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既往不咎

“陛下,臣奉折枢相之命,上呈西南整军结果!”一名枢密承旨得召入殿,恭敬地递上一份奏疏。

刘承祐应了声,放下手中的事务,接过御览。经过三个多月的裁汰、补充、整编,向训在凤翔的工作,终于有了个结果。

阅览的同时,枢密承旨向刘承祐叙述着:“西南诸军,合计两万三千七百人,其中马军五千,皆拣自诸镇牙兵,可谓尽关中兵马精锐。大军分驻于陇州、宝鸡、散关,奉朝廷之命,号称五万,备战伐蜀!

另,所裁减下的军队,除调拨转运司外,犹有一万余在籍兵士,老弱亦经过裁整,编入都指挥司。枢相请命,以何人为关中都指挥使!”

刘承祐认真地审阅了一番,面上露出一抹松弛,略作考虑,做出批示:“传诏,以侍卫都虞侯赵弘殷,为关中都指挥使!”

“是!”

自王峻与韩通一并被贬后,侍卫司内,有一系列高级将的调动迁职。而在不久前,赵弘殷主动上表请辞,意外之余,刘承祐未置可否,一直到今日,顺便就之放到关中。

就如赵匡胤此前所虑的那般,赵家一门两虞侯,分据殿前、侍卫两司高级将领。初时,还不觉什么,但认真一想,再念及“赵大”,还是觉得该压一压。

此番,正好派到关中去。赵弘殷此人,将略或不及其子,但论将勇,还是闻名在外的,年纪虽然大了,还是可用的。

合上奏章,刘承祐看着殿中的枢密院承旨,在朝中,算是个新面孔。打量着此人,三十来岁,身形健硕,眉目肃重,有股英气。

刘承祐来了点兴趣,问:“你就是那李处耘?”

“启禀陛下,臣正是。”

“代国公,可少有开口向朕举才,枢密院掌全国军机,责任重大,可要好生当差,莫负了荐主盛情!”刘承祐淡淡地说道。

李处耘当即应道:“臣谨遵陛下教诲!”

对于李处耘,刘承祐隐约有些印象,只是过于模糊,应该是个人才。当然,其能入刘承祐耳,却是因折从阮开口举荐,说此人雅量高致,熟悉军务,处事干练,可用之才。

调出其军籍,从其履历来看,确实不凡,晋末之时,随兄居洛阳,逢契丹南下,带路党张彦泽率先突入东京,剽掠百姓。

李处耘善射艺,一人独守里门,射杀贼兵十余人,其后与邻里共保,指挥有方,以致里内之人得安。后来辗转投入折从阮麾下为将吏,领军、治政,皆展所长,直到折从阮奉调,也随之进京。

“启禀陛下,陕国公回京了!”张德钧走到御案边,低声禀道。

眉微扬,刘承祐形容初展,直接问道:“看来赵晖将事情解决了!王景崇呢?”

“随行南归!”张德钧说:“另外,建雄军节度使王晏,也一同来京了!”

“哦?”刘承祐声音高了些,表情间也终于流露出少许异样,眼睛十分缓慢地转悠了两圈,沉声道:“你亲自去宣诏,让赵晖与王晏进宫,至于王景崇,唔......先将他下狱!”

听此吩咐,张德钧下意识地瞟了眼刘承祐,却发其面上已无异色,平静得渗人,不敢迟疑,应了声是,匆匆而去。

已然入冬,天地苍茫,霜气甚浓。东京依然繁荣喧嚣,不过市井间的人潮,却是明显少了许多。当然,最热闹的地方,要属东、西两城了。

自从筹得那一大批钱粮后,慕容彦超是放开了手脚干,直接从东西两城,同时扩起。又加征了三千民夫,此秋冬之际,既不耽误农时,有的是人愿意忍风冒寒,赚些钱财,贴补家用,即便给得不多。于官府而言,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东西城郭外,两道新的地基正在打造,垒土积石,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在近郊,一片建议的屋舍,也在兴建,却是考虑到,他日皇宫、诸衙及街市扩建重修,必免不了拆毁民舍,此用以安民之用。

王晏与赵晖同车,透过窗帘,注意到那大工程,不禁问道:“不是一直传言说朝廷财政拮据,国库空虚吗?怎么还这般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赵晖说道:“合理规划,不误农时,岂能算是劳民。再者,听说此番扩城所费钱粮,大部分从民间募集,仅东京数十义商,便认捐钱粮计百万贯,所以,就更谈不上伤财了!”

听赵晖之言,王晏的关注点显然有点特殊,说道:“‘义商’?商贾之人,无不奸利,夺其钱财,如剜其肉,岂会主动认捐?

呵呵,百万贯钱,好大一笔财!天子几番降诏,让我等为人地方,约束行为,不得聚敛扰民生事。但现在看来,论聚敛手段,谁能比得过朝廷?”

感受到王晏语气中的讥诮,赵晖眉头一锁。这几日下来,王晏给他的感觉就是,固执、傲慢、急躁,几年前,王晏还不是这样的,身处高位之后,这老兄弟变化有些大。

“你心中还有怨气?”赵晖凝声问。

“若说没有,兄可相信?”王晏反问,花白的胡子抖动了一下。

深吸了一口气自帘后蹿入的凉气,赵晖严肃地王晏说道:“不管如何,既入东京,就绝不可抱有如此心态,非议朝廷。否则,朝廷能容你一时,又岂能容你一世?

我二人皆已年过花甲,垂垂老矣,纵不为自己计,也当为子孙着想,想想在许州的汉伦贤侄吧......”

“我知道啊!”感受到赵晖语气中的真诚,王晏神色难得缓和,叹了口气,看向赵晖:“重光兄,比起当年,你倒是一点没变啊!”

“暮年而建功业,登高位,受名爵,还能有何等变化?”赵晖平静道。

“是我不如重光兄洒脱!”

在城门外,受张德钧宣谕,引入宫廷面圣之时,王晏轻松了许多,意态也从容不少。因为,当着他的面,王景崇直接被拿下了,于他而言,可谓出了一口恶气。

是故,在大殿中,面对皇帝之时,王晏是放下心中的包袱,显得尤为恭顺磊落,自承其过,向刘承祐请罪,并直接表明,愿解职归养.....

听完王晏一番陈辞,刘承祐打量着王晏,只见这老将,满脸的坦然。鹤发童颜,气血充足,身体之康健,看起来与药元福有得一拼。

将目光投向赵晖,见其如老僧坐定,刘承祐却是若有所思,心中感慨,论精明识务,还要属于此公啊。

转过头,看王晏仍旧跪着,保持着请罪的姿势,刘承祐一摆手,平声道:“王卿先起来吧,地上潮,莫伤了膝盖!”

“谢陛下!”王晏起身,轻轻一揖手。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略加考虑,刘承祐说道:“此番临汾之事,因不在王公,然公之处事反应,太过偏激鲁莽,失之谨慎。朕无意加罪,然国法律制皆在,朕不得不有所惩戒,以警示后来者!

降公爵为滕侯,留京休养吧!”

就赤条条一个爵位,余者,什么都没有......

闻言,王晏面皮不由抖动了下,但迎着天子那平淡得有些过分的目光,考虑到心中顾忌,还是躬身拜道:“陛下宽仁!臣谢恩!”

“劳赵公披霜冒寒,晋州一行,辛苦了!且先回去,朕另有犒赏!”刘承祐对赵晖道。

“谢陛下,臣告退!”赵晖一板一眼,礼节做得很到位。

待退出崇政殿后,王晏便忍不住了,向赵晖宣泄着他的不满:“重光兄,不是说既往不咎吗?皇帝何以降我爵位,区区一个滕侯,天子何以如此薄待于我?难道你是诓我进京?”

面对王晏满怀怒气的诘问,赵晖显得很平静,注视着他,问:“天子的意思,我是通传于你了。但你是否想过,为何,留任晋州不加罪,解职进京却遭贬?”

王晏明显没反应过来,赵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今日之后,才是真正的既往不咎!先在东京安顿下来吧!”

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81章 厮杀汉第84章 灭佛伊始第380章 饶乐国第86章 须发花白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91章 作别西行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809章 饯行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58章 回师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227章 延州事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64章蜀臣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7章 风波第71章 兵临寿春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25章 颂公亭第58章 回师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80章 进攻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68章 撤了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51章 以镒称铢第62章 难得迟疑第370章 刘鋹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4章 中原易主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58章 回师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00章 梁山泺第417章 轻狂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385 礼宾馆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322章 针锋相对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308章 新贵第33章 两广运动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34章 惊陶谷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