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漳泉献地

汉宫前,一名年轻人安分地等候着,不过从其徘徊的举动来看,其心里并不如何平静,不时朝着宫门内张望。直到,自宫门内走出一道身影,一见之下脸上顿时转忧为喜。

这个年轻人,乃是平海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养子留绍基,官拜平海军节院使,去岁曾代表泉漳入朝进贡献礼,很得刘承祐欣赏,赐太中大夫衔。

出宫的,当然是方才觐拜完皇帝的留从效了,赶忙迎了上去:“父亲!”

留绍基之于留从效,既是养子,也是侄子。他是留从效之弟留从愿的儿子,只因留从效无子,故而继之。如果没有意外,这留绍基将是留氏家族的继承人。

“不是有安排吗?怎么在此等候?”看着留绍基,留从效问道。

留绍基答:“儿心中忧切,故而在此!”

见他紧张的表现,留从效面上倒是一派轻松,说:“我去觐见天子,献以厚礼,有何可担忧的?”

注意到父亲的表情,心中稍安,留绍基当即问道:“未知情况如何?”

关于留从效觐见目的何在,留绍基自然是清楚的,没错,就是纳土,打算把留氏所辖的泉、漳二州的土地、百姓献给朝廷,从此归治大汉。

父子俩边走边说,留从效道:“天子没有直接应允,让我先回下处,等其答复!”

闻之,留绍基微讷,有点意外:“难道天子对泉、漳二州不动心?”

“怎么能不动心,当今天子,乃是大有为之君,必行大一统之事,我主动献土,心中岂能不喜?”留从效说道。

“那为何不纳?”留绍基不解。

看着养子,留从效心中暗叹,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嘴里则说道:“不是不纳,只是尚需考虑罢了!这也是天子明智冷静的地方,泉、漳地区狭小,周遭是三方势力,与朝廷所辖之土,终未尝接壤啊!倘若直接接受了,只怕会引起南方局势变动,对于方经大战的朝廷而言,是不想平添枝节的!”

听其解释,留绍基若有所思,提出疑问:“既然如此,那父亲为何还要执意献地?”

这,大抵就是政治智慧了吧。留从效是不吝惜对后人进行调教的,说道:“天下大势,早已在汉,在取得对辽北伐的重大胜利后,统一的局面,已然不可逆转,纵然有所波折,也无妨大局。

自古以来,北方一统,岂有江南能孤存的。如东吴不能抗西晋,南陈不能抵杨隋,更何况以如今四分五裂的江南诸国,岂是上据川蜀、中扼荆湖的大汉朝廷的对手?

至于泉漳,弹丸之地,早晚为朝廷所并,岂能还有割据的奢求?既是早晚之事,自当宜早不宜迟!不论朝廷纳与不纳,至少让天子明白我留氏的心意!”

留从效这番话,可谓极具见识了,看事情也比较透彻。也是闽国灭亡后,割据泉漳的这些年中,读了不少书。而对于这些,留绍基是一时难以吃透的。

出得皇城,待上车驾后,留绍基还是忍不住开口了:“父亲,当真决议献地?”

听出了他言语中的异样,端坐着,瞧向他:“怎么,舍不得了?”

“泉漳毕竟是你栉风沐雨,方才创立的基业,又苦心经营,方有如今的安康,就这般献给朝廷......”留绍基语气复杂。

闻之,留从效先是笑了笑,尔后逐渐变得严肃,说:“我留氏一门,血脉单薄,将来可承家业者,也只有你们兄弟了。泉漳二州,可为晋升之资,籍之光耀门楣,兴旺家族,然如将之视为私产,抱有不当有之妄想,将来必遭祸患。

有一言,你当谨记,不论此番朝廷纳或不纳,对朝廷,都当恭顺臣服,那么借着献土的功劳,朝廷亦当厚待我留氏,保我家族绵延兴盛。”

见留从效说得严肃,留绍基不敢怠慢了,立刻拱手应道:“儿必当谨记!”

形容再度松弛下来,留从效又轻笑道:“吴越国的实力,可比当初的闽国强多了,江淮势盛之时,都难以灭之。然而,自钱缪时期起,不论中原如何更替变化,始终恭顺臣服,小心侍候。到当今之吴越王,则更加彻底。

你道为何,却是钱氏知道,统一之势既成,凭借吴越,万难抵抗大势,逆流而行,终有覆灭之忧!倘若将来王师南下,削平江南,吴越岂能抗拒?

泉漳虽小,但我留氏若首倡献土归朝,这其中的意义,可是非同一般啊!”

说这话时,留从效老脸上,竟然流露出一种狡猾的色彩。嘴角稍稍勾起,玩味地道:“我眼下倒是好奇,献地的消息一传开,吴越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也有漳泉献地的事情,但那已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并且,天下南汉、南唐先后覆灭,天下只余漳泉、吴越这两块边角料,给赵光义长声望用罢了。

然而在刘承祐的时代,时代的脉络出现了偏差,十多年的时间下来,历史大局完全崩坏,统一进程提速,一场北伐大捷更是震动天下诸方。留从效有此主动意愿,倒也不出奇。

而在皇宫内,汉帝刘承祐也在考虑着此事。至于他的态度嘛,是既感欣慰,又感头疼。欣慰留从效能有此觉悟,至于头疼的一方面,就如唐、粤之事一般,眼下他要的是安定、平静,不要起波澜,最好天下承平,四方无事。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波澜不断。留从效那边,哪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进献,着实不是时候。

留从效能看出的东西,刘承祐当然也清楚。恰如其言,接受二州容易但是,那毕竟是一块飞地,在短时间内想要全面接受二州军政,化为汉地进行管辖,可不是靠嘴就行的。同时,也需考虑南唐、南粤、吴越的反应,虽然他们的反应并不重要。

早年大汉也有过一片飞地,澧州,然而当时背靠的是荆南,离大汉并不远,泉漳的情况则不然,那可飞得老远。

另一方面,腹黑点来考虑,区区泉漳,弹丸之地,纵使其不献,待到将来,大汉取会有难度?倘若全盘接收了,还得多考虑其既得利益者的感情,哪有武力加之,来得更彻底?

不过,对于留从效这番聪明、识时务的表现,刘承祐还是很认可的,值得表彰。

至于接与不接,在与召来的魏仁溥商议之后,刘承祐决定,暂时保持原状。召来一名内侍,刘承祐吩咐道:“朕带回来的方物,不是还剩下一些吗?吩咐下去,挑几样,赐与平海军节度使留从效!”

又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朝魏仁溥道:“魏卿,泉漳二州,虽然暂时不纳,但朝廷可委派几名干吏随留从效南归就职,先熟悉一些民俗政务!此事,卿可稍做安排!”

“是!”魏仁溥应了声,而后迟疑地道:“陛下,这委派官吏,未在臣职权之内!”

“哦!”刘承祐面色如常,道:“那就由卿代传,由吏部安排吧!”

“是!”魏仁溥稍微皱了下眉,表情有些肃重。

待魏仁溥退下后,刘承祐还琢磨着此事,嘴角泛起些许笑意:“漳泉献土,此消息若传出,不知在京的钱弘俶、李彝殷、高绍基会作何感想!”

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48章 处处矛盾第150章 听政第133章 面圣第16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2)第66章 商业互吹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38章 殿议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132章 进宫第186章 赐死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42章 岭南在望第73章 西北隐患第154章 灭门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321章 矛盾第381章 功臣阁第231章 全国大水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24章 辞表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407章 麻烦第85章 浮雕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29章 独眠孤馆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484章 不对劲!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341章 向钱看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56章 被忽视的皇子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84章 夏州降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33章 延禧驿第111章 动心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63章 朝廷应对第1751章 结束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68章 机遇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125章 冬至宴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96章 言官第243章 不自知第13章 相敬如宾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6章 遗奏十条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41章 刘信遭贬第70章 卫公辞世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60章 皇后进言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6章 遗奏十条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317章 修法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106章 诱惑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4章 巡游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05章 善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