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林邑国

就在隔日,刘皇帝的封国诏令下达了,一时间满朝震惊,不过微澜之后,又迅速平息,并没有引起太剧烈的变动。

臣子们更多只是意外,不是意外这道诏书本身,而是疑惑为何是刘曙?

关于封国之事,并没有反对,连异议都没有。不只是因为不敢,还因为没有反对的理由。占城故地,这是什么蛮荒僻野,虽然如今占城稻早已遍布大汉各地,成为百姓们桌面上的主食之一,可谓名扬天下,但占城在大汉官民眼中,仍旧是一个野蛮的化外之地。

毕竟当初攻灭占城国,来得过于轻松,只是南征大军在收复安南的过程中,为追剿丁族余孽顺手为之。得来容易,后来也没有投入太多精力,自然难提重视,将这么个穷荒之地封给皇子,实在不足大惊小怪。

另外一方面,这些年来,朝廷内部也始终有这么一种声音,认为大汉疆域过于辽阔,二三十年囫囵吞枣,也占据了太多荒僻之地,毫无收益不说,还持续亏本,耗损国力,因此他们建议朝廷当有舍弃的决心,有如去癣,止损减负。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实则并不少,只是这并非主流论调,被上层的权威死死地压制着(尤指刘皇帝)。

如果说直接放弃,有负将士官民的牺牲付出,有伤大汉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那么分封皇子,就显得“两全其美”了。另一方面,这也是可以朔源的,若无宗周分封天下,何来今日大汉之幅员万里。

若说分封之弊,同样有人有话说,但这一点在当下的大汉,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一些边边角角的蛮荒之地,难道宁肯因为统治成本不支而放弃,也不愿交给皇子,让他们去经营?

当然,此事最本质的地方,还是在于刘皇帝!老皇帝决定的事,都已经颁布公告了,岂有收回成命的可能。而一个最简单粗暴的考量因素,全天下都是天子的,刘皇帝倘若脑袋发昏,把朝廷直辖的核心腹地分封了,众人又能反对,并反对得了吗?

相比于此,臣子们更关心的,显然是,怎么会是刘曙这么一个荒唐皇子?

关于分封,这并不是没来由的,过去刘皇帝也不止一次有过类似的表示,虽然很多时候都比较隐晦,但岂能瞒得过朝廷那干人精。

在一些大臣眼中,即便有朝一日,刘皇帝当真下定决心分封了,那么第一批,不是安东,就是安西,要知道,当初“安东国王”的流言,可是甚嚣尘上。

何况,安东经过秦王刘煦十数年经营,早已自成一系,不论功劳、威望、实力乃至刘皇帝的私爱,都该是刘煦才是。

即便仍在安西苦苦坚守,与大食联军鏖战的魏王刘旻,都更具说服力,但偏偏是诸皇子中最荒唐、最不成器的九皇子刘曙,也不得不说刘皇帝的怪癖了。

当然,换个角度看,连刘曙都有封国了,那安东、安西还远吗?其他皇子还远吗?

甚至于,若拿周天子分封天下来做类比,受封的可不只是姬氏血脉,还有功臣,敢想一些,那是不是意味着,大汉的这些功臣勋贵们也有机会?

封国授王不奢望,直辖内地也不用去想,但能在域外有块属地,谁又能真的嫌弃呢?何况,随着这十几二十年的不懈探索,大汉权贵们的视野也早就打开了,也清楚,域外并非都是蛮荒之地,同样有富庶繁荣之所。

虽然很多随着大汉扩张,在域外进行拓殖(尤其是海外拓殖)的人,他们在当地本身就是土皇帝,除了名义之外,几乎拥有所有权力,但私下里的,和得到朝廷承认的、正式册封的,两者的差距完全是一道鸿沟,大义法理这个东西,在大汉子民的意识观念里还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刘皇帝要再一次进行大封赏的流言,也随着刘曙封国的消息不断传开、扩散、发酵,影响巨大,甚至引得朝野沸腾。

关键是,这并非是流言,本身就是刘皇帝派人秘密散播的,他也确实有此想法,目的也很简单,继续转移大汉权贵们的注意力,给大汉的黎民百姓们更多喘息的空间。

而谈回刘曙封国,也不是没有反对的人,纵然表面上不敢造次,但那种不满却能让刘皇帝清晰地感受到。

这些人,自然就是太子党的人,对于他们而言,一切对太子地位有威胁的人与事,都该得到控制,若不能控制,宁肯不发生。

他们倒不是对刘曙感到担忧,毕竟刘曙还真没那个资格,他们担心的是,刘皇帝开了这个头,必然有接续的动作,倘若将来大汉周边,都是如刘曙这样独立的封国王,那对中枢朝廷就未必就全是好处了,对太子刘旸的地位,难免会有冲击。说到底,还是忌惮秦王刘煦、魏王刘旻这样有兵、有权还有钱的亲王,尤其是占个皇长子身份的秦王刘煦。

不过,这些人的担忧,多少有些无用,别说刘皇帝不会在意他们的想法,就是太子刘旸,也未必会听从,在刘旸心中,真把那些兄弟们尤其是有为的兄弟分封在周边,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将来可能造成的麻烦,在刘旸眼里,也远不如让这些兄弟在国内折腾造成的危害大。于是,在旁人不知道的情况,刘旸甚至在暗暗期待着刘皇帝的下一步动作,尤其想知道对晋王刘晞会如何安排。

就眼下看来,刘旸真正忌惮的已经不是老大刘煦的,而是这个以亲王之尊,掌宰相之权,协理政事堂的晋王刘晞,这还是刘旸当太子以后真正感到有威胁。不过,这份忌惮,刘旸隐藏得很好,面对刘晞时,还是笑眯眯的,从来都是一副欣赏肯定这个三弟的模样……

给刘曙的封号,自然不是“占城”抑或“占婆”这种带有土着文化内涵的字号,追寻史迹,最终封为林邑王,大汉也由此多了一个新藩属国:林邑国。

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197章 决断!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84章 夏州降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87章 兄弟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0章 “宽刑简政”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108章 井陉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383章 敞开谈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273 王晏镇洛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465章 辽奸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28章 下狱第136章 赵都帅第61章 赵二为官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311章 旧识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115章 冬月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1章 刘信遭贬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93章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2章 王、郑二公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347章 割韭菜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78章 召还二郎?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77章 吓人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34章 回府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92章 定州事第145章 了结第31章 送行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27章 出兵争论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92章 两京并重第154章 灭门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362章 分封?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29章 劝谏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46章 流光园第261章 大捷第8章 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