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杨无敌

在激烈的喊杀声的催促下,春日懒惰地爬上云端,照亮天际。然而,那高远的天空下,是一团一团如火烧一般的云层,红得有些凝沉,深得有些压抑,与山岭间浓郁血色相映衬着。

一场突如起来的袭击,是辽军完全没有预想过的,哪怕耶律屋质此前有说过,史彦超背后或许还有追兵,却也只是下意识的多思多虑,没有太当真。根本没有想到,杨业再后边,来得这么快,胆子这么大。

散布的辽军,成了汉军最好猎物,追逐驱赶,肆意屠杀。因为地形的缘故,并不方便汉军穿凿破击,是以杨业的命令,就着重于两点,一逐乱,二屠杀。

在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内,汉军足足向北突进了三里地,一路所过,刀光剑影,血染山野。袭击之下,辽军是兵荒马乱,人走畜奔,一片乱象。

在南面的布防被杨业轻松突破后,就再难以集中起有效的抵抗,是以仓皇遁逃,乃至慌不择路,除了汉军的逐杀,有大量的人畜是相互践踏而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殿后的辽军精锐集中,仍旧不免陷入混乱,使得在杨业统率之下,汉军追杀更加从容。

耶律屋质的反应算是快的,一面通知辽帝北撤,尽快走出山口,自己则亲自在南面收拾乱兵,组织抵抗。在耶律屋质的紧急应变之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乱众可以勉强弹压,汉军的攻击却不是那么容易抵挡的。

因此,每每在耶律屋质组织起人手,汉军的攻击已至,这种成建制的辽军,当然也是重点打击对象。最终,耶律屋质也被裹挟在乱兵之中,若非有心腹的部卒扈从,拼死护卫,这北院大王估计也就亡失于乱军之中了。

不过,即便如此,耶律屋质的努力,还是为耶律璟及中前军的辽军的撤离,争取了一些时间。事实上,辽军距离北出山口,路程也不远了,南面的军队在面临汉军的凶猛追杀,北面的辽军兵众,撤得则更快。

因为忙乱,发展到最后,除了战马、兵器之外,所有辎重、财货,一概丢弃。一直到逃出山口,方才在萧护思的安排下,就地整顿,接应后面的军众,尤其是辽帝。

杨业率领汉军,顺着山道,一路进击,所遇障碍,不论人畜,只要阻他禁军的,一概格杀。一直跃进七八里,才真正受到有效的组织抵挡。

而这个时候,汉军杀伤敌众,已不计其数。组织起抵抗的,是皮室军的一名将军,名叫耶律贤适,他以严苛的手段,在后方集聚起上千的军队,残酷阻止败兵溃卒的冲击,占据道口,导其分散撤离,最重要的,掩护辽帝耶律璟撤退了。

同时,也给北逃而来耶律屋质以喘息之机,而后边紧随而来汉军,也不见任何休整,直接冲杀上来。铁血厮杀,箭矢横飞,战斗第一次变得激烈无比。

耶律屋质都顾不得对耶律贤适进行夸奖,直接接手指挥权,让他到后方,继续弹压乱兵,组织人马。而他自己,选择亲自在此都战,凭借着不俗的威望与指挥能力,与汉军较量。

不过,危急形势下,一团乱麻的辽军,哪怕总体实力、并力占优,但在这一线的厮杀战斗上,汉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在杨业的指挥下,汉军强攻猛打,接连击破辽军设置的三道防线,再度向北推进了两里地。

能够明显感觉得到的,是辽军的抵挡在不断加强,在其反抗下,汉军的伤亡也在增长。明显察觉到了问题,康再遇不由说道:“杨将军,胡人遁逃,看这样子,辽军已经逐渐稳住阵脚了。将士隐伏夜来,未加多少休整,便发起进攻,连续作战至此,向北突进近十里,已然疲惫,后继乏力。此战,已经取得了硕大战果,再战无益,不如撤退吧!”

康再遇能够发现的问题,杨业心里当然也知道,越往北,所遭受的进攻压力明显在增加。不过,面对康再遇的建议,杨业却果断地摇了摇头,说:“士气不可泄!正因辽军已经稳住阵脚,我们更不可贸然撤退,否则引起其反击,反使我军陷入危险!”

闻言,康再遇问:“想要全破辽军,取得完胜,已不可能!如此拖延下去,怕会被辽军看破我们的虚实,杨将军有何打算,就这般继续僵持进攻吗?”

杨业的表情间,不见丝毫动容,盯着前方仍旧前赴后继,与辽军浴血厮杀的将士。抬手指了指头顶,说:“今晨的天象有异!”

“天象有何问题?”康再遇一愣,没反应过来。

指着明显沉暗,层层叠叠铺满天空,不见消减的朝霞,杨业说:“如此密布的霞云,必定有雨!”

康再遇终作恍然,只顾着厮杀,却没怎么注意头顶岭外的天象。不过,闻杨业之言,康再遇却不由叹服:“倘若雨下,我们再停止追杀,也显得自然,辽军也不敢贸然反击!”

杨业观察着厮杀的形势,指着远处道:“辽军之中,不乏能人啊!否则,也不至令我军遭受如此损失,诚为大敌啊!”

说着,杨业却取出挎在马背上的一张宝雕弓,也是天子赏给他的。杨业这一身装备,没有一件不是刘承祐所赐,是故,以此戎装作战,杨业总有种荣耀加身,士为知己,效死而报的冲动与振奋。

张弓搭箭,强弓的劲道通过曲张的弓弦彻底地展现出来,他瞄准的,正是在辽军阵中指挥作战的耶律屋质。这么长的时间下来,早就进入了杨业的视野。

此前一直按捺住没有出手,如今,突发一矢,直直扎向耶律屋质。而耶律屋质这边,正鼓舞着士气,勉励作战,他也发现了,汉军攻势已疲。

当杨业所发之箭,破空而来之时,耶律屋质完全没能反应过来,若不是亲卫推了他一把,只怕那支强劲的利箭就直接穿透他脑门了。

即便如此,耶律屋质也是惊魂一场,跌落在地。他一倒,辽军顿时一阵慌乱,攻杀的汉军,都是百战之卒,经验十分丰富,趁机而进。

耶律屋质布好的这道防御,不足一刻钟,再度被破。后边,杨业继续带人向前突击,一边挺进,一边引弓,目标还是指向被抢护着的耶律屋质。

这一次,没有意外,耶律屋质虽有所闪躲,但直接射中其背,即便身被甲胄,难免受创。面对杨业神射,汉军将士气势一振,杀声更烈。

山口外,已经有上万的辽军逃了出来,在萧护思等人的整顿下,安抚住。耶律璟经过一番狼狈的逃亡,也出来了,虽然安全了,但心中的羞愤之情,无以复加。

顾不得许多,当即命人前去查看情况,尤其耶律屋质的情况。得到的消息,不容乐观,汉军仍在沿道追杀,势如破竹,连败耶律屋质。

有随驾的近侍,劝耶律璟先行离开,被耶律一顿马鞭,抽得满地打滚。终于收到消息,北院大王重伤,正在被汉军追杀。

这下,耶律璟是彻地怒了,当即让皮室军详稳耶律撒给,领军去接应。耶律撒给不愿意,说要保护辽帝。

虽然欣慰其忠诚,但耶律璟还是冲其怒吼道:“北院大王乃国家柱石,若无他全力抵挡汉军,岂能尔等全身退出山道,必须给朕把他救回来!”

一直到辰时两刻,天色彻底转变,黑红的云彩仍旧存在,但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并逐渐转大,整个天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雨幕之中。

清凉的雨水,洗刷着山岭间的血迹,也给陷入杀戮中的汉辽两军降温洗脑。这一场春雨的降临,也给杨业的袭杀,画上一个句号。

雨并没有下多久,不到一个时辰就停了,云宵雨霁,太阳再度冒了出来,天边彩霞依旧,越发绚丽美妙。

岭间各处湿淋淋的,此前汉军就靠着辽军留下的一些毡帐、车辆遮风避雨。杨业怀里抱着刀,靠在一面内凹的石壁下小憩。要知道,从昨夜起,他基本没有得到过休息与睡眠。

“将军,辽军向东撤了!”

随着哨兵的禀报,杨业一下子活了过来,当即问道:“当真?是部分移军,还是全兵而撤?”

“全部撤了,没有一兵一卒留下!”

闻之,杨业是不喜反生疑惑,康在遇也有些纳闷:“辽军就吃下这亏了?”

“向东,应当往上京方向,会同武州方向的辽军。这么急躁,莫非是武州出了什么战况?”杨业猜测道。

云州这边都选择了撤军,那文德那边的辽军,显然也不可能坚守逗留,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不管如何,对于杨业军而言,辽军撤了,便是好事。至少,他不用忙着南撤了。

一面命人北出,继续监视查探,以免出现其他意外,同时,开始安排将士,打扫战场,清点战果。

战胜后的汉军,不由得欢呼起来,不知是谁先起了个头,“杨无敌”的呼声,响彻山岭谷地......

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61章 安东国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29章 向南!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41章 纳降第97章 再临井陉第308章 新贵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133章 面圣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65章 君臣相宜第8章 杨苏还京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12章 令人陶醉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43章 总结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316章 不装了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75章 军略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半岛史话·桓王第364章 汉宫之内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327章 派系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33章 东京城内第41章 小风波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47章 诱其北上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96章 缺人了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459章 挫折第6章 遗奏十条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29章 独眠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