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蹬鼻子上脸

编练三营兵居然要用半年,咸丰不免有些失望,但想到新任永定河道吴廷栋上的折子,想到这三营兵练成之后是用作拱卫京畿的也就没说什么,而是冷不丁问:“你认不认得六合知县六合知县温绍原,他好像也曾在两淮运司当过差。”

韩秀峰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个,顿时意识到皇帝是有心整饬吏治的,只是一登基就面临民变蜂起之危局,没有时间从容布置,选人用人的余地有限,只能以道光朝旧班底来应对无法改变人才匮乏、文武官员老迈之现状,不然他绝不会记得同样是捐纳出身的六合知县温绍原。

“臣不认得,臣署理两淮运副时温绍原早调任六合,署理六合县事了。”

“那你有没有见过琦善?”

“臣也没见过琦善大人,琦善大人去年率援军赶到扬州城外时,东犯的三路贼兵不敢孤军深入,相继退守扬州。臣在阻截其中一路贼兵时腿又受了伤,便奉命回海安边养伤边招募青壮复建盐捕营,之后再也没去过扬州。”

咸丰这才想起眼前这位腿上有伤,下意识问:“伤有没有养好?”

韩秀峰不敢信口开河,急忙道:“托皇上洪福,臣的伤已痊愈。”

咸丰本打算让韩四站起来回话,以示恩宠,但想到韩四腿伤已痊愈,而且让他站在奏对不合规制,干脆打掉了这个念头,想想又问道:“那你认不认得吴廷栋?”

“臣不认得。”

“胜保呢?”

“皇上恕罪,臣也不认得胜保大人。”

一问三不知,谁都不认得,咸丰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即将编练的三营兵是用来拱卫京畿的,负责编练这三营兵的营官最好谁都不认得,略作沉思了片刻又问道:“你在泰州署理过州同,泰州离仪真不远,可认得吴文镕的家人?”

“回皇上,臣见过吴家的两位老太爷,认得吴大人的堂弟吴文铭,林凤祥、李开芳和曾立昌犯扬州时,臣担心吴家老小被贼兵挟持,曾派人跟吴文铭去仪真接两位老太爷,结果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据回来的人说他们赶到时,吴家庄已被贼兵烧成了一片废墟,两位老太爷率八十多吴家子弟宁死不降,全部殉国。”

见皇帝若有所思,韩秀峰又凝重地说:“吴文铭从吴家庄回来之后便在臣编练的泰勇营帮办营务,亲率三十多名乡勇去大桥镇一带袭扰发匪,不但烧毁了贼兵囤积在大桥镇的粮草,还杀了四十多个贼兵。”

“后来呢?”

“后来臣要回海安养伤,只好把泰勇营托付给了盐知事张翊国和吴文铭,再后来他们便在雷以诚雷大人麾下效力。”

想起琦善年前上折子弹劾张翊国,而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使和两淮盐运使竟上折子保张翊国,奏请让张翊国留在扬州效力,咸丰下意识问:“你认得张翊国?”

“臣认得,他曾跟臣一道坚守过万福桥。”

“张翊国会不会打仗,是不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皇上,张翊国会不会打仗臣不敢断言,但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在臣率一千乡勇赶到扬州城东的万福桥时,他已经跟副将朱占鳌在扬州城西的长春桥阻截过一次,扬州城内的文武官员几乎全望风而逃,就他们二人挺身而出。”

韩秀峰打心眼里觉得应该帮张翊国说几句公道话,也不管奏对时尽可能简明扼要的规矩,接着道:“他们手下兵勇少,贼兵势大,朱占鳌就这么殉国了。张翊国在朱占鳌殉国之后收拢溃兵,在运河边上接着阻截,再次被击溃。然后再收拢残兵招募青壮退守仙女庙,可惜天不遂人愿,在仙女庙又被击溃了,只能去万福桥跟臣一道坚守,堪称屡败屡战。

后来在雷大人麾下效力,他甚至亲率两百乡勇杀到了扬州城内,却因为城西和城北的官兵没按约定一起开打,结果功亏一篑,只能率剩下的十几个乡勇退出城外,据说一出城就倒下了,浑身都是血,身负几十处伤,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生怕死!”

咸丰相信韩四的这番话不会有假,终于搞清郭沛霖等人为何要上折子力保张翊国,也意识到革琦善的职革得一点也不冤枉,只是江北战事未了,贼兵还盘踞的瓜洲,临阵换将不合适,就算想换也没合适的人选。

再想到也没什么好问的,干脆抬头道:“跪安吧,办差要紧,领到官凭之后赶紧去永固上任,别把功夫耽误在应酬上。”

“臣遵旨。”

……

再不“跪安”韩秀峰真扛不住了,尽管腿上绑了软垫,可跪这么久真不是滋味儿,双腿麻得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扎,要不是强撑着,猛然间站起来真站不稳。

ωωω. ttκan. C 〇

捧着皇上赏赐的《礼记注疏》,在侍卫们羡慕眼神注视下走出圆明园,正准备再往前走几步找个没人的地方揉揉腿,大头和小山东突然从角落里跑了出来,一见着他就兴高采烈地说:“四哥,潘二来了,他也来京城了!”

“长生回京了?”韩秀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回来了,跟王老爷一道来的,中午刚到的会馆,晚上正好吃我的喜酒,四哥,你说巧不巧!”

“哪个王老爷?”

“海安的王老爷,除了海安的王老爷还能哪个王老爷。”

“他们来京城做啥子?”

小山东接过书,把韩秀峰扶上马车,眉飞色舞地说:“四爷,长生哥跟您一样是回京领凭的,长生哥说郭大人保举他做盐课司大使!”

韩秀峰这才想起潘二之前只是捐过顶带,并没有去吏部投供,想署理盐课司大使必须先来吏部注册,再想到跟潘二一道来京的王千里,下意识问:“王千里也是来吏部投供的吧?”

“四哥,你猜得真准。”大头一屁股坐到车夫身边,回头笑道:“潘二说郭大人本来是让余老爷和李老爷都来的,余老爷和李老爷放不下家里,不想出这么远门,也就没来。王老爷说能不能补上缺无所谓,说啥子不管念多少不如多走点路,就是想一起跟着出来见见世面。”

“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

“对对对,王老爷就是这么说的!”

别人说这话韩秀峰不相信,但王千里说这话韩秀峰深信不疑,毕竟王千里的正七品顶带是皇上钦赐的,在老家又有郭沛霖关照,虽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但在海安甚至在泰州跟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没啥两样,不但风光日子过得也滋润。

想到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他们了,韩秀峰禁不住笑道:“他们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大头,说起来你运气也不错。”

“四哥,我咋了?”大头傻傻地问。

“他们可不会白吃你的喜酒,不但要送上一份贺礼,我敢打赌,他们还得帮顾院长、余青槐和李致庸送上,甚至会帮郭大人送一份,哈哈哈哈。”

“真的?”

“骗你做啥子,等着收银子吧。”

大头乐了,咧嘴笑道:“有银子收,这感情好!”

韩秀峰暗笑好啥子好,你办喜事人家随礼,人家有事你不一样要随礼吗?不过再想到个个晓得他脑壳不好使,谁也不会跟他计较这些,又发现这贺礼他大可以收,而且不用想着这么还人情。

一路说说笑笑,赶到会馆一看,果然很热闹。

接亲的花轿已经雇来了,轿夫和等会儿跟大头一道去敖家接亲的苏觉明、陈虎、吉大吉二等人全换上了新衣裳,彩礼也一箱箱摆得整整齐齐。

黄钟音、吉云飞、伍肇龄、李品三、江昊轩、王支荣不但早来了,而且把夫人也带来了,他们坐在正厅里跟潘二和王千里说话,女眷们围坐在右边花厅里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他们的娃在院子里围着花轿嬉笑打闹。

“永洸兄,博文兄,崧生兄,您几位都在呢,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皇上咋说的,今天怎觐见到这会儿?”吉云飞急切地问。

韩秀峰跟陪坐在一边的潘二和王千里微微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坐到李品三身边笑道:“皇上一大早要召见几位大人,召见完几位大人又召见兵部尚书阿灵阿大人带领的几个武官,召见完那几个武官才召见我的。”

王千里跟潘二一道来京城,本来真只是打算见见世面的,没想到韩四在京城不但有这么多翰林老爷关照提携,而且还能被皇上召见,甚至算上今天已经召见了两次,可谓圣眷正浓,心思不禁活络起来,端着茶杯紧盯着韩秀峰笑而不语。

觐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潘二也很激动,但很清楚在黄钟音等同乡跟前没他说话的份儿,能在一边陪坐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此前他在会馆比小山东那样的杂役好不了多少。

韩秀峰不想冷落他和王千里,又回头跟他们笑了笑,这才接着道:“奏事处的太监宣我觐见时已经是中午了,皇上估计是以为我不识字,竟跟殿试一样让我当着他面誊写《礼记注疏》,见我誊写得还算工整,便把《礼记注疏》赏给了我,还说要是看不懂就请个先生好好教,还让我用心学。”

黄钟音怎么也没想到皇上竟会考校韩四到底识不识字,忍俊不禁地问:“皇上赏给你的书呢?”

“这儿呢!”小山东急忙把书捧了过来。

黄钟音接过书翻看了几页,随即抬头笑道:“志行,皇上亲眼看着你写字,还赏书给你,让你用心学,这么一来你不就是天子门生了?”

“永洸兄,您别取笑我了,我又不是进士,我算哪门子天子门生!”

吉云飞反应过来,接过书意味深长地说:“志行,永洸兄没跟你开玩笑,更不是在取笑你。赶紧上谢恩折,赶紧把生米煮成熟饭,上完谢恩折你就是天子门生。”

“博文兄,我刚从圆明园出来。而且真要是这么干,不就成蹬鼻子上脸了吗?”

“这事听我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更不是啥蹬鼻子上脸,皇上一定不会因为这事怪罪你的。”

“可是……”

伍肇龄岂能不晓得黄钟音和吉云飞的良苦用心,不禁笑道:“志行,别傻了,别人想蹬鼻子上脸还没这机会呢。要晓得皇上乃九五之尊,口衔天命,言出法随!虽没明说要收你这个学生,但既考校你的学问又赏赐书还让你用功,这就是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皇上不但不会怪罪你反而会觉得好笑,这件事就算传出去也不会有人笑话你,反倒会传为美谈。”

“真的?”

“骗你做啥!”伍肇龄笑了笑,又回头道:“永洸兄、博文兄,这折子怎么写你们二位得帮志行斟酌斟酌,写好之后让志行誊抄。皇上见过志行的字,再上折子让别人代笔不合适。”

第五百二十四章 副使严正基第九十八章 儿行千里父担忧第六百零八章 将是兵的胆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进退第四百五十一章 这分明是升转!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六百六十三章 捐输转运分局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图报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沽口失陷!第三百零三章 打仗就是打钱粮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话皇上还是相信的第三百九十九章 有大买家!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贺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书值千金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却躲不掉的肃顺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三百零四章 “贼匪来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九十章 胸无大志第三百四十二章 鸡犬升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却躲不掉的肃顺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检要来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准备第五百五十一章 软硬兼施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阻截(九)第三百五十九章 苏觉明的主意(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军湘军?第四百六十四章 觐见(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知道也正常第三百二十九章 阻截(六)第二十七章 瓜娃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梁小丑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见第三百八十五章 办枪是个肥差第一百四十五章 份内之事(二)第六百零四章 危机四伏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无所求第三百三十一章 阻截(八)第二章 债台高筑第六百九十八章 骑虎难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人(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战第六百八十章 广州失陷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五百八十章 一举两得第五百七十一章 这样挺好第五百五十二章 朕有赏!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二十二章 变天!第三百章 门生故吏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门关”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防营千总第二百七十三章 患难见真情第二百四十二章 财迷心窍第一百二十八章 会馆团拜(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知第八十二章 收拾他们!第二百一十八章 清官(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底下最幸运的女子第六十八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苏觉明的主意(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任禾的婚事第三十九章 千里做官只为财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儿的提议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四百六十五章 觐见(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经不再是苏松太兵备道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敌忾”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四百二十章 “通夷之才”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调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头林立第六百三十四章 为何而来第二百七十九章 从六品州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选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局者迷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妻荫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遗补缺”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图报没那么容易第四百九十三章 虚惊一场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