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礼

“契丹那边有什么进展?”偏过头,刘承祐看着向训问道。

向训回答得十分简洁:“韩通那边还没有最新情况传来,不过以卑职之见,辽帝御营之渡,就在这一两日间了。”

“比我预计的,要慢上不少啊!”刘承祐嘀咕一句。

向训则主动解释着:“据探子回报,契丹还国之师,鱼龙混杂,财货无数,又有晋阳诸司监寺署官员极其家属。数量极其庞大,又加各类辎需财宝的输送,与其说是契丹人是在撤军,不如说是一场大规模的迁徙。”

“何况,他们还得面对义军的时时袭扰,哪里能够快得起来......”

“嗯......”轻轻地应了声,刘承祐吩咐着:“派人告诉韩通,好生盯着契丹人的动向,一如前令,一日一报。”

顿了顿,刘承祐又补充道:“让他小心!”

感受到刘承祐语气中的些许顾虑,向训不由开口宽慰道:“殿下不必担忧,韩通统兵虽失之灵活,但有杨业辅之,料想无妨。杨业的机敏,您可是知道的......”

“去吧。”

待向训受命而去,刘承祐双手撑着城垣,重重地舒出一口浊气。压力,还是有些大的。

甩了甩头,似乎有清神的效果,刘承祐转向张彦威,直接吩咐道:“传令后续诸军,加快速度,只第一军在此,孤这心里底气就是不足。山道崎岖,让孙立、慕容延钊带人,给我开整修葺路途,减少阻碍。另外,林虑这边,做好迎接准备!”

“是!”刘承祐认真的时候,张彦威也不敢大意,严肃地应命。

言罢,又看着马全义:“情势紧迫,由不得任何放松,这几日,你要多辛苦些了!”

“是!”

稍晚些的时候,刘承祐收到了两则消息,一则好消息,另外一则,也能算得上是好消息。

第一则消息,由一名年轻的信使前来拜谒传递,且,让刘承祐有些惊喜。

“你们可曾听过这罗彦瓌的名号?”狭窄的县衙堂上,刘承祐收起信,疑惑地问左右。

左右皆摇头,表示不知,还是张彦威主动应道:“应该只是个无名之辈,闻我军在此,慕名来投吧。”

“这个无名之辈,却是打算给孤一份大礼!”刘承祐眉色间浮现出一片出奇的雀跃,将信纸传阅下去:“一千多匹战马,实令人眼馋啊!”

刘承祐此言一落,在场几名近臣皆露出惊喜的意外表情,张彦威更是忙不迭地接过书信。

“将来人叫上堂来!”趁这个空档,刘承祐则向侍卫吩咐了一句。

书信来自于一个名叫罗彦瓌的人,其人自称石晋兴顺军指挥使,前番无奈屈身事贼。此次,契丹人北撤,他被派遣带人押送一千多匹缴获的晋军战马去南京(幽州)。此时正巧路过相州,听闻有王师东出,不甘心再受胡虏欺辱,愿以手中战马,尽献河东,以表追随诚意。

“这个罗彦瓌,契丹人能将这么多战马交由他押送,看起来,很得契丹人信任啊......”等待间,刘承祐淡淡然地说了句。

在座的几人,也都迅速地将书信浏览了一遍,既有喜意,又有怀疑之色。

“殿下,不会有诈吧!”听刘承祐这么说,张彦威立刻附和道。

“你怎么看?”刘承祐问郭荣。

郭荣思量了一会儿,却是持另外一种观点:“那倒不尽然,想想河阳的武行德,这罗彦瓌作此决定,也算识时达务晓义。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待问过来人才知。”

没一会儿,那名体型精干的信使被带了上来,望到坐在主位的刘承祐,十分干脆得拜倒行礼:“小人拜见皇子殿下!”

“起身答话!”刘承祐以一种上位者的语气说道。

“谢殿下。”

“将你们罗指挥使此行的情况,与孤讲讲!”

“是!”这小小的信使似乎早有腹稿,不过大概是紧张的缘故,说得有些磕磕绊绊的,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我家将军,是受契丹大将与耶律朔古的命令,从东京出发,押送战马前往幽州。不过弟兄们受尽了胡寇的欺压,更不愿离乡背井,将军更不愿远赴北域,早有反正之意。此次闻听殿下率河东雄师东来,故率众来投!”

其人所述,与信上所言,倒是没差多少。想了想刘承祐问:“你们将军,现在何处?”

“回殿下,小人是在路过汤阴县的时候,被将军派遣而来的。将军大队,现在何处,小人也着实不知。”信使看起来十分老实地回答道。

刘承祐的眉头,下意识地皱了下,瞥向一旁有幸坐在下侧的林虑县令。

面对刘承祐疑问的目光,县令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硬是由向训小声地提醒了一句,方才恍然地紧张答道:“汤阴县在东南百里外,其若欲来投,大队应沿汤水西进,再北涉洹水......”

听其描述,刘承祐脑中有了个大概印象。这个时候,向训冷着眼,朝那信使问道:“你们押送战马北上,当有契丹人监军才是,如何处置他们的?”

“我家将军做下决定后,未免消息泄露,便召集弟兄们,将随行的契丹监吏全部斩杀了!”信使回答得很干脆,也很实诚。

能被派做信使,此人自然是个机灵的人,也看出了刘承祐等人的怀疑。一咬牙,用力地磕了个响头:“皇子殿下,将军与我等是一片赤诚,日月可鉴。小人也绝无半点虚言,请您务必相信。将军那边,人手不足,又押送着战马,还请殿下速速派军接应。”

见来人表情真挚,语气恳切,刘承祐这才摆了摆手,勉慰道:“你放心,尔等真心来投,孤自当代表河东,扫榻而迎。这样,你此来报信,一路辛苦,先于城中歇息,孤这便与众麾下商量出兵事宜......”

将其安抚下去,派人“保护”住,刘承祐扫视一圈,直接问道:“如何?”

“观其言行举止,不似作伪!”郭荣开口,给出建议:“先派人去探查一番,再做区处。”

“那就这样!”刘承祐一挥手,尔后又呢喃道:“韩通那边,怎么没有禀报此消息?”

......

至于让刘承祐微感诧异的第二则消息,则是北边磁州的贼帅梁晖,召集了一干贼众,组织起一支义军,突然南下,占了安阳城。有种贼胆包天的感觉......

凡是不经念叨,等天黑透后,韩通派人传来了南边探查的消息,契丹北徙前队已进驻黎阳,不日北上。附带着,真有罗彦瓌那支队伍的情况。

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1章 送行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完结感言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59章 乱情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77章 间策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331章 泰来楼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51章 诏令西进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417章 轻狂第194章 杨邠案(2)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50章 下定决心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85章 安心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95章 效果已显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79章 大获全胜第66章 商业互吹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1章 请教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08章 蠢儿子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198章 秋猎第1690章 拼图第407章 麻烦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40章 城塌了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284章 虚了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396章 天花板第1803章 运动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98章 山道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1675章 血战第78章 召还二郎?第285章 家务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8章 权谋手段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482章 李氏第300章 统归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