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议助

天色湛蓝,灿烂的阳光穿过老槐树叶间的空隙一缕缕洒满在校场上。村外田野阡陌纵横,一片片油绿的麦地中点缀着一点点金黄色,不晓得谁家种的油菜开花了,再过一个多月便能收籽榨油。

村里人已习惯了河营的存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再跟之前那般喜欢围着校场看热闹。

紧挨着河厅衙门的盛宝钱庄,因为受前任同知老爷贪腐案牵连,掌柜的下了狱,钱庄被顺天府查抄,不过门上的封条贴了没多久就被撕掉了,现而今变成了村里的私塾,执教的先生是韩老爷的西席费举人,不但韩家小少爷在这儿念书,连陈老爷、永祥老爷都把自家的子侄送来了,村里的大户自然不会错过让自家孩子跟官少爷做同窗的机会,一个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孩童们郎朗的读书声、校场上喊打喊杀的操练声和小贩们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伴随着袅袅炊烟以及乡下的鸟语花香,构成了祖家场村既生机勃勃又有些与众不同的早晨。

永祥和云启俊已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马队去了静海,等正在校场上操练的最后一批新兵去替换他们才能回来。

有张贵和顾德辉等人在,最后一批新兵如何操练不用韩秀峰操心。

至于钱粮支应军需筹备等营务,经肃顺首肯正式设立了营务处。陈崇砥为营务处总办,崔浩和在乡举人云启俊摇身一变为营务处帮办委员,虽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官职,但却是跟道署、制台衙门乃至兵部报过备的,肃顺甚至让吴廷栋将营务处之事移文顺天府和步军统领衙门,再有公务往来不再像之前那般名不正言不顺。

总之,所有人都在忙,反倒是韩秀峰这个营官没啥事了。

早上要么去校场看一会儿兵勇们操练,要么骑上马跟马队沿着永定河跑十来里,要么河厅大堂看看有啥公务,下午就跟没事人一般换上平时穿的衣裳,或在家看书,或跟费二爷聊聊天,或扛上锄头跟琴儿、幺妹儿一道去菜地锄锄草。

琴儿喜欢过这种夫唱妇随的日子,只是不能再跟前些天那般下地干活儿,见韩秀峰在家闲不住又要跟幺妹儿去菜地,干脆挎着篮子跟了上来。

“嫂子,你有身孕,你来做啥子?”幺妹儿回头道。

“隔壁扬大家那口子一样有身孕,人家还不是一样下地干活?”琴儿挎着篮子整整头巾,又笑道:“再说我就是跟你们去地里转转,又不是真干活。”

“出来透透气也好,不能总闷在家里。”韩秀峰回头笑了笑,放慢脚步边往地里走边问道:“翠花呢,想想有好几天没见了,她都在忙啥?”

“四哥,你是真不晓得假不晓得?”幺妹儿禁不住笑问道。

“她咋了,我是真不晓得。”

“她跟嫂子一样怀上了!”一提起这事,幺妹儿就下意识回头看看四周,见路上没别人,又嬉笑着说:“说了你别笑,柱子和小虎他们跟大头去静海前一起吃酒时,还跟大头开玩笑说他究竟会不会洞房,没想到翠花这就怀上了!”

琴儿忍不住笑骂道:“你个死丫头,真是没羞没臊,连这都敢说!”

“不是我说的,是柱子和小虎他们跟大头说的,再说这儿没外人。”

“柱子也不是啥好东西,平时见他挺老实的,没想到也一肚子坏水!”

“嫂子,他们就是开开玩笑……”

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连这都敢说,琴儿暗叹女大不中留。

韩秀峰对幺妹儿这个不是亲妹妹胜似亲妹妹的堂妹太了解了,岂能听不出她的言外之意,走到田埂上放下锄头问:“幺妹儿,你已经来两个多月了,晓不晓得哥为啥不帮你和柱子操办婚事?”

幺妹儿一直担心堂哥做上了大官,瞧不上仵作出身的柱子,担心堂哥会悔婚,但又不敢问,只能装出一副茫然的样子扭扭捏捏地说:“不晓得。”

“那你晓不晓得大头为何要带柱子去静海?”

“大头是官老爷,他拿朝廷的俸禄自然要给朝廷效力。柱子现而今当兵吃粮,在大头手下效力,大头要去静海,柱子自然要跟着去。”

韩秀峰看出她对让柱子去静海平乱不太高兴,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上阵打仗那么凶险,她要是不担心才怪。

韩秀峰暗叹口气,紧盯着她道:“幺妹儿,其实哥没忘了你和柱子的事,你们刚来的那几天哥就跟你嫂子商量咋操办。后来之所以没办,是因为柱子不让。”

“柱子不让的,他为啥不让?”幺妹儿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等韩秀峰开口,琴儿就微笑着解释道:“因为他不想委屈你,他打算等做上官再风风光光迎娶你。”

“嫂子,他这是做啥子,我从来没嫌弃过,我……”

“男人有男人的想法,”琴儿把篮子交给韩秀峰,挽着她胳膊笑道:“你想想,他和你哥还有大头是打小耍大的,现而今你哥做上了官,大头也做上了官,连潘二都做上了官,他心里能没点想法?”

“可是……可是做官哪有这么容易,再说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咋活?”幺妹儿越想越难受,泪水夺眶而出。

“放心吧,他不会有事的。”韩秀峰很清楚静海那边大局已定,不然绝不会同意大头带着柱子和关小虎、余铁锁等打小耍到大的兄弟去,微笑着解释道:“做官确实没那么容易,尤其像柱子这样仵作出身的,所以想做官只能靠军功。柱子和小虎他们总跟大头开玩笑,其实大头一点也不瓜,他既想帮柱子小虎他们搏个一官半职,也想报姜六和猴子以前的关照之恩,所以才执意领兵去静海的。”

“这么大事,柱子咋不跟我商量商量!”

“他怕你担心。”

“大头呢,大头有没有跟翠花嫂子说?”

“这还用问吗,他肯定是跟翠花商量好的。”

“上了战阵刀枪无眼,翠花嫂子咋不拦住他?”

“翠花一样担心,但她晓得她和大头能有今天靠的是军功,晓得大头跟柱子小虎的交情,也晓得是姜六和猴子帮着大头给八爷养老送终的,所以不管这次去静海有多凶险,她都不能拦着。”

幺妹儿没想到翠花竟如此深明大义,泪流满面地不晓得该说啥。

琴儿掏出手绢帮她擦干泪,指着前头的菜地道:“别哭了,赶紧干活,干完早点回去,等会儿还得去接狗蛋下学呢。”

“嗯。”

……

河营上千号人,三处营房的几个茅厕用不了几天就满了。

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河营的粪便自然紧着祖家场的百姓去挑,村里的百姓也不会白占这便宜,每次挑粪施肥时都会帮几位官老爷家挑几担。正因为如此,韩家的五亩地肥得很,瓜果蔬菜长势很好,连杂草都长得比别人家地里的杂草高。

韩秀峰打小跟叔叔进城讨生活,没怎么干过农活,锄起草来都没幺妹儿利索,正笨拙地忙得不亦乐乎,本应该在校场的顾德辉竟追到地里来了。

“韩老爷,这哪是您干的活儿,这点草交给卑职吧,卑职回头喊两个人来帮你锄了!”

“你家地里的草谁锄的?”韩秀峰抬头问。

顾德辉反应过来,急忙笑道:“韩老爷放心,卑职可不敢把兵勇当家奴使唤,卑职家地里的那点活儿,全是卑职的家人干的。”

“这就是了,你不能把兵勇当家奴使唤,我一样不能。”韩秀峰扶着锄头,笑问道:“说吧,追这儿来找我究竟有啥事。”

“禀韩老爷,头一批从静海回来的那些兵,就是张贵原来的那些手下,想效仿在静海效力的遵化营公选朋头、公同议助。”

绿营军中的“朋助”韩秀峰并非一无所知,就是兵勇们从每月的军饷中拿出百十文钱,存放在公选的“朋头”那儿,由“朋头”发给朋单。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按从军的时间长短,平时出的钱多少,拿出一部分抚恤。

互相帮助,这是好事,朝廷不但认可而且提倡,只是想搞“朋助”得联名禀告营官,经营官首肯才能公选“朋头”,才能制定“朋助”的章程。但如果遇上个黑心的营官或推选出个黑心的“朋头”,那兵勇们平时出的钱就打水漂了。

韩秀峰既觉得这是好事,又担心兵勇们的卖命钱会被人给贪了,低声问:“有多少兵勇愿意复兴朋助?”

“不少,”事关手下的兵勇能否用命,顾德辉生怕韩秀峰不同意,急切地说:“韩老爷,从静海回来的那些都经历过生死,都想复兴朋助以解后顾之忧。卑职也不晓得是哪个先提出来的,反正光今天就有十几个兵勇去找他们的什长甚至哨官。”

“他们有没有个章程?”

“章程还真有,一看就晓得是他们从静海抄回来的。”顾德辉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韩秀峰接过一看就晓得是书办帮他们抄的,字迹很工整。

上面赫然写着:盖闻集腋成裘,抽丝乃能制锦,古今义举,大抵如斯。我辈我行,固贵同心而协力,身跻队伍,何妨仗义以通财,所以各大宪麾下设有朋助,并立朋单,由来已久矣。

我哨自咸丰四年粤匪窜扰得建,而无朋助旧章,每念出伍者一朝失足,万难措手,爰集合马战公同商议,复兴朋助章程,制定朋单条规,酌量年数远近,分别朋助多寡……上移下接,以垂永远。

具体章程也写得很详细,韩秀峰边看边喃喃地说:“无故辞伍者公议不助;遣失朋单者公议不助;一年公议不助,助出之钱不退;二三年公议助出之钱不退;四年满足者半助,助钱八千文;五年满足者助钱十千文……”

“韩老爷,您觉得怎样?”顾德辉小心翼翼地问。

“要是搁太平年景,这份章程倒也合适,但现而今天下不太平,你想想营里光这几个月就已经死伤多少弟兄。一年公议不助,二三年公议助出之钱不退,在营里干满四年才半助,这对投军没满一年就已经战死的弟兄不公平。”

顾德辉光想着要是设立朋助,既能解手下们的后顾之忧,也能让手下更齐心为朝廷效力,真没想过有一些兵勇根本活不了四年,不禁苦着脸道:“韩老爷,那怎么办?”

“首先设立朋助是好事,我们这些上官应该同意,但这公助的年数太长,我看满半年就半助,满一年就全助比较合适。”韩秀峰把章程交还给顾德辉,接着道:“再就是他们公选的‘朋头’究竟是啥样的人我们心里一定得有数,真要是公选出几个刁奸耍滑的朋头,把他们助出的钱卷给跑了,不但他们倒霉,甚至会动摇我河营军心。”

“韩老爷放心,‘朋头’人选卑职会留意,绝不会让他们公选出个黑心的。”

韩秀峰想了想,还是摇摇头:“德辉,我还是觉得让他们自个儿弄不行,一是让他们以哨设朋助,公助的年数又缩减到半年,就算哨里的兵勇全愿意,助出之钱也没多少,顶不上大用。二来让一帮目不识丁的兵勇操办此事,搞到最后助出的钱不是落到书办手里,就会落到哨官手里,就算书办或哨官不贪不占也有违朋助之本意。”

顾德辉觉得韩秀峰的话有一定道理,可想到这么一件好事会因此无疾而终又有些惋惜,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好,韩秀峰突然笑道:“其实朋助这种事,是因为朝廷的抚恤烧埋银子不多,营官们又懒得管,兵勇们为解后顾之忧才不得已而为之的。既然有兵勇提出来了,那我们就把这事管起来,我回头帮你跟亦香兄说说,看看能不能由营务处统一操办。”

“不用他们公选什么朋头,助出的钱直接从军饷中扣,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营务处按章程公助?”

“朋头还是要公选的,各哨公选一个,不过他们公选的朋头既不管钱也不管账,只要盯着营务处办理朋助之人有没有贪没他们的钱。而且由营务处安排专人操办,这盘子就大了,助出的钱就多了,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人能拿到的公助钱自然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营务处可以把他们助出的钱交给县城乃至京城的大钱庄大票号生利,可以让他们让钱生钱。”

“这么安排最好,谢韩老爷。”

“别谢了,你又不是为了你自个儿,说到底也是为了营里。不过到究竟设不设朋助是兵勇们的事,你回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由营务处操办,要是他们愿意,那我就去跟亦香说。”

“他们一定愿意,韩老爷,他们不相信别人,难不成还能不相信您!”

“是吗,不过你还是先去问问。”

“行,卑职这就回去问。”

第六百八十六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十九章 行有行规第六十章 歪门邪道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触即发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尽甘来第二百四十一章 谁算计谁(二)第三百零九章 兵源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二百四十八章 将功赎罪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接第三百八十八章 天灾人祸第二百五十四章 冤有头债有主第六百四十七章 越来越厉害的姑奶奶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没诚意第五百五十三章 反正就是不去第九十九章 重庆会馆第四百四十九章 许乃钊也有靠山第九十章 追上来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六百一十四章 都升官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张知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亏缺铜斤案(一)第五百九十章 整饬团练!第五百五十一章 软硬兼施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攻了?第七十九章 “他乡遇故知”第四百九十章 入营(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鸡犬升天(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复返第六百三十二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第四百二十八章 来龙去脉第一百六十四章 汇票丢了!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八十一章 谁占谁的便宜第七百五十一章 两不相帮第一百九十章 娃有名儿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励精图治第三百七十九章 张之杲不行了!第五百七十章 最缺的是朋友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进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知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二百九十七章 乱世用重典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从六品州同!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七百三十七章 两江不能去!第二十六章 巴县县衙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六百二十七章 急转直下第六十四章 嫁鸡随鸡第六百五十二章 过河拆桥?第二百九十七章 乱世用重典第八十八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见钱俊臣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秀才回来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第五百八十七章 家有家规第一百八十一章 谁给谁撑面子(二)第三百九十章 胸无大志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韩秀峰?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遗补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两手准备(二)第二百零八章 人生无处不相逢第六百零三章 高云峰归来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一十六章 后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进退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四百零七章 韩四的来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赶鸭子上架第六百七十三章 钦差(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五百四十章 秉烛夜谈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噩耗连连第六十九章 立见高下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奢侈的河厅衙门第七百一十三章 运气更重要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码头第一百四十九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三百七十一章 永宽通宝第六百七十二章 钦差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归交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面子的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噩耗连连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六章 倒霉的茶帮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五百三十章 每个地方选派两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云无战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坏打算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言堂!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三要走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