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阳之殇

营帐之中,布置虽然简约,却十分整洁,显得很有条理。冯道端坐在案后,双目闭着,面色平静,配合着那花白的须发,还真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冯相,您要站出来说句话啊。再这样下去,非但军中上万汉家儿郎就要枉死于坚城之下,安阳城中的军民也难免与城共毁啊......”枢密使李崧看着坐定的冯道,语气恳切地说道。

可惜,没能得到冯道的回应。

“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将士无辜丧命吗?”李崧语气中已然带上了愤怒的情绪。

冯道终于睁开了眼,摇头道:“辽帝对前朝降卒,本就忌惮异常,当初就要屠灭之心。随着中原汹涌,降卒往叛,则更加警惕。此时的辽帝,戾气极重,哪里是你我这样的降臣能够劝阻得了的。贸然发话,只会让他觉得我们心存异志,徒惹祸患吶。”

冯道这话,也算谆谆而谈,坦明心迹,同时也有警示之意。但李崧显然不能接受,说:“当初在东京,您也曾同赵延寿阴护臣民,怎么如今——”

“此一时,彼一时也!”冯道叹了口气,打断他。

“相公这是怕了?”李崧脱口而出,有点不客气,不过说我便心存悔意。

冯道看了李崧一眼,倒未动怒,目光很平和,轻声道:“李公,如今你我,都是亡国降臣,背井离家,自身尚且难保,就莫再生事端了。”

“还有,你我虽被辽帝虚置高位,却也不好私下往来,落人口实......”

冯道赶人了,李崧也没面皮继续待下去,看老狐狸又闭上了眼,无奈地负气离开。

等李崧出帐之后,冯道再度开眼,神情间带着些许莫名的感伤,呢喃道:“若是能劝,老朽又岂会吝惜谏言。彼辈若真顾念汉家兵士性命,自进言便是,又何必来找我......”

......

“陛下,那些晋军降卒也就罢了,彼辈与大辽不是一条心。但燕兵将士,都是忠诚之士。他们随陛下南下灭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此不恤士卒,陛下何忍呐......”御帐中,赵延寿却是壮着胆子,动情地劝说道。

自从皇帝梦破碎之后,赵延寿心情一直怏怏不乐,随着职权削减,耶律德光疏远,几乎憋出病来。

此次,也是他的旧部,求告到他这里来。事实上,若是正常的攻城拔寨,哪怕有所损失,燕兵也是不会有太大怨言的。只是,最近以来,契丹人从耶律德光始,表现出的排斥态度太过明显了。

而赵延寿面对旧部的请求,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有些威望的。经过细细斟酌,还是决定为燕兵请一次命,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这是他复起的机会。

赵延寿却是悟透了,不管是在南国还是北国,兵权才是最重要的。而于他而言,值得倚靠得,还得属燕兵。

赵延寿虽然失宠了,但地位总归在那儿,对他,耶律德光还算礼遇。虽然心头恼火,脸上却保持着一丝矜持的笑容,淡淡道:“燕兵若可信,潞州战败,为何投靠河东,甘为刘知远所用?”

“陛下!潞州战败,乃将帅统战不力,与普通将士何干?他们只不过是苟全一性命罢了,此人之常情,岂可以此罪之?”赵延寿有点气急地反驳道:“自太祖以来南征北战,契丹部族将士,战败投敌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燕王,你这是什么意思!”耶律德光未说话,同在帐中的永康王耶律阮突然打断赵延寿,冷冷地盯着他,似乎有杀意。

见状,赵延寿惊觉悚然,意识到自己有些“忘情”了,口不择言。注意到耶律德光眼神中闪过的阴鸷,立刻改口:“臣并无他意。只是陛下,您已拥幽燕之地十载之久,燕人更是陛下的臣民,为您缴纳赋税,为您浴血征战......将士们的家小亦在燕地,岂会轻言叛离,他们与晋兵,毕竟不一样!”

见赵延寿言辞恳切,耶律德光脸上露出了点认真的表情,略作思考,起身扶起他:“若非燕王,朕险些酿成大祸。”

言罢,在帐中踱了几步,沉声说道:“朕屯兵城下,已经太久了!”

“兀欲!”

“在!”闻唤,耶律阮立刻应道。

“你统兵,全力出击,半日之内,击破此城!”说着,耶律德光嘴角凝着一抹森然:“朕要安阳,城堕人亡!”

“是!”耶律阮回答得很干脆。

“那刘家小儿,还没有动静吗?”

“没有。”

“让拔里得给我盯着,其若敢来,灭了他!”

......

安阳城头,各处染着污秽,血腥味中弥漫着哀吟,女墙后边,为数不多的守卒,几乎都露着绝望之色。

投降,已经投降过不止一次。哪怕放下兵器,面对的也辽军毫不手软的无情屠杀,而将城放给对方,辽营又鸣金退去。一来二去,反复了几次。

“契丹人,这是铁了心让我等死啊!”靠在一面墙上,梁晖哀叹一声,甚是凄凉。

此时的梁晖,满身的狼狈,那张白脸上沾满了尘渍,甲胄之上挂着刀痕,染上血污。一双眼睛,爆满血丝,环视一圈,尽是惨状,脑海之中充斥着懊悔。

他是真后悔了,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将士死去,其中有不少都是跟随多年的老兄弟,积聚多年的实力,这番是一战而灭,内心很是痛苦。

“早知如此,当日就该同去林虑啊......”

“留后,敌军又来了!”身边,传来一名小校惊惧的声音。

梁晖闻言,一下子打起精神,起身朝城下望去。这一回,契丹兵马也出动了,见着那密密麻麻进逼而来的辽军,梁晖心头忽然涌起一股豪情,凄厉地嘶吼一声:“弟兄们,胡寇既不欲我们活,那就更他们拼了!”

一时血勇,有那么点效果,然而力量的巨大悬殊是无法弥补的,当辽军不欲纠缠,真正发力之后,安阳城被一战而下。

守卒被全部斩杀,拿下城池,辽军仍不罢休,战刀挥起,铁蹄践踏,将目标放到了城中其他百姓身上。

很快,在一片凄厉的惨嚎之中,一抹浓重的血色,在安阳城中蔓延开来......

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91章 作别西行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694章 盐州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74章 厚葬之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20章 屯务废改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9章 王峻归来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371章 杀,不杀?第29章 请缨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345章 剥削者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65章 旧邸第86章 须发花白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39章 长沙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29章 独眠孤馆第33章 两广运动第342章 杀肥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89章 捷报齐至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80章 “新对策”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6章 奉宸营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95章 玩阴谋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1713章 机遇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459章 挫折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126章 问罪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6章 告一段落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396章 天花板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5章 王朴走了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456章 遗泽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318章 皇子们渐渐大了第39章 濮州案(2)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58章 回师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34章 崇元殿中第77章 吏职变动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98章 军心可用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150章 听政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04章 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