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

“臣郭荣率盱眙将士,恭迎銮驾,请陛下入营检阅!”汉军营前,郭荣带队,躬身相迎。

自舟上登陆,刘承祐脸色还没缓过来,但见着郭荣,还是下的御马,快步上去,将其扶起,笑道:“郭卿请起!”

环视一圈,又朝迎驾之人,挥了下手:“诸将免礼!”

入军营,中军帐内坐,武行德直接起身,当众拜倒,以盱眙之败,向刘承祐请罪。

“武卿起来吧!”看着武行德,刘承祐态度和善,语气平和道:“世无长胜之师,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况赏功罚过,朕已然处置,不必郁结于此!”

“谢陛下!”见状,武行德这才松了口气,事实上,他要的,也只是从天子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态度罢了。

明显注意到了武行德的小心思,发现此人,恭顺的背后,似乎有些自卑。想了想,干脆再安安其心,说道:“许州窦贞固,被朕调到淮西道为布政使,武卿便到许州,接替其,知许军州事吧!”

“是!”果然,武行德眉宇彻底舒展开来。

虽然从徐州节度上退下来了,但是足够安心。而在刘承祐这边,武行德虽则恭顺,但在徐州节镇上的时间,也有些久了,也该挪挪位置。事实上,不只是徐州,大汉域内,许多方镇,都已被刘承祐纳入计划目标,登基已然进入第五个年头,方镇问题,也该着手解决了。

“而今盱眙城内,是什么情况?”刘承祐问郭荣。

闻问,郭荣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洁地应来:“盱眙的情况,就如臣奏报所言,欲降不降之城。陛下銮驾至,郭廷渭定降服!”

“听说,你对这郭廷渭,颇为欣赏?”刘承祐的关注点,显然不在盱眙城上。

郭荣颔首,说道:“臣与此人,交手颇多,决策果断,作战灵活,攻守兼备,步战不弱,而长于水战。我朝善于步骑野战,水师终究非我军所长,此番南征,若不是南唐战略上出了决策问题,其逞水师之利,淮水防线,不会这般轻易便落入我朝手里。

臣思陛下有并吞八荒,席卷天下之心,用事于南方,渡江作战,必须仰赖于水师。我朝不缺战船,拿下淮南后,亦不会缺少水卒,最乏者,正是能将兵作战的人才。

臣观郭廷渭,便是一名难得的水战将才。若能招抚之,并加以善用,对将来南征,削平诸国,大有裨益。而收降之唐军水卒,若有郭廷渭这等将校,也可更有利于收容其心!”

此番南征虽然结束,但在郭荣看来,显然只是暂时休战罢了。削平诸国,一统天下,从其嘴里说出来,也显得很平淡,就仿佛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不只是刘承祐的野望,也是诸多北汉有识之士的志向。

听完郭荣之言,刘承祐意态之间,尽是认可,说道:“朕在寿州之时,便常闻这郭廷渭之名,给我军添了不少麻烦,不过既是可用之才,朕又岂有不收服的道理!”

“赵匡胤!”刘承祐唤道。

“末将在!”赵匡胤赶忙应道。

“去,将郭廷渭的父母妻小,放入城中,让其一家,先行团圆一番!”刘承祐说道。

郭廷渭一家,也在同南唐的交换之列。赵匡胤安排去了,刘承祐则与郭荣、向训几人,闲侃中讨论着军事。

主要是三点,孟蜀、荆南、湖南,接下来战略所向,先取何地。孟蜀犯边,湖南内乱在即,都是可图之地,至于荆南,则是其扼断大江中游,战略地位突出。

说起荆南,就在汉唐和议达成后,高保融上表,说已遣兵攻鄂州......

经过一番商讨,达成了共识,如欲灭国,需看时机,但西南方向,秦凤四州必须得拿回来了。否则,纵使蜀军兵弱,对于关中的威胁,也不小,至少能够起到牵制之效。

等了小半个时辰,营门外传来消息,盱眙门洞大开,唐军降了。对于郭廷渭之降,刘承祐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升帐,文武伴驾而接见之,当场免其对抗天军之罪,升其为靖江军副都指挥使,着其随驾,同归东京。

数下来,南唐的降将之中,就以郭廷渭,最受重视与厚待了。不过,这地位与尊重,终究是打出来的,谁教郭廷渭前后的表现,入了北汉君臣的眼。

至于盱眙城中的守卒,则更好安排,那些人,基本都是淮南籍。少部分精干之士,编入淮东道都指挥司,水军亦挑拣其精锐,充入大汉水师,余者裁汰为乡兵,回家务农。

说起来,前后缴获俘虏的南唐水师、战船,经过裁汰收服,直接就让北汉的水师力量暴涨,加上原靖江军,直接突破了两万卒,有其基础,只需再加训练,收服军心,足可成为一支纵横江淮的强大力量。

盱眙事罢,御驾继续起行,北归东京。过了涡口,与西面行营队伍汇合,坐够了船的刘承祐直接弃舟登陆,走陆路还京。

几乎顺着当初南下时的路线北返,于宿州安营扎寨,宿夜。

李昉走进御帐,看了看刘承祐,面上带着明显的犹豫,站在那边,几经张口,就是没发出声来。

“明远,有什么话,直说吧,不必张顾迟疑!”刘承祐头都没有抬一下,一边批示着军政公务,一边吩咐着。

“回陛下!”李昉禀道:“是王成象,他想要求见陛下!”

“王著。”刘承祐合上一封册页,想了想,平静地说道:“朕就不见他了!你代朕去见他一面,传朕谕,让他去濠州当个县令。告诉他,淮南新取之地,正需安政养民。一县虽不过百里之地,但要当好一个父母官,却也不容易。让他好好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少酗酒,多做事!”

“是!”李昉当即应道:“臣替王著,拜谢陛下!”

李昉虽然比王著晚一年制举入仕,但年纪学问比王著都要高些,平日里也与之相善。此番,虽然被安排了个县令的职,但对于“失了宠”的王著而言,无异于解了身上那层无形的束缚。只要在地方上不懈怠,做出点政绩,凭着天子近臣的出身,未来仕途仍旧可期。

“这个王著啊!”待李昉退出,刘承祐突然看向张德钧:“你说,王成象能够明白朕的苦心吗?”

张德钧闻问,眼珠子转悠了一下,露出一抹茫然:“小的愚钝,陛下何意?”

收回目光,刘承祐淡淡道:“此人年轻,书生意气太重,待在朕身边,终究只是个幸臣、近侍。希望其人能够在地方任上,磨砺心性,多些实干能力吧......”

张德钧这才“恍然”,赶忙道:“陛下对于王著,竟有如此期望,希望其人,能够不辜负陛下一番苦心啊!”

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望着几乎摆满桌案的奏章,刘承祐感到了一些疲乏。行军打仗的时候,虽然压力巨大,但烦琐事,还真没有这般多。仗打完了,后续事宜,全国军政,又一叠一叠地呈于其案。稍显心累,但不得不忍着,君权有的时候,就体现在这些需要他审阅批示的奏呈上。

“陛下,是否出去走走,散散心!”张德钧似乎看出了刘承祐的疲惫,主动进言。

抬指,直接吩咐着:“走,去巡营!”

偌大的汉营之中,灯火通明,巡卫虽然严备,但明显少了一些紧张与肃杀,毕竟已非战时,将士的神经也不用那般紧张了。

夜幕之下,星光点点,虽然无大声喧哗,但人声畜鸣,嗡嗡不绝。刘承祐漫无目的,信步而走,突然被一阵乐声吸引了,清越动听,宛转悠扬,隐约之间,透着一丝愁绪。

“营中,何来此乐?”驻足听了一会儿,刘承祐说道,朝前望了望,林立一排帐篷:“是所俘唐臣女眷?”

能够被刘承祐作为战利品,随驾北归的,身份绝对不低,也就那寥寥几人。

“小的这便去查问!”张德钧机灵地说道。

“不用了!”刘承祐摇了摇头,抬手止住,慢悠悠地,循音而往。

至那小帐旁,撩开帐幕,往里瞧了瞧,只见得那妙龄少女,正坐于案,轻抚琵琶,姿容秀丽,意态动人。刘承祐就站在帐外,禁止卫从打扰,闭目倾听,直到乐音停止。

“何人在外?”似乎察觉到了帐外的动静,问询声传出,清澈悦耳,稍显紧张。

张德钧掀开帐帘,刘承祐缓步踏入,直接惊到了帐内佳人。其间,只有主仆二人,两名少女,刘承祐的目光,当然只是落在那怀抱琵琶的小娘子身上。

抬手,示意张德钧守在帐外,刘承祐未置一言,径直上前坐下,这副主人家的作态,让小娘子很是诧异。

打量着进来的这个有些无礼的男子,剑眉短须,面目俊朗,神色稍显阴郁,一身华服,气势内敛,令人生畏。清亮的眸子中,满是戒备之色:“你......你是何人,何以擅闯女帐?”

“夜游宿营,忽闻琵琶音妙,直觉天高地远,心旷神怡,特来拜会!”刘承祐嘴角微翘,看着小娘子婉容含颦的动人模样,平静道。

说着,放肆地打量着小娘子,样貌姣好,身段曼妙,嫩得水灵。抬指,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道:“请小娘子,再为......我弹奏一曲!”

“你这人,好无礼!擅自——”护在其身侧的女婢忍不住发声的,斥声出口,但为刘承祐眼神一斜,顿时失声,差点吓哭。

“且奏一曲!”刘承祐又重复了一句。

小娘子显然同样紧张,十分不适,但其聪慧,能够觉察得出,眼前男子的不凡,毕竟汉军纪律森严,能够在军营中漫游者,地位绝对不一般。她身为俘臣之女,又岂敢骄纵得罪。

重新扶正琵琶,小娘子低声道:“请这位郎君品鉴!

刚欲动手,刘承祐又道:“方才之曲,虽则悠扬,却带哀伤。今大汉南征得胜,凯旋还朝,请弹奏一曲喜庆之乐!”

闻言,小娘子瘪了小红唇,似乎有些委屈,却只能强颜应之。

直到再一曲听罢,刘承祐起身,在小娘子诧异的眼神中,出帐而去。帐外,周宗正满脸紧张地徘徊,老脸上尽是凝重。他是受到过刘承祐接见的,见面,赶忙拜倒请罪,希望刘承祐能够绕过其女冲撞之罪。

看了看周宗,刘承祐淡淡一笑:“周公之女,婉仪修容,丰才富艺,甚佳!”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说完,便在卫士的护卫下,晃悠悠还御帐而去。张德钧则主动留了下来,将周宗扶起,笑眯眯地朝其说道:“小的,还要恭喜周公了!”

“不敢!”周宗忙道。

迎着张德钧这内侍有些让人不适的目光,周宗默默叹了口气,他哪里不明白,张德钧的意思。迈步,朝着帐内走去......

当夜,周宗之女,便被送到御帐,伴驾侍寝。

“大周后”,就这般被纳了,简单而直接。

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41章 小风波第134章 回府第93章 升迁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80章 赏功第52章 对峙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187章 琐屑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世宗篇51 皇太孙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80章 京观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66章 商业互吹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67章 礼遇隆重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81章 内外变动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9章 长沙第78章 南北并发第13章 相敬如宾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8章 杨苏还京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27章 父子座谈第95章 效果已显第126章 问罪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49章 降表第79章 滏阳之捷第39章 连夜南进第1675章 血战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39章 韩常案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376章 拷问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283章 降将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2章 如此安慰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2章 父母兄弟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25章 颂公亭第47章 战略所向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137章 整编事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22章 荆南既定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404章 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