安定,大汉怕是没有多少愿意移居的人。若是早年,尚且能从贫苦百姓中招揽,但近些年,这个办法成效也低了。

即便有愿意外出闯荡的,也不愿意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又或者宁愿出海.”

“这些确实是问题,总要拿出些措施吧!”刘皇帝平静地道。

刘旸看了刘皇帝一眼,拱手道:“赵相提出一个建议,榆林之乱,根子在党项人,若是能把党项人徙居西域,既可解榆林之乱,又可起到援济安西之效。宋相提出异议,认为此举只会加剧党项动乱,王相、吕相也有疑虑,因此此议暂且搁置!”

对此,刘皇帝没有像寻常时候问刘旸的意见,而是直接责道:“这个赵普,莫不是老糊涂了?亏他想得出来!

党项难驯,榆林在关中眼皮子底下,尚且刁顽不臣,闹出这等动荡,把他们迁到安西,那还得了?此策无异于纵虎为患,届时天高皇帝远,朝廷何以制之。

西域如今的情况本就复杂,难谈巩固,若是再让党项人与黑汗人勾结起来,那会酿成怎样的祸患,赵普难道看不到吗?”

面对刘皇帝这一番对赵普建议的斥责,把赵普批了个体无完肤,刘旸意外之余,心中实惊,虽然不是当面发难,但这实在是不顾及赵普的颜面。

犹豫了下,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又或许与赵普关系向来不错,刘旸还是开口为赵普说了句话:“榆林骚乱,至今已近一年,赵相想来忧劳伤神,思虑略有疏漏吧!”

闻言,刘皇帝愣了下,注意到刘旸那平静的表现,笑了笑,从张牙舞爪的状态中走出来,轻声道:“说说可行的办法吧!”

在这方面,刘旸显然还是有些考虑的,闻问,继续说来:“经儿与臣僚们商讨,还是只能采取以利诱之的政策了。臣等认为,可效安东之事,制定移民政策,由朝廷拨款,专事招揽内地百姓。

六弟在奏章中提到过,西域虽然偏僻,风沙遍地,却也不缺耕地、草场、水源,有些地方,沃土肥田,比之中原富田也不差,甚至犹有过之。

加以西域当丝路要冲,有东西商旅带动,其本就具备发展富庶的基础,这些年河西走廊的发展,已然证明了此点。

以安东之苦寒,尚能移民数十万,何况西域?”

刘旸说完,刘皇帝微微颔首,不过,瞟了他一眼,意有所指地道:“我记得,当年刘煦行此策时,朝廷可是蜚短流长,闲言碎语不断,怎么此次,态度变了?”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沉默了一下,刘皇帝所指,那些对当年安东之政指手画脚、阴阳怪气的,可有不少都是他这个太子的支持者。

迎着刘皇帝的目光,刘旸微微低头,应道:“大哥在安东的施政,卓有成效,东北山河渐固,人烟渐盛,皆乃其功。平心而论,个中之政,可称道者,自当借鉴!”

略微停顿了一下,刘旸又道:“若六弟能效大哥之政,安西能如安东之事,那么大汉东西万里疆陲,都可保安定了!”

刘旸这番话,不论是否出自真心,但此时在刘皇帝听来,却还是很欣慰的。大概是坐久了,挪了挪屁股,指示道:“朝廷可发布一份公告,号召朝野官商吏民,远赴西域,开发安西,另外,丝绸之路上,沿途关市税收,可做减惠,以激励商旅,以此带动人气!”

“是!”刘旸两眼一亮,当即道:“当年爹下诏,勋贵臣民,奔赴安东者,达数十万人,想来此告一下,西赴安西者,必定更盛!”

“西域虽远,但确是块宝地,否则西域诸国之盛不会流传千年。虽久失于异族,但是大汉固有领土,如今拿回来,自然要善加利用开发,使其永固于中国!”刘皇帝说出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不过,也确实有几分真心。

到他这个阶段,比起过去,已经少了太多虚情假意,言行随心,卸下了许多伪装。然而,越是如此,臣子们反而更惧,更觉他深不可测。

“还有,六弟除了组织安西的农牧民恢复生产之外,还安排西征大军就地屯垦,已然开垦的大批田亩,今秋便能获收,填补军需。儿看六弟的意思,有将西征大军就地安置的意思。”刘旸又提起一事。

“哦?”闻言,刘皇帝两眼中闪过一道疑思,问道:“你以为如何?”

“倘能如此,再将西征将士家属西迁安置,可立得数十万口,西域可安!”刘旸似乎没有考虑其他东西,实事求是地道。

“话虽如此,然军心可安?”刘皇帝想了想,却道:“数万将士,背井离乡,远赴西域,为国作战,建功立业,尚可忍受。若是将他们屯留当地,如何能够甘愿?”

虽然看得到好处,但在这方面,刘皇帝还是保持着谨慎态度,不论如何,军队不能乱,军心不能不稳。就是安东的驻军,也是定期轮换,就是为了抚慰将士,以免在长期的戍边过程产生怨言。

不过,刘皇帝考虑之后,还是指示道:“此法可行!但要听从将士意愿,不可强求!西域不是有大批沃土、牧场吗,分给将士们,有田有产,愿意留下的可能,也更大。

一定要注意,不可强制,中枢有太多政策,一到地方就变味,有些尚可容忍,但此事如若出问题,是要掉脑袋的!”

“是!”刘旸表情严肃:“儿会交待下去,也会加强监督!”

“嗯!”刘皇帝应了声。

讨论了这么久,刘皇帝似乎也有些乏了,扬扬手,说道:“西域之事情,就按照商议的去办吧!另外,改安西道为安西都督府,一应典制效仿安东,以刘旻为安西都督!”

当刘皇帝做出这则指示时,刘旸脸上并没有太多异样,显然,他早已料到了。只是,他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这份诏令一出,朝中又将起波澜了,有了一个“安东王”,又要再加一个“安西王”?

第1773章 质问第1676章 惨重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41章 “戏言”第482章 李氏第27章 父子座谈第39章 长沙第336章 橐相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世宗篇51 皇太孙第144章 堂审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33章 延禧驿第87章 亦有其忧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112章 兄弟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45章 靖江军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35章 杨村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365章 看衰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36章 虒亭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809章 饯行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58章 正面互怼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57章 提亲第284章 影响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22章 称帝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492章 事发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134章 回府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国的政治生态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0章 如此处置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