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用心

王府正堂,宴席仍在继续,刘煦突然吃了一杯酒,这引起了在座人的注意,毕竟刘煦从开场起,便滴酒未沾。

“大王!”知道刘煦身体状况耿继勋关切地唤了声。

刘煦还是同样的反应,抬手示意了下,道:“滴酒不进,有失待客之道!”

“大哥,不必如此,身体要紧啊!”刘昕当即表示道。

刘煦则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看着刘昕,缓缓道:“十四弟,为兄痴长你十八年,今日酒已至此,话也至此,有些话,我就直说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大哥言重了!”见刘煦这般说,刘昕也下意识地站起身来,拱手道:“小弟此来绥化,本为讨教,还请大哥直陈利害,弟感激不已!”

刘煦沉吟了下,方娓娓道来:“十四弟,饶乐国如今面临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封国初建,虽有旧例,但在大汉却无成制,一切都还需充实完善。你要明白陛下封国的用意,更需知道封国特殊之处!”

“封国之于大汉区别在哪里?最大之自主权,行政、律法、乃至军事,皆可依王之意志而决,作为饶乐的王,对这一点,你需要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再说说你当下的困难,在我看来,只是一叶障目罢了!身份、名位乃是你治饶乐最牢靠的凭仗,耶律妃乃是契丹王族,你身上流着一般契丹王族的血脉,这一点在京师或许被另眼相看,乃至为人所鄙,但在这边陲,契丹故地,却是招抚人心的利器。

契丹虽然在过去几十年,被大汉打击得厉害,沉沦至斯,但其犹能立足漠北,甚至得到了朝廷的封号,在这漠北诸族中,依旧具有不俗影响力,这是不可否认的。

朝廷派萧继远来辅助你,其中想来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提到血缘关系,刘昕的脸上明显闪过一道不自然,刘煦这话语气平和,但却隐隐说到了刘昕的痛处,自小而大,每每看到母亲苦守深宫,忧愁落泪,他便忍不住去探究其中的原因,而结果往往指向一点,契丹。

虽然刘昕养成了低调、深沉的性格,从不张扬表现,甚至面上云澹风轻,但不意味着他心里不在意。此番,见刘煦直接谈及此事,刘昕不免有些被刺激到,有种被冒犯的感觉,席桉上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拳。

刘煦依旧平静地观察着刘昕的表现,注意到他的小动作,又继续说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你是大汉的皇子,是当今天子的儿子,身上流淌着这世间最珍贵的血脉。

陛下以子孙就国,镇抚诸夷,发扬文化,这是对周遭诸族的恩赐。背靠天家与朝廷,不论是地方道州,还是边陲夷蛮,都会小心侍奉,行事自然无往而不利。

过去有不少人夸我治安东之功,然而,惭愧地讲,我虽有薄劳,却仍有多仰仗陛下与朝廷天威之处......

王饶乐,你只需考虑那一隅之地,驾驭治下那数万丁口,在施政上自有诸多灵活便利之处,甚至少有顾忌。

其中窍门,还需你细细体会,不是我三言两语所能讲明......”

刘煦这番话中,是充满了暗示,刘昕若有所得,但由于见识的缘故,总有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说了这么多,刘煦的消耗明显有些大,微微撑着桌桉,疲惫道:“十四弟,为兄话说得有些多了,借着酒兴,也说了些不当讲之话,但愿对你能有用处!”

“今日就到这里吧!难得来一趟,气候又如此严寒,就在绥化多待些日子吧!”刘煦道。

“多谢大哥指教!”刘昕郑重道:“对安东之治早有闻名,此番正欲仔细观察学习,用心体会大哥治政之智慧......”

闻言,刘煦笑了笑,忽然想起什么,问下坐的耿继勋:“安东境内有一些人是饶乐那边迁来的,前前后后,有多少人,安置在何处?”

听这口风,耿继勋立刻敏感了起来,瞟了的刘煦一眼,沉声应道:“回大王,约一千户,暂时安置在鸭子河东畔。”

闻言,刘煦不由深深地看了耿继勋一眼,就他所知,可不止这么多人,不过,对于耿继勋的想法他也心知肚明。

顺着话头说下去,吩咐道:“十四弟既然亲自来绥化,为兄也不能没有表示,这样吧,这一千户民,届时就由你领回去吧,国相府差官吏做好安抚工作!”

“大王......”

“我意已决,不必多劝!”

刘煦的大方,显然有些让人惊讶,刘昕顾不得揣测这个大哥的用意,立刻感动兼欣喜地应道:“谢大哥!大哥如此盛情厚爱,小弟,小弟......”

看刘昕这番卖力表演的模样,刘煦心中微微感叹,就冲这表现,他便知道,这个十四弟,怕也是个腹黑之人。此番找上门来,还不是想讨要些好处。

......

夜深了,王府内院,刘文渊丝毫不顾回城的辛苦,亲自在病榻前伺候着刘煦。用药毕,刘煦的脸色还是那般难看,缩在榻上,平静地注释着刘文渊的动作。

“你心中有疑问!”刘煦声音沙哑地道。

刘文渊手下动作微顿,轻颔首,道:“爹与十四叔,虽有兄弟之名,却无兄弟之情,爹何故如此热情?即便来访,礼遇即可,何必还他千户百姓,那可是数千口啊!安东同样缺人,饶乐留不住,是他们的事,百姓心向安东来归,下令遣返,岂不伤民殷殷之望?”

“一千户来,一千户往,这来往之间,可是有所区别的,也能做些文章!”见刘文渊那副舍不得的模样,刘煦笑了笑,倒没责他小气,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如何看待饶乐国?”

闻问,刘文渊没有贸然开口,他感受到了一些言外之意,看了看刘煦,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方才疑问道:“饶乐可有不小一部分土地,是从我安东强行划出去的。爹不会真打算,使安东与饶乐守望相助吧?”

“难道还要相互敌视?”刘煦澹澹地反问了句。

刘文渊摇摇头:“儿非此意!”

见其状,刘煦怅然道:“我知道你心怀块垒!”

“但是!”刘煦语气转厉:“亏你自诩懂兵,连饶乐地处之要害都看不到吗?契丹、燕山北道、辽东以及安东,倘有事,饶乐对哪方的威胁最大,你可曾想过?”

刘煦此言一出,刘文渊的脸色顿时变了,变得凝重了,深思几许,看着卧在病榻上的父亲,恭恭敬敬地拜道:“儿明白,今后定然善加注意饶乐!”

“不要小看你这个同龄的十四叔……”

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433章 圣训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51章 开宝七年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361章 安东国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357章 国灭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40章 城塌了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361章 “龙宫”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40章 封王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60章 平定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98章 封禅之议第73章 纸上谈兵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78章 火油弹第187章 琐屑第100章 梁山泺第43章 东京声色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362章 分封?第146章 骄将第345章 剥削者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41章 向钱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19章 武夫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62章 薨逝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80章 赏功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341章 向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