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

赵匡胤的死,对当下的大汉朝廷而言,同样是一个震动朝野的大事,毕竟二十四臣硕果仅存的三人,再去一人,事实再度证明,曾经那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岁月正在不断远去,挡都挡不住。

人死为大,朝中因税改而造成的紧张局面,都有所缓解。荣国公府,操办了一场堪称盛大的祭奠仪式,广阳伯赵匡义从侄子手中抢过治丧之权,亲自主持丧仪。

别看赵匡胤这十多年以来默默无闻,长居府邸,少有外出走动,但不声不响之间,其对关系的经营与维护,在死后却是彻底显露出来。

且不提官方的致哀表示,从皇室宗亲到王公大臣,从门生故吏到亲戚旧部,凡是与赵家扯得上关系的,只有时间允许,都扎堆地往荣国公府跑,甚至有些京畿之外的故人,不远千里赶赴京师吊祭。尤其是赵匡胤的那些老兄弟们,在世的已经不多了,但子孙后辈都是蜂拥而至,以父祖之礼祭拜。

场面搞得很隆重,进香的进香,磕头的磕头,哀伤悲泣之声,日夜相连,不曾断绝,道士团队足有四十九人,连做七日法事,流水的延席,占满了公府,甚至铺到府外长街,由西京百姓任意吃喝......

一场丧礼,被赵匡义操办成了一场盛延,又好像一场华丽的表演,在向京城内外宣告赵家的显贵,展现他们的实力。当然,对于赵匡义而言,则通过丧礼,正式接手赵匡胤留下的丰厚的政治资源。

死尽哀荣,赵匡胤是充分享受到了,至于来自朝廷的盖棺定论,评价也相当高,说他是忠臣之楷模,良将之典范,神道碑文都是刘皇帝让吴公刘晖亲自写的。

只是,如此的铺张,自然难免为人非议,西京士民在感叹赵家之盛事,对这种招摇,也暗含羡慕与嫉妒。还在治丧期间,刘皇帝桉头上便收到了十多份关于公府丧礼的弹劾举报,除了铺张招摇这种作风问题外,还隐隐指责他们有逾制之嫌。

所有弹劾都是密奏,显然,上奏的官员们也不是毫无顾忌,看那丧事的场面,真敢在这个当头明谏攻讦,怕是要得罪一大波的权贵。只要上达天听,让刘皇帝知道他们的忠诚,了解他们的不畏权贵即可......

而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刘皇帝倒也没有过多表现,以免让自己显得过于凉薄。那些弹劾的奏章,都被留中,束之高阁,不作回应。

不过,还是在与左右闲谈之际,刘皇帝还是就此事做了点评价:“卢国公府擅长经营,乃是勋贵中的巨富之家,当初卢公辞世之时,其丧礼与荣公相比,却是大有不如啊......”

不知消息怎么传出去的,得到刘皇帝评价后,荣国公府有些左右为难了,看起来似乎是皇帝对如此大操大办不满意了,识趣点应该主动削减规模,低调些。

回京奔丧的赵德昭与赵德芳兄弟是这种想法,但赵匡义在迟疑后却不愿意,赵匡胤的丧礼是他导演的一场大戏,怎能虎头蛇尾,那不是惹人笑话。

何况,刘皇帝那番话,或许只是随口一说,并无深意,赵家若是反应巨大,反而显得心虚。那消息哪儿来的,赵家在皇帝的近侍中莫非还安插了眼线不成?

一番思虑之后,还是决定,一动不如一静,一切照旧,依既有安排行事,直到丧礼完成......

天气十分酷热,刘皇帝躲在垂拱殿内,虽然加了些冰块,寒气尽力地抵御着酷暑的侵袭,但刘皇帝的额头上依旧不时渗出些汗。两名宫娥侍候在侧,一人轻摇罗扇,一人不时替刘皇帝擦拭着头上的汗。

这种季节,对刘皇帝而言,实在是有些难熬,一方面怕热,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接触冰寒之物,可谓煎熬。而每到此时,刘皇帝都不禁想起少府的提议,重新修建一座避暑山庄。

开封那座琼林苑修得不错,但规模太小,且即便滨临金水池,酷夏之时的避暑效果也并不理想。而每不耐酷暑时,刘皇帝都动过此念头,在个人享受上,他自认为已经十分克制,不修离宫,不建别馆,以往巡视之时,不是住驿馆,就是宿御帐,要么就是各地既有的宫室。

当初,因为离乱时期各割据势力修建的离宫太多,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减少维护成本,刘皇帝还特地下诏废除了一大批离宫别苑,尤其在南方地区。

真正用在个人享受上的奇观宏筑,也只有一座琼林苑了。到如今这个年纪,精神衰弱,身子骨大不如前,还要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刘皇帝是越想,越觉得该犒赏一下自己。

何况,修建的钱粮花费,也可以从内帑中出,不费国家一文一厘。对于避暑山庄的规划,少府是做过充分准备的,选址都基本敲定了,就在京畿、京畿西道、荆湖北道、淮南西道交界的鸡公山区,那里地理形胜、植被气候,都十分适合避暑。

距离两京也不远,也就六七百里,处在四道交界,也可以就近俯视四道之政治民生。甚至于,建筑设计都已经落实到图纸上了,就差刘皇帝正式下诏。

不过,虽有意动,但只差开个口的问题,刘皇帝又难以下定决心。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种情况,反过来,刘皇帝又想,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知还能撑多少年月,这个时候投入大笔钱粮去建一座避暑山庄,是否值得?

即便建成了,又能享受几时,就为了每年那三两月的时间,还要奔波折腾七八百里,何必呢?这不是留给后世君主一个安然享受的欢乐窝吗?这种头可不好开,一旦做了初一,就不要怪后继者做十五。

另一方面,近些年,刘皇帝又开始在朝野倡导节俭朴素了,一方面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一方面自己又大建山庄别苑,岂不是自打其脸,说一套做一套,又如何能够真正节制臣民?

就是在这样犹豫矛盾的心理中,关于避暑山庄的事情,始终停留在纸面上,不得成行。

“听说鸡公山那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佛光云海,奇峰异石、瀑布流泉,实在令人向往,真想去体会一番啊......”从宫娥手中抢过裹着冰的丝巾,用力地在脸上抹过一圈后,刘皇帝不由感慨道,目光一时竟有些迷离。

显然,刘皇帝心中对一座避暑山庄,还是念念不忘的。不过,对于他这番感慨,两名宫娥却只当没听到,她们的身份与职责是不允许她们乱开口接话的。

没人回应,刘皇帝也觉无趣,老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恼火,但也不好向这两名规规矩矩的宫女发作,拧着眉想了想,忽然朝外边唤道:“来人!”

一名内常侍走近前来,弓腰九十度:“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

“喦脱呢?”见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影,刘皇帝语气变得有些严厉。

内常侍察觉到了,赶忙应道:“官家,喦大官去巡察宫中各司局差事,特着小的在此伺候!”

闻言,刘皇帝脸色这才缓和了些,不过很快澹澹地说了句:“他倒是安排起朕身边伺候的人来了......”

这话,让这常侍不禁愕然,小心地瞟了刘皇帝一眼,又迅速埋下头,这本身就是喦脱的职权啊......

“你!”刘皇帝则盯着这名内常侍,直接吩咐道:“去,让少府把那座鸡公山避暑山庄的设计图给朕拿来!”

“是!”不敢怠慢,其人麻利地去了。

没有让刘皇帝等多久,图纸送到,很多,很详细,足足一大箱子,不过对于那些细节的建筑设计,刘皇帝基本是一窍不通的,他能看个大概的,也仅仅是整体的建筑布局示意。

“好山庄啊!”盯了许久,刘皇帝终于长叹一声,脸上露出点可惜的表情,摆了摆手,吩咐道:“把这些图纸都拿去烧了吧......”

第342章 杀肥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62章 紧锣密鼓第136章 赵都帅第95章 效果已显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58章 正面互怼第341章 向钱看第104章 平息第2章 父母兄弟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36章 奉宸营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457章 郑州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60章 平定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00章 梁山泺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18章 查抄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323章 斗法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51章 听政2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79章 滏阳之捷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338章 争执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00章 御敌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70章 同州之战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80章 饶乐国第465章 “教匪”第264章 孺魏王第116章 满朝震动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99章 北巡结束第46章 粮与钱第342章 杀肥第385 礼宾馆第11章 大典日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37章 新政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127章 皇城司第379章 萧思温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72章 封王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4章 西南事务第7章 风波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21章 登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