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

秋兰殿内,“呜哇”声不止,天子刘承祐手忙脚乱的,想要哄好襁褓中的婴孩,可惜任他挤眉弄眼的努力,全是无用功,怀中的孩子一点都不给面子,反而哭得越欢了。

上个月,小符惠妃分娩,给刘承祐添了个公主,对于这个初诞的小公主,刘承祐尤其喜爱,这些时日以来,往惠妃这边来的频率都高了。此前生了那么些皇子,都没见他如此开怀。

“听着,朕命令你,不准哭!”刘承祐没法,双目一瞪,严肃道。

而怀中的女婴,就跟他较上劲了一般,哭声愈加响亮。刘承祐无奈,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其母:“我拿这小公主,实在没法。是不是饿了?”

小符分娩未久,身体还未恢复过来,看起来有些亏虚,气色不满。不过,身材却是明显丰腴了,胸脯高挺,绣衣难以束缚,蓬勃欲颤的样子......

“才喂过奶水,怎么会饿,让我来吧!”小符嗔了一句,从刘承祐怀里接过。

一入母亲的怀抱,哭声顿时小了,并且逐渐安静来,还打了个小嗝,扁扁小嘴。殿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刘承祐则略显尴尬,摇头笑道:“我如此疼爱她,竟这般不给她爹面子!”

见刘承祐的目光,始终落在小公主身上,小符却不由叹道:“只可惜,是个公主!”

“公主怎么了!”刘承祐闻言,声音上扬,当即驳斥道:“这是大汉帝姬,天家贵女,我的掌上明珠!”

听皇帝这么说,且尤爱小公主的模样,小符玉容有所缓和,但情绪仍旧怏怏不乐。毕竟宫中后妃有孕,所诞都有男丁,就她一胎生了个公主。

刘承祐也不好责其重男轻女的思想,见其状,上前将她搂入怀中,在其腹部调戏了几下,暧昧地道:“等你身体养好了,我再同你生个皇子就是......”

感受着刘承祐的动作与语气,小符的俏脸微微发红,不过却仰起脑袋,水灵灵的眼眸直视他:“我们可说好了!”

“君无戏言嘛!”刘承祐微微一笑,在他的符惠妃娇靥上亲了口。

......

“陛下,商州奏,刺史王峻死了!”崇政殿学士赵曮向刘承祐禀道。

“嗯?”刘承祐不由抬起了头,问道:“王峻年不到五十,一直以来,也没听有什么疾病,怎么这般突然?怎么死的?”

赵曮应道:“根据商州所奏,三月初一,王峻设宴,酒肉无度,大醉回府,又连饮酒数斤,半夜突腹痛如刀绞,急寻医而治,稍解。待翌日晨,家仆发现,其已毙亡!”

“这么说,他是醉死的?”刘承祐呢喃道。

“应当是!”

王峻是乾祐五年秋,遭贬商州,到如今也不过一年半。在商州任上,犹不改其脾性,傲慢跋扈,当然,更多的是郁闷、烦躁,毕竟从侍帅一跌而至小小刺史,心里极不平衡。

传闻其怠于政事,不察民情,将手中事务,尽数交给僚属处置,自己则召集了一干友人,畋猎嬉戏,饮酒作乐。饮宴间,常矜其功,大谈立国以来的业绩,畅聊他统军作战的经历,并不乏对朝中事务的议论......

虽从未明言,但一系列的表现,丝毫不加掩饰,对皇帝、对朝廷将他贬斥的不满。不只是武德司,诸道御史,包括商州当地的官员,都有将王峻的表现上奏。

刘承祐闻之,多付之一笑,并不表态,但其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而今,闻其暴亡,却隐隐有种心头消恨的畅快感。

当然,面上却一点都没表现出来,也不适合有那种表现。沉思几许,刘承祐面露感慨,怅然说道:“王秀峰性情虽则难容人,但于国朝而言,终究是有功之臣。汉之所兴,枢掌机务,御蜀征唐,累有功劳。

朕让他去商州,却也是希望他能稍去戾气,修身养性,尽力王事。倘若此,日后亦可再调回朝廷,以作大用!

而今不幸卒于商州,却也令人不胜唏嘘啊!”

发表了一番感慨之后,刘承祐吩咐道:“传制,追封王峻为汤阴郡公,着其妻子前往商州,收殓入葬!”

“是!”

王峻当初去商州,是孑然一身,未让家人相随。刘承祐的话里,虽然透着些感伤,但对王峻之死,可谓薄矣,看起来追其重爵,与其死后哀荣,但对其妻子,却也没有更多的表示了。

赵曮在刘承祐身边,战战兢兢地,待也有一年了,虽不敢妄加揣测圣意,但也能察觉到其态度。小心地瞥了安然在座的刘承祐一眼,心中默默一叹。

“进京的节度、军使,都安顿好了吗?”刘承祐问。

“回陛下,京中有府邸者,都回其宅居住,其余暂时安排在宾馆!”赵曮答道。

“都是国家将臣,难得来一次京城,命宾馆,要照料妥善,一应供给,不得短缺!”刘承祐说道。

交待了一下,刘承祐又问:“还有谁没到京?”

“如今,只剩北边诸将未至,尚在来京途中,据报,两日之内,当抵!”赵曮禀道。

刘承祐微微颔首,看了眼赵曮,说:“关注着此事,等他们到了,你替朕去迎一迎。”

“是!”

随着嘉庆节临近,地方上的节度、军使们,陆续奉诏来朝,青州李洪威、宋州王令温、亳州薛琼、邠州杨承信、陕州刘词、河中扈彦珂等人,皆已到京。剩下的,只有北边防线的诸将帅了,毕竟担任着戍边要职,责任重大,需要协调安排好军务,才能动身。

开封城外,一行百余骑,顺着官道缓缓而来,中间护卫着一辆马车,前边领头的三人,各着锦服,气质明显不一样。

这是北面都部署何福进、定州孙方简、以及诸关镇守军使。这一回,刘承祐是把北边的骨干戍防将帅,都给召回东京了。

来京前,何福进对边防做了一次整体的布置,是故几人,一道而来,各携部卒。此前,朝廷下诏,对各地节度、防御、军使的元随扈从数量,都有定数的规定,观随行人数,倒也未逾制。

以开封之大,进入视野之后,几乎是眺望着城池,一路走来。靠近城前,坐于马上的保定军使李筠不由说道:“这东京城,雄壮远迈从前啊!朝廷有钱粮筑城,怎么不用来犒赏戍边将士,天子坐拥京师之繁华,当不至于忘了我等边将之功苦吧?”

“李将军,慎言!”边上的泰州军使罗彦瓌顿时出言提醒了一句。

见其小心状,李筠道:“怎么,我说的不是实话吗?数万将士,在北边,栉风沐雨,熬暑受寒,期其间辛苦,朝廷不知,我等还不知吗?”

“看起来,李将军对陛下、对朝廷十分不满,怨气甚重啊!”永清军使马全义在旁听了,忍不住说道。

闻其言,李筠顿时偏头,冲他道:“怎么,小马将军,要趁机向皇帝进言,告老夫的状吗?”

李筠语气甚是无礼,充满了对马全义的蔑视。事实上,李筠一直以来,对于马全义,年纪轻轻,便能与他军职相当,地位相等,感到气愤与不甘。

“李将军虽为老将,却也别倚老卖老,如妇人一般,这等聒噪,令人不齿啊!”马全义应了声,也不客气。这一路来,他也算是受够了李筠的骄气,到了东京,仍不加收敛,很是看不惯。

见其反应,李筠怒了,扭马相对:“竖子安敢辱我?”

马全义也强硬道:“只是有人自取其辱罢了!”

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世宗篇51 皇太孙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779章 四王毕第344章 打个赌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15章 襄阳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176章 去邺都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149章 降表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87章 亦有其忧第457章 郑州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85章 浮雕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48章 处处矛盾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132章 进宫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99章 御帐议战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361章 安东国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1790章 忧劳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200章 御敌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375章 少林寺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18章 请愿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347章 割韭菜第1771章 襄阳王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180章 过邺都第261章 大捷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79章 长教训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4章 人事调整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40章 家宴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46章 骄将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53章 交代后事第70章 大礼第351章 林邑国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4章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