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朕要亲征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连日的秋雨,已然停罢。河中距离东京,关山路程也有八百多里。哪怕自潼关至东京,干道之上,朝廷已专门完善了驿传系统,李守贞起兵造反的消息,也耗费了一整日时间,方才传至开封。

七月辛酉(十四),丑初,刘承祐是从贵妃高氏丰满的胸脯上被叫起的。对高贵妃,刘承祐最喜其身材丰腴结实。

秋夜清寒,目不斜视少妇身姿之朦胧诱惑,在高氏的伺候下,快速地穿戴完毕,刘承祐毫不留恋温柔乡,快步而去。

对于李守贞的之反,刘承祐显得很平静,心里甚至可以用波澜不兴来形容。

丑时,基本是人最困顿的时刻。垂拱殿被宫灯点缀着,其间更是烛台林立,寒凉秋风吹拂在周遭,静谧的环境下,格外清晰。

杨邠、郭威、尚洪迁等一干文武大臣,基本都是从被窝里被唤醒,召至宫中的,闻河中叛,也都没什么怨言,匆匆应召。

“李守贞那匹夫,终于反了!”国舅李洪信,甚至由衷地发出感慨,一副期待已久的样子。

垂拱殿内,一张不甚略详的大汉西南地区舆图,张挂在中央,几名内侍掌者烛火,将之照得通亮,刘承祐背手,盯着河中一隅直出神。

“如此忠直之臣,就这么为叛贼说弑,可惜了!”刘承祐幽幽感慨道。眼神一闪,问道:“移镇之制,可遣死士前往即可,何劳其人,谁派的?”

范质当值于中枢,率先赶来,此刻闻问,稍显犹豫地答道:“是杨相公所遣.....”

大汉居要职、秉重权的文武大臣陆续到来,刘承祐没有多言,仅让众臣入座。直到整理完军情文书以备咨询的魏仁浦到位,刘承祐自归御案,不废话,直接开启这场军议。

“陛下,李守贞悍然谋叛,其既敢作乱,朝廷不可再沉默了,必须发兵,将之扑灭!臣愿领兵,为陛下擒贼!”作为侍卫都指挥使,禁军统帅,尚洪迁首先出列,表态。

“尚卿有此壮志雄心,朕心甚慰!”刘承祐先夸了尚洪迁一句,方才朝魏仁浦示意了一句:“魏卿,将河中叛军的情况通报一下!”

“是!”

以魏仁浦的资历,同范质一道,只能站在一侧,出列,先是一揖,方才稳稳道来:“据潼关驿报,前日正午时分,李守贞于节度府衙杀朝廷传制使者,率蒲军举叛旗起兵作乱,自号秦王,发檄天下,欲勾连异心者。其后,命其子李崇训与牙将王继勋率叛军一万南下,欲夺潼关。闻彼叛,潼安军使杨业,已率军临风陵津头立寨拒之。后续军情如何,犹待前线通禀......”

“李守贞虽河中一土犬,却也还小有些眼光。只要拿下潼关,便可切断关右与河南的联系,其若再顺势裹挟异心者,倒真有可能将叛军声势壮大!”郭威在旁,淡淡地说道,也是在向群臣尤其是杨邠等宰臣解释:“只可惜,陛下慧眼如炬,早洞悉其心,知潼关之要,数月之前,便派禁军驻守!”

言罢,杨邠起身,一张脸更加严肃了,苦大仇深,更甚于此前的刘承祐,沉声道:“陛下,潼关仅有三千余驻军,守将杨业少不更事,恐难抵叛军,朝廷还需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免军情恶化。”

杨邠话里,贬低杨业的意思很明显。刘承祐真的很好奇,他是否刻意将杨业此前的表现给忽略了。面上不动声色,刘承祐直接道:“杨业乃朕亲点之将,他的能力朕很清楚,贼众南下,必受阻于潼关。甚至于,能否渡过风陵津都是问题!”

言辞之中,满是对杨业的信任。紧接着,刘承祐道:“李守贞苦心谋叛,然朕同样早已谋之。”

这回是范质站了出来,郑重朗声通报:“李逆反意早露,为作御备,陛下早已做好应变准备。京兆白公、耀州宋驸马,晋州王晏,陕州赵晖,都已得陛下密令,只要河中叛,即率镇兵围剿,以扼贼势!”

听范质此言,杨邠神情间有些敛不住惊讶,他当然知道刘承祐有所准备,毕竟这几日来,东京紧锣密鼓,挑兵选将,筹备粮械的动静,可一点都不小。

针对于此点,杨邠很是郁愤,因为此前他竟然被排斥在外。而眼下方得知,刘承祐早已安排了四路平叛镇军,白文珂与宋延渥也就罢了,毕竟元从,连王晏与赵晖二人都得密令,而他作为一国宰辅,事情竟然完全不知。

连范质都清楚!

愤怒、羞狂、失望、不甘......各种负面情绪自杨邠心头涌过,袍袖之下,拳头捏得很紧。斜眼看着始终镇定着的刘承祐,杨邠只觉心寒。

“关右贫瘠,诸镇兵力不足,李守贞据河中膏腴之地,几路官军或可抑其势,如欲击灭之,却力有不殆。况,倘若同、华二州为虎作伥,情势或将危蹙。故,欲平此叛,还需朝廷禁军出击!”刘承祐从容道来。

“出征禁军,准备如何?”

这回由郭威禀道:“枢密院与侍卫司协议,欲遣在京小底、龙栖、兴捷、散指挥、散员、散都头并护圣左厢,共计马步军五万卒。将校、兵马,皆已调动御备,甲胄已分发完毕,随时可拔营西出!”

对枢密院的办事能力,刘承祐一向是相信且满意的,微点头,看向王章。

会意,王章起身禀道:“经臣筹措,东京这边前期可出粮五万石以备平叛之用,其中两万石,已与一批军械,先行西输。另,西京那边,亦屯数万石夏粮,可供军用。后续粮械,犹待增调民力,输送!”

“王卿真干臣!”刘承祐表示对王章的工作很满意。

“陛下,禁军出征,欲以何人为帅!”这个时候,杨邠突然声色冷硬地插了句嘴。

刘承祐正欲提此事的,忽闻其言,不由看向他。杨邠,该不会对此,还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吧。

念头闪过,刘承祐眼神明亮而深邃,缓缓说道:“大汉的处境并不乐观,平叛一旦迁延,必使四境之仇寇闻腥而动。平灭李守贞,需得速战速决,故,朕议御驾亲征,亲率大军,西进河中!”

此言落,满殿寂然,包括范质与魏仁浦,都忍不住瞧向一脸坚定少年天子。亲征之议,在此之前,可是一点风声都没透露过。

对此议,群臣表情不一。沉默了一会儿,杨邠最先坐不住,不管如何,他公心体国,绝不能让小皇帝肆意乱来,起身直接道:“陛下不可!”

哪怕有所预料,但见杨邠真的当廷站出,提出反对之时,刘承祐心里仍旧不免生怒。

第55章 燕王病故第60章 家事、国事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1章 王峻骄狂第36章 奉宸营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273 王晏镇洛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7章 武德司第141章 纳降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95章 玩阴谋第8章 巡视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67章 宿州一线第74章 万岁呼声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1694章 盐州第95章 玩阴谋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384章 反响第119章 回京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73章 道府之争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51章 诏令西进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16章 不装了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99章 又穷了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83章 南巡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384章 反响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60章 家事、国事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73章 日常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47章 德胜渡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348章 老皇帝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54章 聘纳郭女第1775章 调整第31章 功成第482章 李氏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66章 请辞?不许!第239章 进退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