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议治湖湘

“范卿所言甚是,你有何建议?”看着范质,刘承祐问道。

范质显然是提前有所盘算的,几乎不假思索,说道:“民足食,则致安。臣之建议,要点仅在一“粮”字。湖南破败,黎民生计维艰,食不果腹,只需派粮赈济,则足以收其心。

去岁大饥,周行逢开仓,湖南民心大悦,朝廷亦然,同样可取其效。再辅以朝廷政策,废除苛政,蠲免税赋,派遣能吏,安抚士民,恢复垦殖,则人心可安,湖南易将迅速归附朝廷!”

范质的建议,并不难猜,在场诸公,所能想到的,也无出这几点,是故都表示认同。刘承祐也点着头,道:“目前看来,湖南的情况,粮食比刀兵更能解决问题啊!”

“陛下英明!”范质礼节性地恭维一句。

不破不立,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湖南虽然被周行逢搞得破败不堪,但同样的,也减少了朝廷收治的阻力,异日可以从容地构建统治秩序。

“行营粮食情况如何?可足战后赈济?”刘承祐看向魏仁溥,他显然是打军粮的主意了。

“回陛下!”魏仁溥稍微盘算了下,明晰地禀来:“降诏南征之前,朝廷向襄阳屯有各类粮米20万石,二十余日下来,刨除作战消耗,转运损费,五万余军民,消耗约在2万石。尽取江陵之后,得其仓廪之粮7万余石。

连番调动作战,兼有荆南上万水陆兵马助战,转运路途愈远,每日粮秣的消耗,仍在增长,再兼并俘虏甚众,又是一笔消耗。

不过,以眼下战局进展来看,不出意外,待军争结束,南方屯粮,仍足有20余万石粮食以供征南大军消耗,也足以赈济!”

“如此说来,倒不需朝廷另作调拨了?”刘承祐眉梢舒展,道。

魏仁溥颔首,给了刘承祐一个明确的信号。三司使薛居正,也说道:“为了荆湖之战,朝廷官储,近畿诸仓以及南方诸州存粮,几乎消耗一空,夏粮入库之前,短时间内,朝廷也无法多调粮秣。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自河东、河北及淮北,路途遥远,损耗巨大,得不偿失。再兼,今岁湖南春耕,并未被耽误,纵使因战争之故,产出有所损减,待到粮熟,也足可缓解湖南匮粮局情。

是故,于粮米一事上,陛下不必过于担忧!”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啊!”刘承祐抬指,感慨了句。

略作沉吟,刘承祐道:“湖南饱经战火,疮痍遍地,如欲使湖南治安,大战之后,还需遣干臣典政,收拾民事。诸卿,可有能主持湖南大局的人选?”

闻问,李涛当即说道:“右谏议大夫昝居润,可当其任!昝公在朝在外,素以谨勉著称,处事练达,有镇守典政之才,再兼性情温和,品行高洁,足以收拾湖南,还其治安!”

听李涛推荐,刘承祐不由瞟了他一眼,稍微琢磨了下,虽然点了点头,但并未直接表态,观其神情中流露出的意思,似在行与不行之间。

皇帝这样的态度,让李涛心头有种莫名的滞涩感。眼神一转,李涛又道:“陛下,如欲使湖南归治,除了朝廷派良吏干臣,还需辅以湖湘士人。前者,以周行逢出身寒贱,脾性粗野,狠戾好杀,士人多鄙之,而周行逢行军府之霸道,独宠李观象之流,更使文士离心。

湖湘之地,不乏理事之才,远识之众,如能尽收其心,湖南归治,亦不远矣!”

听李涛这么说,刘承祐回应道:“朕固有此意!”

“那石文德还在澧州吧!”突然提起一人。

闻问,李涛当即解释道:“正是!当年,马氏兄弟争位,马希广以石文德为使来京,向陛下请援,陛下以其为湖南宣慰使,南下澧州,宣扬大汉之王化善政,陛下之英明恩泽。”

“既然如此,李卿可安排一下,让石文德替朝廷继续招徕安抚湖南文才贤能之士。”刘承祐当即吩咐着:“长沙也是人文荟萃之地,马希范当年搞出个天策府十八学士,也不知如今,还剩几人!”

“是!”

“迁调的荆南的官吏,都安排好了吗?”刘承祐又问道。

“自朝内及近畿,共选拔文吏11人,已然奉命南下,接掌三州政务!”李涛答道。

“吏部这边,还需遣专使,对原荆南职掌吏员进行考核,取其能者,提拔善用,不贤者,即行处置!”对于其办事效率,刘承祐显然还是认可的,悠悠然地说道:“荆南已为朝廷治下,必须消除高氏当政之时的怠政与不良风气,从而树立我大汉的政风!”

“遵命!”

“平定荆湖之后,对于两地行政制度的安排,诸卿当也有提前考量吧!”刘承祐又提起一事。

对此,由范质发言回答:“荆湖广大,足看分为两道,然谅其初下,可暂归划为一道。待安政宁人,削除南方格局诸国后,再进行调整。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虽然是反问,但显然,范质对于自己的想法还是很自信的。而从刘承祐的反应来看,也是认可的。

“既如此,对于布政、按察、转运及都司,中枢这边,也需提前做好准备。欲治政,先举贤,荆湖广大之地,两百万丁口,务必重视!”刘承祐叮嘱道。

“是!”

提完此事,刘承祐面容彻底舒展开来,环视一圈,神态间带着点轻松的笑意:“而今,澧州战事方休,朗、潭未下,岳州鏖战正酣,我们君臣已于此畅议善后之事!是否太过放松了?”

话虽是这么说,但他的表情,明显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郭荣神情,也松弛了些,平静地说道:“军事时势如此罢了!湖南之事,善后之务更重军事攻伐!”

“澧阳军报上提到,杨师璠军有一支瑶卒蛮兵?”刘承祐突然问道。

闻问,郭荣解释着:“这支瑶兵,属辰州蛮,约三千众,军甲虽劣,但这战力不俗。首领名叫秦再雄,传闻有勇有谋,被周行逢拜为将军。澧阳决战之时,率众投降!”

“蛮人......”刘承祐嘀咕了一句,脸色稍稍恢复严肃,说:“溆州蛮酋符彦通那边是什么情况,前番遣使联络交通,还没有消息吗?”

郭荣说:“使者王虔朗受命即动身前往,只是至今犹未有结果,或许是被符彦通扣下了。不过,以臣之见,五州南蛮,已不足虑,周逆即将败亡,他们断然不敢与朝廷为敌。

根据军情司所报,周行逢前后往溆州派遣了三次使者,欲说得符彦通出兵,都杳无消息。以臣猜测,那符彦通只是在观望形势发展!”

听完郭荣的解释,刘承祐即向诸宰相道:“湖南蛮人的治理,也需提出个章程来了。彼辈汉化程度不低,当终属异族,政策方面,还需慎重拿捏。但有一点,移风易俗,出耕为民!”

“是!”李涛应道。

又考虑几许,刘承祐问郭荣:“那瑶酋秦再雄与俘虏如何处置的?”

“暂且羁押于澧阳,编制其众,为大军辅助!”郭荣说。

“传制军前,将那秦再雄解与一众蛮将,解送至东京,朕要见见他们!”嘴角露出了点透着阴险的笑容,刘承祐抬手挥袖道。

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180章 赏功第44章 个中弊端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84章 灭佛伊始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47章 应对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483章 南巡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157章 提亲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404章 冬夜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344章 打个赌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80章 赏功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487章 “惊喜”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216章 马政第459章 挫折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416章 面试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91章 今日开宝第151章 听政2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14章 欲谋大功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75章 高贵妃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764章 禁轿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811章 归来第393章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433章 圣训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16章 态度迥异第37章 回鹘使者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76章 处置决议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45章 同样的选择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03章 郭王会第106章 倒赵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79章 滏阳之捷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779章 四王毕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71章 叛军势蹙第25章 开宝新政第279章 喜从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