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尽人事听天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很优美,但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有追兵,韩秀峰不敢再在川江沿岸的水驿休息,天黑之后打着灯笼让秦家父子能往东走多远算多远,礁石险太多实在不敢走了便靠岸。江边夜泊,要提防的不是追兵,而是住在山林里土家人和打家劫舍的土匪,于是几个人轮流守夜。

杜三终究是个官,不愿跟别人一起“当值”,韩秀峰只能跟他一起熬夜。

江水冲击岩壁的哗哗声和两岸的猿啼不绝于耳,江风和山风阵阵袭来,再想到那黝黑的峭壁上挂着无数悬棺,真让人毛骨悚然。

杜三披着大头的被褥坐在船头,紧握着刀问:“二弟,这一带到底有没有匪患?”

江上冷,韩秀峰同样裹着一床被褥,跟他背靠在背呵欠连天地说:“我又没来过夔州,有没有匪患我哪晓得。不过听五哥说这一带不太平,他们这些船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在此歇宿。”

“有也不怕,老子是官军,就弹压他们的,他们要是敢来就是给老子送首节!”

“大哥,我晓得你不怕,但双拳难敌四手,真要是有啥动静可不能逞强,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岸上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喊五哥起来撑船就是。”

“行,听你的。”杜三点点头,想想又问道:“二弟,我看你字写的很好,咋不去考个功名?”

韩秀峰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无奈地叹道:“字写的好不等于会做文章,况且我的字咋也算不上好,只能算一般。”

“做文章也没那么难。”

“没那么难,真要是没那么难个个都去考功名了。”韩秀峰打了个呵欠,接着道:“而且就算会做文章我也考不了功名,我家上数几代全是给人家做佃户的,既没人中过秀才、举人,更没人做过官,就算满腹经纶也没用,想考也没得考。”

“你是冷籍!”

“嗯。”韩秀峰无奈的点点头。

“既然是冷籍,你咋能捐官的?”杜三不解地问。

“冷籍不得报捐考试是地方上的陋规,朝廷不光没例禁捐考而且要革除这一陋规,所以冷籍能不能捐考县太爷便能说了算。我们巴县之前的那几任县太爷一个比一个会做官,全是入乡随俗、入境问禁,谁也不想因为这点事得罪地方士绅。”

杜三好奇地问:“那你是咋捐上的?”

韩秀峰不禁笑道:“说起来我运气好,遇到个捐纳出身的县太爷。正好朝廷跟洋人打了一仗好像还打输了,要给洋人赔款。赔款就是陪银子,朝廷缺银子只能开捐,我就托六房的叔伯去问县太爷我能不能捐,他说能,只要有银子就行。”

“就这么捐上了?”

“没这么简单,当时要捐的不光我一个,还有两个冷籍。本地的士绅,尤其县学、府学的那些个生员跑衙门去跟县太爷理论,不光声称冷籍补得捐考,还说啥子捐纳不是正途,说啥子捐纳误国误民。”

杜三乐了,忍不住笑道:“县太爷的乌纱帽就是花银子捐来的,他们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是啊,县太爷被他们气得七窍生烟,不但一锤定音允许冷籍捐考,还让皂班衙役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们捐上了,那个县太爷却被革了职。”

“就因为这事?”杜三惊问道。

“嗯,”韩秀峰挪了挪屁股,苦笑道:“那些个被县太爷赶出县衙的生员不服气,先是告到府衙,见府台迟迟没给他们个说法又闹到了道署,道台不想得罪全川东道的生员,就找了个由头上呈制台衙门把那个县太爷给革了。”

杜三咋也没想到一个县太爷就因为这点事掉了乌纱帽,忍不住骂道:“那帮秀才也太无法无天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让人家是读书人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算个锤子!”

“大哥,这话在我跟前说说没事,千万不要在别人跟前说。现而今当权的全是文官,镇台见着道台都得恭恭敬敬,见着制台都得跪拜,都得自称卑职,你可不能得罪他们。”

“这是自然。”

……

与此同时,下午抵达蔺市驿的周知县,正在驿站上房里写知会地方官员的公文。一路之上不晓得写了多少次,格式和内容早熟记于心,抬头都不用改,只需要改一下落款。

刘三捧着蜡烛,小心翼翼地说:“老爷,二爷从这儿走前托码头上的脚夫留了个口信,丁二以为那脚夫是个骗子没让靠近,我刚才去码头上察看才晓得有这事。”

“什么口信?”

“二爷说姓韩的晓得我们发现了他的行踪,生怕被我们追上,跑得比兔子都快。为了逃命,连命都不要了,竟敢夜里行船,大前天他们是深更半夜到这儿的。要不是重庆府衙兵房经承的书信,驿丁都不会让他们进来。”

周知县放下笔,紧锁着眉头问:“他怎么晓得的?”

“开始应该是猜到的,不过现在肯定晓得了。”

“少卖关子,他到底怎么肯定的!”

刘三下意识回头看看门外,苦着脸道:“老爷,这里是重庆府的地界儿,他老丈人又是知府衙门的经承,这一路上的驿站谁敢不给他面子。二爷打探到他前天夜里到的这儿,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从石门驿赶过来报信,他一接到信儿就落荒而逃。”

周知县本以为有心对无心,应该能逮韩四一个正着,没想到韩四居然晓得了,不禁问道:“还有吗?”

“二爷说他跟重庆镇的一个千总在石门驿烧黄纸拜了把子,那个千总跟他一块上的船。不过没什么大不了,那个千总好像也是去京城补缺的,不但手下没兵,好像身上还没几个钱。”

“那个丘八没什么好担心的,我担心的是韩四。”

“老爷,韩四有什么好担心的,这儿又不是在巴县,再说他这会儿估计已经跑到了夔州地界,二爷只要能追上,收拾他还不是小菜一碟。”

“谁是谁的菜还不晓得呢,”周知县越想心里越没底,抬头道:“他既然晓得我们在追,一定会想怎么应对。吏滑如油,他这样的最难对付,你二爷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刘三忐忑地问:“那怎么办?”

周知县沉思了片刻,阴沉着脸道:“怨我,忘了跟你二爷交代若三天内没追上就不用再追了,搞得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老爷,这个人事怎么尽?”

“你现在就去码头找条船,天一亮就动身去追你二爷,看能不能追上,看能不能拦住他!”

第十一章 谈笑风生第五百九十八章 剑指娄山关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点委屈算什么第三百八十九章 陋规不能少第三百五十二章 陆大明回来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四十章 谁算计谁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调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鸡犬升天(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四百四十章 拖第八十章 “结义兄弟”第七百二十二章 糟心事第六百一十五章 赏穿黄马褂第六百二十九章 噩耗连连第六百四十七章 越来越厉害的姑奶奶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调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第二百九十五章 江宁城破!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营扎寨第二百四十二章 财迷心窍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应!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无所求第三百五十九章 苏觉明的主意(二)第五十二章 铜天王(七)第六百七十章 能吏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攻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尽甘来第七十五章 “暗度陈仓”第二十六章 巴县县衙第一百零九章 重桑梓敦乡谊(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战之后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经不再是苏松太兵备道了!第五十六章 见好就收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议助第二百八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四百二十六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四百九十章 入营(二)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简单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谎报战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三百五十八章 苏觉明的主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噩耗连连第四十六章 铜天王(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仪真第十四章 潘二进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顾少爷要回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关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乡贤祠(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妻荫子第六章 候补巡检第七百二十五章 几十年未有之大捷(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军总捕同知(三)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师爷也有讲究第五百三十二章 记名额外?第六百四十八章 又到固安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准备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三十一章 茶帮认栽第五百二十六章 谢四爷提携第二百零六章 情谊第七十四章 “明修栈道”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关天?第四百一十八章 这个竹杠有的敲第五百四十七章 谨小慎微第五百零五章 怨不得别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花银子如流水第五十九章 早走早好第二百一十八章 清官(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脸!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军总捕同知第五百一十五章 老家的消息第三百零四章 “贼匪来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尽甘来第四十八章 铜天王(三)第三十八章 术业有专攻第三百五十三章 京里来人了第二百零六章 情谊第五十五章 铜天王(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会馆团拜(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是咋破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攻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议助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白传票第三百六十四章 父子团聚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进斗金(二)第七百一十章 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第四百零三章 最紧俏的生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蒋干盗书”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师第一百六十三章 书香门第第七百三十七章 两江不能去!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