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相为帅

“双方军事实力的比较,柴枢密已尽述之,犹如龙虎与猫狗相比,不需臣再赘言。臣此前与那钟谟谈过,论及主上,陛下之文韬武略,远胜沉溺奢侈的李璟,就如皓月之明比寒星,主胜则国必胜。

且逢去岁腊月宫变,太子废,宰相罢,政治动荡,朝野不宁,党争复起。自大汉取下淮南后,江表国力去泰半之数,虽经韩熙载变革,改善税收,然不足以弥补江北之亏,且因侵害勋贵官僚之利益,使得其内部矛盾重重。冯氏兄弟当权,又改废其政,国策变动之剧,使得上下不谐,难得安宁。

是故,臣以为,即便金陵尚养兵十数万,王师南下,亦可扑平之!”

“李卿觉得,伐唐正当其时?”刘承祐两眼一亮,问道。

凡事似乎总有个但是,面对天子此问,李谷从容道来:“臣以为,时势发展至今,只消天兵南下,以江南的国力,必不能挡,败亡是其唯一结局。是以,如柴枢密之言,不必急躁,未尝不可多余一年半载之时间,以备渡江,一举灭之!”

听其建议,刘承祐淡淡地笑了笑,清明的双目中,隐约有虎狼的形影在跳动。

李谷则继续道:“臣观韩熙载之变法,有颇多可取之处,虽得罪了江南权贵,但已是尽量保护小民黔首。冯延巳兄弟则不然,如今二冯当权,为养兵纳贡,必定征重赋杂税于江南百姓。陛下何不暂耐其心,观其变,如此既可给朝廷调兵遣将、积粮屯粟的时间,也还能再收一笔岁贡,可直接用于南征耗费!”

“哈哈!”刘承祐终于笑了笑,道:“二卿勿忧,朕岂是心急之人,这么多年都等了,岂差这一年半载?”

“陛下英明!”

直接免疫日常恭维,刘承祐表情恢复了严肃,认真地说道:“不论如何,渡江平南,势必提上朝廷国事日程,不管是半载还是一年后,南征的准备要做起来了!”

“是!”

“二卿以为,平南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刘承祐问。

柴荣想了想,拱手应道:“何人为帅?”

刘承祐露出笑容:“何人为帅?”

注意着皇帝的表情,柴荣说:“大汉将帅颇多,能担此大任者,不在少数,不知陛下心中属意何人?”

闻问,刘承祐也没有打哑谜的意思,直接将目光放在李谷身上,笑问:“卿的身体如何?”

皇帝发此问,意思已然很明显了,不过李谷略带迟疑地道:“陛下,臣已年近六旬了!”

“卿莫非忘记了,当年朕可予你领兵南征的承诺,虽时隔多年,但朕可牢记于心。当年你与韩熙载的约定,正可实现,当传为一段佳话!”刘承祐语气肯定地说道。

看了看皇帝,又瞧向李谷,柴荣脸上跟着露出笑容:“李相公文武双全,多谋善断,堪为统帅,陛下若用之,必能功成!”

“当年‘正阳之约’的故事,柴某也有所耳闻!”柴荣兴致显得很浓,对李谷道:“公言,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今公为大汉宰相,陛下又以帅位相付,正中其言,公难道还有什么顾忌吗?”

“柴卿说得好啊!”刘承祐笑眯眯的:“朕也以为,用李公为帅,乃进克江南的第一步!”

见皇帝与柴荣这般说,李谷那沉毅的面容间,露出一抹慨然之色,起身拜道:“陛下若不以臣老迈,愿为陛下,讨灭江南,收其土地丁口,虏其君臣,献与东京!”

显然,对于挂帅征唐,李谷还是很动心。如今的李谷,在大汉也算位高权重,名望隆重,但如果能够领军攻灭江南,那则是有助于提升他的历史地位,青史留名。而且,也只有真正率师灭国,他与韩熙载的“正阳之约”,才是真正的佳话。

“李卿若帅师南征,打算如何用兵?”刘承祐兴致更甚,问李谷。

李谷应道:“臣以为,一旦陛下降诏兴兵,可起五路兵马!”

“哦?哪五路?说来听听!”刘承祐看着李谷。

李谷沉着述来,道:“第一路出岳阳,攻鄂州,绝其上游之师;第二路,出长沙,攻袁州,威胁洪州,牵制其江西之师;第三路,令清源军留从效引师北上,攻闽国旧人,江南军中不乏旧闽将士,可以此招乱其军心;第四路,以吴越国出兵北上,进攻常、润,胁金陵侧翼;第五路,集主力大军出下游庐、滁、扬之地,寻机渡江,直击金陵!”

“卿之方略,面面俱到啊!”刘承祐说道,表情看起来似乎很满意。

李谷则道:“虽称五路,关键唯在下游进军!吴越与清源军,不敢忤逆朝廷诏旨,但若要其尽力,想来不易。自袁州攻江西,碍于地理,进兵不易。至于岳阳之师,必受阻于鄂州,刘仁赡乃江南难得的名将,若非此人,朝廷大可直接自中游发兵顺江东下。而如欲自下游进兵,还当了解水文情况,寻得适渡地点!”

听李谷之言,刘承祐爽朗一笑,看着这位老臣,赞许道:“听李卿方略,可不像是临时考虑,只怕思量多时了吧!”

听此问,李谷也不隐瞒,谦笑着说道:“川蜀既下,老臣猜想,陛下当有志平南,故而稍作琢磨,纸上谈兵罢了!”

“公不需如此谦逊!”刘承祐扬了扬手,认真地对李谷道:“听你一言,朕可放心将平南事务全权委托了!”

“受此重任,臣必然悉心竭力,以报君恩!”李谷也不矫情,躬立拜道。

“不必拘礼!坐!”刘承祐示意了下,略作思吟,又问:“关于平南的准备,卿有何想法?”

想了想,李谷道:“兵马暂不宜大动,可秘密分批调遣。粮秣之需,淮南两道经六载之养治,当可供应大军。”

柴荣说:“陛下或可降诏,令李璟北上东京来朝,其必不敢来,将来可作为出师之名!”

李谷又补道:“陛下,臣以为,如欲南征,还需加强对契丹的防御,保障北方的稳定!”

“李卿看出什么问题了?北方有变?”刘承祐脑筋灵敏,警醒地问道。

李谷解释道:“臣试探过辽使萧护思,基本可以得知,辽国对我朝的忌惮之心大涨。汉辽之间,虽则弥兵数载,但只是一份停战协定,辽碍于安内,汉致力于一统,将来必起大战。

契丹不乏有识之士,当能看出中原统一之后,对于北方的威胁。平蜀之后,萧护思之来,便存试探之意。

南征之事,北辽未必会再如荆湖、川蜀那般,不闻不问,坐视之。是故,不管今后契丹作何反应,我朝欲平江南,必须做好北方的守备,以备不测!”

“李卿此言得之!”刘承祐起身踱了几步,感慨道:“江南之事,不足大虑,北方契丹,才是大敌啊!这也是正迫不及待,而欲扫平南方的原因啊。拖得越久,越易产生不测情况啊!”

略作沉吟,刘承祐偏头对李谷吩咐道:“卿此后,就将精力,都放在平南事务上吧!三日后,以两淮巡检使的名义,赴任扬州,朕亲自为你践行!”

“是!”

提到淮南,刘承祐又想起了一人:王朴。到如今,王朴已经在扬州坐镇治理整整六年了,劳心劳力,从不懈怠,头发都熬白了不少。思之,也颇为心怜。

李谷若去,政事堂又少一理政者,该将王朴调回东京,这可是个宰相之才。再者,也当体恤良臣。

“柴卿,张永德在御前及禁军任职多年,前番平蜀,又尽显大将之风,镇守之才!平南,朕也有意用他,让他去淮东,担任都指挥使,配合李公行事,如何?”刘承祐抬起头,却看着柴荣问道。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与柴荣也是关系亲厚,此时听皇帝要大用他,心头不禁琢磨起来。不过,并没有太多考虑的余地,只是谨慎地回道:“是否太年轻了?”

要知道,张永德到今年才三十岁。

“就这样定了,至于淮东都指挥使陈思让,另作安排!”刘承祐吩咐着,眉色一转,又道:“大汉诸道都司,不乏长年在任者,也该再做些调整了......”

“是!”

世宗篇35 安东事变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65章 制举进展第262章 赵普议蜀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1章 柩前继位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9章 王峻归来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10章 如此处置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89章 谈话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70章 御宴第336章 橐相第351章 林邑国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96章 言官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110章 坦白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66章 陷河阳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91章 作别西行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16章 初夏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21章 黄袍加身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145章 中秋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52章 压抑的成都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95章 效果已显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83章 辽帝之亡第52章 巫宦之国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8章 巡视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32章 做媒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482章 李氏第3章 田畔问对第149章 降表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5章 堂议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87章 亦有其忧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