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驻足不前

件事,在当时造成不小的轰动,也让天下人都清楚的看到,刘秀并非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人,对于他麾下的功臣们,刘秀是真的够大方。此

事没过多久,更始旧臣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双双来投。

邓晔和于匡这两人都不简单,都是攻陷长安的功臣之一。当

初刘秀在颍川取得昆阳大捷,天下震动,邓晔和于匡看准时机,带着一百来人,于析县南乡揭竿而起,响应汉军。只

一百来人,根本不够干什么的,但他二人的口才好,竟然劝降了当时的析县县令,从而掌控了析县县兵。

他二人以析县县兵为基础,施行当年秦国的国策,远交近攻,四处掠地,实力也随之越来越强。等他二人的实力足够强盛,兵马也足够多了,便率军兵伐武关。当

时镇守武关的是新莽大臣朱萌,邓晔和于匡一鼓作气,击败朱萌军,朱萌向他二人投降。拿下武关后,两人继续向北推进,进攻新莽大臣宋纲,此战打得十分激烈,双方连续三次交锋,邓晔和于匡连续取得三次大捷,最终成功击杀了宋纲。再后来,两人率军,直奔长安,又一举攻陷长安附近的湖县。对

于突然冒出来的邓晔、于匡二人,新莽朝廷大为震惊,王莽一连任命了九名带着虎字的将军,合称九虎,迎战邓晔和于匡。

只是王莽这个人,既多疑,又小气。他

怕九虎造自己的反,王莽把九虎家人都扣留在京城里。他想让九虎率军上阵拼命,但又不舍得花钱,只给了九虎部众每人千钱。要

知道当时的物价已经极高,千钱根本不够干什么的,而王莽并非没钱,绿林军攻占长安,占领皇宫的时候,在皇宫里足足搜出六十多万斤的黄金。九

虎部众,斗志不高,而邓晔和于匡又处于连战连捷,士气正盛的阶段,双方的交战也没有太大的悬念,九虎战败。

最终的结果是,九虎其中四虎被打散了,逃得不知去向,下落不明,有两虎被调回朝廷,让王莽砍了脑袋,剩下的三虎,收拢残兵败将,退缩至渭口京师仓死守。可

以说邓晔和于匡二人,大大消耗了王莽的兵力,为绿林军顺利攻占长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玄入主长安后,也没忘记他二人的功绩,封邓晔为复汉将军,封于匡为辅汉将军。对

于邓晔和于匡二人的前来投奔,刘秀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他俩。说

起来,刘秀和邓晔、于匡还真不太熟,他俩投靠刘玄的时间较晚,而且一直都在长安,而刘秀当时被软禁在宛城,后来又去了洛阳做司隶校尉。

虽说没见过几面,但对对方是早有耳闻。此时他俩见到刘秀,心头不由得感慨万千。两人跪地叩首,齐声说道:“草民拜见陛下!”他

俩的官职,是刘玄封的,而现在刘玄已被赤眉军所杀,更始朝廷已亡。人

家刘秀在河北创建的是建武朝廷,自己这更始朝廷的官,在人家建武朝廷这里,当然是不作数的,他俩只能自称草民。

刘秀起身,绕过桌案,走到他二人近前,亲手把他俩搀扶起来,说道:“见到两位将军来投,我心甚慰!更始、建武,皆为汉室,本为一家,现在两位将军来到洛阳,理应官复原职才是。”言

下之意,邓晔在他这里,继续做复汉将军,于匡继续做辅汉将军,甚至连他二人的侯爵爵位,也一并保留。

听闻这话,邓晔和于匡皆是激动不已,鼻子发酸,险些当场落泪。两人再次屈膝跪地,向刘秀叩首,哽咽着说道:“陛下隆恩,微臣没齿难忘!”刘

秀笑了,再一次把他二人搀扶起来。邓晔和于匡都不是空手来的,他二人还带来了两万兵马,这两万兵马,大多都是他俩的老部下,骁勇善战,经验丰富,战力不容小觑。

现在刘秀正是用人之际,对于这两位善战的将领,他哪能不看重。交

谈时,刘秀没有提自己和刘玄之间的恩怨,也没向邓晔和于匡抱怨刘玄的一个不是,他只是问长安沦陷之后,他二人过得怎么样。更

始朝廷的大臣,大多出自于荆州,赤眉军攻陷长安,朝廷覆灭,更始旧臣们大多选择跑回荆州老家,利用自己的声望,召集一众部下,经营自己的势力。邓

晔和于匡二人也不例外,带着老部下们跑回了他俩的老家,析县。最

近这段时间,岑彭奉刘秀之命,收复荆州,荆州的一些割据势力,纷纷选择臣服。邓

晔和于匡一商议,他二人带着两万兄弟,想长久在析县占地为王,那是不可能的事,与其和刘秀刀剑相向,不如去投靠刘秀。

刘秀为人向来贤明仁德,他二人与刘秀又没有旧怨,主动前去投靠,想来刘秀也不会难为他俩。

结果他俩不仅预料对了,而且刘秀对他二人的礼遇,远远超出了两人当初的设想。

邓晔和于匡的心里,自然对刘秀感恩戴德,此时两人也在心里打定了注意,以后就在刘秀的麾下称臣了。

他俩把这段时间自己的遭遇向刘秀讲述了一遍,而后又详细讲起荆州的情况。

目前,荆州可算是全国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州。

更始旧臣,纷纷跑到荆州,建立自己的割据势力,这就已经够乱的了,可荆州的地方豪强,又时不时的揭竿而起,占地为王。这

种情况愈演愈烈,百里之地,常常并存着三、四股不同的割据势力,互相敌对,但又相互制衡。

刘秀没去荆州,但只听他二人的讲述,就觉得头大。

邓晔和于匡投奔刘秀没过几天,刘秀于洛阳南郊,建造社稷坛,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刘秀正式明确,汉主火德,崇尚赤色。也

就在刘秀于洛阳建造社稷坛的同一个月,霸占长安的赤眉军终于坚持不住了。主

要是赤眉军早已断粮。原本赤眉军的势力,遍布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粮食从来都不是问题。

可赤眉军为了攻占长安,倾巢而出,导致他们在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的大部分势力都土崩瓦解。

就算还有忠于赤眉军的势力存在,也很难把粮食运送到长安,毕竟中间还隔着刘永势力、刘秀势力。数

十万的大军在长安,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天文数字。为了筹集粮食,赤眉军把三辅地区都不知道搜过了多少遍,三辅百姓,尸殍遍野。

百姓们活不下去,就只能跑。这时候,邓禹已率军占领夏阳,也就是现在陕西省的韩城,距离长安,差不多有四百里左右。人

们听说邓禹治军严谨,军纪严明,爱护百姓,三辅的百姓便纷纷向夏阳那边跑,前去投靠邓禹。

邓禹军接收的百姓,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数千人之众。邓禹和刘秀是同窗,他二人的性格的确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

待百姓,邓禹十分体恤,率军每到一地,都要亲自去视察当地的民情,看到有挨饿的百姓,便拿出军粮,分于百姓。邓

禹善待百姓,自然是深得百姓们的爱戴。邓禹的车架,四周经常会聚集起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叟,以及牙牙学语的孩童。

就连远在洛阳的刘秀,都听说了邓禹这边的情况,好特意给他写了好几封的表扬信。

三辅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渐渐的,当年繁华无比的三辅地区,现在都快变成了一处死地。数

十万的赤眉军,在长安是真的熬不下去了。底下饿极了的兵卒,甚至都在长安城内,四处搜捕百姓,将其杀死,分而食之。

赤眉军的几名首领,樊崇、徐宣、逢安、谢禄、陌鄢等人凑到一起一商议,一致认为长安是不能再继续待了,他们必须得率军撤走,不然的话,全军将士,就得被活活饿死在长安城内。不

过己方该往哪里撤,现在成了一个问题。樊崇、徐宣、逢安、谢禄等人意见相左,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按照徐宣、逢安、谢禄等人的意见,己方得向东撤退,青、徐、兖、豫四州皆在东边,那里可是己方的根基所在,要撤退,己方理应往东撤。

可樊崇不同意他们的主张,确切的说,是陌鄢认为现在向东撤退,已不现实,无论是刘秀还是刘永,都不可能放过他们。

唯一的出路,是向西撤退。樊崇认同陌鄢的分析,所以在会议中,他一直都主张率军西去。

赤眉军的内部出现分歧,邓禹那边,也同样出现了分歧。目前邓禹军已经接近长安,麾下的将领们纷纷主张入关,一鼓作气,拿下长安。不

过邓禹没有接受部下们的意见,在邓禹看来,己方人数虽多,但其中多为前来投奔的百姓,并没有战斗力,己方真正的可战之兵,与赤眉军的兵力相差悬殊,现在己方实在不宜与赤眉军正面交锋。邓

禹迟迟不肯向长安进军,下面的将领们急,洛阳那边的刘秀也急。洛

阳。

刘秀和阴丽华一同吃晚饭的时候,接到西线传来的战报,邓禹率军攻克北地。看

到这份战报,刘秀眉头紧锁,把手中的筷子拍在桌子上。阴丽华见刘秀脸色不佳,好奇地问道:“陛下,怎么了?可是邓公出事了?”刘

秀随手把战报递给了阴丽华。后者接过来一瞧,笑了,说道:“邓公攻克北地,这是捷报啊!”北

地是什么地方,那里是现代的甘肃省。邓禹与长安,原本已近在咫尺,可他没有率兵打长安,却率兵往西去了。刘

秀想了想,也就明白邓禹的心思。长安有数十万众的赤眉军,邓禹不愿率军与之力敌。他

轻轻叹息一声,摇头说道:“仲华太过谨慎啊!”刘秀沉吟片刻,叫来内侍,给邓禹写了一封书信。“

镇抚西京(长安),司徒是尧,赤眉贼军是桀。西京百姓,惶惶不可依归,司徒应掌握时机,进讨贼军,以维系百姓之心。”

写完这封书信,刘秀将其交给张昆,让他派内侍,送往邓禹所在的北地。等张昆退下后,刘秀苦笑道:“希望,仲华能听进我的忠告。”刘

秀和邓禹的关系太熟了,别看邓禹平日里为人柔和,实际上,他脾气执拗的很,他认准了的事,别人很难去改变。

阴丽华握住刘秀的手,含笑说道:“邓公一向稳重,陛下也不必太过忧心。”

第五百零六章 兖州之战第五十九章 求战为虚第五百四十五章 内部矛盾第七十二章 暂避新野第三百五十五章 决战开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郡支持第五百四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祸起萧墙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绝境第六十八章 一见倾心第七十六章 被摆一道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来投奔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来求第八百三十二章 机关算尽第二百三十九章 翩翩公子第八百零二章 重归于好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围第七百二十九章 知恩图报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中推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难临头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祸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变数第七百七十一章 家贼难防第七百五十章 贪图官爵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败再败第四百七十章 里应外合第四十五章 喜讯传来第六百三十六章 识人不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门谢恩第九十八章 现身示警第五百四十三章 后位之争第六十四章 谋反起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见佳人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军第四百三十章 机警过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一百零三章 孤军营救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现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五百六十五章 约见酒馆第三百一十五章 蒙混入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险象环生第七百一十七章 负荆请罪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八百二十二章 讨好天子第四十六章 骑兵来袭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二百六十七章 各怀鬼胎第六百三十章 出宫追妻第五百五十五章 势在必得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郡支持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二百零七章 局势艰险第六百零一章 干柴烈火第六百三十六章 识人不明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开刀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诡诈第七百二十七章 军营底层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创辉煌第八十章 同窗相会第六百一十八章 幸免于难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随形第四百三十四章 双戟合璧第八百七十章 一将成名第七百一十七章 负荆请罪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荐第一章 祸起刘秀第三百一十八章 斩首成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驻足不前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见第十八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九十章 借刀杀人第四百章 诡异村庄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随形第六十二章 恨意种子第七百六十章 一锤定音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阳朝廷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动相邀第二百一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军阵前第七百五十九章 战局如棋第七百五十章 贪图官爵第二百零三章 扫平隐患第三百六十章 一败涂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敌