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

向训离开后,刘承祐仍旧独坐夜亭,沉夜之中,清风习习,庭院深深,阵阵的蝉鸣,使得此情景越加静谧。

刘承祐的神情,显得很平和,淡然,近来因关中之乱,而产生的一系列愤怒、焦虑、猜疑的复杂情绪,都已慢慢地消除。

在与向训的一番交流中,在其汇报西南事的过程中,刘承祐始终默默观察着向训的表现,恭顺、坦然、谦卑,谨守臣节,并未因执掌重权而有所猖獗跋扈。

刘承祐承认,是他多疑了。心态放宽之后,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西南的军政,远不至于脱离朝廷掌控。

向训作为都部署,虽然总督西南数万大军,但观其兵力配置,秦、陇、泾、渭,有王景,剩下的又分为禁军一部、关中籍边军以及怀威、怀德两蜀军。

统军的将领中,又有高怀德、慕容承泰、刘光义、马仁瑀等一干皇亲国戚与大将,中下级军官,同样有诸多在东京卫戍过的军校。

至于行政上,还有宋延渥这个大汉驸马在掌事,大军后勤的供应大部分也有掌控在粮料使张美的手中。

认真地剖析下来,西南的军政各方面还是很平衡的,即便向训真的有异心,愿意从乱的,敢于从乱的,也不会有多少人。

况且,就向训的表现而言,刘承祐觉得,此君还是值得信任的,还是他值得仰仗的股肱之臣,柱国大将,灭蜀统帅。而之所以有所疑忌,说到底,还是向训在外太久,难免有所生疏了,时光易老,人心易变。

不过,因为此番的怀疑,刘承祐心里竟然产生了少许的愧疚感,只是一闪而逝。作为一个独裁专权的封建君主,猜忌与戒备,几乎是他多年以来养成的本能。

在刘承祐静夜沉思之时,高贵妃下榻处,却是一片欢声笑语,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

“舅舅!”刘晞蹦跶向高怀德,兴奋地唤道。

高怀德也很开心,矮身将之揽入怀里,掂了掂,冷峻的面庞间露出了亲切的笑容:“长大了不少!也重了不少!”

“不许无礼!”这个时候,高贵妃虽然带着点笑意,却轻斥道。

受到娘亲一斥,刘晞立刻便乖乖地从舅舅身上滑下,老实地站在一边。摸了摸他脑袋,高怀德对贵妃叹道:“你对刘晞,太过严厉了!”

“类似的话,官家也同我说过!”贵妃美眸看着兄长,细腻的唇角,勾起一道弧度:“这孩子太过散漫,如不严加训导,何以成才?”

“唉......”听其言,高怀德不由叹了口气。

看着兄长,高贵妃表情和煦了些,眉色转变间,展露出少许艳丽的风情,关心道:“你在西南军中,一待就是两年,可还好吧!”

高怀德发现,这个原本需要他与父亲庇护支持的妹妹,越发高贵,英姿凤仪,不可轻视。在其目光下,竟然感受到了少许压力。

稍微摊了下手,应道:“我从小就在军中打磨,在行伍之中,就像在家里一般,没有任何不适应!”

“倒是你,在宫中,一切安好吧!”

面对高怀德的关心,贵妃展颜一笑:“我侍候官家快十年了,一切皆已习惯!”

见高贵妃言谈之间,始终保持着从容平静,高怀德心中不由生出了少许怅惘之情,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刘晞,又望向妹妹:“你,太要强了啊!”

“深宫之内,从来都是暗流涌动,你争我夺。一切都围着官家在转,官家宠幸共三分,而后妃共逐。即便不争,凭着高家的影响,终为人所忌......”贵妃显得淡淡然的,娓娓道来。

见状,高怀德眉头微凝,道:“可是官家那边——”

“我侍奉官家这么多年,对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我从不逾越,犯其忌讳,惹其不满!”高贵妃轻笑道,声音悦耳动听。

看着高怀德,继续道:“现如今,一切尚可相安无事!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届时,有些事情,只怕连官家,都无法控制!”

沉默了一会儿,高怀德又摸了摸双目澄澈无辜的刘晞,说道:“不管怎么样,我都是你兄长!但是,我也需为整个高家考虑!”

高怀德话里有话,高贵妃闻之,凤眉越发舒展,轻轻一笑:“我明白的!终究,还得看刘晞的成长与表现,看官家的意志......”

说着,高贵妃有些刻意地岔开有些隐晦而沉重的话题,说道:“大嫂已然故去,哥哥仍旧独身一人,无人照料,也该考虑续娶了!要我差人,给你物色一下吗?”

闻之,高怀德摇摇头:“这两年,都在军中,顾不上!”

事实上,高怀德哪里会缺少照料的人,身边侍妾、婢女也不少。如欲娶正妻,免不了又是一桩政治联姻......

在长安,刘承祐一待,就是近十日,这段时间,也是没有一点空闲。关中政情民生,吏治刑名,西南军务,西北边务,他能就近关注的事情太多。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一直到送走向训那干西南将帅,刘承祐也起了东归之心。同时,朝廷关于蜀乱的善后意见,也呈至御前,对于宰臣们的考虑,刘承祐这边,并没有多少意见,基本照允。

尤其是蜀俘迁移实边的建议,得到了他高度的认可,直接批复,并指示东京,派出一支精干职吏西来,负责协调地方与边州,等到入秋,也正是个适合迁徙的季节。

“郭侗,你入崇政殿多长时间了?”京兆府衙内,批复了一些来自东京的要务,刘承祐看向舅哥,问道。

郭侗不知所以,老实应道:“回陛下,约有三载了!”

“时间也不短了!”刘承祐点了点头,看着他:“有没有到下边,担些具体职司的意愿?”

皇帝都这么问了,必然有其想法,郭侗也机灵,拱手应道:“陛下如有所托,臣愿听安排,责无旁贷!”

“好!”见其这般觉悟,刘承祐很满意,说:“这些蜀俘,不,这些蜀籍汉民的迁移,朕交给你去负责统筹落实,如何?”

略加考虑,郭侗以一种肯定的语气答道:“多谢陛下信任!”

“近三万人的迁移,说多不多,却也不少,关键是分散在各州府,又受前乱的影响,人心难免浮动不安。要多费些心思,动些脑筋,宣传朝廷的政策,以安其心。

与地方官府,要尽力配合好,多做沟通,注意方法。所迁之地,要提前考量,宁虑多,勿虑少,做好充分的准备。

迁徙所需一应钱粮、工具、种子、托马,找转运使阎晋卿支取,布政使李少游那边,也会尽力支持你......”

“总之,这是个细致而费时费力的差事,并不轻松,要耐下心,不急不躁!朕相信你的能力!”

听皇帝这番话,既是提点,又是鼓励,郭侗面色微喜,干劲十足的样子,道:“有陛下如此教诲,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将移民实边之事,妥善完成!”

“嗯!”刘承祐颔首。

扫了眼京兆府衙,刘承祐突然问张德钧:“那李崧现如何了?”

“回陛下,仍在府中待罪!”张德钧道。

“呵!”刘承祐不禁摇摇头:“这些文人,都喜欢给朕来这一套吗?故作坦然?”

“既如此,朕就成全他!传诏,京兆府尹李崧以本职致仕,由判官赵修己接任!”刘承祐吩咐着,停顿了下,又挥手补充道:“关中都指挥使赵弘殷,随驾东归,都司暂由副使代理!”

“是!”

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76章 拷问第95章 大洗牌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185章 赐宴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33章 西巡结束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72章 太子妃第130章 陈桥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5章 襄阳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79章 楚昭辅之政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3章 田畔问对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91章 王峻骄狂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115章 瀛州第242章 战后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44章 个中弊端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44章 太后相召第80章 京观第57章 七月大朝第69章 祸事了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417章 轻狂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59章 不知死第1771章 襄阳王第404章 冬夜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48章 教诲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第13章 考校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125章 邢州事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0章 契丹乱政第82章 矛盾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31章 进军令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6章 告一段落第403章 抓起来!第297章 心虚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70章 立场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1775章 调整第398章 虞美人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