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以镒称铢

“耿崇美若悉知上党情况,以如今其动向来看,与我们正面争锋的可能并不大。我军若亮明旗帜,以沛然之势南下,其可能稳守羊头山,甚至南撤,据泽州与我军相抗。”

“故,依卑职之见,我军再来一次突然进军,在其还未彻底反应过来之前,打他个出其不意,以迅雷之势,进击羊头山北,占据战场主动!”向训同刘承祐解释着。

“如此一来,岂非将以逸待劳的优势,拱手让与敌军,我军反倒成疲兵了?”刘承祐表示顾虑。

向训显然有所考量,继续说:“自上党至羊头山北,已不足五十里,地势平缓,道路通畅,殿下遣一军为前锋,急行军一个半时辰便可至,届时有足够的时间休整恢复。”

“况且,卑职所虑者,不是如何击败他们,而是如何留下对方。遣先锋南下,目的也不是进攻敌军,而是,看住他们,莫让其轻易遁逃了!至于殿下,自率中军循后,稳进军南下即可!”

听完向训的想法,刘承祐垂头稍稍琢磨了一会儿:“先锋南下,至羊头山北,必为敌军所察。倘其倾力来攻,欲先行破我前锋之军,为之奈何?”

闻言,向训脸上仍旧满是自信:“如果耿崇美当如那般做,且不谈夜袭的难度,只要其胆敢出动,便是弃了羊头山之防。待殿下后军大军至,可趁势掩杀......”

“你这是在下饵!”刘承祐说道。

“但是,这个饵,得是能打硬仗之军,能在急行军之后,面对可能出现的数倍之敌围攻,能够抵挡至少一个时辰!”向训神情间挂上了一抹慎重。

“你属意哪支军队?”刘承祐问。问出这话,也基本代表刘承祐接受了向训的打法。

“想必殿下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吧!”向训说。

“是啊!”

若说龙栖军下辖军、营,能得刘承祐信任,能托付艰巨重任者,也唯有马全义的第一军了,毕竟从最初的整饬开始,第一军便是他重点照顾打造的。

“不过,就算就算发现我军南下,耿崇美是否有决心趁夜主动出击,仍旧未知。倘若他一心求稳,那么,等我军兵叩羊头山之时,他就再没多少转圜的余地了。若进,我军力扛之;若退,则我军趁势追击;若相持,鏖兵一久,胜者必是我军......”

在向训的点拨下,刘承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伸手在干净的下巴上摩擦了几下,方才幽幽说道:“现在看来,这一仗,怎么打,都是我军必胜了!”

“以镒称铢罢了!”向训轻笑道。

细细思之,这一场仗,从各方面,刘承祐这方都占据着胜势。

已占上党,可举潞州诸县之力,又背靠河东,随时可得支援,军队也不是弱卒,兵力未落劣势,人心也多归附。相较之下,耿崇美可谓孤师远征,兵且不多,辎需之用也不牢靠,其后勤补给线随时可能被截断,纵使一时无虞,刘承祐也可以想法打击一番。

倘若耿崇美从一开始就稳到底,干脆就守在泽州,那刘承祐或许一时间那他还没什么办法。但他既北上了,进入了潞州境内,不管他临阵表现得多么谨慎,都已陷入被动。

与之相对,刘承祐这边可选择的余地,可就要大得多了。思及此,刘承祐忽然觉得,自己那粗浅的诱敌之计,虽然没有成功,但终究是将耿崇美引得北上了,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样想来,心情却是好多了。

兼听则明,趁着初入夜,刘承祐雷厉风行地于帐中召集众将校,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将向训的想法道明,供众讨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尤其是郭荣。

统一意见之后,刘承祐果断下令,将先锋重任交与马全义。而马全义,也是一如既往,毫不迟疑地接下。

“殿下,我愿与马将军一同南下!”定下出兵事宜后,郭荣主动请命。

看着郭荣,刘承祐眼神中闪过一丝微妙的疑思,只略微想了想,便同意了:“你若同去,我愈放心!”

很快,上党城内外的军队都跟着动了起来,就如同三日前那一夜,按部就班。马全义与郭荣率着第一军将士,趁着夜色,从速南下。这一回,是整装齐具,备足了军械武器,刘承祐还专门调拨了车马供之。

第一军出发,刘承祐自领大军循后。在这个过程中,潞州的兵马出了点岔子,拖了点后腿,他们毕竟不像龙栖军进行过针对性的夜间集训。

......

夜色朦胧,笼罩大地,模糊人的视线,反倒是夜幕上空的星月,显得特别明亮,指引着前路。并不宽阔平整的道途间,一条火龙蜿蜒向南,似水流涌动不息。

第一军全军将士,都是面色凝重,有序地埋头赶路。临出发前,马全义召集全军训话,将此行的重要性道明,以“殿下厚恩,今日偿报”激励士卒,故将士此时基本都怀着一种慷慨以赴刀山火海的心情。

马全义走在前头,手里举着火把,与众同行,他的战马用来驮负箭矢,能节约士卒体力一点是一点。郭荣有样学样,也走在他的身边,余光瞥着神情肃重的马全义,对这名年轻将军的作风表示赞许。

上党至羊头山,四十三四里的距离,当真算不得远,再加上中间没有什么障碍阻隔,进军很顺利。事实上,在行路过半的时候,已经被辽军的斥候发现了,而韩通则集中起所有骑兵,拼命地与之纠缠鏖杀,以作策应。

在这两日的“视野战”下来,刘承祐组建的这支骑兵,死伤三十余人,损失已近两成。辽军以步军为主,但不是没有骑兵,那些候骑数量不少,还挺扎手。

不过正是在这等劣势下,韩通带着人,在那残酷的比拼中,还能不落下风,也证明刘承祐骤拔这个“新人”为骑将,没有看错人。

在辽军驻地以北不足五里,第一军止步了,占据了一座高坡,而后在马全义的带领下,不及休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车架为御备警戒防守,一部分就地取材立栏扎寨。

这处高地,也是韩通提前替马全义选好的,算不得高险,但总归是一处值得依仗之地。且是辽军驻地以北,最适合驻防之地,韩通的军事目光,还算不错。

时辰子夜方过,耿崇美这边,是在睡梦中被唤醒的,得知龙栖军之来,困顿的精神一下子被刺激醒了。

“上党那边,果然只是个表象,想要诱我入彀。那刘家小儿,心思竟然那般诡诈!”想了想,耿崇美长叹一声,语气中竟然有些忌惮。

刘承祐却是不知,他自认粗陋、漏洞百出的计策,在耿崇美这儿,“评价”竟然还不低。

“来了多少人?”

“估摸着,也就千余人吧!”

“节帅,那支河东军队太嚣张了,夜驰而来,竟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立寨!”来报的牙将建议道:“莫若趁其立足不稳,出兵先将其剿杀了!”

对此建议,耿崇美直接犹豫了,他此刻还有点不明白河东军此举的用意......

迟疑半晌,耿崇美终究选择维稳,摆手说:“夜战不利,传令各营,给我稳守营寨!”

等天蒙蒙亮之时,一座简陋而实用的防御寨栅已然在那座高地上立起,与不远处的辽军营地遥遥相对。而第一军的将士,已交替休憩过一轮。

“这耿崇美,当真不敢进攻?”遥望南边的辽军营垒,已经小睡过一觉的马全义嘀咕道。语气中竟然有些失望,听在郭荣耳中,却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等天大亮,刘承祐率中军保持着体力,龟速而来。望着北面那满目旌旗徐徐南逼而来,耿崇美更加不敢妄动了。

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20章 屯务废改第40章 潞州三杰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章 王、郑二公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4章 武夫军阀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296章 反响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693章 安西王第328章 默认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8章 诏议国策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41章 探监第421章 梁孝王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416章 尾声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45章 治安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29章 独眠孤馆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47章 应对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338章 争执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64章 孺魏王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47章 应对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64章 监国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340章 定论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0章 同州之战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7章 恩赏问题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86章 驾临涡口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46章 黄羊平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87章 纷纷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