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

“不孝孙文渊,觐拜祖父大人!”垂拱殿内,御前十步,刘文渊冲老皇帝敬拜道。

抵达西京的第一件事,显然没有什么是比面圣更重要的,在万年侯刘文涣的迎接下,进入紫微城,并直达天听。

一身崭新的王袍,显然是经过巧妇耐心缝制,量身得体,或许还是刘文渊第一次穿,但穿在身上,本就挺拔俊朗的刘文渊就更显得精神抖擞、器宇不凡。

刘文涣在见到刘文渊的第一刻,便为这身装扮所吸引,当然,连龙袍都见过乃至摸过,自然不至于为这区区王袍所惊叹,吸引他的乃是穿王袍的人,同辈人

比起刘文渊,刘文涣这些皇子,在各方面都要差得远,如今,这哥哥都要为一国封王了,他才刚刚结束学习,在政事堂跑腿

同样的,刘皇帝也为刘文渊这身端重华贵的王袍所吸引,重点在于,身上带着强烈的刘煦的影子。事实上,在白永琳的建议下,今日面圣刘文渊确实是经过特殊化妆的,装扮风格也尽可能地与刘煦靠拢。

而效果是明显的,虽然只有十步远,但以老皇帝今时之眼力,也是看不大清的。但当他拄着竹杖,一步步走下御阶,“刘煦”的影子便依稀可见了,有那么一瞬间,老皇帝甚至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长子刘煦。

恍惚几许,刘皇帝眼眶红了,一副伤心事被勾起的模样,很快便老泪纵横。跪在地上的刘文渊见此景,心中微讶,但脑中念头一闪,迅速露出哀伤之态,埋头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哽咽不已,并且哭声渐大,很快垂拱殿便在这祖父二人的哭泣声中被悲伤所包围

边上,太子刘旸父子也在场,刘旸一脸的平和,目光在这祖孙俩身上转悠了一番,眉头稍微蹙了下。

以老皇帝如今的岁数与身体,是受不得情绪大起大落的,若是平时,刘旸肯定会劝慰一番,至少得做出关心的样子。

但这一次,刘旸选择了沉默,并且,盯着刘文渊,眼神中略带疑思。难料老皇帝作何感想,但在刘旸看来,这个大侄子,是颇具心机呐那股刻意,只要稍加观察,便能察觉。

只是,老皇帝看起来却就吃这一套,哭了一会儿,抬袖抹干眼泪,佝下身子,把住刘文渊胳膊,轻轻发力,缓缓将他扶起。

待其起身站直,又仔细端详几许,就仿佛在欣赏一块美玉,老脸上露出宽慰的神色,感慨道:“我家大孙终长成了,如今已能为王,治国驭民了!”

感受到刘皇帝语气中的肯定之意,刘文渊心下稍安,躬身长拜:“孙儿只恐辜负父祖之教诲!”

“所以,你要好好干!”刘皇帝立刻道:“安东能有今时今日的之气象,不容易,其中浸透了你爹的心血,未来要用行动,捍卫你爹打下的这份基业……”

“是!”刘文渊在此事上自没什么好迟疑的,迅速表态。

听着着祖孙俩的对话,一旁的刘旸心中微微漾起波澜,实事求是地讲,刘皇帝这番言论,让刘旸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安东能有今日之成果,在刘皇帝眼里,就仿佛是大哥刘煦一个人的功劳。然而,若没有朝廷十数年如一日的支持,供钱、供粮、供民、供军,岂能获得跨越式发展,其中所涉诸多物资供馈调度,还是刘旸亲手批复、亲自安排的。

本来以刘旸的心胸与城府,是不至于泛酸的,更不至于对已故的大哥产生什么嫉妒之情,只是,老皇帝这样区别的态度,总是让他略感不平,生出一种不值当的感觉……

这边,简单的寒暄过后,刘皇帝逐渐恢复正常了,目光游移,放在跟进殿中内侍手中所捧礼盒上,手一指,问道:“这是何物?”

闻问,刘文渊道:“回祖父,这是孙儿带来的谢罪礼!孙儿实在不孝,竟然将祖父嘉庆圣诞错过,实在不该,请祖父责罚!”

刘文渊确实是个心机男,早在进京之前,就提前得知洛阳的一些传言,其中对他来说最具备敌意的,就是说他耽误贺寿日期的事了。

这样的流言,甭管从哪儿传出来,都是包藏祸心,就是在责他不孝,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如今,刘文渊直接当着老皇帝的面把话说开,直接请罪,虽有些冒险,但也算个聪明的办法。

而听其言,刘皇帝老眼稍微眯了下,眼睛里果然闪过一道疑思,稍微审视刘文渊几许,眉开眼笑,呵呵道:“无妨!交接之事,最是容易产生问题,把安东之事料理好,使百姓安心,边陲无虞,就是你对朕最大的孝顺,最好的礼物”

不知觉间,刘皇帝谈话的自称都变了,仿佛那个不轻易动道心的老皇帝又回来了,淡淡然地问道:“盒子里装的什么?打开看看!”

“是从长白深山中所采千年老参,岁逾千年,祈盼愿祖父亦如此灵物,千秋万岁,永镇大汉!”刘文渊一边嘴里说着讨喜话一边亲自将盒子打开,露出里边那株老参。

这显然是株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的宝物,生动的模样,灵气逼人,实给人一种活灵活现之感,让人心动。

刘皇帝看了几眼,摆手轻笑道:“确实是件宝物,宫中有不少山人参,但恐怕无一株能胜过此参。

你这份心意,朕收下了,不过这‘千秋万岁’的说法,就不要再讲了,那是佞臣小人才会说的逢迎谄媚之语。

你说之不当,朕听之不喜,传出去也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刘皇帝这脸是说变就变,刘文渊也立刻警醒了,心知表现不好再过了,当即郑重地拜道:“祖父教诲,孙儿明白了!”

低头的同时,刘文渊也暗暗给向自己警示着,他此时也才真正明白当初刘煦对他的叮嘱。

他们是龙子龙孙,与那些外臣不同,在刘皇帝面前,最好实话实说,宁肯什么都不说,也不要耍小心思。

而刘文渊适才,显然是耍了不少心机,甚至于,刘皇帝那动情的反应,一度让刘文渊真把他当成一个英雄迟暮的冬烘老朽。但刘皇帝这突然的转变,让刘文渊迅速收起了那恭敬于外、倨傲于内的轻慢之心。

虽然只是一种心理调整,但刘文渊这种内在的变化仍为刘皇帝敏感地捕捉到了,短暂地凝视了他一会儿,刘皇帝老脸上又露出丝丝笑容:“朕那曾孙儿呢?怎么没有带回来?”

大汉皇室的第五世孙已然出世了,出自刘文渊膝下,取名刘元珏,如今已然两岁多了,作为曾孙辈第一人,刘皇帝自然是关切的。只是,至今还未谋面。

刘文渊答道:“此番来得匆忙,小儿稚嫩,又恐其受不了路途颠簸,因而未能携行进京!”

听其言,刘皇帝不免遗憾地叹息一声:“去年进京,不便远行,错过了,如今又是这般”

见老皇帝那一脸的失望,刘文渊反倒有些后悔,早知道,把儿子也带来了,那样效果或许会更佳。

刘文渊心思不定间,刘皇帝已然进入家常闲话的状态了,摆手道:“罢了,下次进京,记得把孩子带上,朕可惦念许久了!”

“是!孙儿谨遵诏命!”刘文渊陪着点笑容,一脸的孝顺。

“你娘身体如何?”刘皇帝又问道。

“身体尚好,只是思夫心切,痛断肝肠,夜间每每泣泪不已,直至天明”刘文渊道。

这话显然夸张了,白太后虽然伤心,但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上,毕竟还有儿女可以依靠,还有一国太后的尊贵荣耀抚慰。

闲谈几许,并不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到后面,连对刘煦的追思也收了起来。如今的刘皇帝,情绪来得急,去得也快,很快刘文渊抵京带来的刺激便彻底消退了。

聊了小两刻钟,疲惫劲儿也上来了,见时候差不多了,刘皇帝忍不住打个呵欠,冲刘文渊吩咐道:“千里迢迢,一路车马劳顿,先去歇息安顿一番。今夜,在宫中举行一场家宴,算是朕给你接风洗尘。之后再挑时间,我们祖孙好好谈谈安东的事情!

“是!”刘文渊小心地瞄了老皇帝一眼,恭顺地应道。面圣的情形,虽与他预料有所偏差,但总体而言,他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的。

刘文渊退去。刘旸父子也紧跟着告辞,父子俩同行,都默不作声的,刘旸面色平静,若有所思,刘文涣则低着头,脑子里全是适才垂拱殿中那“孝子贤孙”的情景。

刘文渊退去。刘旸父子也紧跟着告辞,父子俩同行,都默不作声的,刘旸面色平静,若有所思,刘文涣则低着头,脑子里全是适才垂拱殿中那“孝子贤孙”的情景。

不得不说,刘文涣也酸了虽然刘皇帝对自己的态度也是以和蔼慈祥居多,但刘文涣自省,刘皇帝对刘文渊表露的那份欣赏与看重,可从来没对自己表示过。

“羡慕了?”轻柔到有些缥缈的声音将刘文涣拉回了神。

同样的问题,刘旸当初也问过刘文济,而与刘文济的反应不同,刘文涣几乎不假思索地摇头:“不羡慕!”

那是一种急于掩饰的表现,刘文涣微拧着脖子,道:“渊哥只不过长儿一些年岁,多儿一些磨砺,儿早晚能赶上。他再能干,再厉害,也不过一安东王,儿”

话说到这儿,便戛然而止了,刘文涣下意识抬眼,正见着父亲也正看着自己,目光中尽是玩味,又迅速埋下头去,低喃道:“不过,儿确实还有诸多需要学习渊哥的地方!”

一直观察着其反应,见其及时刹车,刘旸也没有就他的话柄寻根究底,只是心中暗暗感慨,思索了一会儿,方才以一种叮嘱的语气,道:“文渊确实出众,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你学习。但你记住,有一点不要去学!”

“还请爹教诲!”刘文涣来了兴趣,拱手道。

“那点劣下的小心机!”刘旸淡淡道。

刘文涣大感讶异,这是哪儿跟哪儿?不过,刘旸并没有深入解释,只让他自己体会。刘旸则背着双手,缓缓踱步而去,平静的面庞间时不时地流露出一抹深沉之色。

今日刘文渊的表现,给刘旸的感觉不算太好,总得来说,在刘旸眼里,刘文渊显得小气了些,与他爹相比,少了一种坦荡,格局要差上不少。

对刘煦,刘旸一向是敬重与忌惮兼具,而对这个接替刘煦政治资源的大侄子,经这么一遭,已然有些瞧不上了当然,这也是只有太子才能具备的气魄。

当夜,刘皇帝于千秋殿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家宴,与会的除了刘文渊之外,便只有刘旸父子、雍王刘承勋以及接替刘晖入政事堂的八皇子刘暧,后妃之中,只有高贵妃作陪。

这并不是一场成功的宴会,整体氛围太差,人虽不少,且是至亲,但亲情的温馨却很难感受得到,就连勾心斗角都隐藏在一张张虚伪冷淡的面孔之下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老皇帝却有些处之泰然,脸上笑吟吟,换作是从前,恐怕早就提前离席找找符后去感慨抱怨,去大吐苦水了。

如今,既没有那个可倾诉的人,刘皇帝也没那个心情,最为关键的,是老皇帝已然有些习惯了,心中也有些麻木了,早就对皇室上下和谐友爱不抱希望了。

深夜,万籁俱寂,清风习人,多少喝了些酒的刘皇帝,抬头望月,低头对影,心情看起来更好了。

两张软椅就置于垂拱殿前,边上置有小案,上摆瓜果,酒酿,还有八名内侍、宫娥及侍卫伺候在侧,刘皇帝与雍王刘承勋兄弟俩就这么躺下闲谈着

整个人缩在榻里,手里酒杯把玩一会儿,又往嘴里送,一副醉眼迷离的样子,却还让宫娥斟酒。刘承勋见了,终是忍不住劝道:“哥,你别饮了,保重龙体啊!”

“不妨事,难得高兴,破个戒,多吃几杯,无甚要紧!”听其劝,老皇帝脸上却满是笑意,偏头冲刘承勋道:“劝朕保重身体的人多了,但谁是虚情,谁是假意,朕心里清楚得很。朕眼神不好使了,但这颗心,依旧透亮着。

但很多人,似乎连个样子都不愿意装了,适才宴上,劝朕少吃酒的,就只有你和贵妃了”

听老皇帝说出这番话,刘承勋眉头几乎锁死,心情则微微下沉,看着老皇帝那“漫不经心”的模样,轻声道:“哥,恕我斗胆说一句,臣子们不是不关心你,而是有些不敢关心你了”

这样的话,大概也就刘承勋敢说了,刘皇帝的反应也有些奇怪,目光十分复杂地盯了他一会儿,方才又往嘴里灌了一杯酒,悠悠说道:“确实是斗胆!不过,我现在这身体,也不是多些关怀就能好转的。”

“二哥!”刘承勋语气都多了两分激动:“正因如此,你才当保重,大汉可离不开你啊!”

“老三!”刘皇帝声音也大了:“你这话可未必,过去,我或许也是这么认为的,如今,却是醒悟了。纵然是我一手缔造了这老大帝国,属于我的时代也正在远去,臣子们也是会厌烦的”

“二哥——”刘承勋又叫了一声。

“你今夜是怎么了,二哥二哥叫个不停!”刘皇帝打断刘承勋,玩笑道。

刘承勋沉默少许,方唏嘘应道:“陛下今夜所言,让臣惶恐啊!”

“惶恐什么,几十年的兄弟了,你何需像那些臣子那般?”刘皇帝怅然道:“老三,我身边肯说真话、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不希望,你也和那些外人一样,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承勋嘴角滑过一些微的苦笑,心中暗道:你这样,我怎能不随波逐流?

“是!”面上,刘承勋还是尽量顺从着刘皇帝。

见状,刘皇帝换了一副认真的模样,说道:“正好,朕也有一事,想要征询你的意见!”

“臣洗耳恭听!”

刘皇帝醉眼清醒了些,沉吟少许,方缓缓道来:“文渊此番来京,乃为受金册,正名位。安东国王,他是不二人选,只差一个仪式,朝中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秦王爵,是否要一并由其承袭,朕心中仍没个主意,朝中对此事关注的人也不再少数。你是雍王,朕想听你谈谈看法”

果然,当刘皇帝做出这等架势,问出的话就绝不好回答。刘承勋脸上,也是一副为难的模样,不过,在认真思考之后,刘承勋作起身状。

刘皇帝见了,当即探手止住他:“不必,就你我兄弟之间的探讨,有什么说什么!”

虽然刘皇帝这么说,刘承勋还是多加思考之后,方慎重地回答道:“以臣之见,不论是为了朝廷体统,还是为孚人心,抑或为传承有序,都不当封。臣知道你对大郎的感情,但秦王爵,应当予以收回!”

顿了顿,刘承勋又道:“非但如此,所有皇室封国,在朝爵位,都该收回,以作后用,为帝室久延长续,天家爵位,也不当泛滥。

臣有生之年,倘有就国之日,这雍王爵,还请陛下一并收回”

说着说着,刘承勋甚至开始表态了,刘皇帝闻之,也属实讶异,意外地看了他一会儿,和煦的笑容再度填满老脸上的褶子。

没有再就此话题继续下去,刘皇帝换了个姿势,语气轻松地说道:“今夜你就别回府了,留在宫中,和朕同榻而眠,陪朕说说话。你我兄弟,也有好些年头,没有促膝长谈了”

虽然没有当面回答刘承勋的进言,但随后刘皇帝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授封典礼,只针对“安东王”,刘文渊赴京目的,折一。

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88章 真实第36章 虒亭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93章 班师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269章 爱将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33章 东京城内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43章 “梳理”、“优化”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61章 北使南归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336章 橐相第418章 洗礼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43章 “梳理”、“优化”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173章 日常第308章 新贵第147章 德胜渡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395章 大商人第403章 抓起来!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54章 灭门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48章 耿崇美第62章 难得迟疑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457章 郑州第178章 会猎第104章 在真定第177章 小贤王第456章 遗泽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122章 睡仙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68章 西县第128章 蜀中乱象278章 军务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5章 室韦覆灭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138章 回宫第95章 玩阴谋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50章 喜讯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