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

临清王府,内外一片素色,林立的白幡在秋风中飘动,一切灯笼火烛,皆改白色,所有艳丽之物都被收起,王府上下,弥漫在一片肉眼可见的哀伤气氛中,就如已露萧瑟的秋风那般,让人心生戚然。

灵堂早已搭设好,灵座上,很有仪式感地摆放着酒、果祭品及香炉,烟熏含香,催人泪下。大敛过后,高行周的遗体已被置于椁内,除锦衣、珠玉之物外,听从高行周的遗嘱,将他征战多年的铠甲、宝剑、战刀、雕弓,全部置于其中,几乎填满棺椁缝隙。

灵牌高立,规制书写,皆依郡王例,刘承祐亲自替高行周拟定谥号,曰武穆。又着宰相冯道,给高行周写一篇墓志铭。

高怀德是高行周唯一的儿子,自然是作为主丧人,以其子岁数尚小,不能视事,故从高氏近亲中选了一名在京子侄,以为护丧。

哀乐之中,披头散发,披麻戴孝,面带悲恸,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高行周生前,地位高贵,名望甚高,是故京中,稍有资格的文武,皆纷纷着素衣前来,以尽哀思。

刘承祐稍晚些,亲自出宫过府,与贵妃高氏相携而来,再加上三皇子刘晞。灵堂前,看着一众文武,文臣自不用说,倒是那些武将,基本都是自发前来,不乏京外近畿之将,闻讯飞马而来。高家虽然不如符家那般人丁兴旺,但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当然,刘承祐也相信,这些文武中,更多的人是,看重高行周的身份,看重他这个大汉天子对高家的宠信。

进堂行礼,刘承祐保持着肃容,怅然而叹,朝高怀德宽慰道:“逝者已去,万望节哀!”

高贵妃这两日情绪本就不佳,高行周走得突然,让人完全反应不过来,贵妃也因为没能见到老父最后一面,深感自责,毕竟不是千里相隔。

此时终于随驾出宫,感受着周遭的气氛,自是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将丝帕染湿,犹不能止。见母亲哭啼啼的,坐在一边小皇子刘晞,也跟着,眼泪说来就来,嚎啕大哭。高贵妃情绪不对,刘承祐叹了口气,上前将之扶起,轻声宽慰着。

“娘子有孕在身,还望保重,切勿伤了身子,父亲身后之事,自有为兄操持!”高怀德也不由出言开解。

又带动着大哭一场,高贵妃方才在搀扶之下,随皇帝回宫。天子在时,群情肃穆,天子走后,哀伤的气氛更加浓郁,但到场的文武们,却下意识地松了口气。

御辇之上,高贵妃依偎与刘承祐依偎着,丰润曼妙的身躯紧紧地贴着,虽说俏丽一身孝,难得见高氏这副我见犹怜的模样,但此时此景,刘承祐却也还不至于起什么龌龊心思。

见其双眸通红,仰头望着刘承祐说:“官家,我想出宫回府,替亡父守灵!”

刘承祐眉头一凝说道:“藏用可善理后事,你身子不便,未免触景生情,还是在宫中休养,下葬之日,再行出宫,送妇翁最后一程!”

不过,一向对刘承祐言听计从,恭顺有加的高贵妃,此番却固执地看着他:“请官家成全!”

“罢了,你有此孝心,朕又岂能强行夺情,回宫收拾收拾吧,朕允了!”刘承祐叹了气。

“谢官家!”高贵妃又没能忍住眼泪。

回到宫内,正坐御案,沉思良久,召来李昉,盯着他,问:“那些违制,私自进京吊唁的军将,可曾都记清楚了?”

“皆听陛下之意,录写下来了,一共十三人,都是近畿禁军、镇军将领,其他人,或有告假,或在休沐,故未记录!请陛下御览!”迎着皇帝的目光,李昉有些小心,呈上的一张薄纸,明明轻若飘萍,他却一副如捧巨石的样子,手微微在抖。

接过,刘承祐浏览了一遍,没有什么高级将领,都是中层军官,高行周的旧部,带着点感慨,说:“这些人,都是忠义之士啊,朝廷当大用,明远,你说是不是啊?”

闻问,李昉仍旧小心地应道:“陛下说得是!”

当然,李昉表情上流露出的,分明是“陛下说是就是”,只是不好明言罢了。见其小心翼翼地样子,刘承祐摆摆手:“去看看,有什么新的奏疏!”

“是!”李昉松了口气,转过身去,心中感触颇深。

天子对高氏之荣宠,可谓深厚,几不于皇后、惠妃所出符氏,但是,虽然只让他记录了一些中下层军官的名字,李昉便有一种圣人难测,如履薄冰的感觉。

刘承祐又将那份名单浏览一遍,轻轻地拿起,取出钥匙,锁到他的一处积攒多年的“密档”之中。

对于这些军官,刘承祐没有大惩的意思,毕竟彼辈也算出于道义,再加高行周才死两日,他也不便对其旧部动手,那样显得吃相太难看,不利于他大汉天子的形象。

不过,终究是违了例,大惩没有,小诫却少不了,必须得有所警告,还有彼辈上官,也有御下不严之过,在刘承祐这边,都记录在档......

“陛下,金州防御使冯晖病故,下属将吏,共推其子冯继业为留守,上表朝廷,请封!”李昉带给刘承祐一则消息。

金州防御使冯晖,也是沙场老将,久经战事,历仕四朝,出身于大名鼎鼎的“银枪效节军”。自后晋天福四年(939年)起,十年间,两度出镇灵武,羁縻凉州、河西之地,任上恩抚并用,还与药元福合力大破党项,功绩斐然。

不过,在乾祐四年,刘承祐下诏以郑国公史弘肇赴边,为朔方节度使,冯晖自然而然地,被调离。此公还算识趣,老实听调,据说是其年近六旬,身体亏坏,纵有心也无力与朝廷相抗,再加当时党项杂虏作乱,不甚安宁。

金州,地处大汉西南,也是偏狭之地,北接秦岭,南依巴山,汉水横贯其间。原本的防御使康彦环,同去年被郭荣的杀了的濮州刺史张建雄一样,也是趁晋末之时,自立投诚,多年以来,自专军政,在金州自娱自乐。

张建雄死后,刘承祐想起了此人,干脆将冯晖调到金州。康彦环妄图抗命,被冯晖枭首,送呈东京。让刘承祐有所不满的是,那康彦环在金州任上,聚敛之大量财货,没有一文输送开封,据说都被冯晖的儿子们给瓜分了。

如今,冯晖死了,其子却欲做那继任者,还敢大言炎炎地上表请封。

“呵!”刘承祐将奏疏丢在案上,抬首即问:“今日何日?”

“回陛下,乾祐五年七月十日!”李昉答。

刘承祐的语气中满是讥诮:“朕还以为,时间倒退了十几年,还是方镇割据,父死子继那一套?这冯继业何许人,敢这般向朝廷要官?”

见皇帝生气了,李昉赶忙解释道:“陛下,冯继业乃幼子。另有金州判官密奏朝廷,说冯继业为争家产,趁冯晖病重之际,杀害其长兄。金州僚属上下请奏于朝廷,也是受到冯继业的胁迫!”

“好样的!朕当政这些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等情况!”刘承祐怒极而笑,冲李昉吩咐着:“让宰相们商议商议,如何处置!金州虽然偏狭,但还是大汉国土,容不得这种弑兄犯上的恶逆猖狂!”

“是!”

金州之事,于刘承祐而言,不过小事,那么多藩镇节度,都被他轻松拿捏,一个小小的冯继业,倒行逆施,翻不起什么波澜。不过,金州的情况,落在大汉朝廷收权改革,整顿内政的大背景下,反倒显得有些特殊。

未己,贵妃高氏,出宫回府,给老夫守灵。刘承祐随即下令,命钦天监替高行周测风水,选葬地,卜葬日,又着工部设计墓穴,拨给钱粮建造。

临清王的爵位,刘承祐欲以高怀德继之,但高怀德力辞不受。刘承祐以国丈福荫,定要赏他,高怀德则言,他已受其父荫庇,不敢奢求更多,大丈夫如欲功名勋爵,当建功自取。

对于高怀德的豪迈,刘承祐很是欣赏,但仍旧要将高行周遗泽赐之,将高怀德的爵位自县侯,提升至临清郡公......

刘承祐与高怀德之间的对话,当然属于一场演戏。为那些鼓吹“世袭罔替”的人,降降温,这些年,刘承祐已在控制爵位的赏赐,过往之泛滥,先朝遗臣,待其死,则收回,没有承袭的道理。

但是开国之功臣们,却需刘承祐慎重而行。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后,刘承祐又下诏,高行周下葬之时,京中文武五品以上,悉往。

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53章 遁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329章 游市世宗篇51 皇太孙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50章 听政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12章 兄弟第336章 橐相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115章 瀛州第97章 扩*整顿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章 大败蜀军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107章 殿试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83章 辽帝之亡第99章 北巡结束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151章 凋零第1693章 安西王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85章 异心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81章 两日而克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41章 纳降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6章 尽伏东北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75章 敖莱小城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77章 安阳之殇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97章 扩*整顿第33章 东京城内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40章 杭州登陆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198章 秋猎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803章 运动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7章 出兵争论第297章 心虚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131章 鸣沙匪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16章 尾声第72章 磁州贼第152章 失意政客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762章 契丹政变世宗篇46 北定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