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乱

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耿纯拉开的人正是刘隆。刘隆提着剑,剑尖直往下滴着血,他一边走向刘杨,一边说道:“陛下有令,胆敢图谋造反者,格杀勿论!”

刘杨回过神来,他怒吼一声,持剑向刘隆冲了过去,抡起手中剑,恶狠狠劈砍向刘隆的头顶。刘隆只随意的把手中剑向外一挥,就听当啷一声,刘杨就觉得手掌一麻,手中剑脱手而飞。刘

隆接踵而至的一记侧踢,结结实实地踹在刘杨的胸口处,把刘杨踢得向后倒飞出一米开外,噗通一声落在地上,又往后翻滚出一段距离,他才算停下来。

刘杨趴在地上,挣扎着还想起身,不过一口老血先喷了出来。

刘隆走到他的近前,将手中剑高高举起,对准刘杨的脖颈,便要劈砍下去,这时,他背后传来耿纯的话音:“刘将军,稍等!”此

时,耿纯已经把进入眼中的沙土揉了出来,他双眼通红,连眼睛的四周都红了一圈。刘杨都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突然见到耿纯拦住刘隆,他心中顿时生出一丝希望,急声说道:“伯山,看在你我多年交情的份上,看在姑母的份上,你得救我啊……”耿

纯走到刘杨近前,站定,说道:“刚才,刘将军有句话说得很对!”

“啊?什……什么话?”刘杨诧异地看着耿纯。“

胆敢背叛天子者,格杀勿论!”说着话,他挥手就是一剑。

剑锋在空中画出一道半月形的寒光,由刘杨的脖颈处一闪而过。刘杨的脸上还带着惊骇之色,但项上的人头已然从肩膀上掉了下来。耿

纯之所以拦住刘隆,并非是想救刘杨,而是刘杨必须得他亲手解决,这也是他向天子表忠心的一种方式,毕竟他和刘杨存在亲戚关系,刘杨暗中谋反,耿纯难免会落人口实,由他亲手解决了刘杨,别人也就不会再说三道四了。

低头看眼身首异处的刘杨尸体,耿纯沉默了片刻,转头对刘隆苦笑道:“刘将军不会怪我抢功吧?”

在刘杨谋反这件事上,耿纯处境尴尬,刘隆能理解,他也明白耿纯为何要亲手杀刘杨,他淡然一笑,倒提着佩剑,拱手说道:“高阳侯说得哪里话,只要乱臣贼子伏诛,死于谁手,并无所谓!”听

闻这话,耿纯动容,向刘隆深施一礼。房

间里,刘让也没跑掉,被陈副等人砍下首级。谁能想到,刘杨、刘让、刘细这三兄弟,竟然在自家的门口,被人给一锅端了。

刘秀称帝之后,刘杨便正式成为真定王,以他对刘秀的功绩,以及他和刘秀、郭圣通的关系,只要他本本分分,世代罔替,他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在真定这里做土皇帝。可是也不知道刘杨脑中的哪根神经搭错了线,竟然想到取代刘秀,自己称帝。倘

若你暗中悄悄行事,不让别人知道,那也就罢了,刘杨倒好,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神石的大戏,还编出一句‘赤九之后,瘿杨为主’的谶语。

古往今来,敢于像刘杨这么明目张胆造反的,还真没几个。刘

杨、刘让、刘细三兄弟的死,完全可以说是蠢死的,咎由自取。他

们以为,驿站外面有己方的一万兵马,足以震慑住耿纯、刘隆、陈副,可是他们太高估自己的一万兵马,也太低估耿纯、刘隆、陈副的胆识了。当

他们打开驿站的大门,提着刘杨、刘让、刘细三兄弟的人头走出来时,外面的一万真定军都惊呆吓傻了。

耿纯将手中的佩剑向地上一插,高高举起刘杨的首级,大声喊喝道:“刘杨妄受天恩,预谋造反,现我等奉天子之命,将其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尔等若继续忠于反贼,执意背叛天子,当如是下场!尔等若能迷途知返,向天子效忠,可既往不咎!”他

这话,让在场的真定军将士都冒出了冷汗。一名真定军将官翻身下马,屈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不知大王……刘杨有谋反之举,末将对天子,绝无二心!”

刘杨是真定军的主心骨,他若说反,真定军将士二话不说,都能跟着他一起干,但现在刘杨已经死了,他们还跟着谁去造反?

有将官开了头,在场的其余将士,纷纷屈膝跪地,异口同声道:“我等对天子绝无反意,还请高阳侯明察!”耿

纯和刘隆、陈副等人,没有费多大的口舌,提着刘杨的脑袋,很轻松的便把驿站外的一万真定军收服。接

下来,耿纯带着这一万真定军,返回真定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刘杨一系的党羽。

别看刘杨是真定王,但平定刘杨之乱,刘秀这边还真没费多大的劲。在耿纯等人成功杀掉刘杨、刘让、刘细这三个核心人物之后,真定群龙无首,刘杨的党羽跑的跑,死的死,被捉的被捉,刘杨一系,几乎是一夕间便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刘

杨的家眷,也一个没跑掉,都被耿纯等人擒下。稳定了真定城的局势,耿纯让刘隆回京复命,将真定这边的情况,如实汇报给刘秀。按

理说,谋反是重罪,犯下这个罪,必然要被满门抄斩。不过在处理刘杨谋反案上,刘秀表现出了性情温和仁慈,且宽宏大度的一面。对

刘杨,他给予厚葬,对刘杨的家眷,他非但一个没杀,反而还册封了刘杨的儿子刘得,让刘得继承真定王王位,继续在真定为王。

刘秀的做法,极大赢得了刘氏宗亲、士大夫以及百姓们的好感。

谁都不希望天下出个残忍好杀的暴戾皇帝,谁都希望天下能有个宽宏大度的仁爱天子。而刘秀,恰恰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盼。另

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声望再次推高了一大截。在刘杨因谋反被杀后,刘秀不仅没开罪郭圣通,反而将郭圣通册立为后,并册立刘强为太子。

立郭圣通为后,刘秀完全是顺水推舟之举。他本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刘秀没有别的人选,他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了。

如果没有出刘杨这件事,他立郭圣通为后,对他的声望也没有多大提高,但巧的是,刘杨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谋反,无形中,刘杨算是给刘秀做了一回垫脚石。反

贼的亲外甥女,天子还能将其立为皇后,这得是多宽大的胸怀?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皆对刘秀的做法和德行赞不绝口。

其实,天下人倒是有些误解刘秀了。如果刘杨没有谋反,刘杨没死,刘秀要立郭圣通为后,还真的需要再三琢磨,再三思量。

刘秀是太学生,学得又是尚书,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前车之鉴,他都有牢记在胸。前

朝是怎么亡的?就是亡于外戚之手。外戚的权力过重,导致王莽成功篡位。

郭圣通的背后有真定王,立郭圣通为后,刘杨既是王,又是半个国丈,权力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重蹈前朝之覆辙。

而阴丽华不同,她虽出身于阴家,但阴家只能算是名门,并没有多雄厚的实力,立阴丽华为后,也绝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

刘秀一再想册立阴丽华为后,其一,他对阴丽华确实迷恋,有很深厚的感情,其二,预防外戚专权,这也是他很重要的考量。屁

股决定着脑袋,坐上了皇位,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很多时候,便无法一味的感情用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都

说皇帝无情,只不过是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一样。皇帝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而是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一

旦以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皇帝就显得冷酷无情,甚至是薄情寡义。刘

秀刚刚称帝不久,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皇帝这个需要极高专业素养的职业里,他只能算是个毫无经验的实习生。

他自己也在边做边摸索,到底如何才能做个既能一统天下,又能深得百姓们爱戴的好皇帝。刘

杨谋反一事,并没有牵连太多人,随着刘杨的儿子刘得继位,真定的局势也迅速稳定了下来。

不过让刘秀糟心的事,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还在一桩接着一桩地等着他呢!

吴汉奉刘秀之命,率大司空王梁、执金吾贾复、建议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马武、刘隆、阴识,合计九员大将,统兵十万余众,兵发魏郡和清河郡,欲将盘踞在二郡的五校军、檀乡军,一举剿灭,彻底根除这两个心腹之患。身

为大司马的吴汉,自然是全军主帅,拥有全军的指挥权。不

过在如何剿灭贼军这件事上,吴汉和王梁发生了分歧。

按照吴汉的意思,己方先兵进清河郡,如果清河郡境内的贼军与己方死战,那己方可顺势将其歼灭,如果贼军不愿和己方力战,那么必然会向魏郡逃窜。到

时,己方可在魏郡与贼军打一场大决战,现在魏郡太守是铫期,有铫期相助己方,己方歼灭贼军,可事半功倍。不

过王梁觉得吴汉的策略太过冒险。

不平定魏郡的贼军,而是先跳过魏郡,直接进入清河郡灭贼,太过冒进。要

知道贼军很可能是与刘永有联系的,己方若冒进到清河郡,刘永军一旦从兖州方向攻打过来,与贼军前后呼应,己方将面临着被敌人两面夹击的险境。王

梁的主张是,己方要稳扎稳打,先打魏郡贼军,然后再一步步地向清河郡方向推进。

对于王梁的策略,吴汉无法苟同,正因为贼军很可能与刘永有联系,他才要先打清河郡,彻底切断贼军与刘永的联系,倘若按照王梁的策略来,最后很可能会把贼军统统逼到兖州去,不能根除贼军,他们早晚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还是个祸害。在

如何灭贼这件事上,大司马吴汉和大司空王梁,发生了严重分歧,一个主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主张兵行险着,跳跃歼敌,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争执不下。

最后吴汉也恼了,拍板道:“我是大司马,乃全军之主帅,此战,就按照我的部署来打!”

王梁见吴汉搬出大司马的头衔来压自己,心里也极为不痛快,他说道:“倘若吴公执意要先打清河,那么,你我二人分兵作战,你打清河,我打魏郡!”

吴汉都差点气乐了,谁跟你分兵啊!我是全军主帅,全军将士,理应都听从我的指挥,把一部分兵力分给你,我又拿什么去和贼军作战?

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颜无耻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四百二十六章 实力飞涨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七百零二章 回乡祭祖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战在即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变战术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汉之争第八十九章 偷儿被擒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乱第三百七十三章 诛杀之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三百七十章 带走弟妹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战第二百八十四章 贾复参拜第五百六十五章 约见酒馆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剑第四百八十章 爱才之心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券在握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二百五十八章 谈判筹码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犊第一百八十一章 宝马乌骓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获第五百一十八章 贾复病危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营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结亲家第八十九章 偷儿被擒第十九章 再次营救第六十一章 勾心斗角第五百一十三章 风波又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七百七十四章 歹毒心肠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后主使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二十八章 贸然深入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县府第四百七十章 里应外合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简机构第四百零六章 抵达邺城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营外约见第三百六十三章 挥师南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图报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鱼饵第六百六十五章 阵前立约第五百零七章 血战兖州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五十九章 将星陨落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中血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剑上有毒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自食其蛊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斗角第四百一十七章 劝进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九十九章 秘密进行第八百二十一章 宗亲关系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箭破敌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脱困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补牢第七百五十章 贪图官爵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零七章 血战突围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怀鬼胎第五十四章 随机应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见佳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争霸之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困兽之斗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八百三十二章 机关算尽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责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应对第八十九章 偷儿被擒第五百四十三章 后位之争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骑兵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占朝阳第六百一十四章 当众行凶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传来第五百五十章 举兵归汉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八十五章 提前准备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烦意乱第五百零一章 出头之鸟第六百九十三章 宜阳血战第十六章 首战告捷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军第九十五章 事先安排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现第七百四十二章 风波又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