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

朝廷内部的各项斗争几乎都没有停止过,君臣之间,臣臣之间,贵庶之间,皆是如此。而中秋之夜那场盛大的节庆,也好似只是一场暂停休息,让各方养精蓄锐,寻机筹谋,以备展开下一次的对抗。

这不,中秋节刚过三日,洛阳空气中的烟火气还未彻底消散,各处的花灯彩绸也还鲜亮,又是十余封奏章呈至皇帝刘旸御案上了。

这是一些刘旸不得不重视的本章,其中,有奏本,有谏章,有弹劾,有密报,而不管是以何种形式送呈,都与大汉仍在进展中税制改革有关。

若从当初赵普复拜宰相,主持国政,正式推进税制改革开始算起,至今,已是第七年头了。

任何一项改革,在中央朝廷强势的推动下,七年的时间,也足以产生一些结果了,不管是成果也好,恶果也罢。

可以肯定地说,到雍熙元年秋,大汉的税改已经彻底铺开,土地清丈量的成果就是最明显的标志。便是边鄙如高昌道,也把最新的土地清丈数据汇报上来了,当然这只是象征性,表示一下对中枢权威的尊重。

对于地广人稀的高昌道而言,土地、草场数据什么的,都没有多少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才是其治政的核心问题,包括财税也是一般。

有别于大汉内地道州,经过税改前两三年的探索,朝廷也适时地对北方诸边道州的税政进行了调整,放弃了最初以草场划分作为纳税依据的做法,经过实践,那种做法完全不靠谱,也几乎不具备可行性。

因此,对于边地,尤其是以游牧为主的部族,朝廷最终决定还是按人头来收税。甚至于,对那种完全破坏部族体系,“分地到户”的想当然政策也调整了。

到开宝二十七年的时候,朝廷对于高昌、河西、榆林、山阳、燕北诸道税收,基本恢复到了按部落人口征收牛羊马驼。当然,新的部与落,则是在朝廷户籍制度下重新组织形成的,至少早年那种完全由氏族维系的部族形式,转变成如今的杂胡杂聚。

这是经过朝廷总结之后得出的结论,对于从事游牧生产的胡汉臣民,还是得维持一定的组织规模,设部长、落长进行管理、组织生产、并缴税,这也是便于朝廷统治管理的。

北方因地制宜,南边也是如此,尤其是广大西南地区,旁的不提,土司制的特殊,本就意味着税制上该有所针对性。

所幸,由于朝廷在税改事务上步调一直很稳,还没来得及在西南展开,便及时调整。

对西南道州,朝廷给出的方案则要更为简单,直接从各地土司那里收取一定的贡赋,至于土司们如何对治下的山民、蛮民如何管理、压榨,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也不怕闹出乱子,以朝廷的力量,足以弹压不服的乱民、蛮民了,并且这是土司制在大西南地区推广开来后,用二三十年发展形成的一种平衡。

而倘若朝廷要在土司们的地盘实行税改,搞土地清丈,那才会闹出大乱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但同样的,不管是北方还是西南,边鄙州县之中,也不乏从事传统农耕的汉人,同样有官僚、地主占地,对于这些情况,自然要依新制,统归地税了。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如何区分地主与土司,这几乎是无解的。对西南道州的税改至今还不满三年,但从开展起,便骚乱不断。

土司骚乱,地主诉苦,甚至两者联合起来,抗拒朝廷税政,以及部分的官僚也有意把水搅浑。作为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搞出什么动作都正常。

也就导致,短时间内,大西南骚乱不断,冲突急剧,甚至出现了朝廷调派的治税官吏身亡的情况。最终受到影响的,当然是地方治安以及朝廷的权威,以及那些只是安安稳稳接受剥削的小民们

当初有鉴于西南局势的沮蹙,朝廷也大为震怒,尤其对于地方官府的不作为,为此,由当时还是太子的刘旸亲自签发制令,撤换、罢免甚至日常杀鸡般地拿下了好些剑南、黔中、云南、广西、安南诸道官吏,并责令道司,弹压骚乱。

朝廷施压,地方上也没有那么容易抗住,毕竟中央政府的权威还是很强的,各派地方势力方有所收敛,不过一月的时间,骚乱立止。然而,大乱止,小乱不已,在不断的牵扯对抗中,税改的进程自然耽搁了。

对于西南出现的那些乱子,中枢这边纵然不是心知肚明,也多少有些认识。如何破局,却让人为难,不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只是不值得罢了。

因此,在赵普的提议下,朝廷秘使人往西南诸道去吹了吹风,尤其在那些汉夷杂处,宗族地主势力深厚的地方。

税改是朝廷大政,态度坚决,一以贯之,绝不可能妥协,各道州必须要完成土地清丈,朝廷将以此收取赋税.

虽然力量对比悬殊,西南发生的状况仍是地方与中央的一场博弈,“乡贤”们也不敢真与朝廷拧着干,中央的面子总还是要给一些的。

因此,经过之后约一年的时间,西南各道州陆陆续续将土地清丈结果上报户部,然后经由时任财政使的韩徽建议,以上报数目上增加两成计算收税。

当然,政事堂诸公们也明白,便是如此,其中仍有水分,但这也算朝廷与西南道州达成的一次妥协了。同样的,北边也是类似操作,毕竟作为边地,为了维持稳定,有一些特殊政策对待,也属正常操作。

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不论是北边还是西南,都不是朝廷开展税改的重点所在,那些地方,不管是成果还是恶果,都于大汉根本难有动摇。

如果说税改前两年,仅仅是作为试点地区的京畿、河南道等地是纷扰不断,抗拒颇多,引起多方争斗,令人侧目。

那么从七年后的雍熙元年再来看,进入改革深水区后,局面那才叫群魔乱舞,乱象纷呈。

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14章 大朝会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49章 医政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39章 那一脚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95章 辽帝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455章 见闻第64章 回鹘汗之死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94章 善后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309章 衡酿第79章 “抚远之战”第308章 新贵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1章 请教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339章 那一脚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379章 萧思温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62章 紧锣密鼓第387章 就国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21章 梁孝王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376章 对策第113章 军改伊始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752章 放手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52章 对峙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330章 小市民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323章 斗法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78章 沧州府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18章 进兵第2053章 终章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66章 朕要亲征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186章 邢州事了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60章 皇后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