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

“有多精彩?”刘承祐随口问道。

李少游闻问便是一副来了兴致的样子,手在空中随意地划了划,以一种不确定的语气答道:“大抵,如同吃了未成熟的青梅那般吧。”

见刘承祐还埋头沉浸在那张诏书中,李少游不由说:“苏禹珪那老学究的写的东西,晦涩难懂,不看也无妨。”

李少游有点随性,刘承祐也不以为意,收起了诏书,放在一边,说道:“这昭义节度,恐怕还得劳烦晋阳斟酌了。”

“什么意思?”

“我举荐原潞州巡检使王守恩,可惜,就在昨夜,此人因疟疾暴病而亡了。”刘承祐淡淡地解释道。

李少游却是微微一笑:“看来此人命薄,没有这福分啊。”

“他是王建立的儿子。”刘承祐说。

“那就是他已经将他的福分消耗完了......”

闲扯几句,刘承祐抬眼,平静地注视着李少游。被刘承祐那么直勾勾地盯着看,李少游也不禁感到些许不自在,熟悉的别扭感袭上心头,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这是官家给你的密信。”

刘承祐表情这才恢复了自然,顺手接过,拆开便浏览起来。刘知远的私信,可要直白得多,刘承祐阅读起来,也通畅得多。内容嘛,除了表达他与李氏对他的关心之外,便是咨他以战略要事,还是老问题,进或退,攻或守。

从字里行间,略微能够感受得到,他这个老父,皇帝当得并不算太顺心,压力有点大。也许是,刘承祐此次南下对辽军的大胜,再度给了刘知远惊喜,老父对刘承祐仿佛又对他看重了几分。

收起信纸,刘承祐琢磨了一会儿,轻轻地吁了口气,微一定神,瞧向李少游:“游哥儿,晋阳如今情势如何?”

提及此,李少游脸上的轻浮之色遽然而逝,正经地回答道:“可谓一片大好!”

“东边官家亲自统兵击败了刘九一,占了土门(井陉);北边史弘肇斩了王晖,重新控制代州;你在南边又击灭了耿崇美军,全据潞州。河东地利的优势,已尽数在手,短时间内,契丹人对我们的威胁不会太大。”

“现在,河东管内各州,军、官、民,人心归附,新朝局面已慢慢稳定。”

“陕州禁军将校赵晖、侯章、王晏杀了契丹将领,率州而降,派人出使晋阳献表归附;彰义节度使,闻官家称帝,立刻上表称臣;甚至于澶州那边,竟然也有个小什长,纠集了一干乡人,袭击澶州,烧了契丹人屯于大河之上的船只,还派人取道至晋阳进表......”

紧接着,李少游又给刘承祐举了几个例子,不是此州臣服,便是那县进表,又或者是哪里的草莽袭扰契丹军队,斩杀契丹委任的官僚......

总结来,就是一句话:局面一片大好。虽然成规模的不多,动静闹得大的更是寥寥,且多是临近河东的州县,但至少场面上看起来很不错。

说着,李少游有点激动,身感荣耀一般,表情做得稍显夸张。

刘承祐这段时间以来,专注于潞、泽战事,及其周边动静,晋阳虽有消息传来,但终究不似李少游此番亲自叙述那般清晰。

听起来,这天下投诚顺服的大小势力,还真是不少。可以预期,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站到刘知远这边来,毕竟刘承祐这边方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全歼的一支辽军。

虽然实质上是燕兵,但燕兵也是“辽军”,甚至,燕兵的战斗力,不一定比那些契丹军队差。

“听起来,局面倒真的不错。”刘承祐轻松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这个时候,李少游却很快地变了脸,掩起了眉飞色舞,语气中却透着点玩味,说道:“那倒不尽然,现在晋阳那里又在争论了。史弘肇等将领主张迎合大势,趁着各地反辽气氛热烈,全力出击,进取中原,从速鼎定天下;杨邠、王章等人,以中原未有大变,强烈反对,还是秉有限出击的意见......”

“游哥,你的消息,蛮灵通的啊。”刘承祐说道。

“那是,我现在,怎么也是皇亲国戚,天子近臣。”李少游嘿嘿笑道。

暗暗琢磨了一会儿,刘承祐问道:“两种意见,郭将军,是什么态度?”

“郭威?”李少游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作回忆状,答道:“他呀,好像是不偏不倚,没有表态,参与争执。”

闻言,刘承祐倒没什么意外。看起来,随着刘知远称帝,晋阳的文武争斗反而有点加剧的倾向,以郭威的聪敏,自然不会贸然参与进去。

刘承祐抬眼看着李少游,这个平日里有些喜怒无常的表兄。想了想,问道:“舅父是什么想法?”

“我爹?”李少游显得有点随意:“他能有什么想法。还不是,官家如何吩咐,他怎么做。”

言罢,李少游眼中突然闪过一抹黠色,朝刘承祐靠近了些,对他说道:“听说啊,官家原本似乎有意将你召还晋阳,另委统帅将兵。潞州节度,也打算另委河东将帅。貌似是史弘肇进言,唔,杨邠好像也有份......”

李少游出此言,声音都变得低沉了许多,不过目光始终平静地注意着刘承祐的神色变化。

可惜,让他颇觉乏味的是,刘承祐面庞间除了眉头稍微蹙了下,便再没其他表情。

李少游的话里,虽然用了“似乎”、“貌似”、“好像”此类虚词,但刘承祐清楚,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他定然是真听到了某些有价值的消息。

史弘肇,可以理解,这厮一向骄慢自信,想要当这先锋统帅,也从不遮着掩着。反倒是杨邠,他是何意?

刚欲往深处想,刘承祐迅速地反应过来,轻轻地嗤了一声,瞥着李少游,声音幽冷:“游哥,你和我说这些,目的何在?”

迎着刘承祐斜斜射来的目光,李少游眉毛一扬,打了个哈哈:“没什么,只是给你提个醒,免得万一哪天你被召回晋阳,你太过意外......”

刘承祐眉头锁了下,这表兄,显然话里有话。

也不与其纠结这个问题,起身招呼着他:“赶路辛苦,我设宴为你接风。”

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23章 夜宴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10章 坦白第60章 都安心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0章 赏功第78章 火油弹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8章 诏议国策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106章 诱惑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164章蜀臣第193章 杨邠案(1)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79章 “抚远之战”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80章 春夜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69章 东出太行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38章 殿议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91章 今日开宝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33章 延禧驿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28章 下狱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345章 剥削者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304章 楚州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77章 小贤王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34章 崇元殿中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78章 会猎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92章 定州事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54章 继续忽悠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433章 圣训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06章 诱惑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481章 行宫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56章 契丹不乏忧患之士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12章 如此安慰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674章 爆发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57章 刘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