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石达开走了!

等了一天,长毛没任何动静。

第二天,城里城外的长毛又没来攻。

韩秀峰不敢掉以轻心,让陈占魁、陈天如和张彪等人在继续加固营垒,让李天宝去江边让守在那儿的团勇和船工水手把剩下的粮草运过来,并让潘二、刘山阳分别去五里墩大营和洪山大营打听消息。结果一直等到天黑,既没见长毛来攻,刘山阳、潘二也没能从胡林翼和李续宾那边打听到贼情。

第三天,长毛依然没来攻!

事有反常必为妖,韩秀峰不认为石达开和韦俊会因为川东团练的到来就偃旗息鼓。第四天一早,就让陈占魁和陈天如多派些斥候,让斥候们走远点,尽快搞清城里城外的长毛究竟在做什么。

这几天一直无所事事的徐九,竟主动请缨去打探。

想到徐九本就是斥候出身,并且熟悉武昌周围的地形,韩秀峰干脆把左右二营的二十六个斥候集中起来,编成一支专事打探贼情的斥候队,让徐九统领。

没想到这一等又等了一天,去五里墩大营拜访严树森的刘山阳和去探望鲍超的潘二相继回来了,徐九早上派往武昌城方向打探贼情的斥候也回来,唯独亲率斥候去石达开大营打探的徐九及其手下的六个斥候没回来。

刘山阳掏出韩秀峰去年给的怀表,凑到油灯下看了看指针,默默盘算了下时辰,抬头道:“差不多亥时二刻了,徐九他们咋还没回来,会不会出事?”

刚洗完脚的韩秀峰盘坐在用门板钉的床上,借助昏暗的灯光看着地图道:“可能是遇着长毛要绕路,也可能是夜路不好走,或者是因为别的事耽误了。总之,他以前就是跟着张德坚干这个的,应该不会有啥事。”

“胡大人和李续宾那边也派了斥候,不过他们派出的斥候只在附近转,不会走多远。”潘二低声道。

“这也不能怪他们,好不容易有个喘息之机,自然要抓紧时间休整。”

“志行,我下午还打听到件事。”

“啥事?”

刘山阳收起怀表,苦笑道:“胡大人与曾大人的关系恐怕没我们以为的那么好,早在今年春天,石达开在江西攻城略地时,节节败退的曾大人就曾差人来湖北让那会儿还没殉国的罗泽南回援。罗泽南既没率兵回援,也没说不回援,就这么拖着。后来吉安失陷,曾大人又分别致函湖大人和罗泽南,要求罗泽南率兵回援。生怕胡大人不同意,还会同江西巡抚文俊上奏,请皇上督饬此事。

那会儿武昌战局还算平稳,而罗泽南及其手下的几千湘勇本就是奉曾大人之命援鄂的,曾大人有难,胡大人照理说应该赶紧命罗军回援。结果胡大人以围攻武昌不可功败垂成为由,不让罗泽南率兵去救。罗泽南也说啥子贼粮将尽,不可前功尽弃。”

“竟然这样的事!”韩秀峰大吃一惊。

“这只是开始,”刘山阳轻叹口气,接着道:“为应付皇上,胡大人奏称‘如武昌不能速克,则分罗军数千回援江西’。结果没过几天,罗泽南伤重殉国。胡大人再次上奏,以‘罗泽南新丧,李续宾接掌罗军,无将可分’为由,打算收回前言。”

“皇上咋说?”

“皇上大怒,斥责胡大人‘若以粉饰之词迁延时日,是武汉既不能克复,而江省复不能回援,靡饷老师,岂非两失?’。”

“后来呢?”韩秀峰追问道。

刘山阳似笑非笑地说:“曾大人的父亲曾麟书担心曾大人的安危,一听说罗泽南殉国了,就让其次子曾国华星夜赶赴武昌‘帮办营务’。”

潘二脱口而出道:“曾老爷子这是打算让二儿子来接管罗泽南手下的那些湘勇!”

“也暗含催促胡大人发兵之意。”

“再后来呢?”

“曾国华到了之后胡大人没办法,只能从罗军中分出四千兵,交给曾国华统带驰援江西。但罗军的主力还是交给了李续宾,还是留在了湖北。”刘山阳顿了顿,又凝重地说:“志行,罗军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我们不能不防。”

“始真兄,你是担心胡林翼会跟抢曾国藩的兵那样,把我们也给吞了?”韩秀峰低声问。

“胡大人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我看还是得防着点。”生怕韩秀峰不当回事,刘山阳接着道:“我今天一到五里墩大营,他的那些幕友就旁敲侧击打听我们名为川东团练,可营中为何有那么多湖广人。甚至想跟我要团勇名册,说啥子将来好论功行赏。”

提起这个,潘二急忙道:“四哥,李续宾的幕友不但跟我打听营里究竟又多少他们的同乡,还总问我洋枪的事!”

“这么说他们真盯上咱们了?”韩秀峰笑问道。

“志行,他们才不会要你我呢,他们要的是我们手下的团勇,要得是我们的洋枪!”

“意料之中的事,送上门一块大肥肉,谁不想吃?”韩秀峰笑了笑,若无其事地说:“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不但驰援还自带粮饷,不会因为粮饷被他们拿捏。”

“我觉得光粮饷自给不够。”

“的确不够,先不动声色,等找着合适的机会,给他们来个敲山震虎,让他们晓得‘客军’就是‘客军’,不是他们想拿捏就拿捏的。”韩秀峰沉思了片刻,接着道:“至于他们与曾国藩之间的那些事,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四哥,你这话啥意思?”潘二不解地问。

“胡身为湖北巡抚,自然想着收复武昌,想着攻剿湖北境内的长毛。在湖北大局未定之前,才会管江西的死活;至于李续宾和已经殉国的罗泽南,之所以到了湖北就不听曾国藩号令,一是他们和他们手下的兵勇原本只是在曾的大旗下为朝廷效力,事实上并非曾大人的人;二来曾大人处境尴尬,直至今日依然官不官、绅不绅,跟着曾大人哪有跟着胡大人或湖南巡抚骆秉章有前途。”

“所以他们到了湖北就不想走了!”

“确切地说是投入胡大人麾下之后就不想再回去了。”

“志行,你这话说在点子上。”刘山阳沉吟道:“听严树森说湖南巡抚骆秉章招贤纳士,湖南士绅要么唯骆秉章马首是瞻,要么湖北来投奔胡大人,没几个愿意去曾国藩麾下效力。”

“我们川东其实也一样,要是制台大人跟骆秉章那样愿意保举提携川东才俊,又有几个愿意跟现在这般听咱们的?”韩秀峰反问一句,苦笑道:“好在我川东文风不盛,没湖南那么多读书人,更没湖南那么多人才。”

刘山阳深以为然,但想想还是提醒道:“志行,不说这些了,要是传出去,别人真会误以为咱们拥兵自重呢。”

“对对对,不说了,早点歇息。”

……

睡的很晚,起得却很早。

韩秀峰洗完脸漱好口,跟前几天一样先巡视内外两道壕沟的防守,转了一大圈回到“帅帐”正准备吃早饭,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刚抬起头,就见刘山阳和潘二领着徐九走了进来。

“老九,咋到现在才回来,跟着你一起去的弟兄们没事吧?”韩秀峰紧盯着他问。

赶了一夜路的徐九急忙放下兵器和包裹,躬身道:“禀大人,一起去的弟兄都没事,都跟卑职一起回来了。之所以拖到这会儿,是因为卑职发现城外的长毛退兵了,一直退到了葛店!”

韩秀峰以为听错了,俯身看看地图,找到葛店的位置,喃喃地说:“咋退那么远,他们不打算攻了?”

“禀大人,卑职昨天上午赶到石达开大营外,发现营帐全没了,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就换上花旗军的衣裳,顺着那些贼兵留下的痕迹一路往东追,一直追到葛店才发现那些贼匪新扎的营盘。”

徐九接过潘二递上的水咕噜咕噜猛灌了几大口,抬起胳膊擦擦嘴角,接着道:“卑职见贼营扎得毫无章法,既没挖壕,也没寨墙,甚至都没派兵在营外把手,就领着弟兄们乔装打扮成贼兵混入贼营。

不进去查探不晓得,进去之后大吃一惊,那些贼兵竟人心惶惶乱成了一团,说是石达开已率两千广西老贼乘船走了,也不晓得是去了江西还是回江宁。被扔下的花旗军有船的也走了,没找着船的现在是群龙无首。”

“石达开走了!”

“卑职刚开始也不敢相信,带着弟兄们乔装打扮成贼兵转了好几座贼营,发现那些贼将贼兵全在商量往哪儿逃窜。”

刘山阳缓过神,看着地图哭笑不得地说:“说走就走,前功尽弃,石达开这仗打得也太虎头蛇尾了吧。”

“卑职也觉得奇怪。”徐九想想又惋惜地说:“要是离得近,要是路好走,大人派一个营就能将那些贼兵一举击溃。可离得太远,路又不好走,大队人马最快也要下午才能赶到,等大队人马赶到那儿他们早跑了。”

韩秀峰追问道:“你是说他们这会儿已经动身了?”

“卑职回来时他们全在收拾金银细软,说是天一亮就走,要是能抢着船最好,要是抢不着船就走陆路去鄂州或黄州。”

“知道了,赶紧去吃饭,吃完赶紧歇息。”

“遵命。”

目送走徐九,韩秀峰又俯看起地图。

刘山阳忍不住问:“志行,这么紧要的军情,要不要向胡大人禀报?”

“你要是想禀报就差人跑一趟五里墩,不过我估摸着胡大人不会相信的。”

“这由不得他不信,真要是不信派几个斥候去看看不就晓得了。”

“我是说他不会相信石达开就这么退兵,一定会觉得这恐怕是石达开的诡计,不敢轻易派兵追击。”韩秀峰直起身,想想又说道:“别说他不信石达开就这么走了,宁我都不相信,天晓得这是不是石达开的诡计。”

“也是,行军打仗还是稳妥点好,用不着犯那个险。”

“所以说禀不禀报一个样。”

“那就不禀报了。”

韩秀峰端起碗筷,又叮嘱道:“始真,不管石达开是真退兵还是假退兵,但城里的长毛还在。让陈占魁、陈天如和张彪他们不要懈怠,让他们给我盯紧点!”

“好,我这就去。”

刘山阳话音刚落,陈占魁拿着一封书信匆匆跑了过来。一见着刘山阳就呈上信道:“刘老爷,这信是五里墩大营差人送来的。”

“送信的人呢?”

“走了,说怕耽误公务,信送到得赶紧回去。”

“好,我先看看。”刘山阳拆开信,看着看着竟紧锁起眉头。

韩秀峰好奇地问:“始真,咋了?”

“这信是严树森差人送来的,他说刚收到消息,钱俊臣伤重不治殉国了。还说……还说……”

“还说啥?”

“还说按湘军的规矩营官阵亡,该营就得裁撤。钱俊臣从老家招募的那些青壮,想回老家又没盘缠,听说我们在这儿,打算过来投奔。”

“有多少人?”

“原本三百多,战死战伤近两百,就剩一百来号人。”

韩秀峰权衡了一番,起身道:“长生,你代我走一趟,去看看钱俊臣的丧事是咋办的,顺便把那一百多同乡带回来。”

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图报第五百八十七章 家有家规第四百四十章 拖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乱世用重典”第五百五十九章 军机处之耻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是砒霜!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门靠同乡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议助第三百二十八章 阻截(五)第二百零九章 交情归交情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二百九十一章 盐碱地也是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过河拆桥?第九十五章 四堂会审(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馆团拜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儿的提议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会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师爷也有讲究第五百五十一章 软硬兼施第二百二十三章 风声鹤唳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三百一十二章 仪真失陷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是肃顺的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三百四十章 重建盐捕营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来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乡之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黄州兵败第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五十六章 邻居富贵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开打了!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穷的让人心疼第一百八十一章 谁给谁撑面子(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同乡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分开走!第一百九十章 娃有名儿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财迷心窍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乡谊第五百五十九章 军机处之耻第四百六十三章 觐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终于来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难顾第一百三十二章 费二爷的锦囊妙计第七百一十七章 励精图治第五百七十九章 团练大臣!第四十五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遗补缺”第二百八十章 乡勇不是绿营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闻鼓厅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选第十三章 潘二要来第四百二十五章 烧杀抢掠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准备第三百二十三章 远水解不了近渴第三百九十章 胸无大志第一百零二章 有人好办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闻鼓厅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四百零九章 习惯了就好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过日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陆大明回来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清军总捕同知(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进退第六百二十四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上不急太监(二)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九十七章 云南竹杠第六百零五章 打通商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三要走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色固巴图鲁第四百五十一章 这分明是升转!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百二十五章 烧杀抢掠第七百零二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气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七十一章 首重乡谊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门的买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敢想象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处走第二百七十二章 时势造英雄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周知县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是志行推荐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