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皇城司

八月秋高,汉宫的御园之中,已染上一层浓郁的艳色,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桂花香气,只是凉风瑟瑟,不免令人增添几分惆怅。

中秋过后,汉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汉中枢,也迅速地从短暂的震荡中摆脱出来,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稳定地治理着国家。

汉帝刘承祐的日常生活,也渐归于平淡,相较于过去,他有意地放松了对国内政务的掌控,将大部分权力下放到政事堂,由范质带头处置,再以崇政殿监之。

由此,刘承祐从那些繁复琐碎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慢慢地轻松了许多。在长达十年劳心劳力的治国生涯中,他是真的感到疲惫了,甚至有所感,现在还年轻,但要是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早晚积劳成疾,累死病死。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是故,才有这样的调整,国初之时,为了帝位稳固,为了国家安定,不得不事事亲察亲看,亲力亲为。但在大汉稳定发展到目前程度的情况下,刘承祐终于决定要有所改变,当皇帝,也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这也是他要罢了李涛,调整政事堂及诸部司职权的原因之一,以李涛在吏部及政事堂根植多年的底蕴,若是把治政的权力彻底下放给他,刘承祐会不安心。

这属于刘承祐思想的转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讯息,皇帝疲了,甚至,这是一种懈怠的征兆。但是,不管如何调整,有一点基本底线是要坚守的,那便是,帝位不容动摇,皇权不容亵渎,一旦让他感受到威胁,事务脱离掌控,那他将毫不犹豫地再度出手。这也需要一个前提,对于国家实质掌控,不能遭到削弱,而最基本的力量,则来源于军权。

如此,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没有浪费,被刘承祐用于军队的建设与国家战略及周边诸国、各族势力的研究上。政事也不是一点都不顾,随时察问,另一方面,则继续研究制度,如何平衡权力,稳固政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影响与控制等等。需要刘承祐考虑的事情,实则仍旧不少,只是有所偏向罢了。

当然,闲余的时间,还是充足的,至少在过去,刘承祐就没有多少闲情逸致,站在御园中欣赏秋景。只是,刘承祐终究是个缺少雅趣的人,看着这满园悦目的秋景,除了感慨风太凉,却也难有更多的感想了。

连续几阵风拂过,吹动得御园中的草木沙沙作响,衣袂发丝随风而动,幽冷的寒意直侵肌骨,不由打了个哆嗦。

“官家,起风了!披件袍子吧!”张德钧见状走上前,将挂在手臂上的一件裘袍摊开。

刘承祐没有拒绝,任由张德钧给自己披上,并系好私带。伴着一声鸣唱,一只秋鸟,飞掠而过,轻盈地在亭前的碧湖上留下阵阵波纹。

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刘承祐瞥了眼身边的张德钧,问:“皇城司筹备得如何?”

闻问,张德钧精神一振,赶忙拱手应道:“回陛下,小的已然秘密挑选出内侍、卫士百余人,兼有武德司吏、亲事官十二人,暂布于皇城内外,以作监察......”

乾祐九年秋,在刘承祐的默许下,一个有别于武德司的特务机构,基本宣告成立了。

“朕设皇城司,仍为张耳目,与武德司并列,一内一外,稽察民臣,以免为人所蒙蔽!”听其言,刘承祐淡淡地说道。

“小的明白!”张德钧恭敬道。

“如今司衙初建,一切都未上正轨,你要多费些心!但是记住,低调做事,切勿张扬跋扈!”刘承祐扭头,盯着张德钧,犀利的目光几乎直刺入他心底:“皇城司的事,范质已经同朕闹过了,朝中多有非议,在这初期,更需谨慎,别给人抓到痛脚,让朕难做!”

“是!”

“你跟在朕身边,也快十年了,朕如何,你当了解,你为人如何,朕也清楚。有些话,朕也与你直言。有朝臣,以中唐以来,宦官擅权乱政之祸来提醒朕,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朕仍旧选择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天子的话,让张德钧心惊肉跳的,下意识地跪倒,低着头郑重赌誓道:“小的只官家一家奴,深受厚恩,只知伺候效忠官家,但有所命,在所不辞!不敢作他想,更不敢任意妄为,给官家添麻烦......”

“你有这等觉悟,朕心足慰!”淡淡一笑,刘承祐轻轻地挥手:“起来吧!”

“谢官家!”

这么多年下来,就如张德钧所言,刘承祐早视之为忠心体己的家奴,有些话,都是直来直往,几无顾忌,不似在外臣面前,会绕弯子,打机锋。他也相信,张德钧不会令他失望,并且,皇城司不会超出他的掌控。

至于宦官之弊,古来有之,常为人口诛笔伐,但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纵览历史,那么多明君英主,不知道宦官失控的后果吗?但仍旧会走老路,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仍不免抬高乃至重用宦官,何也?

宦官,毕竟只是依附于君主的一个阶层与势力,再为人所鄙视与嫉恨,那都是皇权的延伸与补充,用于平衡外朝,加强君权,作用匪浅。当然,使用也需要有个度,而历代以来,遭到反噬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也之是宦官的权力超出了底线,就像挣脱牢笼的猛兽,造成的负面结果大于积极影响。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而不是宦官有多值得忌惮......

目光深沉地伫立凝思几许,刘承祐说道:“担着皇城司的差事,朕这边,选几个机灵点的人伺候”

面上流露出少许的迟疑,在之前,刘承祐便有过此类想法了,张德钧心里也清楚,更知进退。虽略有不舍,还是咬咬牙,道:“小的知道!当调教出几个伶俐的人,在官家身边听用!”

“陛下!”赵普经过通报,缓缓步入亭苑,见礼。

“何事?”

赵普禀道:“赵可畏的遗体,已由其家人,运回范阳了,幽州那边也交待了,由官府辅助处理丧葬事宜!”

“赵上交一共两子,相继早亡,殊为不幸,令人生怜啊!”提到赵曮,刘承祐又不禁唏嘘。

“赵曮有一子吧!”刘承祐说。

“是的!年仅三岁,三代独子,就这一点骨血了!”赵普应道。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道:“荫其子七品宣德郎!”

对于赵曮的后事,刘承祐没有过于隆重地操办,爵职追赠,也仅符合其生前的地位,没有过于特殊化。

“赵判官奏请回乡治丧,朝廷那边同意了!”赵普又禀道,见皇帝面上似有哀思,谨慎地请示道:“陛下,赵曮之卒,令人唏嘘,赵判官晚年丧子,大为不幸,是否对其前过,略加宽免?”

闻其言,刘承祐玩味地看着他:“你觉得,合适吗?”

说着,刘承祐转变话题:“徐州府,换谁继任?”

“吏部拟以随州知州王祚!”赵普答。

王祚,淮东转运使王溥之父。

“崇政殿诸郎官之中,你觉得有谁可提为学士?”刘承祐又问。

稍加考虑,赵普说:“陛下觉得,窦僖如何?”

刘承祐摇头:“窦僖仅中人才,不足任之!”

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3章 新皇诏制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8章 澧阳之战第158章 善后第331章 泰来楼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85章 异心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84章 灭佛伊始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31章 送行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803章 运动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755章 良平岛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70章 立场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1755章 良平岛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70章 卫公辞世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270章 立场第197章 财计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45章 了结第308章 新贵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61章 北使南归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175章 军略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52章 听政3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49章 医政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21章 西巡第98章 军心可用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79章 “抚远之战”第93章 完了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49章 南国风起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39章 濮州案(2)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14章 大论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80章 进攻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66章 商业互吹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675章 血战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10章 政治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