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效果已显

对于南唐发生的那稍显可笑与讽刺的状况,回师途中的刘承祐,也才刚刚收到。只有一句带着鄙视语气的评语:算彼识相。

南唐的做法,在刘承祐看来,就是有贼心没贼胆的典型,犹犹豫豫,拖拖拉拉,甚至还不如荆南。高赖子想讨便宜,一般都是先干了再说,顶多事后再认怂讨饶。

当然,对于南唐的国情与朝争,刘承祐并不清楚,但仅从其展现出的东西来看,南唐并不足为惧。并且其富庶繁华,馋得刘承祐直流口水。与范质等近臣讨论之时,甚至直言,伪唐若敢北上,他必提兵南进。

依大汉朝廷拮据的财政情况,以及整个国家贫瘠的现状,若仅凭自身的发展,不花费个几年的时间改革弊病,种田生产,恐怕是难以有所改善的。默默发展,绝对没有抢得来得快,尤其在一口肥肉就在嘴边的时候。

大抵是语气的缘故,范质等人只当刘承祐是在说气话,却不知,李守贞方平,刘承祐已然将注意打到南唐那边了。纵观周边,也只有打淮南一地,有利可图了,还是大利。

当然,以大汉如今的状况,实在不宜再动大兵,尤其是掀起国战。一则平叛李守贞几乎耗尽朝廷近一年以来积攒的钱粮,府廪空虚;二则北边契丹侵扰不断,边事不宁;三则内部积弊的改革才刚刚开始,犹待深化;四则禁军尚需整练。

九月丁未朔,凯旋大军过西京,驻停。

史弘肇率西京留台官员及上下勋臣,出城十里相迎,刘承祐下御辇接见,简单地讲了一番激励人心的话,随即命众臣散去。入紫微宫,仅设一小宴,与史弘肇等臣小作寒暄交谈。

“河中凶顽,敢犯天威,陛下神武之姿,亲提大兵,不过月余便稔灭叛贼而归,洛阳群僚闻之,俱喜而西望,振奋不已,为陛下与大汉军威之盛喝彩不已!”再见史弘肇,此人似乎已经完全没了以往的桀骜与张狂,竟然对刘承祐大唱赞歌。

而刘承祐见从史弘肇嘴中吐出这一番文绉绉的话,刘承祐稍显讶异,想来是提前找人打好了腹稿的。不过,对史弘肇的态度,刘承祐诧异的同时,也表示理解,心里甚至带着点淡淡的“窃喜”。

“史卿乃沙场悍士,勇锐英健,但说起这些文辞,却也让人耳目一新。”刘承祐夸了一句。

史弘肇看起来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臣近来处理公务之余,也多向宾客识字习文,而今看来,倒也觉乐在其中。”

“读书明智,知忠义,习礼节,大汉的将士们,都该向史卿学习啊!”刘承祐点着头,语气虽则平淡,但满是赞许之意。

史弘肇闻言稍愣,不过很快当廷大笑了出来,声音很大,捋着毛须,却不见谦虚,直刺刺地道:“臣倒愿为这天下表率!”

倨傲之色,又自史弘肇面上显露无疑,但见其表现,刘承祐倒也没太过意外,反觉正常。人哪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史弘肇身上的武夫习性很浓。想来,也就在自己面前收敛一些。

“此次西征,功大者有二,一为随征将士用命,奋勇厮杀于前;二为东京群僚,调聚粮械,支度前方,致无匮乏,此镇定谋划于后。洛阳当辎需转运之要,扼平叛大军粮道咽喉,史卿居中镇抚,使前线无虞,亦有大功,当赏!”微微一叹,刘承祐郑重地对史弘肇道,奖励抚拢之意很浓。

史弘肇嘴咧开,胡须直颤,以一种肯定的语气笑应道:“臣不敢居功。”

同在宴,见刘承祐与史弘肇那君臣“相协”的场面,杨邠漠然的目光在史弘肇身上停留了一会儿,脸皮微微颤动了一下,嘴角扬起一点不屑的弧度。

在他看来,史弘肇这向天子献诚靠拢伎俩太过拙劣了,也太天真了。前番芥蒂已深,杨邠眼中的刘承祐,可是个刻薄寡恩之人,纵使再顺服,迟早有清算的一天。不说其他,仅看薛怀让与侯章的结局便可知,此二者,可没有像李守贞那般举旗造反......

以车马劳顿之故,简单的廷宴很快散去,得了刘承祐的夸奖,史弘肇满意得离去。

待殿中安静了,刘承祐心思又开始泛滥了,思及方才史弘肇的表现,不由幽幽感慨道:“史弘肇,一勇之夫,骄矜跋扈,乖张难制,此番竟然能在朕面前出此文雅之辞,积极逢迎,却是太出乎朕之意料。”

时辰还早,范质仍受命伺候在御前,此时闻刘承祐之叹,面态轻松,主动道:“臣却看到了,陛下威临天下,人心肃服,即便郑国公这样的桀骜武臣,亦俯首帖耳!”

有一段时间了,在刘承祐面前,范质开始主动发表看法了。以往,这个人积极做事,但为人表现上,却稍显矜持。

对其所言,刘承祐摇了摇头:“威临天下?朕可没有那么乐观!”

但范质很乐观,拱手作揖道:“陛下以雷霆之势扫灭李守贞,足以威慑天下,镇压诸节度之不臣心思。栾城一役,河中一役,已尽显陛下之英武雄略,足以掌控朝堂,延洪社稷。宇内之大,再无一人,敢轻视陛下。”

面对范质这一番吹捧的说辞,刘承祐纵使没有脸红,心中感慨却有些重。

但见刘承祐眉目之间,仍显凝沉,范质不由躬腰道:“臣所言,皆据实而发。郑国公方才的表现,便足以佐证。”

“一个而今的史弘肇,可不够啊!”刘承祐呢喃了一句。

很快收拾好心情,对范质吩咐道:“去问问,可有东京的奏疏新至,尤其是河北战事状况?”

“是!”

很快,范质归来,稍显严肃,报来一则战况。来自成德张彦威的奏报,辽骑侵入赵冀两州,大掠士民。刘承祐的心情,顿时就不好了。

大汉在北部的防线,实则还是去年刘承祐在冀中布置的,漏洞实则很多,也一直没有补强过,将才倒是不少,何福进、慕容延钊、李筠、罗彦瓌等,但是苦于客观环境,兼朝廷重心不在,基本得靠北面州镇诸军自身。当契丹人,只顾抢掠的时候,汉军对其,当真没有太大的办法。

对此,考虑几许,刘承祐没有进行什么具体的指挥,只是命范质起草制书,让河北诸将,对入寇的契丹军队,多加杀伤驱逐即可。更多的,暂不作考虑。

“陛下,西京留台侍御史赵砺求见。”接到通事舍人的通报,内侍张德钧入内上禀。

侍御史,一个芝麻大的小官,竟敢请求面君,刘承祐来了点兴趣,命宣进。

很快,一名青袍官员小步入内,直接拜倒,十分恭谨地行了个大礼。

在刘承祐问话下,直接朗声道来:“启禀陛下,臣欲弹劾西京留守、郑国公史弘肇!”

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71章 杀,不杀?无题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195章 杨邠案(3)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4章 帝崩第90章 安全脱身第96章 寿春城内第13章 相敬如宾第368章 荣宠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2章 河东之患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384章 反响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78章 沧州府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1768章 崩第481章 行宫第18章 诏议国策第268章 西县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69章 祸事了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240章 家宴第196章 橐驼儿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102章 绝境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18章 请愿第97章 隰州第7章 小张探花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6章 郭荣奏事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60章 都安心了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364章 过韩府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29章 独眠孤馆第44章 个中弊端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159章 乱情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47章 战略所向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365章 看衰第3章 取士不公第99章 御帐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