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行有行规

潘二说着说着,肚子里传来汩汩的声音。昨晚就吃了两个锅盔,现在是真饿了。

这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衙门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那两个人一看就是做买卖的,笑容可掬,手里还提着东西。

“四娃子,捎午吃了没有?”衙役是个大嗓门,一进门就大大咧咧地问。

“没呢,正打算生火做。”韩秀峰一边招呼他们坐,一边笑问道:“余叔,你吃了没有,没吃我多淘点米,等会儿一起吃。”

“我吃过了,你也别做。”姓余的衙役好奇地打量了潘二一眼,随即转身道:“四娃子,永泰染坊的钱掌柜和梁二你是认得的,他们遇到点事,想去衙门打官司,托人找到了你关叔,你关叔跟我一样哪懂这些,让你帮着拿个主意。”

潘二上午不敢在读书人面前造次,现在同样不敢得罪衙役,急忙拉开凳子招呼衙役带来的两个不速之客坐,还殷勤地去拿碗帮着倒茶。

“韩家兄弟,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不是没吃捎午吗,正好凑热。”永泰染坊的钱掌柜打开油纸,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一只烧鸡。

不等韩秀峰开口,姓余的衙役就使唤起潘二:“你个龟儿子有没有点眼力价,去拿几双筷子!”

“哦。”潘二气得牙痒痒,但还是老老实实去拿。

“还有你,没听四娃子说没吃捎午吗,一只烧鸡哪够,再去买点吃食。”

“好好好,我这就去。韩家兄弟,余班头,你们稍坐。”同样是开染坊的梁二缓过神,急忙转身往外跑。

“这还差不多。”衙役把大腿翘在长凳了上,催促道:“四娃子,你先吃,先垫垫肚子。”

“余叔,钱掌柜,你们也吃点,你们都不吃我咋好意思动筷子?”

“我真吃过,中午还喝了半斤酒,”衙役打了个饱嗝,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钱掌柜,到底想打啥官司你只管跟四娃子说。”

“好的,谢余班头。”钱掌柜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状纸,小心翼翼地摊在韩秀峰面前,随即捧着茶碗,咬牙切齿地说:“韩家兄弟,我们虽没打过啥交道,但我是啥样的人你不是不晓得,买卖做好好的谁会去衙门打官司,是泰和染坊的刘龚氏要跟我们打,找人写状子,去衙门把我们给告了!”

韩秀峰肚子也饿了,正忙着吃烧鸡,哪顾得上看什么状子,一边示意他继续说,一边撕下只鸡腿递给站在角落里的潘二。

潘二正饿得慌,也正馋得慌,接过鸡腿狼吞虎咽,眼神中充满感激。

“韩家兄弟,你不晓得刘龚氏那个婆娘有多不讲理,仗着她是个寡妇跟我们撒泼,说啥子染坊向来有相隔三十家才能开设的行规。也不晓得从哪找了个讼棍,写个状子,诬告我们‘诓夺生意,绝氏衣食’!”钱掌柜越说越激动,连拳头都攥起来了。

“然后呢?”

“我们自然不服气,别说巴县,就是重庆府,各行各业也没这个行规。我们也找个人帮着写了个状子,就是这个,我让他写了两份,另一份递上去了。”

韩秀峰放下咬剩的鸡骨头,不解地问:“钱掌柜,既然你们都已经请人写了状子,都已经反告到了衙门,干嘛还来找我?”

钱掌柜愁眉苦脸地说:“大老爷也没说啥时候升堂,我们心里没底,所以就托人找到关捕头……”

韩秀峰起身去洗了个手,拿起手巾擦了擦,回到八仙桌前俯身看看状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心里有了几分数。

“钱掌柜,这状子是李敬成帮你写的吧?”

“韩家兄弟,你咋晓得的?”

“字有笔迹,文有文风,城里帮写状子的总共就那几个人,他们写的状子我全誊抄过,一看这笔迹,一看状子的文风就晓得谁写的。”

“钱掌柜,我说你没找错人吧?”衙役一脸得意,仿佛看出这一切的是他。

“是是是,没找错人,韩家兄弟好一双利眼!”

“钱掌柜,您别恭维了,这状子不光我能看出是谁写的,在刑房当差的也全能看出来。这个李敬成,胆子不小,偶尔帮人写张状子也就罢了,还真把这当做营生,写了一张又一张,这是要钱不要命。”

朝廷讲究的是“息讼止争”,百姓三天两头往衙门递状子说明民风不好,所以大老爷很讨厌那些为了点银子而撺掇百姓兴讼的讼棍。有些州、县官上任,甚至要先拿那些讼棍立威。也正因为如此,韩秀峰在衙门帮闲这么多年,只会帮人出出主意,却从未帮人写过状子。

钱掌柜岂能听不出韩秀峰的言外之意,但李敬成的死活与他何干,而是急切地问:“韩家兄弟,你说这官司我们能不能打赢?”

“李敬成是咋说的?”

“他说保准能赢。”

“他是不是还说他通晓大清律?”

“说了,不过他是真通晓,简直倒背如流。”

“光通晓大清律有啥用,光耍这些小聪明又有啥用?”韩秀峰指指状子,一脸不屑地说:“能看得出来,他是担心大老爷会同情刘龚氏是个孀妇,就撺掇你们反诉别人撺掇刘龚氏兴讼,是也不是?”

这张状子上告的是另一个人,之所以这么告也正如韩秀峰所说的担心大老爷会偏袒刘寡妇。钱掌柜一脸尴尬,想想还是强调道:“韩家兄弟,我们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要不是那个寡妇蛮不讲理,我们也不会出此下策。”

“钱掌柜,我想您来找我,不是想请我帮你们拿主意,而是想在我这儿找到点安慰,我要是说这官司能打赢,你们心里会踏实点,是也不是?”

“不不不,韩家兄弟,我们没瞧不起你的意思,我是真想请你帮我们拿个主意。”

韩秀峰沉思了片刻,抬头道:“钱掌柜,不管您是咋想的,这只烧鸡我是不能白吃,不过我要说的您可能不爱听。”

“尽管说!”

“行有行规,这话不是开玩笑的。据我所知,巴县染坊业确有隔三十家才能开设的行规。李敬成跟您说的是大清律,但除了大清律还有成例。别看我平时不咋去衙门,不过这位大老爷上任这些天的所作所为我还是晓得一些的,他一来就拜访士绅,择传老成,体问风俗,这就是入乡随俗,入境问禁。”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还有你们这个官司,大老爷收了状子却迟迟不升堂,也没批词,说明大老爷不想师心判事,而是打算问清来龙去脉再判,想来个情法兼顾。也就是说有成例会按成例,你们是有输无赢,如果信我就早早去把染坊搬远点,搬走之后再去把状子撤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任小姐也来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游皇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阻截(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会第一百七十八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里没好人第三十四章 你家有鬼第六百七十六章 帮办军务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前途无量第七百四十五章 前头吃了败仗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云无战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革职永不叙用(大结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坏打算第四十二章 终身大事第八十一章 谁占谁的便宜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来了!第一百零九章 重桑梓敦乡谊(二)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钱粮第九十七章 云南竹杠第一百七十五章 井底之蛙第七百三十一章 无人可用第五百一十七章 吴家兄弟第四百零三章 最紧俏的生意第五百八十八章 贵州不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局者迷第二十四章 川帮茶帮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点利息第二百九十章 钱粮的用处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码头第三十八章 术业有专攻第四百三十二章 迂腐!第二百七十四章 名正言顺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坏打算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第七百一十九章 谁也没想到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会领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参议第三百二十六章 万福桥大捷第三百五十六章 让你去你就去!第二十八章 八省会馆第六十九章 立见高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扰人清梦第一百五十章 周兴远的打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第七百二十九章 郭大人殉国!第六十七章 幺妹儿来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苏觉明的主意(二)第七百零一章 风水轮流转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军总捕同知第二百章 托付第六百八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九十七章 云南竹杠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官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点委屈算什么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六百零六章 爱屋及乌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见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胆越小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云无战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决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乡贤祠(二)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无处不相逢第七百二十三章 京城更要紧!第三百二十四章 阻截(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买命钱第三百零四章 “贼匪来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阻截(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钱的东西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二百六十九章 编练乡勇第二百零五章 请教(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是肃顺的人第十五章 斗智斗勇第二百九十七章 乱世用重典第七百五十二章 皇上驾崩!第六十七章 幺妹儿来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时不待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会领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副使严正基第二百一十四章 私盐(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本地士绅不简单第三百五十八章 苏觉明的主意第四百二十九章 究竟是谁的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厦将倾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点委屈算什么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蕴章的提醒第一百七十一章 顺水人情第三百一十章 营规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开眼界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官上任(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以不变应万变(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阻截(五)第六百二十章 潮运同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九十三章 四堂会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