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琼林宴

开封西郊,金明池。

阳春三月的美好景象,总是令人愉悦。随着这些年,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借着修开封城时的扩建,比邻着金明池,拔地而起,已构成了一片成规模的皇家园林。

亭台水榭,层叠布于其间,且多为水上建筑,一直到今岁春,刘承祐下诏,永不再进行扩建,并且将那片园林赐名为“琼林苑”。

暖阳当空,光线明媚,春风习习,清波荡漾。金明池内,尚驻有一支水师,但规模已大不如前。最初,伐唐专门发掘金明池,以训练水师。

但是,事实证明,未经风浪,在这内河静湖之上,是训练不出精兵的。别看南征之时,水军似乎表现得不错,但那是唐军表现太差劲,而汉军陆师太强,配合着做些运输人械、拱卫粮道、保卫渡口的辅助性任务罢了。

因为陆上连战连败,唐军的水军,从头到尾,都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寥寥几次水战,在面对大汉靖江军时,从来都不落下风,至于兵败,都是受陆上战斗的影响,最显著的两个例子,就是涡口之战、与山阳之战,唐军水师是不败而败。

而还有不少唐军占尽上风的情况,尤其是郭廷渭聚集起的那支泗州水师,在困守一城,自汉军于东西战场都连战连捷的情况下,有很长一段时间,把盱眙东西数百里的淮河给牢牢地控制在手,给汉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甚至于不敢主动出击,与之正面交锋。

淮南大捷之后,刘承祐收获了大批的战船,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以郭廷渭为首的许多水战人才,再加上水军兵源得到了缓解。

刘承祐呢,心里也是有数的,当初开金明池训练水军,只是为了解渴,没有大用的意思,要知道连主将都是赶鸭子上架选择向训。

回朝之后,经过一番考察后,基本确定郭廷渭无异心可用之后,刘承祐即将之扶正为靖江军都指挥使,并将水师移驻密州,中枢及地方,拨给钱粮,造更大的战船,在海湾操练。

到如今,大汉各路水军,兵力两万,主要分驻四地,主力自在密州,扬州、与濡须口各驻一军,但为免惊了南唐,兵力并不多。剩下一支,则在登州,事实上,登州的水军是最让刘承祐看中的,毕竟跨海攻辽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战略,只不过如今还需隐藏起来。

随着主力的调离,金明池内的水师,也就只做个样子了,不过,一年四季,驾临御园之时,都会趁机观摩一番水战演练,虽然他并不能看出什么名堂......

刘承祐起过念头,效仿奉宸营,以金明池为基础,新建一支“横江营”,用以培养水师军官。不过,还停留在念头上,国情所在,水军终究不如步骑那般受到重视。

如今,奉宸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然更像一座军官学校了。新一批的年轻军官们,有不少都出身于此,刘承祐也专门选了一些老将、老兵,用以教习战法用兵,以及训练。而军中,也新崛起了一批“奉宸派”。

最初,刘承祐是打算将奉宸营打造成一支“特种部队”的,选兵标准极高,但后来发现,有些不划算。在后续的发展之中,也渐渐将其中“学校”的功能发扬增大,刘承祐授意调整发展方向,从年轻一代中选拔潜质出众者培养。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乾祐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汉帝幸琼林苑,乃此园林正式落成得名后的第一遭。不过,这一次,除了照常检阅水师演练之后,便是皇帝御宴宴请新科进士们,以示庆贺。

因为是头一遭,负责筹办的官员们,有些摸不准规格,还是刘承祐谕旨下,大力操办,以国宴规格。食物、礼乐、歌舞这些,置办得异常盛大,后妃与三品以上公卿大臣以及能跑的几名皇子一同赴宴,可谓盛况空前。

宴席正式开始前,几十名各科进士,陪同皇帝观摩水战,其后,还要考察彼等骑术、射艺、剑击等。当然,有些流于形式,但刘承祐就是透露出一个意思,让读书人不要死读书,为了让大汉的文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也是上心了。

夕阳西下,天边铺满了云霞,层层叠叠,绚丽多彩。太阳落山之前,释放的光芒,在暮色的衬托下,却更加明亮。

琼林苑内,习习晚风不断带来金明池的是水汽,凉爽宜人,身处水榭之上,都能感受到池水的荡漾。灯火通明间,热闹才刚刚开始。

舒缓的礼乐伴奏中,气氛显得很融洽,这等场面,对于公卿大臣们而言,早就习惯了,各自在笑谈。倒是那几十名有幸与宴的进士们,表现局促,他们在地方上,基本都是参加过鹿鸣宴的,但这历代以来的第一次“进士宴”,倒让他们赶上了,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扫着下座那一张张样态不一的脸,李涛与范质碰了一杯,有些感慨:“大汉如今之气象,却是越发令人感到愉悦了!”

范质也点了点头,脸上少了许多平日里的冷肃,说:“开科取士,为国选才,乃国之大事,陛下能够如此重视,既是天下读书人之福,也是大汉之福啊!”

范质也是进士出身,当然也重视科举,说起来,当年他那一科的主考,也是今年的主考和凝,并且当年和凝就看出范质的不凡,说他有宰相之才。

而范质成为大汉宰臣后,此事更添一分传奇,竟成一段佳话,如今,范质虽然权位比和凝高,但见之仍执师礼。

大概是见进士们有些拘束,刘承祐端着酒杯,慢慢地走到红毯中央,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音虽止,礼乐不停,伴着BGM,刘承祐不急不缓地,说出一番话:

“今日琼林宴,乃开国以来第一次,是朕专门为你们这些进士举办的。不只今年,今后每一次会考,都要举办。朕要告诉全天下的读书人,朝廷礼贤、敬贤、用贤。

大汉立国,不及十载,朕嗣位以来,国困时艰,未敢有一日懈怠,到今岁为止,自认稍有建树。然而,方今天下未平,四境未安,旧土未复,全国各道州仍旧百废待兴,需要恢复、发展、治理。

朕也算是个马上皇帝,但心里深知,平天下需用武功,治天下却需文才。治事、驭民、田亩、税赋,一应事务,都需有文才者,方能承担。

......”

刘承祐这一席话,还是头一次,在正式场合,如此肯定文臣的作用,道出他文武并用的理念。话说得平铺直叙,但对于一干还未正式步入仕途的进士们而言,却是莫大的福音,难免心潮澎湃,面色激动。

皇帝演讲结束之后,现场的气氛自是更加热烈了,进士们也开始展示才能,刘承祐将腰间的玉佩取下来,做个彩头,命他们以金明池水师为题,作诗一首,诸臣评判,最佳者得赏。

进士们表现间,刘承祐则走到已经十分老迈的和凝面前,满脸的祥和,对他道:“和卿,此番会试劳碌,辛苦了!”

“多谢陛下!”面对皇帝亲自的敬酒,和凝老脸上笑开了花,应道:“老臣得幸,能为国家选才,也是福分!”

和凝也是当代一大文才了,年纪实则不算特别大,还不满六十,但看起来老态龙钟的。性格之中,有些文人的酸腐,但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尤其在科举事务上,很有经验。

近三科,都是他知贡举。正因为如此,这老儿已经不打算再担任主考了,容易遭人嫉恨。不说其他,光另外一边,宣慰司的赵上交与陶谷眼中的艳羡都快滴出来了。

再者,若是有太多进士都出自他门下,他可承受不起。士子们,虽然名义上是天子门生,要是过于当真,可就太蠢了。

第55章 拉开序幕第364章 过韩府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60章 “暴毙”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15章 襄阳第336章 橐相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8章 殿议第118章 查抄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26章 名将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6章 态度迥异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36章 李业告状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86章 笼络人心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48章 还京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37章 回鹘使者第115章 瀛州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55章 良平岛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25章 冬至宴第136章 迎奉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176章 雍王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33章 延禧驿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47章 应对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95章 杨邠案(3)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261章 大捷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9章 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