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湖广道御史不去湖广!

翰林院既清贵也清闲,据说有不少翰林院庶吉士因为承担不起在京城的花销,或担心几年一次的大考考不好丢人,一馆选上就请假回老家,然后找各种借口不回京。编修、检讨等正儿八经的翰林官同样如此,只要不想去点卯总能找到借口。

所以自会馆建好之后,吉云飞和敖彤臣每隔两三天就会邀上一帮好友来会馆吟诗作对,不再跟以前那样只去陶然亭、窑台和城外的那些寺庙,更懒得再去鱼龙混杂的酒楼。

韩秀峰打发走潘二,洗完漱吃了点早饭就去庙里上香还愿,回到会馆赫然发现昨儿晚上也没少喝的吉云飞又来了,正捧着一本书坐在正厅里看得津津有味。

韩秀峰走进大厅,拱手问:“吉老爷,看啥呢?”

吉云飞放下书,抬头笑道:“正在等几个朋友,闲着也是闲着,见这儿有书就随便翻翻。”

“看书好,我以后也得多看看书。”韩秀峰下意识看了一眼书架,关切地问:“吉老爷,等会儿有几位朋友?”

“两位,你不是一大早去庙里还愿了吗,长生也不在,我跟老余头交代的,中午的酒菜他和小山东在帮我准备。”

“跟他们交代也一样。”

见杯子里的茶已经没色了,韩秀峰正准备去拿茶叶帮着重新沏一杯,潘二风风火火地从外面回来了,提着衣角跨过门槛,正准备开口见吉云飞端坐的眼前,一时间竟愣住了。

“说曹操,曹操到!跑得满头大汗,这是去哪儿了?”吉云飞笑问道。

“说话呀,吉老爷问你呢。”韩秀峰提醒道。

潘二何等精明,岂能不晓得啥话能说,啥话不能说,并且今儿上午真有个了不得的大发现,抬起胳膊擦了把汗,绘声绘色地说:“吉老爷,不怕您笑话,要不是我家少爷让我去福建会馆打听黄老爷住哪儿,我都不晓得湖广道御史也是京官,一直以为湖广道御史平时应该在湖广呢!”

顾老爷做过一任御史,但来京投供前韩秀峰与顾老爷的关系一般,没机会问御史的事,顾老爷同样也没说过。

来京之后主要跟吉云飞、敖彤贤、钱俊臣、江昊轩等京官打交道,除了有过一面之缘的黄钟音之外,韩秀峰从未跟御史接触过。更重要的是什么官都能花银子捐,唯独礼部、吏部和都察院的缺花银子捐不到,所以也懒得打听御史的事。

听潘二这么一说,韩秀峰也觉得奇怪:“湖广道御史难道不用去湖广吗?”

“哈哈哈哈……”吉云飞从来没遇到过如此好笑的事,被他们主仆逗得差点笑岔气。

韩秀峰不解地问:“吉老爷,您笑啥?”

吉云飞边笑边摆摆手:“等等,让我先笑完。”

“这有啥好笑的?”

“好笑,志行啊志行,亏你还是会馆首事,居然连这都不晓得。湖广道御史就得去湖广,那刑部四川清吏司的司官是不是也得去四川。哈哈哈,笑死我了……”

韩秀峰反应过来,好奇地问:“这么说都察院的十五道御史跟六部的司官一样全是京官,平时全呆在京城,不用去各省监察?”

“你以为呢?”吉云飞眼泪都笑出来了。

“我一直以为是御史要出巡呢。”

“你是前朝的戏看多了吧,还出巡,你以为监察御史跟前朝的巡按御史一样?”

“难道不一样吗?”

“不一样。”吉云飞擦干笑出来的泪,解释道:“都察院设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十五道御史。各道御史坐京分省监察,而且不只是监察本道官员和政务。比如山西道御史,不光负责监察山西道官员、核察山西道刑名,同时还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书科、总督仓场、坐粮厅、大通桥及通州二仓。”

“我说去年杜三补缺那会儿,山西道御史为啥跑兵部去监督抽签呢,原来山西道御史不用去山西!”韩秀峰醍醐灌顶般明白过来,可想想又问道:“不对啊,吉老爷,黄老爷是湖广道御史,他为啥还去湖广?”

“那是奉旨去湖广办差,也就是百姓常说的钦差大臣,差事办完了自然要回京。”

“这么说顾老爷虽做过江西道御史但没去过江西。”

“没有。”吉云飞笑了笑,接着道:“雍正朝时曾设过巡察各省御史,之后就不再常设巡察御史了,遇事由皇上临时差遣。不过各省也不是没有御史,直隶、两江等总督一般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各省巡抚一般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丢人丢大了。”韩秀峰禁不住苦笑道。

“不晓得也正常,再说这又没外人。”吉云飞拍拍胳膊,随即回头问:“长生,你去找黄老爷做啥?”

潘二缓过神,急忙道:“我家少爷说黄老爷不管咋样也是我们巴县同乡,之前又不晓得湖广道御史原来是京官,而且会馆没建好没办法,现而今会馆建好了就差我去请黄老爷来瞧瞧,问问他愿不愿意搬过来住。”

湖广道御史黄钟音虽自幼在巴县读书生活,也是在巴县考的秀才,在四川考的举人,并且是以四川举人身份来京考的进士,但祖籍却是福建。四川考生不把他当同乡,福建考生同样如此,两头都占了,两头又都不占,处境一直很尴尬。

巴县的那些百姓觉得外省人抢了他们饭碗,赚了他们的钱,对八省客商是恨之入骨;巴县的那些士绅,尤其那些连秀才都不如的例贡、监生,觉得生活在巴县的外省读书人,抢占了他们的生员乃至举人名额,挡住了他们的上进之路,所以对八省客商也是恨之入骨。

顾老爷等致仕官员和一些举人之所以跟八省会馆横眉冷对,主要争得是地方事务的主导权。比如之前设公估局,谁来主办谁就能赚到大笔银子。又比如各省都在办的团练,谁来主办谁就能呈请设立厘金局。

第五十七章 深夜惊魂(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尊卑贵贱第四百八十二章 色固巴图鲁第十章 不时之需第三百六十八章 张之杲又病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鸡犬升天(二)第四百七十章 事与愿违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里动手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济”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码头第五百一十章 交易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访第四百二十三章 “乱世用重典”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坏打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二百六十四章 分钱!第二百七十章 编练乡勇(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会第二十八章 八省会馆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盐(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奉宸苑卿!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访第三十二章 事情没完第六百三十二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第三百二十四章 阻截(一)第一百零七章 会馆首事(四)第四百九十章 入营(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不变应万变(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花银子如流水第二百六十三章 他是真狡诈!第五百三十章 每个地方选派两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从第六百八十四章 奉宸苑卿!第三百七十八章 就差一点点!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乡之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战之后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师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来越难做的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做官也不容易第六百五十八章 无过便是功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驷院卿第四百六十九章 领凭上任(三)第四百五十章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第六百五十四章 赌一把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个差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调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点利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杀第六百二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图报没那么容易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知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点委屈算什么第五百二十九章 读书有用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话皇上还是相信的第五百三十七章 当局者迷第八十章 “结义兄弟”第五百七十九章 团练大臣!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钱粮第二百五十一章 仁政第四百六十三章 觐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会弄成这样!第四百一十八章 这个竹杠有的敲第一百六十章 钱俊臣要外放第六百零九章 督办川东团练!第三百二十六章 阻截(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只言片语第五百二十章 被人瞧不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盐(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编练乡勇(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七百五十三章 表露心迹第三百九十九章 有大买家!第八十二章 收拾他们!第四百四十六章 被革职的不只是韩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萌生退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五百零五章 怨不得别人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四十一章 人穷志短第六百七十三章 钦差(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银子是用来花的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见钱俊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边茶买卖第十三章 潘二要来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贵险中求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是肃顺的人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途无量的吉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