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皇诏制

刘承祐的登基大典,只遵循了一个原则:一切从简。又或者说是,因陋就简,礼制不全,国情限制,局势不稳,刘承祐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在那些繁琐的细枝末节上去费功夫。再加上,预算不够,国库所出,刘承祐都让王章用到刘知远的丧葬筹备上了。

在朝廷拮据的情况下,能省却则省。不过即便如此,刘承祐的登基大典,仍旧未太过简陋,至少场面够大,气势够足,人,很多。

登基典礼,终究只是个仪式,向全天下表示,大汉江山,彻底换主人了。典制哪怕被缩减,极尽简约,仍旧费了刘承祐不少精力与体力。

当然,登基大典上,最重要的,自然是刘承祐登基第一道明诏,内容如下:

其一,年号不变,仍循乾祐,这点是刘知远遗中还提到过的。

至于名字,刘承祐有改的打算。前番,他的堂兄兼养兄护圣左相都指刘承赟拜见他,已很有为人臣本分地唱名为“臣刘赟”。不过具体改何名,还没定下,毕竟是御名,随意不得,让刘承祐自己“造字”,也是难为他,故交给翰林院的学士们商量。

其二,尊母皇后李氏为皇太后,仍居仁明殿。以符氏为皇后,高氏为贵妃,耿氏为淑妃。

其三,以枢相杨邠为山陵使,宰臣窦贞固为副使,太常卿张昭为礼仪使,刑部侍郎卢价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蔚为仪仗使,另以史弘肇为护陵使。以上,其他人都是陪衬,杨邠与史弘肇,刘承祐是欲以二者主要负责刘知远的丧葬事宜,在此事结束前,军政上的事,需要少操些心。刘知远的陵墓,仍在修建之中,还得烦劳他在万岁殿中多躺一段时间......

其四,文武臣僚并加恩,东京马步军将士并此优给,以示新皇恩泽。文武百官的加官进爵,有待后议,但对禁军将士的恩赏,却是很快便落实下去,虽然库中钱粮,立时便少了一大截,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刘承祐能苛待自己,但对于军队,实在不敢大意。

待登基大典顺利结束,诏示全城的时候,城中能听到一些寡淡的欢呼声......

本来依照惯例,刘承祐这新君应该进行大赦天下的,但是,对于赦免罪人以彰皇帝恩德的做法,刘承祐本身便存疑虑。

自古以来,凡遇水旱灾祸、新皇登基、抑或是其他什么重要节日,总有大赦天下、宽宥罪犯的诏制下。仿佛,除了赦罪,便没有其他彰显君泽的手段了。皇帝的仁慈,需要用在一干罪犯身上,那对于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有何好处?对于那些衔冤受害的人,又岂公平。

对于这一点,表兄李少游似乎提前看出了他的心思,前番刘承祐自北南下东京时,针对“大赦”之事,二人还有一段简单的交流。

李少游上呈了一篇文章给刘承祐,名为“驳赦论”,据其言,是兵部侍郎张允十多年前写的一片进奏文。刘承祐阅之,甚嘉,感觉其说到了自己的心坎儿一般。

......节嗜欲,务勤俭,恤鳏寡,正刑罚,不滥舍有罪,不僭杀无故,使美化行于天下,圣德闻于上......

这几乎已经是一篇施政纲领了,虽然能自浩如烟海的卷帙之中找到许多类似的话,但文章最后一句话,完全说出了刘承祐的心声:岂以滥赦其罪,而反能救其灾乎?彰其德乎?

虽然不知这张允实干能力如何,但至少理论上,甚合刘承祐之心,已有启用付以实职的心思。同时,刘承祐也下定了决心,不进行大赦。

不过,不赦罪犯,何以彰德?何以显恩?与宰臣们商议过后,刘承祐决定来点实惠的。

针对于东京,直接废除了出正税之外的一切苛捐杂税。比如出城税。在东京,无论士农工商,进城要收税,出城还要收一次税。

另外,婚丧嫁娶,也免税。说起来都感荒诞,大汉朝廷治下,结婚要收税,办丧事抬棺出殡也要收税。

至于乞讨税,上街税,居住税什么的,都不用细讲了,光听名称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些,还都是去岁秋末,讨杜战急,财政举步维艰,三司使搞出来的。虽然才实行了几个月,但是骂声一片,人情怨怼,王章这是始作俑者,更是被戳着脊梁骨骂。当时,面对非议,王章被怼得不敢出门。还是杨邠提议,最后由史弘肇派军,捉拿那些“辱骂大臣”的乱民,下狱整治,方才平静下来,但是,能封住人口,却封不住人心中那得不到释放的愤怒......

对此,刘承祐监国之时,便早有取缔之心,不过一直被他忍着,忍到登基称帝,赚一波人心。

商议之时,王章还忍不住提醒了刘承祐一句,朝廷用度颇多,如此一来,将少一截财税。根本动摇不了刘承祐的决心,这些苛捐杂税,本就是毁根基,败人心之举,对于整个国家朝廷度支来讲,更是杯水车薪。当政者,若需这种手段来聚财敛赋,合当灭亡。

不过,对于王章已经出台的“省耗”法、“省陌”法,刘承祐则下意识地暂时忽略掉了。于小利者,可作大方,以安人心,以收民意。但于大利,就不得不慎重了,毕竟朝廷也是要度日的,暂且装聋作哑一番,委屈百姓们苦一段时间,日后再行解困减负了......

二日,刘承祐诏制下,效果显著,阖城欢呼,官民皆露喜色,虽然还不至于到夸刘承祐为明君的地步,但此番手段措施,总算让东京士民,看到了一点利好的希望。

事实上,免除这些本不敢存在的苛税,于士民而言,当真只能算是小恩小惠,但是,许多时候,小恩小惠起到的作用反而更大。

二日,刘承祐再下诏,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及刺史,不须赴哀。这虽然是自唐以来的惯例,但该有的表态,还是要有的。

不过,即便如此,就近的,比如郑州刘审交,河阳武行德,滑州郭从义,还是亲自来了。尤其是武行德,还亲自押送去岁未及上缴中央的一部分秋税。

这个武行德,虽然时势逞英,于去岁骤然崛起,但真的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PS:有谁帮主角想个御名,下意识地考虑昪、彧、?,发现都不适合......

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344章 打个赌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87章 兄弟第340章 定论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85章 赐宴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483章 南巡第23章 夜宴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08章 新贵第101章 大整军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92章 两京并重浅谈两点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146章 骄将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689章 高规格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51章 结束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44章 个中弊端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176章 去邺都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01章 大整军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12章 一举荡平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80章 春夜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364章 过韩府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345章 剥削者第199章 出宫第199章 辽帝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