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机遇

第1713章 机遇

“袁贼手下,除了袁泰、袁真两兄弟外,还有袁青、袁衷、马山、张玉、刘横、费永、米谷、封亦等头领,这些人,或是袁贼罗织的党羽,或是党项豪强,都被袁贼封为将军!袁贼还有一名军师唤张洪,叛乱之事,多与之筹谋!”王屾低着头道:

“袁贼除了派袁真率领军南下之外,还遣袁泰、费永西进灵州,挑动灵州党项举叛,具体情况如何,小小人就不知了.”

王屾提到的后一点,刘昉是清楚的,榆林虽乱,但消息并未彻底闭塞,驿传交通还是比较顺畅,关于灵州的情况,他在长安之时也收到过汇报。

不过,他显然更关心盐州叛军的那些牛马蛇神,冷笑两声,冲堂间的几名汉将道:“都是些无名之辈啊!可是,就是这些无名之辈,掀起如此动乱,祸连州县,百姓受难,朝廷疲忙!都给我记住这些人,这都将是你们将来需要剿杀的贼首!”

刘昉说得严厉,一干汉将也不敢怠慢,一个个抱拳肃容,郑重道:“是!”

一番问对之后,刘昉也清楚,再无法从这两名俘虏口中得知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毕竟,他们也只是盐州叛军中的小角色,距离核心机密,尚有些距离。

不过,聊胜于无,多少有些收获。沉吟几许,刘昉盯着王屾二人,淡淡道:“你们二人供述,虽然价值不高,但我言而有信,你们的脑袋暂时保住了!”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这句话,此眼一落,王屾二人如释重负,赶忙跪下,连连叩头,千恩万谢:“多谢大王饶命!”

“别忙着谢,伱犯的是死罪,头颅暂且寄于尔等颈上罢了!”刘昉道:“暂且留在军中,为王师向导,以观后效,究竟能否活命,还要看你们表现!”

“是!是!”王屾立刻应道:“小人必定竭尽全力,为王师向导,不敢贰心!”

甚至于,王屾心中还涌现出少许热潮,有种窃喜的心理,他们跟着袁恪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要一个上进的门路,要一个荣华富贵,要做人上人。

至于对朝廷有多少愤恨与怨气,也是要看需要,鼓动造反的时候,然是苦朝廷久矣,但如今易地而处,屁股自然而然地又坐正了。

甚至于,这可以看作是一次巨大的投机,只是风险较大,需要以身家性命作为赌本。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又不得不说是一个此生难得的机会,换作寻常时候,像他们这种身份的人,别说见到堂堂赵王了,就是一个州官都难,如今却见到了,还能亲自说上话,哪怕是被审问。

盐州的叛乱,说到底,还是属于一场传统式的农民起义,只是,多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汉地野心家与异族的勾连活动,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论是盛世还是乱世,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至于那些从贼之人,为名为利,但根本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空间,但在大汉,想要活得舒服滋润,还得在体制内,从被统治者迈入统治阶层。

而阶层的跃进,对于天下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横亘于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天堑,没有大气运、大智慧是究其一生也难实现的。

普通办法实现不了,那就是只有采取一些激进冒险的举措了,杀人放火金腰带,这是自古皆通的硬道理,造反的人,未必真的反朝廷,也许只是为了招安。

而对王屾这样的人来说,对此,即便没有深刻的认识,但仅凭本能,也知道如何选择。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如今,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从叛贼的身份,转变为官军走狗,比起跟着袁恪叛乱,这似乎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先人前辈们,早就指明了道路,“革命者”通过“革命者”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照亮自己的前程。王屾想得不远,却也知道,献祭“义军”兄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这就是因祸得福,或许可以看作这是造反最终的目标

王屾的承诺,过于廉价,对于他的表忠,刘昉自然也不会当真,不过,能有些用处,对平叛有利,他也可以稍作尝试。

“带他们下去,给他们治治伤!”刘昉摆摆手,吩咐道。

“是!”

王屾二人退下后,刘昉又陷入了沉默,一脸凝思,众人见状,只以为他在思考榆林乱事,不敢贸然开口打扰。

良久,刘昉抬头问武平;“除了这两名头目,还俘虏了多少叛贼?”

武平赶忙答道:“回王,约有两百余人,暂时关押在堡垒,未请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刘昉语气淡漠道:“明日正式进入榆林,正需祭旗之物,就拿这些叛贼的头颅,为王师壮行!”

此言一落,众人多有些意外,尤其追随刘昉的几名西北将领,他们可知道,赵王殿下可不是这么残暴的人。

金州指挥使迟疑道:“大王,都杀了?”

刘昉瞥了他一眼:“我的话没说清楚吗?”

“禀大王,这两百余俘虏,大部分都是汉人,且主动投降.”

刘昉不待他说完,便道:“造反作乱的汉人,比之党项贼寇,更加可恶,更加该杀!这是陛下亲口所说,你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即便是大冬天的,金州指挥使也不由面色一白,激生冷汗,赶忙道:“大王有令,末将等必然遵从!只是,杀了这些俘虏,固然可以提振士气,震慑叛军,但榆林叛众颇多,末将不免担忧,届时叛贼走投无路,顽抗死战,难免给王师造成阻碍与损伤。”

“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对此,刘昉态度很坚决,环视一圈,道:“我再重申一遍,此番平叛,不是把那干叛军击败就结束了的,陛下对于榆林的弊病,已经忍无可忍,我们不只要平定乱贼,更需把榆林彻底清理一遍,消除那些痼疾,让大汉的统治永远维系下去!至于反抗者,同样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杀!”

最后一个“杀”字,说得掷地有声,同样冷酷坚决,显然,对于刘皇帝的意志,刘昉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从思想上就有了充分准备。

也再没有人敢对此有任何异议,毕竟,刘昉连连拿刘皇帝的话做解释,而刘皇帝对于这些将领而言,同样是神祇一般的存在,从本能上就只有服从二字。更何况,一干叛贼而言,杀得越多,他们功劳越大,想通了这一点,更不会有什么顾忌与负担了,从军者,也从来不怕杀戮。

“再者,对于叛军,朝廷也不是不留一丝余地,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前者诏书也已写明,提叛贼首级投官者,可免一死,生死抉择,自有他们自己选择,我们只当依诏而行!都明白了吗?”刘昉严厉道。

“是!”

“今日于归德堡休整,明日继续开拔,向盐州进发!”刘昉又吩道:“通知盐州张齐贤、王玄真二位使君,做好接应准备!”

“是!”

事实上,在刘昉北上之前,早有方面大员赶赴榆林了,那就是新任的榆林道布政使张齐贤,就像此前刘皇帝对太子刘旸所说,张齐贤可以做榆林主官,如今果然。

而张齐贤显然是个有为之人,对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差事很是积极,在长安谒见刘昉,就平叛之事略做沟通之后,便急赴榆林。

张齐贤没有选择道治所在的夏州,那里李继迁虽然也闹腾得厉害,但局势仍旧控制在官军手中,相反,盐州这边的形势,要更加严峻些,也是张齐贤选择的履任之所,就冲这份迎难而上的勇气,就值得嘉勉。

至于原本的布政使郭侗,则被免职,召回东京,如今,还在夏州,与王侁算是难兄难弟。显然,榆林之乱,朝廷最顶级的勋贵都牵涉其中,即便不问罪,也讨不了什么好。

“你叫武平是吧!”刘昉看着归德堡镇将。

“正是!”武平恭敬地答道。

“表现不错,我给你提两级,升尉将,归德堡的戍卒,就地整编,补足一千军士,你明日作为先遣,进入榆林!”刘昉道。

武平闻言,顿时大喜,立刻拜谢。什、队、曲、营、尉,刘昉金口一开,武平这可小小镇将,立刻跃升了汉军的五级军官了,更让人羡慕的,这是赵王殿下点的将,前途可期。

大变之际,往往意味着大机遇,于叛军如此,于官军亦然,这归德堡镇将,率先品尝到个中滋味。

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00章 城战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1690章 拼图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87章 栾城之战(1)无题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85章 少壮派第92章 定州事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40章 濮州案(3)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103章 郭王会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59章 乱情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24章 辞表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54章 病虎獠牙第36章 西面来人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151章 凋零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130章 陈桥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66章 请辞?不许!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94章 善后第35章 室韦覆灭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484章 不对劲!第20章 屯务废改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339章 那一脚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82章 不手软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412章 二王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118章 商贾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60章 都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