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质问

第1773章 质问

“官家,太子、宋相公、赵相公、王相公求见!”红日初升之际,嵒脱又来禀报。

“宣!”这一回,刘皇帝没有拒之殿外。

“臣等参见陛下!”

垂拱殿那方宽大威严的御案下,四人都面色疲惫地恭立着,刘皇帝目光扫视一圈,落在刘旸身上,道:“朕一切皆安,昨夜也睡得安稳。倒是你们,甚是操劳吧,朝廷搬迁情况如何?”

“虽显匆忙,赖诸卿尽力,一切井井有条!”刘旸答道。

刘皇帝点了点头,略作沉吟,道:“朝廷新迁,需有新气象,中枢职权,当应时调整!”

这话一出,几个人顿时肃然,尤其是赵匡义,他对权力变化,格外敏感。

“恳请陛下示下!”刘旸拱手道。

刘皇帝想了想,道:“杨业、潘美、石守信三郡公还朝,具体职掌安排,政事堂先讨论一下,得出初议报朕!”

诸相对视了一眼,应道:“是!”

与之相对的,便是勋贵集团的重新抬头,赵匡义越发受重用,他可是根红苗正的勋贵子弟,本身又负有爵位,还与东宫有那么层关系,代表性极强。

甚至,在刘皇帝说出这番话后,立刻改口,一脸歉然地道:“陛下雅量,非臣所能比拟,是臣见识狭隘了.恩遇如此,也是吕蒙正的福分!”

“朕发现,朝廷中如今都是些老面孔了,但青俊们却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需要给年轻后生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了!”刘皇帝平静地说道:“朝廷是池,人才是水,只有流动起来,新水换旧水,方显活力!”

“谏言?”

刘皇帝这么说,赵匡义脸上浮现出少许尴尬,当然,内心实则有些不以为然,吕蒙正哪里能和他赵相公相比?

刘皇帝则没管他,继续道:“至于治政经验,不与其机会尝试,如何展示其能?”

此言落,三相公面色各异,还是赵匡义略带迟疑道:“陛下,襄阳王文武双全,履历充实,调任畿帅,深孚人望,臣等自无异议。

这边议定,刘皇帝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老脸上的阴沉之色仿佛都瓦解了许多。这时,宋琪犹豫片刻,一脸凝沉,拱手道:“陛下,臣有谏言!”

洛阳尹可是与开封尹相提并论的职任,虽属是非之职,但上下里外盯着的人可不少,甚至于,政事堂里的角力平衡,有时也会落到二职上。

如今刘皇帝却要提拔一个不名一文的后进吕蒙正,薄有才名,但在勋贵眼中,进士出身的庶族罢了,实在不值一提。倘若诏旨下达,那就是打破惯例了,作为勋贵集团的代言人之一,赵匡义几乎本能地反对。

而刘皇帝听其言,观察其反应,说道:“年轻?四十上下,正当大展其长之时。朕记得,赵卿当初任洛阳府时,还不满四十,如今为何小觑吕蒙正?”

在乾祐时代,刘皇帝仰仗军事贵族们治国平天下,开宝年以后,则对功臣勋贵们多方压制,在乾祐时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拔士林出身的人才,抬升庶族官僚集团的实力,以求达到政治平衡。

于是,赵普罢相,官场整肃,政局动荡,最显著的标志,便是西北四道的官僚被换了近七成。虽然被定罪为腐败的那些人,并不能单纯以庶族官僚视之,但刘皇帝的严厉整饬,也确实大大削弱了朝中普通官僚的力量。

见状,刘皇帝也不再啰嗦,继续道:“安守忠治洛阳有功,朝廷该当予以褒奖,另外,调任京畿都指挥使。至于洛阳府,刑部侍郎吕蒙正,忠于王事,踏实勤干,历练多年,可以提拔,接任洛阳尹,卿等以为如何?”

只是,吕蒙正虽有才名,但过于年轻,也无多少地方职司经验,西京重任如山,就怕他难以承担……”

“陛下所言有理!”不管认不认同刘皇帝所言,臣子们态度还是端正的。

刘旸若有所思,但还是点头认可,宋琪更不会有意见,他向来也是看好吕蒙正的。如此,三言两语,洛阳府将迎来一位新的府尹,一个贫贱庶民出身的府尹。

从话锋里不难听出,对吕蒙正破格提拔,赵匡义不怎么赞同,虽然只是提出一些“担忧”,但反对的意思很明确。

原来指的是此事,虽然涉及到高官众臣的委任,从来都需经过刘皇帝,由他钦命,但是此番,三人都感受到了发生在刘皇帝身上的变化,说不清道不明,但心中都不禁生出少许紧迫感。

屁股决定脑袋,勋贵的出身,政事堂中最年轻的宰相,这些都让赵匡义对庶族出身的吕蒙正有所排斥。

由此,大汉迎来了十多年庶族当政的时期,算是一段庶族当政的黄金时期。不过,随着官僚腐败,弊病丛生,而勋贵的力量被牢牢压制的情况下,刘皇帝又开始对庶族官僚们不满了。

“你们以为如何?”见赵匡义“熄火”了,刘皇帝又瞧向刘旸与宋琪。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一直以来,担任开封、洛阳二府尹之职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勋贵重臣,从无例外。如当下的洛阳尹安守忠,开封尹刘继昌。

只是这个机会,给得太隆重,拿堂堂的洛阳府尹去培养一个庶族官僚,这件事,怎么看,怎么透着怪异,听着都荒唐,区区一个吕蒙正,何德何能?

因此,赵匡义心中怀疑,刘皇帝必然另有用意,而且是对他这样勋贵大臣不友好的用意。当然,这些猜测与疑忌,赵匡义在刘皇帝面前还不敢表现出来。

这两个字引起了刘皇帝的主意,再看到宋琪那认真的表情,刘皇帝心中好奇,也多了几分肃重,伸手示意:“讲!”

“陛下,昨夜皇城司吏卒,强闯众臣府邸,不分情由,强索子弟,他们口称奉君命,不知陛下可知?”

宋琪郑重的声音响在垂拱殿内,此时此景,也显得格外清晰。而听其言,刘旸脸色大变,面露焦急,居然失态地当殿给宋琪使眼色。

而刘皇帝两眼微眯,看着躬下老腰,却表现出一身傲骨的宋琪,淡漠道:“是有这么回事,宋卿有何看法?”

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264章 孺魏王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13章 考校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48章 耿崇美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179章 长教训第76章 处置决议第80章 京观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720章 静默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2章 大朝会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0章 湖湘之治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26章 冬至宴2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64章 沉默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380章 饶乐国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43章 东京声色第1779章 四王毕第104章 平息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376章 对策第186章 赐死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240章 家宴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49章 南国风起第182章 尚敢北顾?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70章 卫公辞世第90章 关右节度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01章 大整军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313章 日常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这才是感言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43章 不自知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675章 血战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2章 大调整第1720章 静默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