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债台高筑

韩秀峰七岁就被叔叔接到城里给当时的县太爷家公子当伴读,后来一直跟叔叔在衙门混饭吃,对衙门里的弯弯道道再清楚不过。在他看来发生这样的窃案县太爷大怒很正常,毕竟道台是上官的上官,上官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关捕头没捉到人没拿到赃也正常,但挨板子就不正常了。

“关叔,你没去找川帮茶帮,没让他们交人?”韩秀峰不解地问。

“找过,他们也给了个人顶锅,连道台家公子丢的钱都凑齐了,可刚来的这位大老爷要当包青天,升了三次堂,审了又审,非说不是。”

“他就不怕没法儿跟道台交差?”

“我也纳闷,不管他了,反正是署理,又不是实授,在我们巴县也干不了几天,只是这顿板子挨的冤枉。”关捕头喝了一口水,又恨恨地说:“听长随们说是刑名老夫子使的坏,还有王二个王八蛋,都是在一个衙门混饭吃的,大老爷让打他还真打,这笔账先记着,他有种别落老子手里!”

遇到个不会变通甚至不会做官的县太爷这就没办法了,韩秀峰暗叹口气,想想又问道:“关叔,你都这样了咋还来走马?”

“还能有啥事,不放心你们两个细娃儿噻!”关捕头翻身侧躺过来,看看堂屋里的灵位,回头看着二人道:“我跟你叔还有跟柱子他爹是桃园三结义,十几年的交情,是看着你们长大的,下午债主就要上门,我这个当叔的能不管不问?”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在县衙当差的书吏、衙役在册和不在册的加起来有上千号人,这人一多难免勾心斗角,甚至分成几帮几派。韩秀峰的叔叔韩玉财曾是巴县衙门的刑房书吏,关捕头是捕班衙役,柱子他爹是仵作,三人私下里烧过黄纸,结成了异姓兄弟。

朝廷明令书吏只能干五年,韩玉财已经改过三次名换过三次姓,不想再改名换姓接着干,也没成为不在册的帮闲清书,而是借着把侄子韩秀峰带到县衙给知县家公子当伴读的机会,跟县太爷攀上了关系。

县太爷高升江北厅同知,他摇身一变为同知的长随。

再后来那位同知的母亲去世,卸任回乡丁忧。

韩玉财这个长随自然干不成了,正好遇到一个好不容易补上缺却没钱上任的候补知县,就管走马的同兴当铺借了一笔钱给那位县太爷去璧山上任,成了凑钱给县太爷上任然后跟县太爷一起发财的“带肚子”师爷。结果天不遂人愿,那位县太爷上任没几天得病死了!

新上任的璧山知县自然不会用前任知县的师爷,韩玉财才做了几天钱谷师爷,不但没赚着钱甚至连本都没来得及收回来。想到因鬼迷心窍而债台高筑,眼前一黑,摔倒在地,顿时没了气息,再也没能起来。

当年结义的三兄弟只剩下关捕头一个,真是看着这俩小子长大的,现在韩家遇到这么大事,他这个做长辈的自然不会放心,尽管刚因办差不力挨了一顿板子但还是强撑着来了。

“关叔,让你担心你了。”见关捕头屁股上的血都渗到裤子上,还走几十里山路从县城来走马,韩秀峰心里满是感激。

“担心有啥子用,能帮上忙才是真的。”想到债主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关捕头无奈地说:“四娃子,别看你叔我平时人五人六,但那都是在平头百姓跟前。同兴当的底细我晓得,是杨举人杨老爷的妹夫家开的,等会儿叔也只能帮你求求情,看潘掌柜能不能宽限你几年,你是一个争气的,只要掌柜的能宽限,慢慢还总能还上。”

不等韩秀峰开口,柱子就嘀咕:“恐怕宽限不了。”

“咋说?”

“当铺就在街上,他们早放出风声,说这院子和乡下那十几亩地值几百两,打算先收这院子和乡下的地,不够的拿幺妹儿抵债。”柱子打小喜欢韩玉财的小女儿、韩秀峰的堂妹幺妹儿,也正因为担心幺妹,韩玉财的丧事办完他一直没回去,一想到幺妹儿要被人卖窑子里接客就义愤填膺,攥着拳头恨不得要跟债主拼命。

关捕头也怒了,咬着牙道:“姓潘的敢逼良为娼,他龟儿子就不怕遭报应?”

“关叔,你也不想想,开当铺的还会怕遭报应?”韩秀峰习惯性地摸摸嘴角,带着几分自嘲地说:“他不光不怕遭报应,还在外面说我叔是遭了报应。说啥子我们这些在衙门当差的没一个好人,吃了原告吃被告,就知道敲竹杠,活该遭报应。”

关捕头气得咆哮道:“日他个先人板板,有杨举人撑腰了不起?给杨举人几分面子称呼他一声掌柜,不给杨举人面子他龟儿子算个球!四娃子,别怕,也劝劝你婶娘和幺妹儿,告诉她们,有关叔在,看谁敢逼良为娼!”

“杨举人也算个球,真要是有能耐咋不去考进士点翰林当大老爷?”柱子冷不丁插了句。

“你懂啥子?”韩秀峰瞪了他一眼,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杨举人是没当官,也没啥本事,但中了举人他就是老爷,能跟县尊说上话,还有一帮当官的同窗同年。民不与官斗,我们这些当差的一样不能,不是吓唬你,他一封信就能让你我吃不了兜着走。”

关捕头在衙门混了几十年,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可现在侄女就要被人家卖到窑子里,一时间竟急得浑身颤抖。相比之下韩秀峰这个事主倒显得很淡定,竟反过来劝慰道:“关叔,别急,先喝口茶消消气。”

关捕头怎能不急,竟爬起身拄着水火棍一瘸一拐地走进堂屋,指着灵牌怒骂道:“韩二,这都是你龟儿子造的孽!不就是识几个字吗,会舞文弄墨了不起,有能耐去考状元!没当官的命,还非要往当官的跟前凑,这下好了,钱没赚到,还连累全家老小……”

他是性情中人,再不劝住真会砸牌位。

韩秀峰急忙把他搀扶回院子,胸有成竹地说:“关叔,咋过这一关,我其实早有计较。潘掌柜是明白人,乡里乡亲的,应该不会干出逼良为娼的事。之所以放出这风声,估计是想逼我赶紧想法儿筹钱。”

韩玉财很精明,所以当年在衙门混得如鱼得水。

眼前这位别看年轻,一样不是省油的灯,打懂事起就在衙门里讨生活,整个一人精,虽然只是一个帮闲的清书,但六房老吏谁也不敢小瞧他,关捕头反应过来,紧抓住他手腕问:“四娃子,别跟叔卖关子,这关你打算咋过?”

第六百八十九章 时不待我第五百一十二章 穷困潦倒新书感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六十二章 黄州兵败第九十六章 虎头蛇尾第九十二章 明察秋毫第五十六章 见好就收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从贼也是从番第三百零六章 父子谋划第一百二十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百零三章 先走第九十八章 儿行千里父担忧第七十一章 首重乡谊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战者死于兵第七百零一章 风水轮流转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会领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钰儿的小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马威第四百五十四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手准备第一百七十八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第二百三十章 拿人(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臣第四百一十三章 打来打去只会便宜洋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决战!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动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红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来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来越难做的官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个差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合则两利第五百四十七章 谨小慎微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游皇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沙场练兵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六百九十八章 骑虎难下第七百零九章 齐聚天津(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另起炉灶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局者迷第五百一十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七章 吴家兄弟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兴土木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肃布政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回去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地龙翻身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三十九章 千里做官只为财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乡谊第一百章 重庆会馆第二百二十八章 拿人(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蹬鼻子上脸第九十九章 重庆会馆第五百二十二章 顾问咨询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总督关防第六百章 招兵买马第八十一章 谁占谁的便宜第六百八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兴土木第二百五十二章 真不是误会第三十九章 千里做官只为财第四百九十一章 练兵先练胆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战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六百七十章 能吏第七十五章 “暗度陈仓”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乱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来越难做的官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参议第一百三十六章 亏缺铜斤案(一)第四百一十章 他们成不了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却躲不掉的肃顺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师爷也有讲究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盐(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打来打去只会便宜洋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仪真第五百一十二章 穷困潦倒第三百三十八章 徐老鬼也来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遇周兴远第六百五十八章 无过便是功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韩秀峰?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头林立第三百一十三章 终于来了!新书感言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