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

“不知陛下,召臣何事?请直言!”史宏肇声音很大,语气中透着点不耐烦,直刺刺地问刘承祐道。

奉命入宫觐见,面君,然而与前番对待自己的态度相比,今日这天子的态度,让史宏肇觉得有些愣。刘承祐但坐龙床,不说话,面无表情,就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目光淡漠地审视着史宏肇,让他颇觉难受。

刘承祐瞥了眼杯中茶水,不过半盏茶功夫,便耐不住了,史宏肇的性子,似乎没有任何改善,在他面前,仍显骄狂。

“朕这里,有些东西,想要给史卿看一看。”刘承祐终于出声了,朝侍候在旁的中书舍人范质示意了一下。

范质双手捧着一叠奏章,上前递至史宏肇面前。

见状,史宏肇粗犷面容间的不耐稍稍散去,反生犹疑,瞥了御座上的刘承祐一眼,接过便翻开起来。

然后,史宏肇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了,几乎是暴起:“此皆污蔑构陷,小人造谣,陛下万不可轻信。”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气急而起,情绪激动之下,史宏肇遒劲的胡须直打颤,瞪着刘承祐:“陛下不可听信谗言,上书的之人都是奸佞,都该抓起来,处以极刑。”

“史相,陛下面前,不可失仪。”见范质在旁,朗声提醒了一句。

史宏肇甩都没甩范质一眼,犹自激动着,目若铜铃,与刘承祐道:“陛下若明察秋毫,必不可轻信小人中伤,寒忠良之心!”

也不知,史宏肇哪里来的脸,能说出这等话。

十几份奏章,都是弹劾史宏肇。欺君罔上,中饱私囊,滥杀无辜......总之,史宏肇所犯之事,都有提及。并且建议刘承祐拿下处置,以肃军纪,正国法,也难怪史宏肇如此跳脚。

刘承祐一副淡定的模样,任史弘肇发挥了一番,方才悠悠开口:“对史卿,朕自然是相信的。但是,所谓三人成虎。一人言之,朕断然不信,甚至还要拿其问个会毁谤大臣之罪。”

“陛下何不——”刘承祐话说到一半,史弘肇就忍不住出声打断。

“听朕说完!”刘承祐则一抬手,语气十分严厉,目光漠然地看着他:“然而这么多人同时上表进言,就由不得朕不多思考了。前番问罪于苏逢吉之时,其也有提到史卿——”

“陛下!”史弘肇再度急躁地开口:“苏逢吉乃罪臣奸佞,他的话,岂能相信!文人心思歹毒,惑君乱政,当诛!”

“这些奏章,何以涂抹上奏者,不显其名,可想而知,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小人,对臣暗施冷箭!如不然,敢与臣当面对质否?”史弘肇形色俱厉,盯着刘承祐。

史弘肇猖狂,接连打断自己说话,刘承祐似乎也怒了,急声道:“西京勋佐——”

话出口,刘承祐意识到了问题,当即改口,沉声说:“史卿,容朕把话说完!”

史弘肇两眼一亮,却是抓住了机会,急声说:“陛下,是否乃西京这干前朝旧臣?哼,如此臣也就明白了,分明是前番臣奉命整治,彼辈怀恨在心,刻意诬告于臣,欲行报复!”

这下,刘承祐沉默了。史弘肇的分辩声尚且隐隐回响在空旷的殿中,刘承祐踱了几步,叹了口气,对史弘肇说:“对奏书上的弹劾之言,朕自然是不怎么相信的。史卿乃大汉元臣,开国功勋,在军为帅,在朝为相,辅弼于朕,肩负重任。又岂会违法乱纪,行此祸国殃民之事?”

刘承祐说这话时,注意着史弘肇的表情,果然有点不自然之色。

“不过!”又是一个转折,刘承祐继续说道:“既有人上表,朕为天子,处事当公允,不便徇私,对此,自该有个说法。”

“朕召史卿来,也非问罪,只是例行察问,做个过场罢了......”

见刘承祐语气间,软化下来,史弘肇也是松了口气。讲实在的,别看方才他反应激烈,在刘承祐严肃起来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发虚的。对自己干了什么事,他心里怎会没个B数。嘴角扬起点笑容,史弘肇拱手道:“陛下英明!”

“范质。”

“臣在!”范质提袖应道。

“将这些奏章拿下去,给朕烧了!”刘承祐吩咐着。

“是!”

“对了,后日返京。”再度引史弘肇坐下,气氛似乎好了许多,刘承祐仍对史弘肇保持的“敬重”,以一种商量的语气,说:“史卿,朕有一事相托......”

好熟悉的感觉,心间滑过一丝异样,不过没多想,史弘肇应承道:“请陛下吩咐!”

“西京留守李从敏上表,言其旧病复发,不堪政务之累,请求告老!”刘承祐解释道:“朕已御批,同意其以本职致仕!”

“大汉两京并重,洛阳为天下中心,控伊洛之要地,不可不遣能臣守之。朕几番考虑,欲加史卿为西京留守,替朕守洛阳,控八关!”

若按史弘肇的本心,自然是不愿意的,洛阳虽然不差,留守更是大权在握,但哪里有东京来得富庶舒坦,为禁帅,相朝堂,这些可是洛阳享受不到的。

但是此刻,在刘承祐那稍显玩味的眼神下,史弘肇几度张口,终究拱手应道:“臣遵命。”

“史卿果真大汉栋梁!”刘承祐表情彻底舒缓下来:“朕即刻下制,史卿前职不变,另任以西京留守,加太傅,封郑国公!”

这番恩赏,也算十分厚重,史弘肇心情稍微好了些,起身拜道:“谢陛下!”

“朕知史卿性刚烈严毅,然理政不似典军,还需注意方式方法,凡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与民休息,勿作侵扰!”

刘承祐又简单地叮嘱了两句,方才令其退去。

史弘肇几乎是寒着一张脸告退出宫的,毕竟算是“流放”出朝堂了,心里哪里能好得起来。

眼神中的戾气,几乎化作实质,史弘肇却是彻底记恨上了那些上书弹劾他的“小人”。既为留守,可想而知,在史弘肇秉政掌权的日子里,西京的那些勋臣官僚,会有怎样的下场。

这大抵也是刘承祐以其为守洛阳的原因之一吧,他在洛阳,终究只能镇一时,史弘肇则不然,与其说是让他治洛阳,莫若说是治豪强。

另外嘛,离了开封,纵使让他挂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又如何?这,才是刘承祐眼下最在意的。

刘承祐这边,待史弘肇退后,范质立刻拟好了任命制书,呈给刘承祐看,文笔简练,就是一篇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矫饰,读起来很舒服。

刘承祐阅览了一遍,斜了眼,问:“范质,你觉得,朕当如何处置苏逢吉?”

范质闻言稍微愣,天子手里拿着史弘肇的任命状,嘴里问的,怎么是苏逢吉?

不过他反应很快,未假思索,态度谨然地答道:“以臣愚见,当依律定罪论处,以正国法,倘陛下念其开国元从之功,或可另行赦除降罪!”

“以苏逢吉的罪过,还能赦免?”刘承祐淡淡地说。

范质不说话了,左右建议已经提出来了。

刘承祐也没就这个话题,扩展开来,亲自用印盖在制书上,交给范质:“着人出宫传制吧!”

“是!”

二十五日,天气良好,御驾正常起行东还。

第385 礼宾馆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2章 登闻鼓响第153章 削藩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2053章 终章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285章 家务事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713章 机遇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150章 听政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398章 虞美人第77章 吓人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26章 问罪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132章 进宫第68章 婚宴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4章 腹黑之谋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6章 郭荣奏事第122章 睡仙第1790章 忧劳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364章 沉默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114章 大朝会第93章 噩耗连连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69章 夫妻密谈第65章 选择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41章 高丽国王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51章 诏令西进第218章 走私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744章 此路不通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421章 梁孝王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371章 杀,不杀?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22章 荆南既定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