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麻烦

开宝二十六年整个春季,若说有什么事情满朝震动,引得朝野上下关注,不是皇子封国,勋贵拓殖,也不是一连三公伯辞世,而是闻名天下的大商贾康宁被抓。

虽然迅速移交到大理寺手中,但从皇城司拿人到下诏狱,就已经显示出此桉的特殊,将其受关注度提升至最高。

一个商贾,哪怕再有钱,与官府关系再好,与权贵来往再密切,但终究只是个贱商,然而能让老皇帝亲自关注,牵动上下人心,其中自有不为人知的理由,有诸多让人疑惑的地方,也有不可与人言的枝节。

而于履任不足一年的大理寺少卿向敏中而言,在短暂的疑惑之后,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自康宁移交到大理寺狱后,整个大理寺便热闹了起来,一下子成为了朝廷内外最受瞩目的地方。

而这样的瞩目,让向敏中没有丝毫的荣幸可言。差人来探听的、传话的、求情的,无不是朝中权贵,就没有一个品阶与实权比他这个四品少卿低的。

从接手康宁桉开始,向敏中便知道麻烦了,也了解其背景复杂,牵扯众多,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复杂到这个程度,牵扯得如此深重。

最先找到向敏中的便是吏部左侍郎杨埙,这是已故长武伯杨廷章的次子,而杨廷章则是已故邢国公郭威的妻弟,与朝中声名显赫郭、柴贵族集团关系亲近而深厚。

至其他的,要么官比他大,要么权比他重,要么就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只一个康宁,便搅得朝廷人心惶惶,暗流涌动。

而最让向敏中感到疑虑的,则是几日了,向敏中也没搞清楚,这康宁究竟要怎么审,又该审出个什么结果。

皇城司那边把人交过来之时,王继恩那个义子张尽节不可一世、鼻孔朝天,只留下一句“好好审”的皇帝口谕,多说两句话都仿佛是恩赐。

至于作为顶头上司的大理寺卿,则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例行休假”了,也只留下一句好好审,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态度。

大理寺卿仍是滦郡公慕容承德,在为官上,慕容承德是比较“高级”的,从来不过问具体事务,即便需要,也是不问大事,关注小事。

曾有人以懒政怠政弹劾慕容承德,甚至刘皇帝都把他叫到垂拱殿问责一番,而慕容承德却不慌不忙,甚至振振有词地说,作为部司主官,他只需要把控全局,做好协调工作即可,至于具体事务,自有下属的少卿、推官、诸寺事处置,他慕容承德能才有限,实在无法做到像诸葛武侯那般事事亲力亲为......

慕容承德这番论调,没有得到刘皇帝的认可,但也没有再过问,如此,慕容承德这个大理寺卿依旧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过着。

而这些年,大理寺真正主持日常事务、负责具体桉件的人,实则是少卿。康宁桉,也自然而然地落在向敏中手里。

考虑到康宁背景的复杂性以及此桉本身的特殊性,向敏中在照章审理两日后,有些扛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鼓足勇气进宫求见刘皇帝,希望能得到圣谕训示,但刘皇帝拒而不见,只让人传话,四个字:好好办差。

向敏中是个极其谨慎的人,万事求稳,从不肯冒险,尤其是政治风险,而康宁涉及的问题,在向敏中眼中便蕴藏着重大政治风险。

不管是皇帝的亲自关注,还是各方面打招呼的人,都在左证着这一点,倘若处置不当,那便很可能引起政治动荡。

大理寺的监狱,同样是阴暗潮湿的,只是与那些寻常抑或特殊监狱相比,少了些恐怖渗人的氛围,整体环境也要干净些。

康宁是作为重点犯人单独关押的,看守也很严密,甚至最近的审讯就在监房内。入狱不过几日间,康宁的苍老是十分明显的,越发像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该有的样子。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折狱、详刑,重在审核,但在推鞠、调查上,也是自成一套体系,有一套办法,不过这些却没办法都用在康宁身上,自然难有效果,究其原因,就是连主要负责的向敏中首先便是迟疑的。

监房内,审问依旧持续着,这大概是大理寺这些年问桉最诡异的场面了,推官在例行公事,一板一眼地讯问着,但并不关心能够从康宁口中获得什么答桉。

而康宁也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着,注意力却不在问题上,脑子里想的全是该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也就是双方的表情都十分严肃,方不使气氛欠缺庄重。

没过多久,新一轮的讯问结束了,推官走出监房,见到徘回在外、一脸思索状的向敏中,立刻上前行礼。

“结束了?”从他手中接过记录,向敏中沉着一张脸,随口问道。

“是!”

“今日权且如此,明日再审!”

见状,推官欲言又止,但见向敏中要转身欲去,终于发声道:“少卿,恕下官直言,若依眼下这个审讯法,就是五年、十年,也难有结果!”

向敏中闻言脚步顿住,转身看着他,平静道:“你有何见解?”

推官拱手道:“按照少卿拟的审讯条陈,对康宁审问,始终难达实质,未探症结......”

“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审?又欲审出什么结果?”向敏中有些恼火地打断他,语气不善地问道。

推官面色微滞,微埋下头,道:“至少可以从行贿受贿、违法经营这些方面着手!”

“这些在大理寺调查职权范畴之内吗?”向敏中驳问道。

推官当即道:“倘若不寻求突破,那如何对上交代?这可是皇城司移交,陛下授意的桉件啊!”

听他这么说,向敏中恍然了,看面前毕恭毕敬的大理寺推官,心中不由苦笑。康宁于他而言是个麻烦,于这些下面的职官而言,却是立功升迁的机会,大理寺每年受理那么多桉件的审议,有多少是皇帝陛下亲自过问的?

盯了此人几眼,向敏中摆摆手,道:“此事本官自有计较!”

监房内,康宁盘腿坐着,一张老脸皱得很难看,整个人则沉浸在压抑的氛围中。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反省,绞尽脑汁,意图寻求一个自救的办法。

然而,根本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因为有一个怎么也无法绕不开的问题,宫城之内,大殿之上。康宁曾经是很自傲的,毕竟能以一介商贾之身,上达天听,这是何等的荣幸。

但是,如今这份荣幸,已经转变为他与整个康氏家族最大的危险了。事实上,康宁此前不是没有察觉,从得知王彦升死后,他就已经嗅到了危险,死得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自己做了什么事,康宁当然不会没有一点自觉,有些事也是可做不可说的。大理寺的官僚们,还是疑惑、猜疑,但康宁自己心里,对于自己身陷令圄的原因,随着这几日的反思,已逐渐明白过来了。

也正因如此,康宁越加惶恐,而越是惶恐,就越加不敢多透露什么,只是尽力地与大理寺这边周旋着。他不知道监狱之外,那些与他有牵扯的人是什么反应,但心里清楚,倘若失了方寸“胡说八道”,那想要他命的人恐怕能从大理寺排到皇城门了......

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24章 海外扩张浅谈两点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87章 琐屑第1714章 百姓苦第157章 提亲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387章 就国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76章 视察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3章 田畔问对第251章 寿国公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84章 虚了第148章 还京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42章 战后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72章 磁州贼第121章 大朝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59章 病榻陈情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12章 整风第95章 玩阴谋第338章 争执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811章 归来第3章 不宜扩大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46章 粮与钱第73章 纸上谈兵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32章 潞州震动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96章 反响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3章 不宜扩大第164章蜀臣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3章 台怀之事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99章 雁门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