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濮州案(2)

御史、武德司两拨人,先后前往濮州鄄城调查,东京这边,却因此事,渐起波澜。朝中臣僚,多就此群起而议,主要盯着两个地方,一个崇政殿,一个郭府。

而议论声随着三日后郭荣回到东京,更是如潮汹涌,郭荣是囚服镣铐加身,槛车而还的。到了东京,也没得到天子的接见,只是直接下诏狱,言调查结果清楚后再作区处。

如此一来,朝中便开始冒出些大胆的流言了,说是郭家要倒了。开国元老中,由高祖钦点的辅政之臣,只剩下郭威了,而综合郭威如今抱病在家月余,郭荣又案发的情况,更加佐证了这种猜测。

若是以往,出现这等情况,刘承祐绝对严厉呵止。但此次,并没有就此表明态度,只是任议潮发展,天子暧昧的态度,更让朝臣们多心了。

在这段时间内,刘承祐等待着鄄城调查结果的同时,也暗暗观察着郭威的应对。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既让他感意外,同时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郭威冷静得很,只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拖着病体”进宫,向刘承祐请罪,让刘承祐只需依国法处置。

其后便回府,关门闭户,谢绝来客。感朝中舆情之汹涌,有不少郭氏旧部、故吏,忍不住上门拜访,也都为郭威所拒绝,不见任何人。

郭威这番表现,让刘承祐有些摸不清其想法,但这谨慎地让人抓不到丝毫把柄的做法,也不得不让人佩服。刘承祐甚至想,要不要给郭荣判个死,看看郭威作何反应......当然,也仅仅是想法罢了,刘承祐可舍不得。

倒是国舅宣徽使李业,在此次风波中,上蹿下跳,没有一点眼力劲儿,纠集了一干朝臣,上奏刘承祐,一定要严惩郭荣,一副要置其于死地的样子。

对此,刘承祐心里实则很不满,因为李业让他体会到了一种受迫的感觉,虽然那种受迫感不算强烈,甚至根本难以影响他。只是,让刘承祐有些不爽,李业何以敢如此,无非是因其身份,他的底气何来,来源于后宫的太后。

而就李业何以在此事上如此积极的原因,武德司的探事给了刘承祐一方面的解释。

其一,李业与那被杀的濮州刺史张建雄,确有往来。李业为宣徽使,其中有有一项职责,便是检视内外进奉献名物体,早在乾祐二年初,张建雄向东京进贡名品的时候,双方就联系上了。后联系不断,逢年过节,少不了礼物往来。

其二,李业如此针对郭家,是因为与郭威有旧怨。郭威主掌枢密院期间,李业曾为其部曲,向郭威谋一官职,被郭威拒绝;后又有与李业交好之军官犯法,李业又找到郭威说情,郭威还是没给面子。有此两事,李业深恶郭威,如今其子郭荣犯案了,岂能不抓住机会。

其三,就是风闻之事了,近期李业于府上宴请宾客,酒酣之时,与左右言。自己胸怀大志,而不得伸展,朝中多有不敬重乃至藐视他者,他此次要借机整治郭家,让朝臣看看他李国舅的威风。

得到这样的汇报,算是解了刘承祐心中一部分疑惑,然而对于这个舅舅的感官,更差了。

比起李洪信、李洪殷几个舅舅来说,李业个人能力或许要强一些,但有的时候,才不与志相匹配,喜欢乱插手,显示存在感,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更坏。而李业,俨然是个自命不凡,心比天高的主。

一直到十日之后,赵砺与王景崇,先后自濮州归,带回了他们的调查结果,复命于崇政。

“陛下,经臣在濮州,询问相关属吏、差役、官兵、百姓,郭使君杀刺史张建雄一事,已有结果,人证口供俱在!”赵砺将一份案卷呈上,嘴里则叙说着:

“二月初二,郭使君率领部曲,巡视濮州范县春耕事宜,发现民不安垦,而官府无为,反倡杂捐。郭使君怒而奔州治鄄城,鄄城治下,一如范县。有百姓拦道上告,言刺史张建雄侵占土地,迫害清白,州衙质问,张建雄甚为怠慢。后于衙堂产生冲突,张建雄竟以州兵相抗,郭使君怒视下令擒拿,激斗之中,张建雄殒命!”

赵砺将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但从其言语描述,能够感觉到一定的偏向,已有隐约为郭荣开脱的意思。刘承祐不禁瞥赵砺眼,此人当初正是因为刚正不阿,不避权贵,直言上谏,进入刘承祐的视野。方才在三年之内,屡次升拔,官至御史中丞的重职。

但此次,刘承祐不知道,他是顾忌郭氏,还是因为猜度迎合着他这个皇帝的心思,方有这种偏向。

在刘承祐审阅案卷期间,赵砺又拿出一份,恭声道:“陛下,经臣调查,另有濮州刺史张建雄在任期间,所犯国法。其一,无视朝廷权威,陛下继位以来,所颁新政,无一落实到位,陛下惠民政策,所减之赋,所蠲之税,悉肥己身,入私囊。”

“其二,以上供朝廷税赋之名,于治下行任意摊派,搜掠百姓之事。私设关卡,勒取士民工商钱财。”

“其三,收受贿赂,包庇不法,使濮州境内,恶徒凶霸横行。”

“其四,纵容亲戚、家仆,侵占土地,横行乡里,并派豺吏,拦截上告之人。”

“其五,不遵《刑统》,每亲事案狱,滥施酷刑。”

“......”

“如此,累累罪行恶政,罄竹难书,请陛下明鉴!”赵砺说道。

闻其报,刘承祐稍微消化了一番,说道:“听赵卿话里话外的意思,这张建雄,本是当杀之人?”

赵砺身体顿了一下,拱手道:“如其行,虽万死难赎其罪!”

当天子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王景崇也动了,沉声禀道:“陛下,据臣所察,以治政之故,郭荣与张建雄之间,早有龃龉。郭荣在澶州,三年而使澶州政通人和,百业复兴,而濮州同属镇宁军治下,而自成一体。张建雄在任,对郭荣之政,素来排斥无视。两方矛盾之积攒,已非一日之功,此番爆发,只是适逢其会!”

“赵中丞所报张建雄在濮州任上,所犯罪行,臣调查所得,几无疏漏!”

再听完王景崇的汇报,刘承祐沉吟着,一时没有作话。头还埋在两份案卷之中。

良久,刘承祐抬起了头,问二人:“濮州距离东京有多远?”

闻问,赵王二人皆是一愣,不得其所。还是赵砺答道:“回陛下,濮州州治鄄城距离东京,不足三百里。”

“区区三百里的距离,就可闭朕塞听,到如此地步?”刘承祐突地发作,将两份案卷丢在御案上,冷声道:“那张建雄在濮州行其恶政,败坏朝廷名声,为何朕从无所闻?河南的御史呢?近畿的武德探事呢?恩?”

“大汉疆域,何止千里,那千里之外,又是怎样的情况。朕现在,实在是脊背发凉呐!”刘承祐的声音并不算高昂,但在崇政殿中回响,确让人直觉其间怒火,危险恐怖。

赵砺与王景崇,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叩请:“臣等监察不力,请陛下治罪!”

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1675章 血战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324章 交代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04章 在真定第327章 派系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37章 新政第183章 小城寡民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37章 回鹘使者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9章 请缨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10章 老将出马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65章 制举进展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64章蜀臣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46章 黄羊平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3章 田畔问对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96章 橐驼儿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70章 立场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345章 剥削者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61章 晋阳来人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52章 六谷土豪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51章 南粤,危!第261章 大捷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50章 喜讯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9章 凤翔战况第127章 皇城司第84章 灭佛伊始第78章 南北并发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54章 兵制改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