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一缕叹息

洛阳,东宫,弘德殿。

天尚亮,太子刘旸则难得出现在寝宫之内。老皇帝出巡的这半年,刘旸几乎以广政殿政事堂为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履行着一个监国太子的职责。

秉政多年,但不得不说,这还是刘旸第一次真正大权在握,完全按照他地想法与方式来治理国家、处置朝政,过去,只要老皇帝在,就难免掣肘,毕竟谁都有那个意识,关键时刻、关键事情,拍板做主的还是老皇帝。

当然了,即便大权在握,刘旸也没有表现出“便把令来行”的猖狂,反而更加谨慎,事事与留守大臣们商量,从不任意自决,这种谦怀谨慎的态度,自然更受大汉“正臣贤良”的拥戴。

当然了,刘旸的目的可不是收买人心,获取大臣们的好感,他只是打心底秉持一点:行百里者半九十。对如今的刘旸而言,已然走到这个地步,怎么可能有点丝毫松懈。

两个皇孙都随驾南巡了,东宫之中都显得“冷清”,纷争少了许多。一切外在表现,都有内在原因,而过去出现在东宫中的种种纷争,其根本矛盾还是在皇孙们身上……

食案边,刘旸左手环抱着一名小童,肉嘟嘟的小脸粉粉嫩嫩的,睁着灵动的眼睛,巴巴地望着刘旸,或者说他手中的调羹,眼瞧着刘旸喂到面前,立刻张嘴吞食。

小童自是刘旸幼子,刘文澎,虽然如今还只是个不满五岁的童稚,但依礼制,他就是大汉最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原因无他,他是太子的嫡子,代表着大汉朝廷的正统。

事实上,就在这数年间,朝里朝外已经有无数目光投向这个逐渐长大地皇孙了,便是刘旸自己,看向刘文澎的目光也时而带有观察与审视,哪怕这只是个四五岁的稚子,这是身为天家嫡子必需承受的事情,当年他刘旸也是这么一步步走到如今的……

“好吃吗?”刘旸拿起一张丝帕,轻轻地擦拭着刘文澎嘴角,柔和地问道道。

刘文澎点点同样,声音清脆:“好吃!”

“记住,这个叫肉糜,‘何不食肉糜’的肉糜!”刘旸抬手,轻抚着刘文澎的头,刘旸微笑道。

“嗯!”刘文澎当然不理解父亲言语间暗含的情绪与智慧,但还是乖巧地点点头。

“再来一勺……”

隔着不远处,慕容太子妃也端庄地坐在一张食案后,案上的食物很少动,一双眸子注视着父子俩,感受着这温馨的氛围,一脸雍容间尽是抑制不住地笑意。

心中则不禁想,若是只有他们这一家三口,该有多好,紧跟着,眉头便蹙了下,显然想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

正自用膳间,内侍王约匆匆忙忙地赶来,注意到他凝重的表情,刘旸额间也是微凝,但并未表示什么,只是头稍稍朝外偏了偏。

王约见状,趋步上前,佝下身体,冲刘旸耳语一番。随着王约的汇报,刘旸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停下了手中动作,殿中的氛围肉眼可见地压抑了起来。

沉吟少许,刘旸抬头向太子妃吩咐道:“你带文澎退下吧?”

目光在王约以及太子身上打了个转,虽然好奇发生了什么,但行动上还是很顺从,亲自起身把懵懵懂懂的刘文澎牵着,行礼离开。

紧跟着,刘旸又面带怅然地冲王约吩咐道:“去把符国舅请来!”

“是!”王约低声应道。

刘旸所指的符国舅,如今有且只有一个了,符氏如今的掌门人,符昭愿。早些年,符昭愿被刘旸派到安东去掌军,等安东正式封国,大量文武选择离开安东返回朝廷,符昭愿也在其中,回京之后,被任命为殿中监。

估摸着有半个多时辰的时间,符昭愿匆匆奉召而来,面带疑惑,当看到刘旸那副沉重的表情,则更添忐忑。虽然辈分上要高刘旸一辈,但符昭愿从来没有把他当做外甥看待,也不敢,而谨慎守臣节,始终牢记这是大汉太子,是半君。

此时殿中,看着这个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舅舅,刘旸脸色则露出了少见的为难,一番犹豫之后,拿出一份信笺,命王约递给他:“江陵密信,你看看!”

符昭愿心中纳罕,但实在不敢怠慢,结果一览,当内容呈现于眼帘,原本还算沉稳的面容立时绷不住:“怎会如此!何至于此啊!”

信中内容,自无其他,乃是湖北水师走私案,以及符昭寿被牵连诛杀的情况。这则消息,于符昭愿而言,毫无疑问是个噩耗。

“他怎能如此糊涂!”

看着悲伤难已,却又极力克制着情绪的符昭愿,刘旸在少许沉默之后,方才开口道:“陛下在江陵即刑处置,三舅之死,我也去鞭长莫及,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刘旸的语气中,隐隐流露出一丝愧疚之情,符昭愿感受到了,擦了擦眼角,拜道:“是他庸劣不堪,行为不矩,招致祸端,罪有应得!”

注视着符昭愿的反应,刘旸抬手抚摸了抚额,沉声道:“话虽如此,但终究是血亲……”

刘旸一副不是滋味的模样,深吸一口气,吩咐道:“给你批假,你亲自前往江陵,给三舅料理后事,还乡安葬吧!”

听刘旸这么说,符昭愿先是一愣,想了想,忍住悲伤伏拜道:“多谢殿下!只是,事发江陵,臣贸然前去,是否不妥?”

符昭愿这么一说,刘旸眼睛顿时一眯,仔细地审量了他一眼,方才淡淡然地道:“无妨!陛下在江陵杀人,杀得正大光明,本为明昭天下!”

“臣明白了!”符昭愿稍作思量,即再拜而去。

等符昭愿离开,刘旸依旧端坐着,思吟良久,方才悠悠长叹一声。他既在叹息符昭寿之死,也在感慨符昭愿的变化,这个曾经看起来并不那么聪明的人国舅,如今心思也变得深沉乃至机狡了,至少他适才的疑虑就表现得意味深长。

同时,刘旸也不禁思量,倘若是他在江陵,面对同样的情形,又当作何抉择,杀不杀?

()

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428章 用心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29章 请缨第16章 军中俊才第86章 发落南臣第433章 圣训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370章 刘鋹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1章 西巡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94章 善后第295章 难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98章 秋猎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29章 劝谏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81章 厮杀汉第93章 完了第34章 亡国之族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391章 暗箭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97章 再临井陉第35章 瑶华春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1章 进军令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38章 回宫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803章 运动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157章 刘老四第6章 “座谈会”第92章 万岁殿宴第144章 堂审第2章 登闻鼓响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41章 探监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25章 李史合谋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351章 南粤,危!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93章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85章 浮雕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62章 难得迟疑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24章 辞表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