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

回到广政殿的赵普,并没有在垂拱殿时那般坦然自如,游刃有余,老脸上甚至有点后怕的表情。【.\nCOM思兔更新的章节最完整全面,无错内容修复最及时,由于缓存原因推荐浏览器访问.\nCOM官网】一想到老皇帝最后那恶虎般的眼神,赵普便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赵普不知道他在刘皇帝面前耍的花招会不会奏效,信心总归是不足的。

老皇帝如今对任何人事都不可能完全信任,包括引爆此次风波的王禹偁,老皇帝就当真能容忍吗?对其所说,就全盘接受认可?

只怕那宽容动情的表面下,是一颗随时噬人的心,王禹偁也是好运,多少次游离于生死边缘,这背后究竟有多恐怖,怕是他自己都没有意识清楚。

此番,又在御前大放厥词,在赵普看来,既不知轻重,更不知死。

“赵公!”回到政堂,落座还未及吃口茶,便见一名官员走了进来,须发灰白,但精神矍铄,正是尚书右丞辛仲甫。

辛仲甫曾任刑部尚书,后迁尚书侍郎,等赵普还还朝复相,更进一步,担任右丞,成为赵普最得力的下属,也是朝廷中枢屈指可数的实权人物。

“不知情况如何?”落座,辛仲甫也不客气,直接询问道。

瞥了他一眼,赵普叹道:“天威震动,龙颜大怒!”

“可想而知!”辛仲甫颔首,面无意外:“那王禹偁怎样了?”

“垂拱殿中的小风波算是平息了,但是河陇一场轩然大波正在酝酿了!”赵普凝眉长叹道。

见辛仲甫关切的目光,赵普简练地把刘皇帝交待之事讲述了一番。辛仲甫闻之,也在少许沉默后,说道:“如此也好,河陇一些官员,做得也确实过了……”

“好了!”赵普摆手示意了下,然后冲外边唤道:“来人!”

很快地,一名值日官入内,恭谨地拜道:“相公有何吩咐?”

“去一趟都察院,把左都御史请来!”赵普吩咐道。

“是!”属官不敢怠慢,立即动身去了。

收回目光,赵普又看向辛仲甫,继续方才的话题:“陛下要我们就王禹偁所奏陇西之事进行调查核对,然而陇西的情状你我心里也都有个把握,纵然与王禹偁所言有出入之处,总归是不大的。

从榆林之乱到远征安西,从卢多逊案到官场整肃,这近十年来,西北就没消停过,换了那么多人,也杀了不少人,依旧是积顽难改。

大政之下,官民疲敝,是可以理解的,然有人籍此兴风作浪,上下其手,咎归朝廷,利归私囊,陛下岂能容忍?”

“这都是卢多逊当年留下的祸患!”辛仲甫没来由地说出这么一番见解。

甚至把赵普都惊了下,老眉拧了下,不由多看了他两眼,毕竟卢多逊可是赵普的死对头,哪怕人早已作古,但至今思来,仍旧记忆犹新。而当年卢案爆发时,也正是眼前的辛仲甫对其主审的。

“之瀚,过往之事,就休要再提了,当下该考虑的,是河陇的局面当如何收拾。”赵普这么说道。

“不知圣意如何?”辛仲甫问。

赵普道:“陛下显然有严惩厉诫之意,然而令人奇怪的则是,这一回却还没有动用皇城、武德二司,而是让有司操办!”

对此,辛仲甫也琢磨了下,而后说道:“圣心难测啊!然,不用二司,对朝廷体统而言却是好事,能少不少冤屈,也能更好把握分寸。但此事,还得费些辛苦,以报圣躬,不知赵公有何打算?”

闻问,赵普直接看着辛仲甫道:“老夫有意,让之瀚兄与杨郡公、王禹偁一起去河陇,既表重视,也能办好此差!就是要辛苦之瀚亲自跑一趟了!”

辛仲甫心中默默盘桓一阵,拱手道:“责无旁贷,不敢言苦!只是,杨郡公通情理,王禹偁嘛”

提起这个王禹偁,赵普也不禁面露头疼之色,想了想,道:“不妨事,天都已然被他捅破了,到了西北,照规矩办事即可!”

辛仲甫微微颔首,略作迟疑,又道:“赵公当知,西北困弊,根在何处,倘若不寻治本之法,就是处置再多官员,怕也只是扬汤止沸!”

赵普想到了什么,思忖片刻,轻声说道:“陛下今日松口了!”

“当真?”辛仲甫两眼一亮。

赵普郑重地点了点头。

闻言,哪怕以辛仲甫之素养,也不禁搓了搓手掌,压抑着兴奋之情,道:“倘若如此,西北之行,信心倍增,西北官民有望,朝廷上下可安了”

显然,对于西征之事,自上而下,朝野内外,早已形成了一股反对的力量,甚至不同派系的势力都达成了共识,只不过碍于老皇帝的坚持,不敢过于炸刺罢了。然而,一旦松口,那股被死死压制住的“民意”也将迅速爆发出来。

莫说西北,就是中枢朝廷又何尝不是“苦西征久矣”,那么多支援安西的军需辎重,可不都是从西北刮地皮得来的,国库的耗损也是巨大的。

“杨郡公左都御史”做好交待,赵普突然又意识到了什么,嘴里呢喃一句,一双老眼中的意味由深思转变为恍然。

老皇帝怎么可能让王禹偁去掌管都察院,就他那脾性,放到如此高位,岂不是给自己添堵。

退一万步说,杨业的左都御史,可也是刘皇帝钦点的,上任也就一年,这是老皇帝布局朝廷权力的一项重要安排,岂是区区王禹偁所能替代的?

那垂拱殿上,老皇帝那番说辞与表态念及此,赵普脸上也露出一抹讳莫如深的表情。

傍晚,东宫弘德殿,左右侍从被屏退一定距离,独刘太子刘旸一人,听着内侍王约的汇报。其口述内容,当然离不开宫里的消息状况。

最近一段时间,刘旸就如其对慕容德丰所言一般低调,放下一切权力与事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静地在东宫做着“寓公”。然而,朝廷上下宫廷内外,能够摆脱他耳目的事情,实在不多,何况今日垂拱殿之事,本身并没有保刻意对外保密。

等王约汇报完,刘旸那威严的面庞间,也不由复现出少许复杂的表情,沉吟良久,方喟然叹道:“王禹偁,王元之,书生意气,这些年,当真是一丝未改啊!

待在地方也好,京中,实在非他这样的人为官之地”

甚至于,刘旸觉得,王禹偁只是适合待在州县,那些离刘皇帝越远的地方越好,如此,凭他那一腔赤诚与真性情,倒也能护得一方太平、为百姓做些实事,否则,祸福难料。

以朝廷如今的政治氛围与格局,对王禹偁这样的直臣而言,实在不算友好。

叹息两声,刘旸抬头冲王约吩咐道:“将十弟送来的那盒‘谢公饼’,给赵相公府上送去。”

“是否要带什么话?”王约请示道。

“不用!”刘旸淡淡道:“把饼送到即可”

在王禹偁之事上,刘旸与赵普二人之间,也算心知肚明了。当初,将王禹偁奏章扣下,真正做出这个决定的,乃是刘旸,赵普只是见证者,至于缘何,当然是为了保住王禹偁。

而赵普主动揽过此事的用意,刘旸也在得知情况后的第一时间明了,不论效果如何,赵普总归是一片好意。

虽然刘旸自觉坦然,但今时今日,他也一点不敢过于乐观,如实解释,老皇帝会是怎样的反应,是像“理解”赵普那样理解他这个太子,还是

“殿下,而今内外廷已经传开了,说陛下已有意罢西征!”王约又提起一事,作为贴身内侍,他对自家主上在意什么,也是有些数的。

不过,听到这则消息,刘旸的面上却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只是在简短的思考后,轻声回应道:“知道了!”

而若从本心,刘旸当然是不支持继续西征的了,考虑也很简单,那是笔亏本生意,并且随着年月流逝,越来越重。

若定要对外开拓,刘旸是宁肯面向南洋,至少,那里还能看得到回头钱

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80章 博弈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379章 萧思温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78章 祭拜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9章 公府密议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239章 进退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1675章 血战第51章 以镒称铢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2章 河东之患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86章 笼络人心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380章 投汉第64章 边事不宁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1809章 饯行第241章 “戏言”第264章 孺魏王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48章 教诲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62章 难得迟疑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32章 郭氏之虑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1694章 盐州第218章 进兵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298章 事泄了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193章 杨邠案(1)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95章 辽帝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01章 大整军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61章 南北之争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227章 延州事第1752章 放手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118章 查抄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41章 高丽国王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24章 人事调整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364章 沉默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39章 百年大计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1713章 机遇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29章 叔父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