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机遇

第1713章 机遇

“袁贼手下,除了袁泰、袁真两兄弟外,还有袁青、袁衷、马山、张玉、刘横、费永、米谷、封亦等头领,这些人,或是袁贼罗织的党羽,或是党项豪强,都被袁贼封为将军!袁贼还有一名军师唤张洪,叛乱之事,多与之筹谋!”王屾低着头道:

“袁贼除了派袁真率领军南下之外,还遣袁泰、费永西进灵州,挑动灵州党项举叛,具体情况如何,小小人就不知了.”

王屾提到的后一点,刘昉是清楚的,榆林虽乱,但消息并未彻底闭塞,驿传交通还是比较顺畅,关于灵州的情况,他在长安之时也收到过汇报。

不过,他显然更关心盐州叛军的那些牛马蛇神,冷笑两声,冲堂间的几名汉将道:“都是些无名之辈啊!可是,就是这些无名之辈,掀起如此动乱,祸连州县,百姓受难,朝廷疲忙!都给我记住这些人,这都将是你们将来需要剿杀的贼首!”

刘昉说得严厉,一干汉将也不敢怠慢,一个个抱拳肃容,郑重道:“是!”

一番问对之后,刘昉也清楚,再无法从这两名俘虏口中得知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毕竟,他们也只是盐州叛军中的小角色,距离核心机密,尚有些距离。

不过,聊胜于无,多少有些收获。沉吟几许,刘昉盯着王屾二人,淡淡道:“你们二人供述,虽然价值不高,但我言而有信,你们的脑袋暂时保住了!”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这句话,此眼一落,王屾二人如释重负,赶忙跪下,连连叩头,千恩万谢:“多谢大王饶命!”

“别忙着谢,伱犯的是死罪,头颅暂且寄于尔等颈上罢了!”刘昉道:“暂且留在军中,为王师向导,以观后效,究竟能否活命,还要看你们表现!”

“是!是!”王屾立刻应道:“小人必定竭尽全力,为王师向导,不敢贰心!”

甚至于,王屾心中还涌现出少许热潮,有种窃喜的心理,他们跟着袁恪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要一个上进的门路,要一个荣华富贵,要做人上人。

至于对朝廷有多少愤恨与怨气,也是要看需要,鼓动造反的时候,然是苦朝廷久矣,但如今易地而处,屁股自然而然地又坐正了。

甚至于,这可以看作是一次巨大的投机,只是风险较大,需要以身家性命作为赌本。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又不得不说是一个此生难得的机会,换作寻常时候,像他们这种身份的人,别说见到堂堂赵王了,就是一个州官都难,如今却见到了,还能亲自说上话,哪怕是被审问。

盐州的叛乱,说到底,还是属于一场传统式的农民起义,只是,多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汉地野心家与异族的勾连活动,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论是盛世还是乱世,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至于那些从贼之人,为名为利,但根本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空间,但在大汉,想要活得舒服滋润,还得在体制内,从被统治者迈入统治阶层。

而阶层的跃进,对于天下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横亘于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天堑,没有大气运、大智慧是究其一生也难实现的。

普通办法实现不了,那就是只有采取一些激进冒险的举措了,杀人放火金腰带,这是自古皆通的硬道理,造反的人,未必真的反朝廷,也许只是为了招安。

而对王屾这样的人来说,对此,即便没有深刻的认识,但仅凭本能,也知道如何选择。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如今,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从叛贼的身份,转变为官军走狗,比起跟着袁恪叛乱,这似乎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先人前辈们,早就指明了道路,“革命者”通过“革命者”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照亮自己的前程。王屾想得不远,却也知道,献祭“义军”兄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这就是因祸得福,或许可以看作这是造反最终的目标

王屾的承诺,过于廉价,对于他的表忠,刘昉自然也不会当真,不过,能有些用处,对平叛有利,他也可以稍作尝试。

“带他们下去,给他们治治伤!”刘昉摆摆手,吩咐道。

“是!”

王屾二人退下后,刘昉又陷入了沉默,一脸凝思,众人见状,只以为他在思考榆林乱事,不敢贸然开口打扰。

良久,刘昉抬头问武平;“除了这两名头目,还俘虏了多少叛贼?”

武平赶忙答道:“回王,约有两百余人,暂时关押在堡垒,未请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刘昉语气淡漠道:“明日正式进入榆林,正需祭旗之物,就拿这些叛贼的头颅,为王师壮行!”

此言一落,众人多有些意外,尤其追随刘昉的几名西北将领,他们可知道,赵王殿下可不是这么残暴的人。

金州指挥使迟疑道:“大王,都杀了?”

刘昉瞥了他一眼:“我的话没说清楚吗?”

“禀大王,这两百余俘虏,大部分都是汉人,且主动投降.”

刘昉不待他说完,便道:“造反作乱的汉人,比之党项贼寇,更加可恶,更加该杀!这是陛下亲口所说,你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即便是大冬天的,金州指挥使也不由面色一白,激生冷汗,赶忙道:“大王有令,末将等必然遵从!只是,杀了这些俘虏,固然可以提振士气,震慑叛军,但榆林叛众颇多,末将不免担忧,届时叛贼走投无路,顽抗死战,难免给王师造成阻碍与损伤。”

“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对此,刘昉态度很坚决,环视一圈,道:“我再重申一遍,此番平叛,不是把那干叛军击败就结束了的,陛下对于榆林的弊病,已经忍无可忍,我们不只要平定乱贼,更需把榆林彻底清理一遍,消除那些痼疾,让大汉的统治永远维系下去!至于反抗者,同样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杀!”

最后一个“杀”字,说得掷地有声,同样冷酷坚决,显然,对于刘皇帝的意志,刘昉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从思想上就有了充分准备。

也再没有人敢对此有任何异议,毕竟,刘昉连连拿刘皇帝的话做解释,而刘皇帝对于这些将领而言,同样是神祇一般的存在,从本能上就只有服从二字。更何况,一干叛贼而言,杀得越多,他们功劳越大,想通了这一点,更不会有什么顾忌与负担了,从军者,也从来不怕杀戮。

“再者,对于叛军,朝廷也不是不留一丝余地,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前者诏书也已写明,提叛贼首级投官者,可免一死,生死抉择,自有他们自己选择,我们只当依诏而行!都明白了吗?”刘昉严厉道。

“是!”

“今日于归德堡休整,明日继续开拔,向盐州进发!”刘昉又吩道:“通知盐州张齐贤、王玄真二位使君,做好接应准备!”

“是!”

事实上,在刘昉北上之前,早有方面大员赶赴榆林了,那就是新任的榆林道布政使张齐贤,就像此前刘皇帝对太子刘旸所说,张齐贤可以做榆林主官,如今果然。

而张齐贤显然是个有为之人,对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差事很是积极,在长安谒见刘昉,就平叛之事略做沟通之后,便急赴榆林。

张齐贤没有选择道治所在的夏州,那里李继迁虽然也闹腾得厉害,但局势仍旧控制在官军手中,相反,盐州这边的形势,要更加严峻些,也是张齐贤选择的履任之所,就冲这份迎难而上的勇气,就值得嘉勉。

至于原本的布政使郭侗,则被免职,召回东京,如今,还在夏州,与王侁算是难兄难弟。显然,榆林之乱,朝廷最顶级的勋贵都牵涉其中,即便不问罪,也讨不了什么好。

“你叫武平是吧!”刘昉看着归德堡镇将。

“正是!”武平恭敬地答道。

“表现不错,我给你提两级,升尉将,归德堡的戍卒,就地整编,补足一千军士,你明日作为先遣,进入榆林!”刘昉道。

武平闻言,顿时大喜,立刻拜谢。什、队、曲、营、尉,刘昉金口一开,武平这可小小镇将,立刻跃升了汉军的五级军官了,更让人羡慕的,这是赵王殿下点的将,前途可期。

大变之际,往往意味着大机遇,于叛军如此,于官军亦然,这归德堡镇将,率先品尝到个中滋味。

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134章 东路军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39章 连夜南进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387章 就国第192章 辽帝南狩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83章 抉择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68章 婚宴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58章 回师第492章 事发第47章 战略所向第122章 连锁反应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40章 农民苦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321章 瑶女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773章 质问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85章 异心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31章 进军令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7章 风波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257章 龙舟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297章 心虚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77章 吏职变动第1707章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27章 西京风波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285章 家务事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3章 市井之声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268章 西县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187章 琐屑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91章 作别西行第77章 间策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98章 温柔乡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98章 秋猎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67章 刘煦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